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心信敬、不墮惡道(五)

第078集
由 正雯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觀眾菩薩大家好: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我們主要以 平實導師的《法華經講義》的內容來為大家說明。

在上一集我們說到,因為所有的佛法,其實本來就是一個佛菩提道,沒有所謂三乘可言,但因為五濁惡世眾生的根性不同,不得不區分為三乘菩提來演說;乃至於針對更下劣的眾生,只好再細分成五乘菩提,就是人乘菩提、天乘菩提,以這兩種人天善法作為一個跳板,才有辦法講到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來。

這都是方便的施設,所以《阿含經》中記載,凡是有外道來求見 佛陀,佛陀都先為他們講「施論、戒論、生天之論」,看他們聽不聽得進去;這是先說布施有什麼因果,持戒有什麼因果,是應該如何才能夠生天,解說天界有幾個層次。如果連天界的境界都不相信,這個人就別跟他談佛法;甚至於連二乘菩提,你都不用跟他談。什麼苦、空、無我、無常都不用談,因為他連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的境界都不相信,還跟他談什麼佛法呢?

所以,佛陀說法一定有個層次,「施論」是布施的論義;「戒論、生天之論」,是談持戒的因果,以及諸天的層次,這些要先談。如果聽得進去,具足信心,佛陀就說這個人心地清淨,好像一張白色而且織得很緊密、很紮實,並且是已經精製清淨變成純白色的毛布料,成為很細緻的毛布料,已經很清淨「易為染色」,你要染成多麼漂亮的顏色都行;他已經變成這樣了,這時才為他講「欲為不淨」,能接受了,再講「上漏為患、出要為上」;這也聽進心中去了,才為他講苦、空、無常、無我等四聖諦,讓他證得聲聞菩提的初果,成為法眼淨的人。

如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他聽不進去,心中依舊有所疑,佛陀就只講到這裡。所以,唯一佛乘的法不是那麼容易講的,那些否定第八識、否定如來藏的人,根本不可能成就二乘菩提;像這樣的人你跟他講唯一佛乘,他們怎能聽得進去啊!

智積菩薩就這樣讚歎 文殊師利菩薩,說他在香水海海龍王宮裡面宣講的,都是這個一乘法;不但是演述,而且暢所欲言;既是暢所欲言,當然是講得很深很廣;這樣去「開闡一乘法」,追隨他而修學的菩薩們,當然都是被他「廣導」;而 文殊菩薩所廣導的眾生是很有福報的,因為可以「速成菩提」。所以你看,他沒幾句話,已經讚歎應身佛 釋迦如來,讚歎 文殊師利菩薩,也為大眾證明,最後歸結到唯一佛乘。接著向大眾宣示:這麼多的無量無數跟著 文殊菩薩修學的菩薩們,一定會很快就成就菩提。你看,他沒有幾句話,把該講的、該證明的都作完了,所以這智積菩薩並不等閒!

可是不等閒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他跟隨 多寶如來,各處去聽《法華經》已經聽很多了,知道一定要歸結到唯一佛乘來。早就知道說,所有的應身如來座下,都有不可等閒而且沒辦法思議的妙覺菩薩,所以他就作了這個總結讚歎。可是,這樣這齣戲就演完了嗎?還沒有,因為 文殊菩薩該為 釋迦如來示現的佛土的莊嚴、勝義僧的莊嚴,還沒有示現完,所以 文殊師利就開口了。

我們來看經文怎麼說:【文殊師利言:「我於海中,唯常宣說《妙法華經》。」智積問文殊師利言:「此經甚深微妙,諸經中寶,世所希有。頗有眾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佛不?」文殊師利言:「有娑竭羅龍王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善知眾生諸根行業,得陀羅尼,諸佛所說甚深祕藏悉能受持;深入禪定,了達諸法,於剎那頃發菩提心,得不退轉,辯才無礙;慈念眾生猶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廣大;慈悲仁讓,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我們先語譯如下:文殊菩薩接著說:「我在大海中,只說一種經,這一種經典就是《法華經》;除了《法華經》以外,我不演說別的經典,唯常宣說《妙法華經》。」智積菩薩接著就問 文殊師利菩薩說:「這一部經典非常地深奧而微妙,是諸經中最寶貴的一部,世間非常的希有。有沒有眾生是很殷勤在這部經上很精進的修行,而可以很快的成佛呢?」文殊菩薩回答說:「有娑竭羅海龍王的女兒,年紀才剛剛八歲,既有智慧而且很利根;善於了知眾生的種種根性,以及心行和所造的種種業,並且她已經得到總持,諸佛所說非常深奧祕密法藏全部都能受持;也深入於禪定,並且了達一切諸法;她可以在一剎那的短時間裡發菩提心,而得不退轉,辯才無礙;而且以慈心憶念眾生猶如自己剛剛生出來的嬰兒一樣,她的功德已經具足圓滿了;她的心中只要一起念,口中就能夠滔滔不絕的演說出來,所演說出來的法義是微妙而且廣大的;她的心地是很仁慈,而且是很仁和而能夠禮讓的,在她的心志中,凡是生起了意向的時候都是非常的溫和儒雅,她現在是可以成佛的。」

