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佛乘(三)

第141集
由 正超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弘法節目,這一季所講的主題是「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一)。這一個系列當中法義要旨,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作的《法華經講義》作為藍本,再加以進一步論述當中義理,歡迎各位菩薩能繼續熏習這一乘圓教,清淨了義、究竟圓滿而無上微妙的《妙法蓮華經》。上一集說到偈頌的經文字面上義理,那在這一集我們繼續接續來說明偈頌的法義內容。

上一集偈頌中提到:「破有法王出現世間,隨眾生欲種種說法。」(《妙法蓮華經》卷3)這是說,法王出現於世間,目的正是要專破三界有的執著。如來出現於人間,以 釋迦佛為例,釋迦如來出現於人間之前,有好多的外道修行人;那時的外道都不叫外道,因為那時候還沒有內道,內明之道是 佛陀來人間成佛之後才說出來的。所以那時也還沒有佛教,當然就沒有外道這個名稱。外道這個名稱是 佛陀出現在人間以後,佛陀有時候會說某某外道、某某外道,那時候才有外道這個名稱。可是 佛陀來人間之前,那一些外道們個個自稱阿羅漢。問題是,那些阿羅漢都不是真的阿羅漢,因為他們都落在三界有中;有的落在欲界有,有的落在色界有、無色界有裡面,但都自稱證得涅槃,都自稱自己是阿羅漢。那當 釋迦如來出現在人間,是諸法之王卻是專門在破三界有。

所以,那時也有許多外道對 佛陀很不滿,因為人們對外道的供養變少了。以前大家都恭敬他們,都稱他們是阿羅漢,所以供養豐厚。後來人家聽了 佛陀說法以後,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阿羅漢,就知道那些外道們都沒有斷我見,連聲聞初果都沒有證得,別說是阿羅漢了,所以他們的供養就變少了,而他們以為說:「佛陀來人間就是故意要跟他們來爭供養的。」各位菩薩想想看,佛陀需要來爭供養嗎?佛陀是為了度化眾生而來人間受苦啊!佛陀根本是不需要來人間的,當時的外道們都不知道。

但是 佛陀來人間有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破有」,要廣破三界有。為什麼要破三界有呢?因為當時有那麼多的外道自稱是阿羅漢,結果後來大家學佛法以後,才發覺只有 佛陀才是真的阿羅漢;因為來修學的學者都可以確定能出三界了,可是那一些外道假阿羅漢們都落在三界有裡面。當雙方所證的內涵完全不同的時候,各位菩薩想想看,如來要不要破斥外道呢?當然要啊!所以,如來在人間不是來當老好人的,如來是一天到晚都在破斥外道,因此在這裡 世尊就說自己是「破有法王出現世間」。世尊直接稱自己是「破有法王」,是專破三界有;只要誰落在三界有裡面,世尊就會加以破斥。

各位菩薩可以看到:四阿含裡面不是一直在破外道嗎?就是在破三界有啊!然而「破有法王出現世間」,卻不能夠自己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而是要「隨眾生欲種種說法」;一定要先隨順著眾生心中到底想要得什麼,然後再為眾生演說。當時眾生心中想的是什麼呢?就是解脫,不再想要有輪迴生死。當然解脫三界生死,當時大家多多少少還懂一點,問題只是弄錯了而已,所以那時的「眾生欲」就是解脫生死的痛苦,因此 釋迦如來才會說「隨眾生欲種種說法」。

為什麼要這樣子呢?因為「如來尊重智慧深遠」,也就是說,如來是尊貴可重、智慧深奧而幽遠,以眾生的智慧是無法理解絲毫的,眾生並不知道 如來不是一般的有情。可是不懂佛法的一般眾生,並不曉得諸佛是如何的尊重,只有真正懂得 如來有什麼內涵的人,才知道 如來是怎麼樣的「尊重」。

