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女成佛之不可思議(三)

第081集
由 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三乘菩提系列弘法講座。本單元是依 平實導師《法華經講義》的內容,來解說《妙法蓮華經》大乘佛法中圓教的唯一佛乘的道理,進行到〈提婆達多品〉中有關龍女的部分。

接下來的經文,也是 文殊菩薩讚歎龍女的功德。文殊菩薩回答了智積菩薩的提問,有菩薩因為修學《法華經》而迅速成佛,那就是龍王女;同時讚歎龍女的功德:【深入禪定,了達諸法,於剎那頃發菩提心,得不退轉,辯才無礙;慈念眾生猶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廣大;慈悲仁讓,志意和雅,能至菩提。】(《妙法蓮華經》卷4)龍王女「深入禪定,了達諸法」,不管什麼樣的定境、定力,以及相應的一切諸法,她全都了達,所以她在這樣子的境界中,只要在一剎那間發起菩提心,也就是發起成佛之心,她就可以得到究竟不退轉,而且具有辯才無礙的智慧,還能短短的幾十分鐘裡就示現成佛了。

在《伽耶山頂經》中說到了不同階段的菩薩發心的差別:【諸菩薩摩訶薩有四種心,能成就因、能成就果。何等為四?一者、初發心;二者、行發心;三者、不退發心;四者、一生補處發心。】最後身菩薩「一生補處發心」,不同於前三種菩薩發心,有極勝妙的功德,乃是「如果等有用」、「如車成運載智」、「如月十四日,如來智慧如月十五日」、「安住定地」、「如通達諸論智」、「從果生」、「學法王法能得自在」等,顯然龍女是屬於一生補處最後身菩薩的發心,因此才會如此不可思議的殊勝功德。

龍王女她雖然現在還沒有成佛,這時候的心地境界卻是跟 佛陀沒有差別的,是「慈念眾生猶如赤子」。她很疼愛所有的眾生,猶如自己剛剛出生的孩子一樣。才剛出生的嬰孩,什麼都不懂,很依賴父母。她的心態是覺得眾生都很依賴她,因為很多眾生需要她來度化,必須要依賴她才行,所以「慈念眾生猶如赤子」。另一方面也可以說,如來對一切種類不同根性的有情,也是平等看待,一視同仁,不會因有情的煩惱染汙,甚至有罪業在身,因此對之睥睨輕視、不屑一顧。看待所有的有情都是像無知的初生兒一樣,不會因為有不同善惡染淨差別而有分別;就如同世間人看待剛出生的嬰兒一樣,天真無邪,對初到世間剛剛開始接觸認識,沒有什麼分別,因此沒有什麼分別而起的執著,也沒有能力造作善惡業。在《大方等大集經》因此說:【佛於諸眾生,不恥惡種姓,一切如赤子。】(《大方等大集經》卷47)而龍女具有像如來這樣子大悲無緣慈的功德,當然可以說和如來沒有差別。

而且龍女她又是「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廣大」,成佛所需要的功德都已經具足了,所以在龍王宮中有時也為菩薩們說法。佛法中,功德有幾個面向,大致上我們由讚歎如來的文字可以稍稍理解一點;比方說,我們都說如來是福慧兩足尊,也就是佛在福德與智慧的功德是圓滿具足的。進一步地說,透過佛的十號的內涵,也可以理解一部分如來不可思議的功德;所以《阿含經》中有說到佛法修行的六念法,以念佛的十號來念佛功德:【汝當念佛諸功德,憶佛十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是名念佛。】(《別譯雜阿含經》卷9)只有到達佛地,才能真正稱得上是功德具足。

具足成佛功德的龍女為那些菩薩們說法,而那些聽法的菩薩們則是七地滿心和八地、九地的菩薩;她為這些菩薩們說法是「心念口演」,她想什麼法,就講什麼法,凡是想到的而講出來的法「微妙廣大」,所說的都是很微妙的法,而且非常的廣大;你無法想像她所說的法,可以函蓋到這麼廣的層面。這就相當是法無礙、義無礙、辭無礙、樂說無礙功德。

接下來,文殊菩薩繼續這樣稱讚龍女功德:「慈悲仁讓,志意和雅,能至菩提。」這是說,文殊菩薩說明「龍女她的心地既慈又悲,想要利樂眾生,而且不忍看見任何眾生受苦,所以叫作慈悲」。《大智度論》中說:【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大慈以喜樂因緣與眾生,大悲以離苦因緣與眾生。】(《大智度論》卷27)而且「慈、悲,是佛道之根本」、「一切諸佛法中,慈、悲為大」,龍女慈悲正是體現佛法成就的典範。而且龍女不曾跟任何菩薩有過任何爭執,心性很仁愛而禮讓的,她的心志非常溫和、非常儒雅,而她是隨時可以成佛的。而最後這句話,文殊菩薩總結以上對龍女的功德,總結說龍女是有能力隨時可以達到菩提道的究竟位、圓滿大菩提果。