智積菩薩講完了,於是 文殊菩薩立刻說:「我在大海中,永遠都只演說《法華經》。」這就顯示這一部經是如何的勝妙,因為其實《法華經》就總攝一切經;假使不是眾生的根器差別,諸佛其實可以只說一部經,現在的三乘菩提及人天諸法,全都可以放在《法華經》中來說,以此經函蓋一切經典,所以 文殊菩薩在海龍王宮只講此經。那麼他這麼說,智積菩薩當然要問,這部《法華經》是這樣地深妙;像這樣深奧而沒辦法想像的微妙,當然是經王,一定是諸經中最寶貴的一部,世間是很難聽聞、非常希有的。因為《法華經》的宣講,是只有應身佛才會宣講,化身佛不講;而諸菩薩在應身佛的咐囑下,得要在特別的地方不斷地宣講《法華經》,所以真的很希有。但想要修學熏習並不容易,因為如果是凡夫而且落在聲聞法裡面,一聽到說要講《法華經》,他馬上就離席了,都不想聽;他們的心性還不成熟,會認為這應該叫作天方夜譚,沒辦法相信;所以遇到如實說的時候,眾生能夠聽聞信受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也真的不容易,諸位聽《法華經》這麼久了還繼續聽,並且聽得津津有味,確實不容易。

那麼像這樣的經典,竟然有人能夠「勤加精進,修行此經」而速得成佛,這顯然是很難想像;因為這麼深奧廣大微妙難知難解的經典,竟然有人能夠很快把它修完,而且很快就成佛。這智積菩薩真是故意問的,為什麼他要故意問呢?因為法華會上這些被授記的大阿羅漢菩薩們,他們還沒有完全瞭解到《法華經》顯示出來的應身佛的四種不可思議,他們還沒有完全瞭解,所以智積菩薩就故意配合 文殊師利菩薩來加以提問。他們都知道該講什麼,該問什麼、該答什麼;他們全都知道,就是這些被授記的大阿羅漢們轉成的菩薩們還不知道,他們得要繼續聽;所以智積菩薩故意問,文殊菩薩當然早就知道該講這一些。

文殊菩薩就說:「有海龍王的一個女兒,年紀剛剛八歲,」龍王宮裡的歲數跟人間不一樣,不要當作人間的八歲,不要把她當作一個人間的小女娃。龍宮的八歲不是人間的八歲。文殊菩薩說:「她的年紀剛剛才八歲,」虛歲滿足才剛剛八歲,「但她很有智慧,根性很猛利;她善於了知眾生的信、進、念、定、慧等五根具足了沒有?善於了知眾生過去無量劫來,到現在為止,到底造作了哪一些身口意行,成就了哪一些善業、淨業和惡業,她都善於了知。而且這位龍女已經得到了佛法的總持。」陀羅尼就是總持,總持的意思是說,以簡單的幾個法,攝受了所有其他的勝妙法。

譬如說,端午節煮粽子或者蒸粽子,在臺灣中南部都是用煮的,北部是用蒸的,但不管是煮或蒸,整串放下去以後,那整串綁在一起的地方作綱,放下去煮的時候,那綱一定放在最上頭。煮好時,你想要把那整串粽子拿起來,不必一顆一顆去抓,只要把綱抓住一提起來,整串粽子就全部拉起來了,所以那個綱就是那整串粽子的總持。佛法中也是一樣,總持的意思就是說,以一些偈頌編造出來總持所有的佛法,這叫作總持,陀羅尼譯為中文就是總持。但是有些人誦持咒語時,只知道記住那些文字,卻不知道那些文字中的意思,就不能運轉那些咒語,也就是沒有能力為人解說咒語——沒有能力運轉陀羅尼——就說他沒有得到旋陀羅尼。那麼得了旋陀羅尼時,就是有智慧來運轉陀羅尼,就是把那總持加以運轉,也就是能依照總持裡的所有文字所代表的諸法,來一一為人演說佛法——用那個總持來為人說法。

這位龍女,已經「得陀羅尼」,得到佛法的總持了。換句話說,她對一切佛法無所不知;當她全部都知道了,就可以依於每一個法而為人解說,所以說她「諸佛所說甚深祕藏悉能受持」,表示她已經有旋陀羅尼了。文殊菩薩說:「諸佛所說的一切祕密藏,不管有多麼深奧,她全部能夠受持,而且她深入各種靜慮和定境,因此凡是需要經由靜慮才能知道的,需要經由禪定才能了知的境界,她也全部了達,沒有一法不知。」這意思是說,不但是三乘菩提而已,不但是唯一佛乘,連三乘中的一切諸法也都知道了。又說:「她只要在一剎那之間發菩提心的話,就可以得到究竟的不退轉,而且辯才無礙,沒有誰可以質疑她。」辯才無礙的意思,文殊菩薩幾乎是稱讚說:「連我文殊師利也不能把她難倒。」譬如說,諸佛與諸佛之間,沒有誰可以難倒誰的,意思是相同的。