那麼,應該要如何讓他們瞭解呢?這就得從諸天說起,就需要從欲界六天開始說起,然後再說明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也就是首先要說明人間的諸神,讓眾生知道人間的諸神不論是一神教、多神教,那都只是欲界忉利天以下的有情;解說完了,然後再把阿羅漢帶進來,就同時說明諸天天主都無法解脫三界生死,可是阿羅漢可以解脫三界生死,所以阿羅漢是「應供」。那眾生就會想:「喔!這樣子,看來阿羅漢真的不得了,比諸天天主還要厲害欸!」那他心中就有一個概念了。你要先幫他建立這個概念作基礎,然後再來說明菩薩,說菩薩總共有五十二個位階,菩薩在第七住位的時候就可以開悟明心,他的智慧深妙,諸阿羅漢都不懂。要讓他知道說:「菩薩這麼厲害,只是第七住位而已,還沒有到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但這第七住的菩薩的智慧,阿羅漢們不懂。」那他就會想:「哇!那這個菩薩好厲害!」可是,菩薩如果很努力修行,還要經過第十住,繼續修到初地、七地、九地、十地,還要到了等覺、妙覺以後,才能夠成佛。那他這時候才會懂得說:「原來如來是這麼樣的尊貴、可重欸!」他終於有概念了。

所以 如來真的好「尊重」,可是沒有多少人知道 如來的「尊重」,而且 如來的智慧深奧而幽遠。深是無法探知,遠是廣大無邊。如來當然知道妙覺、等覺、諸十地乃至三賢位菩薩的所知所證啊,當然更知道阿羅漢與凡夫的境界。如來這樣子的觀察結果,知道淺深之間的差異很大,怎麼樣能夠為眾生直接講如來地的一切種智妙法呢?眾生根本就無法理解啊。所以,釋迦如來剛成佛的時候,就起個念頭:「成佛之道甚深難解,眾生根本不可能理解,不如入涅槃算了。」那這個念頭一動,大梵天王可著急了,為什麼呢?因為好不容易盼到 釋迦佛出世,怎麼可以就入涅槃呢?所以他就急急忙忙來到 佛前,請 佛住世、請轉法輪。各位菩薩您看,大梵天王比人類更急,因為大梵天王早就知道了 如來的尊貴,所以趕快來請 佛住世,請 佛轉法輪;因此 佛陀住世,才施設了三乘菩提,先度了憍陳如等五個人,一步一步進行五時三教,三轉法輪的弘法過程,所以 如來剛開始也只有五個徒弟而已喔!

這樣務實的作法,正是當時天竺最適合的過程,因為你如果一開始就講成佛之道,大家都不相信。所以先讓他們可以出離三界生死,親身作證,然後眾生相信果然這是真的,就這樣子一步一步地弘法,所以 釋迦如來的智慧,眾生是無法可以揣測的。如果一開始就演說成佛之道的深妙法,眾生都沒辦法實證,更無法信入,因此「久默斯要不務速說」。剛開始都不傳如來藏妙法,剛開始就為眾生演說世界悉檀,然後施設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讓大家容易觀行。可是雖然 如來的智慧那麼樣的深遠,眾生能否一聽就懂呢?所以需要「久默斯要不務速說」。

如來就繼續說明:「有智若聞則能信解,無智疑悔則為永失。」也就是假使有智慧的人聽聞了,他就能夠信解。例如 如來初轉法輪的時候度了很多人成阿羅漢,但是菩薩們早就跟著 如來下生到人間來了,那些阿羅漢們跟在 如來身邊,有時候菩薩們上來請法,阿羅漢們聽不懂;但是菩薩們有智慧,所以一聽就能夠信解。如果沒有智慧的人,聽到 佛陀所說的深遠的成佛之道,他心中就會懷疑,然後往往疑了還會加上一陣悔恨,那他就永遠失去了證悟佛菩提的智慧。乃至於 佛陀晚年演說《法華經》之前,那五千個聲聞凡夫都還當場退席呢,所以眾生不信是很平常的事啊!因為這樣的緣故,所以 世尊告訴大迦葉:「是故迦葉!隨力為說,以種種緣令得正見。」也就是說,如來隨著眾生各自不同的智慧力,也觀察眾生的信力、智力所能夠理解,而為眾生隨宜說法,令眾生可以獲得正確的見解,而能夠信受與實證,那這也就是所謂的三根普被。所以大迦葉舉出大富長者遺失兒子的那個譬喻來讚歎 如來,真是善說啊!

