- 詳細內容
第004集
由 正光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弘法節目,這個主題名為「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主要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的《法華經講義》這本書來加以說明,今天繼續上一集的子題〈安樂行品〉。
上一集已談到一切種智的內涵,它包括了菩薩真見道所發起的根本無分別智,也就是總相智;然後菩薩以根本無分別智為基礎,來進修相見道的後得無分別智,也就是別相智。
當菩薩完成相見道的非安立諦三品心的內遣有情假緣智、內遣諸法假緣智、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的修行時,如果還沒有證得阿羅漢果,就必須進行大乘四聖諦十六品心、九品心的加行,來成就阿羅漢的果位;於完成以後,就在佛前發增上意樂的十大願,並且對於接受無窮無盡的人間生老病死苦等苦受,生起了願意領受之增上意樂清淨以後,就能轉入地上菩薩階位來進修道種智,一直到四智的成所作智、上品的妙觀察智、上品的平等性智,以及大圓鏡智發起而成就一切種智的究竟佛。這時佛地的無垢識所含藏的種子已經不再變異,而且佛對於自身所含藏的種子的智慧已經究竟了知,故名為一切種智者,秉於初地前所發的十大願,繼續利樂有情無有窮盡。
接下來談第四個重點:佛教化眾生有種種的善巧方便。佛在人間說法四十九年,匯歸於五時三教。「所謂的五時,就是華嚴時、阿含時、般若時、方等時、法華及涅槃時;所謂的三教,就是藏教、通教、別教。」五時當中的華嚴時,就是 佛於菩提伽耶道場樹下成正等正覺,於二十一日內,對諸大菩薩及人間根熟的有情宣說圓教及別教之法,也就是開示《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內涵。阿含時,就是 佛於二十一日宣說華嚴已,到鹿野苑度五比丘,並於十二年間,說三藏教四阿含諸經的內涵;於四阿含中,佛隱覆密意而說,偏重於二乘菩提的解脫果,誘引畏懼生死苦的小根小器的二乘人入於佛法中,這是 佛的第一次轉法輪。般若時,佛以二十二年宣說《大般若經》,將生滅不已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攝歸於不生不滅的真心,並旁開別教法門,讓迴小向大的二乘人得以證悟而成為菩薩,這是 佛的第二次轉法輪。方等時,就是 佛於講述《大般若經》以後,八年之間開示《楞伽經》、《勝鬘經》、《維摩詰經》、《楞嚴經》等經,宣示藏通別圓四教。法華及涅槃時,佛最後於八年之二處三會說《法華經》,闡述圓教之正理,暢演唯一佛乘的正義,會通五時三教為一佛乘;於最後一晝夜,闡述真如與佛性非一非異的道理,令大眾知道佛地斷盡變易生死及眼見佛性的「常樂我淨」的正理,因而具足了四種涅槃,那就是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無住處涅槃。
從上面說明可知,佛為眾生說法四十九年,闡述了 佛度化眾生的種種善巧方便,那就是四種悉檀:世界悉檀、為人悉檀、對治悉檀、第一義悉檀。
所謂的世界悉檀,是指 佛對於眾生的五陰世間的生住異滅,以及器世間的成住壞空的開示。眾生的五陰世間以及器世間都是有情的真心阿賴耶識所變現出來的,正如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卷4的開示:【阿賴耶識變似色根,及根依處器世間等。】也就是以真心阿賴耶識為因,無明、業種為緣,導致眾生的五陰世間及山河大地的器世間就出現了。其中眾生的五陰世間,是由色陰、識陰、受陰、想陰,及行陰和合運作而有的個體。這五陰的內容在〈安樂行品〉第二集已經說明了,如果菩薩們想要知道這五陰的詳細內容,請直接去閱讀,在此就不再重複說明了。然而這五陰不僅是有生之法,未來必定會壞滅,而且還是五陰和合運作而有的法,當然是剎那生住異滅的法,是生滅法,不是真實法。器世間,是指共業有情的真心共同變現出來的山河大地等,讓有情的五陰世間得以在此生活、運作等等;這器世間包括了三界六道的眾生在內。