文殊菩薩又說:「這位龍女,她以慈愛之心憶念眾生,猶如一般人憶念剛剛出生時的嬰兒一樣。」赤子,是說嬰兒剛出生時,皮膚都是紅通通的。出生還沒有週歲以前,他只要肚子餓了,哭起來渾身也是紅通通的,就是心性單純,也一定不會忤逆的意思,這叫作赤子。所以赤子之心代表什麼呢?代表最乖。他的心是最乖的,最乖的心就是赤子之心。這樣的孩子就是表示說,他剛出生不久,事事要仰仗於你,那你當然對他就是照顧得無微不至。

這位龍女把眾生當作赤子一樣來慈念,這表示說,她對眾生的慈念是非常地強烈、非常廣大、非常深厚的。「她慈念眾生竟然猶如赤子一般,而且功德已經具足了」;功德具足了,表示她的福德修集已經圓滿了。接著還讚歎她:「心念口演,微妙廣大。」她只要心裡面想起要為眾生講什麼,嘴裡就立刻講出來,沒有不能演述的法;「演述出來之後,也都是很微妙的法,都是很廣大的法。又加上她是很慈悲而且很仁讓的」,慈悲與仁讓,是兩個表現在外的表相。慈,就是一切眾生如果有所需,她都願意去利樂;悲呢,是一切苦難的眾生,她都願意加以救濟。仁,就是永遠都有仁和之心,不生氣。而且能夠「讓」,是與眾生無所爭,這些都是成佛必須具備的條件。

釋迦牟尼佛在天竺示現,外道們常常無根誹謗,說 釋迦如來跟他們搶供養。然而諸佛之所以成佛,是福德具足圓滿才能成佛的;想一想,轉輪聖王也可以有三十二大人相,只是不明顯,那是多大的福德才能成就的?例如金輪王可以「王四天下」,四大天下都歸他所有;可是轉輪聖王的金輪王都還不能夠被授記,因為都還沒有開悟。結果 世尊是轉輪聖王不當了,去當菩薩,然後修行無量福德與智慧才能成佛,那要修集多大的福德?哪裡會欠少福德呢!要跟他們去爭供養?根本不用。所有諸佛如來福德都是具足圓滿的,如果祂要享受供養,要什麼沒有?祂只要繼續當轉輪聖王就可以了,連當菩薩都不用;所以外道不知,才會誹謗說 佛陀跟他們爭供養。甚至於還有一些菩薩法師狂妄無知的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爐香。」諸佛還要爭那一爐香嗎?佛陀永遠是願意讓給眾生的,絕對不跟眾生爭;但眾生不知道,以為 佛陀跟眾生在爭。

那麼,文殊菩薩說「這個龍女已經具足慈悲仁讓」,是說她成佛的條件已經有了,又是「志意和雅」,她心中是很溫和而且很優雅的。溫和優雅,這要怎麼形容?「和雅」就是說,眾生所有的任何習氣,她全都沒有;連菩薩們殘留的習氣,她也沒有了;更別說阿羅漢們所有的習氣,這叫作「志意和雅」。所以,你若是想要看見 佛陀微笑,是很困難的;如果你跟在 佛陀身邊,看見 佛陀突然微笑時,表示一定有事情,你得要趕快請問:「佛陀為什麼事情而笑?」一定有事情;然後你請問了,佛陀就有一部經典講出來。平常要看見 佛陀微笑是不可能的,因為 世尊的習氣種子已經斷盡了;一定是有事情出現,於是 佛陀觀察因緣而看到過去多少劫以前的某些事情,導致現在世這個人如何,才會微笑。

佛不妄笑,不像世間一般人,看見一些世間調戲等事情就會笑,所以一天到晚都是對無意義的事情笑個不停。佛陀一定是有很深很遠、很重要的因緣出現,於是以宿住隨念智力去看見無量劫前的某些事,所以才會微笑。因此,佛陀跟菩薩們不同,當然跟阿羅漢更不同,至於凡夫就更別提了!那龍女已經到達這樣的層次了,所以 文殊菩薩接著就授記說:「能至菩提。」文殊菩薩可以跟人家授記成佛的,說龍女「能至菩提」,說龍女是隨時可以成佛的。所以,文殊菩薩不是等閒的妙覺!

時間的關係,我們為大家說明到這裡。

敬祝大家:福慧增長、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點擊數: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