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行處、菩薩親近處(三)

第101集
由 正元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上個單元我們講到菩薩行處要能「觀諸法如實相」,雖然如實相是無分別,但如實相的智慧卻不是無分別的;在你轉依完成以後,為了佛道,為了利樂眾生,為了護持正法,你應該如 世尊的教導:「亦不行不分別。」不可以每天住於不分別的境界中,如果每天住於不分別的境界中,其實是悟錯般若的愚癡人,不能稱為菩薩摩訶薩。那麼能夠遵行 世尊的開示,「觀諸法如實相」而了知實相法界的「不分別」境界,又能面對救護眾生的辛苦諸事而「亦不行不分別」,繼續救護眾生,能這樣子作,就稱為「菩薩摩訶薩行處」。證悟的菩薩就應該這樣行,才有能力與智慧為人如實演講《妙法蓮華經》。

所以,悟後想要為人如實演講《法華經》,第一個部分就是自己的心性要有所轉變:「住忍辱地,柔和善順而不卒暴,心亦不驚。」(《妙法蓮華經》卷5)這是心性先要有所轉變。心性不夠堅強的,要堅強起來,不能驚懼;心性暴躁的,不能繼續暴躁,要住於「忍辱地」,要「柔和善順而不卒暴」。心性先轉變,然後第二個部分,是法上證悟之後不能老是住在如來藏的無分別境界裡面,因此說,悟後現觀實相法界如來藏妙心「於法無所行,而觀諸法如實相」的時候,卻不可以行於不分別之中,應該「亦不行不分別」;是所悟的實相法界依舊住於不分別,依舊「於法無所行」,但覺知心卻必須以所證悟的智慧,在人間諸法中廣行分別,來為眾生廣分別諸法,使眾生同樣可以證入實相無分別、無所行的境界,所以悟後應該依 世尊聖教:「亦不行不分別。」這就是想要在後末世為人如實演講《法華經》的人,應該作到的「菩薩摩訶薩行處」的第二個部分。

那麼「菩薩摩訶薩行處」講完了,接著什麼是菩薩摩訶薩的「親近處」?是說「菩薩摩訶薩不親近國王、王子、大臣、官長」(《妙法蓮華經》卷5),也就是不在世俗的名聞利養等利益上面考量而去親近這些有權勢的人。為什麼不要親近這些人?因為親近這些人會有後遺症。你如果親近國王,國王有一天會跟你開口:「你到底悟個什麼?你要幫我悟,若不幫我開悟,我就殺了你。」就是這樣子!也許你不怕被殺,但他會威脅:「我殺了你的兒子、殺了你的老父母。」那你怎麼辦?所以親近國王有時真的不好,除非他們非常努力護持正法,菩薩摩訶薩為了正法久住和利益眾生的緣故,可以被動親近國王、王子。

親近「大臣、官長」也不好。可是禪師們很聰明,禪師們一開始就說:「皇上!您若是想要得法,但這個法,佛有規定,一定得要是三寶弟子才行。」先把話講在前頭,那皇帝想要得法,不得不先歸依成為三寶弟子,因為經典也是這樣講的。真悟的禪師都是寧可被砍頭也不願妄傳實證的內容,因此皇帝為了得法,不得不歸依成為三寶弟子,那他應該歸依誰呢?當然歸依證悟的禪師最好。因為法師們沒有開悟,禪師有開悟。好,皇帝先歸依禪師以後,縱使把禪師找進宮裡名為供養,其實是圈禁在王宮內。但至少還是他的師父,弟子總不能殺害自己的師父,何況那是無間地獄重罪。禪師很聰明,就先要他歸依:「你先歸依三寶,還得先成為菩薩再來參禪。」因為這是菩薩法,只有菩薩才能得這個妙法,於是皇帝不得不又受了菩薩戒。當他受了菩薩戒,對自己的和尚更不能殺害了。

接下來,皇帝的心性若是不具足菩薩性,不管他怎麼請問佛法,禪師只是跟他言語來去、高來高去,就是讓他證不到,但他也不敢殺禪師。你看慧忠國師他們就是這樣,等到快捨壽時,皇帝問起身後事,禪師就說:「請您為我造個無縫塔。」那皇帝很聰明,就說:「請師父您給我一個塔樣。」禪師就「良久」。良久之後才問皇帝:「會麼?」這教他如何會?可是慧忠國師真的有為他處,只是難會。慧忠國師就是用這種最難會的機鋒給他。那他會不來,慧忠國師就要走人了,皇帝就央求說:「那您走了,我怎麼辦?」當然也好辦:「我有個侍者應真,他知道這個無縫塔。」然後慧忠國師就捨壽了。