如來的功德相,其中有一個殊勝處,是其他階位的菩薩所不能達到的,那就是一切功德已圓滿。關於如來功德圓滿之相,彌勒菩薩說:【云何圓滿?謂諸如來成就三界及出世間一切功德。彼出世間所有功德,超過一切語言行路,是故如來一切歌詠所不能及。由此因緣,彌應讚歎。】(《瑜伽師地論》卷74)而 文殊師利就以這樣子公開地將龍王女的殊勝功德宣說出來。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在場的有無數人天,當然還有無數的菩薩、聲聞,而且 釋迦如來的十方諸來化身佛,也都在現場,當然 多寶如來也還沒回去本土。那麼龍女的真實身分究竟是什麼樣的菩薩?文殊菩薩為她的事情,可以當著十方來的化身佛、當著應身如來 釋迦佛及 多寶如來面前這樣講,說她已經可以成佛,這必定不是虛假。而且這還要有一個前提當作基礎,是什麼身分的菩薩,可以說出龍女成佛的事實?如果 文殊菩薩不是如來倒駕慈航,能有身分當眾說這些話嗎?而祂的目的也是要顯現:釋迦如來座下的僧寶之中,像這一種勝義菩薩僧是不可思議的。龍王女就是勝義菩薩僧,雖然當時所示現的身分,既不是出家人,也不是男眾,而是女人身,但龍王女顯然已是妙覺菩薩。而如果妙覺菩薩還不能稱為勝義僧,那有什麼人可以稱為勝義僧呢?

文殊菩薩說完這段對龍女即將成佛的話,智積菩薩當然故意要為大眾質疑,這樣施設的方便,才有機會解除大眾心中的疑惑,這正好是智積菩薩在法華會上所扮演的角色。接下來的經文,智積菩薩針對 文殊菩薩說明龍女能迅速成佛以及讚歎她的功德之後,提出來質疑:【智積菩薩言:「我見釋迦如來,於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妙法蓮華經》卷4)智積菩薩的回應說:「我看見釋迦如來,是於三大無量劫中難行的苦行都去行,別人作不到的祂都作得到,這樣的修行自受用功德、累積他受用功德,就這樣子不曾止息過,求菩提道未曾止息。」智積菩薩表明說:「我看見釋迦如來,在無量劫難行的苦行修得太多,」很難行的苦行是修過無量劫而不斷累積了一切功德,「是如此來求佛菩提道而精進未曾止息,才能成佛。」累積了一切功德,有積功與累德兩個不同的層面,功是自受用,德是他受用;功就是功能,不斷地修行智慧與福德,把自己所應該具備的如來藏中本有的功能藉著修集福慧而全部發起,這就是積功。

同樣的道理,當你大乘佛菩提見道開悟後,再修行到七地、八地、九地,但對於如來藏全部的功能,仍還沒有具足瞭解,所以要繼續往上修行;修到妙覺位,積功才算完成,你對於如來藏的一切功能差別才算完全了知,但還無法全部發起來使用,這叫作一切種子的智慧已經具備了,得到自受用的功德了。佛地所證圓滿智慧四智圓明,大圓鏡智是攝於佛的自受用身,平等性智是攝於佛的他受用身,而成所作智則攝於佛的變化身。因此佛地的智慧所證的智慧依於佛三身而所顯、所生的色法及身口意行,或以身相、或以言說、或以神通神變等等顯示來教化利益眾生,而有他受用的功德。

光有智慧不行,這只是自受用,還得要有他受用的部分;若還沒有他受用的部分,福德就不算圓滿,還不能成佛,所以還得要有他受用的部分,這部分便叫作德。德就是在成佛的過程中,不斷利樂眾生,永無窮盡地利樂眾生,這樣叫作「累德」;乃至將來成佛以後,繼續不斷地利樂眾生,也是累德。把很多利樂眾生所成就的功德累積在一起,使他受用功德完全具足圓滿;越是去利樂眾生,就越有智慧能利樂眾生,也就越有智慧使利樂眾生的功效達到最大,然後能利樂的眾生就越來越多,因此福德就跟著越來越廣,這也叫作累德;這就是他受用的部分,這個福德也必須圓滿,這都是要歷經三大阿僧祇劫去修行。彌勒菩薩開示如來的功德相中,其中有一個殊勝處,就是有對一切有情有他受用的能作有情利益事業:【云何能作有情利益事業?謂捨所得廣大無罪所有安樂,方便示現利他加行,是故能作利益他事。】(《瑜伽師地論》卷74)

像是如來這般難行的苦行,環顧當今佛教界,實難奢望有所作為。身為菩薩本應心懷慈憫眾生之心,而不是自掃門前雪的自了漢心態,因此已見長久以來眾生被誤導,豈能袖手旁觀,任眾生墮入邪見深坑而不置一詞!正覺同修會長久以來所作的,只為將附佛外道的假藏傳佛教——喇嘛教逐出於佛教,讓部派佛教遺緒六識論邪見不再誤導學佛人,讓佛教回歸 如來本懷,回復清淨;也讓喇嘛教回復自身的喇嘛教,不再攀附佛教。但這樣端正佛教門風的善行,也是端正社會風氣、端正視聽的善舉,卻長期遭受汙名化、打壓、迫害,所幸總還是有智慧的明眼人,可以因此得到利益。但菩薩這一切所為雖然不容易,但這些難行苦行,再怎麼樣也還比不上 釋迦如來的無量苦行。單以 釋迦如來求法來說,奉事善知識如何艱辛,從《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便知一二。如果菩薩為了護法,即便遇到了外道來害命,也是一世之事,死也只是須臾痛苦。