所謂的三界,就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除了欲界六天以外,還包括人類、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色界有十八天、無色界有四天。如果想要往生欲界天享福,則要持五戒、行十善,捨壽後就能往生;如果想要往生色界,除了持五戒、行十善以外,就要加修初禪乃至四禪的禪定才能往生;想要往生無色界,就要加修四空定才能往生。因此 佛在接引眾生的時候,除非是菩薩再來,否則在接引一般的眾生的時候,經常會開示:【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長阿含經》卷20)也就是 佛對一般眾生開示「施論、戒論」,就是要讓眾生行布施及持五戒,今世得以保住人身,未來世可以出生於人間而繼續修學佛法;佛觀察眾生如果有意願接受「施論、戒論」的道理,則繼續開示「生天之論」,也就是開示如何往生欲界的道理。如果眾生有意願想往生欲界時,佛則開示「欲為不淨」,也就是 佛為這位眾生開示欲界有快樂的五欲可以享受,但不是清淨的,應該以出離欲界為主。如果這位眾生願意接受五欲是不清淨的,以及有意願想出離欲界,佛則繼續開示如何往生色界、無色界的道理。如果眾生有意願想往生色界、無色界時,佛則繼續開示「上漏為患」,也就是色界、無色界還是有為、有漏的,不離三界輪迴生死,所以應該以「出離為要」,也就是以出離三界生死為標的。然而 佛對一般眾生所開示的「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這些法以後,如果這位眾生的心已經調柔、清淨、無垢、堪能受教,佛則會強調如是次第說法乃是「諸佛常法」,也就是十方諸佛經常用這樣的方法及次第來調教眾生,接著就會開示四聖諦的法,讓眾生得以向解脫道邁進。又三惡道的眾生乃是造下惡業所致,導致下一世生在畜生道、餓鬼道及地獄道中,這是以眾生所造的惡業的輕重來判別;如果所造的惡業比較輕,就會往生畜生道;如果所造的惡業比較重,就會下墮到地獄受苦,否則就要墮入餓鬼道中。其中地獄有十八地獄,那就是八寒地獄、八熱地獄、無間地獄、阿鼻地獄,在此受地獄苦的眾生不僅壽命長,譬如下墮到阿鼻地獄的眾生,其壽命為一個大劫,而且沒有一剎那不受苦的。然而不論是五陰世間或者是器世間,都是有因有緣而成就的,不會無緣無故而出生、而安住、而變異、而消滅,正如 佛在《雜阿含經》卷2的開示:【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也就是說,不論是眾生的五陰世間,或者是山河大地的器世間,都是有因有緣和合運作而成就的;既然是有因有緣來促成,表示那是生滅法,不是真實法,更何況是依於有因有緣而出生的法,乃是有生之法,未來必定會壞滅;所以這兩種世間都是因緣所成法及有生之法,未來必定會壞滅,不是常住法。但不論是五陰世間或者器世間的種種內涵,都是 佛度化眾生的善巧方便的世界悉檀。
所謂的為人悉檀,是指 佛說法時,會根據眾生的根器而說相應的法。譬如有的眾生適合說人天善法,佛就為眾生說相應的人天善法;如果是二乘人的根器,佛就會說相應的聲聞法、緣覺法。又譬如有一類眾生來到佛所,佛就會開示:「善來!比丘!」接著如經中所開示的:【鬚髮自落,法衣著身,即得具戒;得具戒已,即成羅漢。】(《別譯雜阿含經》卷6)也就是說,這位眾生本來是菩薩再來,於 佛開示以後,不僅成為佛弟子,而且也成為示現出家相的菩薩,因此不會如二乘人一樣,於捨壽後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而入無餘涅槃,這位菩薩就會繼續在人間受生來度化眾生。又譬如 釋迦牟尼佛在人間示現成佛以後,觀察此娑婆世界的眾生適合分三次來轉法輪,所以 佛於第一次轉法輪時宣說解脫道的阿含諸經的內容,讓弟子們得以斷結證初果,乃至證四果。接著 佛觀察弟子們已經有能力可以出離三界,因此開始宣說第二轉法輪的佛菩提的般若諸經的內涵,讓弟子們熏習般若的智慧,並旁開別教法門,讓示現聲聞相而本質是菩薩的弟子們能夠證悟而成為菩薩。待弟子們熏習般若諸經的般若智慧已經通達,可以入地了,於是開始宣說第三轉法輪的方等諸經的唯識種智的內容,讓菩薩們熏習及證得道種智,乃至盡未來際得以成就佛道而成為一切種智的究竟佛,這就是 佛視娑婆世界眾生的根器而轉三次法輪的善巧方便,故名為為人悉檀。