皇帝身為徒弟,當然要為師父好好辦後事,辦完了,把慧忠的徒弟應真禪師找進宮來,沒想到應真也跟他來個「良久」。其實師徒早就講好了,不能讓他開悟,因為那位皇帝的心性還不是真正的菩薩,真的是這樣。因為那些皇帝、王子們,幹過多少大惡業,憑什麼給他開悟?那種人還給他們證悟,真的叫作沒天理,諸天都會來抗議!所以你們看,在這裡 世尊也交代「不親近國王、王子、大臣、官長」。因為他們常常仗著權勢作威作福,不是慈愛有情的菩薩。

第二,這個「親近處」還規定「不親近諸外道梵志、尼揵子等」。出家奉事梵天,志求梵天的法名為梵志;在家外道名尼揵子。也就是說,外道那一些出家、在家修行人,你身為菩薩摩訶薩,不應該跟他們親近;因為你若是跟他們親近,就等於認同他們的法義。你是個證悟的人,而你認同他們,眾生就會跟著你認同他們,但這樣對眾生沒有利益。所以菩薩不能跟外道梵志、尼揵子等往來。如果有外道,不管他是什麼牧師、神父或是宣教師,都不應該跟他們親近。

只有一個情況例外,他們願意大力護法,幫忙復興佛教、救護眾生,那他雖然不是三寶弟子也可以親近;因為對眾生有利,對正法久住有利。那你親近外道梵志,他主要是作什麼?他主要就是弘揚外道法;當你去親近他,常常與他會談,不就等於變相承認他了?那眾生不瞭解內情,不曉得你是因為人情的緣故不得不跟他往來,結果眾生以為那外道也是修證正法、弘揚正法,於是也會大力供養,就會跟著他學,因此就走錯路了!所以外道梵志、尼揵子等不應該親近。這是菩薩摩訶薩應該有的基本行誼。

接著說「及造世俗文筆,讚詠外書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妙法蓮華經》卷5)。有的人文筆很好,所以他善於寫書、寫文章。可是他的好文筆用在什麼地方?用來讚詠外道的書籍。他讚歎歌詠外道寫的那些書籍,說內容多麼好,這種人你就不能親近。只要有誰讚歎說「阿拉也有開悟」、「耶和華也有開悟」,那你就不能跟他親近,因為他就是這種人!他正是「造世俗文筆,讚詠外書」。

那你如果一天到晚說:「他說上帝有開悟,他是講錯的。」那請問:他還會跟你往來嗎?他就不跟你往來了!所以你悟後跟誰往來,都得要注意。世俗親屬就無所謂,世俗朋友都無所謂,但如果是外道修行者,你就不能跟他親近。如果他的文筆很好,卻常寫讚詠外道的書籍,那你更不應該跟他親近。這些人都是你應該要遠離的,因為你是為人如實演講《法華經》的菩薩。你若是跟他親近,就等於變相承認他也是有證悟的;這樣一來,眾生就會繼續跟著他修學,然後就跟著走錯路,這些眾生的道業就被耽誤了。耽誤了還不打緊,就怕他們跟著外道大妄語,死後下墮惡道,卻是菩薩摩訶薩無心造成的誤會而導致;推究其原因,菩薩摩訶薩還是要承擔這個責任。

接著說讚詠「路伽耶陀」的人,這種人你也不能跟他親近。「路伽耶陀」是指順世外道,他們都隨順世間法。世間人最喜歡什麼?最喜歡的便是追求三界的有法,他們就隨順世間人的喜愛來獲得各種名聞利養。有一句話說「忠言逆耳」,佛法就是忠言,所以真正的佛法一般世間人是聽不進去的,表相的假佛法,一般迷信的佛教徒卻很容易聽進心中。可是順世外道以及佛門中的順世外道他們所講的世間法,世間人都很容易聽得進去。世間人最愛的是三界法,你如果告訴他們三界有常住的法,他們一定很喜歡。例如有人在傳授氣功:「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最後當神仙可以飛來飛去!」世間人聽了就說:「喔!這個真的太好了!」世間人就是喜歡這個!那麼這個傳法的人就是順世外道中的一種。又有的人講究長壽,他既講究長壽,自己每天努力去運動,又小心於飲食的調養,那我們沒話講,但仍然是順世外道­­——「路伽耶陀」。可是如果作傷天害理的事來求長壽,那就不只是順世外道,那也是造惡業!

