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之第三安樂行法(二)

第121集
由 正齡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節目,今天這個單元我們接著來看〈安樂行品〉的第三個安樂行法。

上次我們說到未來在末法惡世時,要為眾生講述《法華經》的菩薩,必須具有四個安樂行法,目的是為了讓有因緣在後末世時宣演《法華經》的菩薩能夠順利說法,因此能夠更長久地利樂眾生。第一個安樂行法,是要能安住於菩薩行處及兩個親近處;第二個安樂行法,是講述及閱讀《法華經》時,應該遵守不樂說人及經典過,才能無橫逆、安穩地講完《法華經》;第三個安樂行法是說末法時受持、讀誦《法華經》的人,不應該懷有嫉妒、諂媚以及欺誑眾生的心,也不應該動輒輕視辱罵修學三乘菩提道者,或者尋求他們的是非長短,這是為了不使眾生對說法師的言行,懷有疑心而產生悔心,不利佛法的宣揚。

上次我們說到「勿輕罵學佛道者」,今天接著來看:「語其人言:『汝等去道甚遠,終不能得一切種智。所以者何?汝是放逸之人,於道懈怠故。』」(《妙法蓮華經》卷5)這小段經文在 平實導師講述的《法華經講義》第十二輯253頁,內容則從265頁開始。意思是說,演述《法華經》的人不能對眾生說:「你們這一些人啊,距離解脫道或者距離佛菩提道都還太遠了!你們不管怎麼修,終究得不到一切種智的。為什麼呢?因為你們是放逸的人,你們對於佛道、解脫道還是很懈怠的緣故啊!」

常常會有人以表相判斷一個人,而下斷語說:「我看某某人這輩子沒希望開悟,見性就更別想了。」也有道場堂頭師父說:「在家居士都是一壺燒不開的水。」不論如何,這麼說都會讓弟子、隨學者或信眾失去求法的信心;這絕對是宣講佛法者,或一起修學的同參道友都千萬要注意不能隨意出口的話,也千萬不要輕視任何一個人,因為每個人過去世是如何修學佛法的,我們沒有宿命通根本無法看透。何況人都有胎昧,也就是隔陰之迷,在未成就三地滿心具足修證四禪八定、四無量心,發起五神通及三地滿心應有的無生法忍智慧前,也就是尚未發起意生身前,都有隔陰之迷、不離胎昧,那就無法了知自己過去世的事情,更不可能了知其他眾生的過往;既然如此,如何能知自己及他人過去世的修行情況,而去輕視別人?所以不應該輕視任何一位眾生。因此 平實導師說,直到後來導師往世的一些證量漸漸回復了,終於能去感應別人的因緣,但是雖然感應到說某些人是新學菩薩,學佛以來不過三劫、五劫,但也不輕視他們,因為人真的很難說啊!也因為這樣,我們沒看見過 導師當面罵人;導師也沒有當面輕笑過任何人說:「你真的好笨,沒有希望證悟啊!」導師弘法三十年了,不論私下或公開,不曾對任何一個人講過這種話;導師都是在法義上作說明,並加以鼓勵弟子們。所以不要讓人家起煩惱,使眾生對弘法者生起懷疑心,那樣對方就會反悔而退轉,不再修學了。不論現在或後末世法欲滅時,弘法者一定不能有這種事情出現。

再說,實證的佛法必定可以讓人在智慧上顯現出來,如同修會裡就有不識字的老菩薩被笑過:「哎呀!老菩薩!妳又不識字,妳根本不可能開悟的。」可是後來老菩薩不但開悟了,還能指出老菩薩女兒在佛學院畢業的同學所說法的過失。而在古時六祖慧能大師剛到寺院學法時,由於個子長得矮小,又從文化不發達的南方而來,不也被輕視過嗎?大家都認為說:「這個獦獠根本沒有希望。」可是五祖法演大師一見就知道,這個人是他等待的人;但是怕人家特別注意六祖,就故意隨順大家的話說:「唉!你這個南方來的獦獠,來求什麼佛法?」但五祖卻在觀察一陣子後,覺得六祖心性好,堪受大法,就在半夜為六祖講解《金剛經》,幫六祖證悟,還把衣缽都傳給他。所以是不是不能小看人呢?