世尊在菩薩位的修行過程當中,與所有成佛前的菩薩一樣都曾經修了很多的難行苦行,這是菩薩必經的過程。但這種難行苦行,不是苦行外道所修的自苦其身的苦行,因為苦行外道那種自苦其身的方式,仍然是對我與我所有執著貪愛沒有斷除。菩薩的難行苦行,是對於佛法中的苦——三苦、八苦——具有具足的通達勝解,深知其過患,心中毫無愛染。不但如此,也有具足的智慧,能夠斷除一切苦的積集,澈底的離苦。但由於憐愍眾生的無明,雖然有能力能離苦,卻絲毫不顧念自己,以所證佛菩提無我的智慧,在人間忍受一切苦,只為了度眾。

《大乘莊嚴經論》中就以五種的行相,來說明菩薩的特質:【菩薩有五種相:一、憐愍,二、愛語,三、勇健,四、開手,五、釋義。憐愍者,以菩提心攝利眾生故。愛語者,令於佛法得正信故。勇健者,難行苦行不退屈故。開手者,以財攝故。釋義者,以法攝故。此五種相應知,初一是心,後四是行。】(《大乘莊嚴經論》卷13)這是說明菩薩為了讓眾生得證智慧、解脫,都是有心心念念憐愍眾生的悲心,而以愛語、財施等種種攝受眾生方便行,也有法施的利益眾生行;且能為此忍受苦難,堅持不退勇猛精神。例如,較廣為流傳而眾所皆知,佛陀往世本生因緣中捨身飼虎、割肉餵鷹等許多憐愍救護一切有情而作的內財布施。有一世,看到饑饉心慌的老虎沒有奶餵小虎,為了能讓虎母子都能夠存活,捨自己的身體給老虎;當國王時,為救一隻鴿子,捨自己的肉去讓老鷹吃。又如 佛陀往世也曾為了度一個跟佛法完全無緣的女人,就這樣陪她一輩子,然後下一世就把她度了。就這樣一世又一世修行,許多人作不到的,祂都去作。這表示說,這難行的苦行,菩薩若沒有經歷過,是不能成就佛道的。

《大乘起信論》:【又此菩薩一發心後,自利利他修諸苦行,心無怯弱;尚不畏墮二乘之地,況於惡道?若聞無量阿僧祇劫勤修種種難行苦行方始得佛,不驚不怖。何況有起二乘之心及墮惡趣?】但是你要想一想,這種委屈不算什麼,釋迦世尊以人天至尊的身分,有時定中天耳清澈,聽到某某外道在罵自己;到天亮時,世尊就提前去托缽,其實托缽時間還沒有到,就先到罵祂的外道處所,直接問說:「你昨天晚上罵了我什麼、什麼、什麼。」全都講出來,那外道只好承認。因為人家都知道了,只好承認。然後 釋迦世尊就說:「我且不說我的法,我就用你的法來說給你聽。」就把外道的法說得很詳細,連外道自己都不知道還有那麼多法,然後外道說:「奇怪!我自己都不知道有這些法,你怎麼知道?」然後 世尊看他信受了,接著才說:「你這些法什麼地方不對。」然後才開始說施論、戒論、生天之論,外道聽進心裡去了,世尊又開始說:「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然後便講了「苦、空、無我、無常」等八聖道之論,外道就成為佛弟子。

如來有許多功德中,就是因為有這種對大眾說法施以言教增上力的緣故,而顯示出如來無礙解的功德;因為如來具有可以降伏一切外道的能力,而於一切皆無所畏懼的功德。然而,有的外道是完全沒有辦法被度的,因為得度因緣還沒成熟。釋迦如來為他解說一大堆,他就是聽不進去。雖然如此,至少那外道以後不敢再罵 佛陀了,那麼 世尊才離開外道,進入村鎮去托缽。以人天至尊身分,為了外道、為了凡夫眾生們,都親自去跟外道論法。世尊是人天至尊,尚且都親自去作,我們去作一些的事情救護眾生就不委屈了。這便是菩薩行中,為救濟利益一切眾生而本大悲願的不可思議難行苦行。如《大方便佛報恩經》中所說:【釋迦如來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難行苦行,發大悲願:「若我得成佛時,當於穢惡國土,山陵、堆阜、瓦礫、荊棘,其中眾生具足煩惱,五逆十惡,於中成佛而利益之,使斷一切苦,獲一切樂,成就法身,永盡無餘。」】(《大方便佛報恩經》卷1)

由於時間的關係,這一集的解說到此。

阿彌陀佛!


點擊數: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