密宗也是順世外道,因為它既是外道法,也是隨順欲界世間的貪愛,所以他們在歐美傳得很快;因為歐美的人喜歡追求物欲,都在物欲上用心,沒有什麼心靈層次可說,所以貪淫,大家都很喜歡密宗的雙身法。這是因為密宗自稱既能成佛出世間,又能同時擁有欲界世間的淫欲;正是投洋人所好,在西方世界就傳得很快。但我們不想消滅他們,也不可能消滅他們,因為這是投眾生的所好,所以歐美人很喜歡,但他們不要再自稱為佛教就行了。如果他們宣稱離開佛教,自稱不是佛教,叫作喇嘛教,我們就沒意見,也不會再破斥它,只要它不仿冒佛教。因為佛教有佛教的「著作權」,他們不應該來仿冒這個「著作權」。

除了這個以外,「路伽耶陀」還有的是求生天,這也是順世外道。生天享福誰不喜歡?世間人還不懂佛法的時候,都是喜歡生天。來世生到天上享福誰不想要?生天,就是生欲界天享福,或生色界天享受定福;若是上生無色界天,就離開了覺知心的煩惱,因為色界天覺知心還是有煩惱的;那無色界天連色身都沒有,都是住在定境中不起煩惱,最清淨了。但這些都還是順世外道,因為都隨順於世間法——隨順於三界世間。這也屬於順世外道。

接著還有佛門中的順世外道,一天到晚講:「我們這個覺知心是常住的,是永遠不會壞滅的,只要不分別就是開悟了!」這就是意識常住的思想,這種講法到社會各個階層去講,大家都會認同,所以是順世。除非有人是在實證的佛門裡面,否則大家都會認同他的說法。事實上前幾年,連佛門大師們也大部分認同,都說意識常住。也有佛門大師說:「意識可以分為粗意識、細意識,細意識是常住的。」他們講的細意識是什麼?就是離念靈知,也有人說就是直覺。例如寫作《妙雲集》的那一位大法師,有時候怕人家破斥,他就改個說法,說:「細意識是不可知、不可證的,我們死了還有這個細意識存在。」講到有一個細意識存在,學佛的眾生都會接受,那就是佛門裡面的順世外道。

但是 佛陀在《羅云忍辱經》裡面說:「正法跟世俗法是相違背的。世俗人最珍貴的意識心,在佛法裡面卻是被輕賤的。凡是認為意識心常住的人,就是常見外道。」結果他們卻都在講「意識常住」,這不就是佛門裡面的順世外道?所以說,主張六識論的人全都是順世外道。如果有人寫書,文筆非常好,大力讚歎六識論——讚歎意識是常住的,不管他講的是粗意識、細意識、極細意識,全都是與常見外道合流,全都是順世外道。因為這是隨順世間法,正是世間人所喜歡的。

那在禪門裡面有沒有順世外道?也是有很多的,比如有些大師說:「離念靈知就是真如佛性,常住不壞。」大家聽了都很高興:「我只要每天打坐,只要一念不生,那我這個覺知心就變成真如。太棒了!那這樣就是開悟,我就是聖人。」世間人聽了也都很歡喜,很容易就可以當聖人,誰不想當?而且當這個聖人,還可以繼續像世間人一樣吃喝玩樂,還可以繼續貪愛五欲,因為離念靈知正是意識,意識是與五欲相應的心;也是因為離念靈知從來都處於人間六塵的境界中。那麼這樣主張的人,就是禪門中的順世外道。

也有禪門裡面的大師說:「你不要把那些煩惱放在心上!不管什麼煩惱,你全部都把它放下。放下以後心中沒有負擔,這樣就是開悟,這樣就是真如心!」這也是隨順世俗的想法,這也叫作順世外道。還有大師說:「師父說法的這一念心,諸位在座下聽法的這一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處處作主,這個就是真如佛性。」大家聽了都很高興:「感謝師父今天來為我們開示,我們終於開悟了!」但這也是隨順世俗法,世俗人聽了都會歡喜,都會接受。因為世俗人都沒有斷我見,最喜歡覺知心自己了。你如果把覺知心「識陰自我」否定了,他們就不接受!所以真正的佛法,是不容易被世間人接受的。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先介紹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