接下來看「又亦不應戲論諸法,有所諍競」;這意思是說,除了上面所說的要尊重一切學法者以外,對於諸法也不應該戲論。也就是說,三乘菩提裡面的一切法,弘法者都應該要如實演說,不應該用戲論的方式說法,這是不尊重法,也就是不尊重佛,這樣是很不好的。就如有一些禪宗祖師就是屬於狂禪的一類,譬如臨濟義玄禪師剛出道的時候,正是狂禪;又如有一些祖師,動不動就以輕視的言語說 如來,這對 釋迦如來是有所輕視的;雖然他們的語意是沒有輕視,是尊崇的意思,但使用的字句本身是輕視的字句,這是完全不該使用的,不管他悟得多麼深。想要和 釋迦如來相提並論,說句俏皮話:「門兒都沒有!」為什麼呢?因為禪宗一般的祖師開悟不過是第七住位,大不了是八住、九住位,能進入十住位的人很少、很少。所以那一類為了接引人而故意用戲論的言語來說法的方式,實不足取。這樣子戲論諸法是有過失的,為什麼呢?平實導師說:【因為三乘菩提諸法無比尊貴,怎能用戲論方式來演說呢?且不說大乘菩提,單說二乘菩提,那阿羅漢不過是證得二乘菩提,尚且是人天應供,何況是諸大菩薩、諸如來的境界!怎能用戲論的方式來演述大乘佛法?所以「戲論」是不應該有的。】(《法華經講義》第十二輯,正智出版社,頁289。)

另外,如果是「有所諍競」而說法,就更不應該了;這意思是說法的實質,法上的層次差別是非常分明的,如果硬將高層次的人強拉下來,而將低層次的人強推上去,這就是「諍競」。舉例來說,有位某甲菩薩已經分證一切種智,具有道種智,已經在宣講甚深微妙的八識心王諸法,包括各種心所法等等;另外有一位某乙才剛明心,就開始貶抑某甲菩薩,這表示某乙的異生性還沒有斷除一絲一毫,更不要說是斷盡。因為大乘見道者所應該斷除的異生性,是既深又廣的。剛大乘見道時,只斷除煩惱障所攝的分別所生異生性,而所知障所攝的分別所生的異生性,只斷除少分,還待悟後相見道位進修來斷除,更何況還有煩惱障及所知障所攝的俱生異生性障,那是之後還要很長時劫才能斷盡的。所以某乙才剛悟入,就開始貶抑上位的善知識,表示他還有諍競的心;但是某乙這種情況也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因為他終究會發現某甲菩薩所說的法義層次與內涵,並不是他所能企及的;以自己明心的見地,實在是找不到某甲菩薩什麼過失,而自己的悟處及落處,某甲菩薩可是一清二楚,最後就會杜口了。那某乙菩薩也會知道,自己之前貶抑某甲菩薩的行為,是在謗勝義菩薩僧,這個罪業很重,知道改正之後,就會懂得趕快去向某甲菩薩懺悔。

由此可見,深悟與淺悟是有很大差別的,不只是證量上有差別,在智慧上也是有差別的,而在異生性障的斷除上同樣也有差別。但是如果是一個解悟的人,就會跟人家諍競到底,為何會這樣?因為他沒有能力檢查自己與對方的差距,他沒有這個智慧,所以說心有諍競的時候,表示這個人本身一定有問題。假使他這個問題幾年後就解決了,表示他的開悟還是真的;當他改正了以後,就懂得去跟上位菩薩懺悔。所以說,真悟者之間不會互相諍競,有諍競的時候一定有問題。

這譬如 平實導師弘法三十年來,除了悟後退轉而否定如來藏及正法的人之外,導師都不會當面破斥別人自吹所說的證境或證量,只是委婉詳細說明他們的錯誤處及理由,但並沒有斥責、貶抑的意思,只是基於愛護弟子的作意,以免弟子造下未證言證的大妄語業;不隨意斥責別人,一直就是如此,這是不會改變,也不用改變的習性。這也說明了人的習慣是很難改的,就像我們上集說到的,平實導師這一世的歸依師父,九百多年前懷疑佛法可以實證的人,到了這一世不但否定 平實導師,對開悟這件事依舊還是疑,疑蓋還是很重。

由此可知,人的習慣真的很難改,要讓一個人一世就改變多生多世的習慣,真的很不容易;但這對於行菩薩道者來說,就得要設法改變自己,能夠改變成功才能順利行菩薩道。所以如果發現自己有所諍競的時候,一定是有問題的,自己就該懂得怎麼樣去檢討,怎麼樣把諍競心給消除掉,特別是如果想要為人演述《法華經》,一定不可以有諍競心。