所謂的對治悉檀,是指 佛根據眾生的煩惱而說相應的對治方法。譬如 佛在《大般涅槃經》卷26有一真實的例子可以來加以說明:當時舍利弗座下有二位比丘在修梵行,某甲弟子未出家前本業是替人洗衣服,舍利弗則教導他用數息觀來修行,也就是舍利弗教導某甲比丘用數出息、入息的方法來停止心散亂的觀行法門。某乙弟子未出家前本業是替人打造黃金,舍利弗則教導他用白骨觀來修行,也就是舍利弗教導他用九想觀中成為白骨的不淨觀行法門。這二位弟子經歷多時的修觀而無法證得阿羅漢果,因此生起了邪見而說:「沒有涅槃法,也沒有無漏法;如果真的有的話,我那麼用功修行,為什麼到現在一直都無法證得阿羅漢果呢?」這時候 佛知道二位比丘生起了邪念,於是呼喚舍利弗而責備之:「你不善於教導這二位弟子,你所教導的方法是錯誤顛倒的。這二位弟子出家前本業各不相同,某甲比丘是以替人洗衣服為業,某乙比丘本業是替人打造黃金為業,所以應該教導某甲比丘為白骨觀,教導某乙比丘為數息觀。也因為你錯誤教導的緣故,導致這二人生起了邪念。」於是 佛親自教導某甲比丘的對治方法為白骨觀,因為洗衣服就要洗滌衣服不清淨的;教導某乙比丘的對治方法為數息觀,因為替人打造黃金需要用腳來踩鼓風爐,這與呼吸的出入息有關。這二位弟子聽聞 佛對他教導的對治方法以後,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接著 佛開示:【是故我為一切眾生真善知識,非舍利弗、目犍連等。】(《大般涅槃經》卷26〈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 10〉)也就是 佛有種種的善巧方便的對治方法,能教導眾生斷結證果,所以 佛是一切眾生的真善知識,並不是弟子們如舍利弗及目犍連等人所能及的。
又譬如在《增壹阿含經》卷9曾記載,難陀因為貪戀妻子孫陀利的美色,不想修清淨的梵行,想要脫去法衣成為在家人而修白衣行;佛知道了以後,以神力將難陀帶到香山上,指著一隻瞎眼的獼猴說:「是孫陀利漂亮呢,還是這隻瞎眼的獼猴漂亮呢?」難陀回答:「當然是孫陀利漂亮!」佛又將難陀帶到三十三天,在一個宮殿中有五百位天女在自相娛樂,純有女人而沒有男子在旁。難陀向 佛請示:「為什麼這五百位天女在自相娛樂而沒有男子在旁邊呢?」佛則回答:「你自己去問吧!」於是難陀問這五百位天女:「為什麼妳們在這裡自相娛樂而沒有男子陪伴呢?」天女則回答:「我們是在等佛的弟子,他叫作難陀,他捨壽以後就會來到這裡作為我們的丈夫。」佛則問難陀:「是孫陀利漂亮呢,還是這五百位天女漂亮呢?」難陀回答:「當然是這五百位天女漂亮啊!」佛又將難陀帶到地獄,在地獄中有一大鑊,空無有罪人在燒煮,難陀看了便生恐懼,於是向 佛請示:「其他的鑊都有罪人在燒煮,為什麼只有這一個大鑊沒有罪人在燒煮呢?」佛則回答:「你自己去問獄卒吧!」難陀則問獄卒:「為何此鑊沒有罪人在燒煮呢?」獄卒則回答:「是在等佛的弟子,他叫作難陀,於佛的座下修清淨梵行,於捨壽後往生三十三天享受天福,並於天壽終了就會下墮到地獄,這個空無罪人的大鑊就是在等他。」難陀聽了,心懷恐怖啊,衣毛皆豎,於是向 佛懺悔。佛又將難陀帶回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便為他作開示;難陀聽了以後便到一棵樹下結加趺坐,思惟 佛所開示的聖言教,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
從上面說明可知,佛會根據弟子未斷的煩惱加以開示種種的言教,無非就是希望弟子們能夠斷結證果,得以出離三界生死,乃至未來得以成就佛道。以此緣故,在經中經常可以看到有的弟子們一直不能證得阿羅漢果,佛就會去觀察,觀察的結果就交代某甲比丘去斷除貪心、交代某乙弟子去斷除瞋心、交代某丙弟子去斷除愚癡等等,不久就可以證得阿羅漢果。這些弟子們遵照 佛的開示努力去斷除或貪、或瞋、或癡等煩惱,不久就斷結證果而成就阿羅漢果,這就是 佛度化眾生種種的善巧方便的對治悉檀。所以說 佛有種種善巧方便的對治悉檀,能夠讓弟子們證得解脫果,乃至成就佛道,故說 佛為一切眾生的真善知識,非舍利弗、目犍連等弟子們所能及。雖然菩薩教導眾生也有少分、多分的善巧方便的對治悉檀,但都不如 佛的對治悉檀的圓滿具足,因此菩薩們努力去具足度化眾生的種種對治悉檀,以此來成就自己的佛道。
說到這裡,時間已經到了,剩下的第一義悉檀就留到下一集繼續說明。
敬請各位菩薩下次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