接著來看:「當於一切眾生起大悲想,於諸如來起慈父想,於諸菩薩起大師想;」這些經文看起來好像平平無奇,卻蘊含深遠的意義。「當於一切眾生起大悲想」這句話,我們先來看接下去的第四個安樂行法。佛開示說:【菩薩摩訶薩於後末世法欲滅時,有持是《法華經》者,於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於非菩薩人中生大悲心,】(《妙法蓮華經》卷5)這是說後末世法欲滅時,受持這部《法華經》的菩薩摩訶薩,對於在家、出家四眾應生大慈心,而對於不是菩薩的一般眾生,應生起大悲心。結合第三個與第四個安樂行法兩段經文來看,為什麼對一切眾生要起大悲想、大悲心,而對於佛門四眾是要起大慈心,而不是要起大悲心?這其實是說,一般眾生與佛門四眾本質是有差別的,也就是一切眾生與佛門四眾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所謂「慈能與樂、悲能拔苦」,一切眾生都被無明所籠罩著,貪瞋非常嚴重,不知生死無常,完全無心於道業的修行,只愛樂於世間法的享受與追逐,因而對出離生死苦的事毫無所知,因此對這一些世俗眾生,就無法對他們施加法樂,慈心對他們是用不上的。

換句話說,由於世俗眾生完全無知於生死無常,也就無心於解脫的修證與實相的親證,因此想要以法來利樂他們,其實是無所能為的,所以菩薩能夠作的就是為他們生起悲心,救拔他們的苦難。雖然一般世俗眾生是不知道自己有苦難的,但我們還是要生起悲心救拔他們;而且我們也清楚知道,他們對於三乘菩提的實證是沒有希望的。然而他們現在所作的事,將會導致下一世開始墮落,而他們並不知道;所以說雖然無法幫助他們親證三乘菩提,因而對他們生起慈心並沒有作用,但是還是應該要對他們生起悲心,救拔他們遠離未來世下墮三惡道。

所以正覺同修會這麼努力去教育民眾遠離喇嘛教,就是要使他們遠離下墮的邪法邪行,可是他們不知道 平實導師的悲心與用心良苦。譬如多年來經由 平實導師《狂密與真密》,及其他著作不斷舉證說兩部《廣論》講的全都是外道法,都是常見外道法,特別是《菩提道次第廣論》後半部所說的止觀,那全都是雙身法、都是外道法;加上同修會不斷努力宣導喇嘛教是外道法,現在已經不再有人會炫耀說「我們在學《廣論》了」。相信現在修學雙身法的人已經變少了,這就可以減少來世下墮三惡道的人了。

但是這樣作的結果,又引來一些人亂寄誣告信,說同修會每年接受某國政府的補助兩次,每次多少錢,繪聲繪影的煞有其事。其實同修會未曾接受過任何政府的捐款,更別說是補助了。那他們為什麼要這樣亂寄誣告信?因為不知道我們救護他們的善意,誤以為我們在詆毀他們,其實我們是救護他們離開《廣論》邪法,只有離開《廣論》才能回到正法;但他們不懂,誤以為我們在詆毀他們,所以就出來誣告。對那些人即使有慈心,要幫他們證悟三乘菩提,其實也沒用;因為他們證悟的因緣還沒有成就,所以對他們不是要起慈心,而是應該生起悲心。起悲心後,就是要繼續破斥《廣論》,也就是破斥邪法。雖然他們會繼續生氣,但時間久了習慣了,遲早有一天會起心動念,試著瞭解破斥他們的書中所說的道理;他們如果有因緣,就能夠有理智而可以冷靜下來思考,將會發覺:「原來人家是好意,救我們離開岔路,那我們就離開岔路,回到正道吧!」所以說對他們應該起大悲想。

還有這裡 佛講的是「大悲」,不是只有悲。我們先來看一段論文,《大智度論》卷27云:【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大慈以喜樂因緣與眾生,大悲以離苦因緣與眾生。……小悲,名觀眾生種種身苦、心苦,憐愍而已,不能令脫。……大悲,憐愍眾生苦,亦能令脫苦。】悲能觀眾生種種的身苦與心苦,只能憐愍他們,不能讓眾生脫離身心苦;大悲是給予眾生離苦的因緣,不僅能憐愍眾生的種種苦,也能令眾生脫離這些苦,而且是拔一切苦。所以為什麼要起大悲,因為是全面性的,由根本著手,當然這就要詳詳細細很深入為眾生說明,不是只有一個局部淺小的部分,這樣的悲心才是大悲。

由於大悲與悲不同,所以為了正法的延續,以及使不明白真假佛教差異所在的眾生不再繼續淪墮下去,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持續努力作下去。也由於 世尊交代我們,當於一切眾生起大悲想,不是只叫我們起悲心而已,而是要有大悲,那我們就要跟著 平實導師的腳步,將 導師講的很多很深入的法繼續廣為流通,讓無緣實證三乘菩提的無明眾生,例如密宗裡的學人,或者可能有因緣接觸密宗的人,懂得遠離邪見邪法,避開未來世下墮三惡道的噩運,這就是我們繼續要作的工作。

「於諸如來起慈父想,於諸菩薩起大師想」,這兩句話我們下次再來看。

時間的關係,說明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薩:色身康泰、一切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