世尊繼續說:「迦葉當知譬如大雲,起於世間遍覆一切;慧雲含潤電光晃曜,雷聲遠震令眾悅豫;日光掩蔽地上清涼,靉靆垂布如可承攬。其雨普等四方俱下,流澍無量率土充洽;山川險谷幽邃所生,卉木藥草大小諸樹,百穀苗稼甘蔗蒲桃,雨之所潤無不豐足,乾地普洽藥木並茂。」那麼,佛陀接下來就開示說:「就好像很大的雲在世間生起,普遍遮覆了一切世間;同樣的道理,如來以智慧雲含著滋潤的法雨,藉著非常強烈光明的電光來照耀,還藉著強大的雷聲把聲音廣散到很遠的地方,令大眾全部都能夠接受這個慧雲所含潤的雨水滋潤,所以大眾都很歡悅;這時強烈酷熱的日光已經被如來的慧雲遮蔽了,所以地上已經清涼了,而如來的智慧之雲分布於四方所有的天空,是那麼樣真實的存在,就好像可以用手把它承攬過來一樣。然後這一些慧雲中的雨水普遍地在四方同時灑下來,把一切乾燥的泥土都給滋潤了,」沒有一處不被滋潤,當然這樣一來,「連同山上的河川乃至險谷人跡所到達不了的地方,所有地方出生的花卉、樹木、藥草、大樹、小樹,以及人們所種植的百穀苗稼、甘蔗、蒲桃,同樣被如來的雨水所霑潤,都能獲得它們所需要的水分,所以乾燥的大地已經普遍融洽了,藥草、樹木也都同樣地茂盛。」

也就是說,如來三轉法輪所說的三乘菩提佛法,就像是天空裡面的大雲一樣,在虛空裡面遍滿而遮覆了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世間;而 佛陀所說的智慧之雲含著可以滋潤所有眾生的法雨,能普潤一切眾生的心,隨其眾生不同的根性,皆能得其佛法要旨,而能破開無明,降伏各種身心煩惱、證得解脫。就如同在《涅槃經》中,世尊出現世間,在菩提樹下成佛之後,就像是陽光升起,所以黑暗無明的世間,就開始了有智慧陽光。

世尊剛剛出世度眾的時候,首先為大菩薩們開始演說《華嚴經》,從人間說到天上,共有七處八會,人間三處、天上四處。在《華嚴經》裡面,佛講佛菩提道,由凡夫地開始講起,十信位、三賢位、十地、等覺、妙覺,把佛道的次第完完全全地演說一遍;它顯示了佛法的大富大貴,顯示了 世尊無量劫以來無法思議的大福德;所以,世尊第一次的說法就叫作「華嚴時」。當然,整個《華嚴經》中,完完全全都是以真如如來藏作為主軸,來貫穿 佛在七處八會的說法。

再接下來,佛回到人間,世尊在鹿野苑找到曾經跟隨祂的五比丘們,開始為他們說法。這一說就說了十多年,建立了最早的聲聞僧團,然後僧團就越來越大。在十多年之間,佛陀說《阿含經》、《法句經》這一些最早的經典,主要闡述的就是二乘菩提的解脫道,是要讓所有的弟子們能夠快速地斷除三縛結成就初果,然後就能夠進修二果、三果、四果,最後能夠成就阿羅漢;那這一段時間就叫作「阿含時」,就是在講《阿含經》的時期,講的是 佛所說的三藏,所以又叫作「藏教」,也就是初轉法輪。由於二乘的解脫道,它不是究竟的成佛之法,《法華經》中說它只是一個「化城」;經過了十多年阿含期的調教,佛弟子們大部分都已經親證了果位,所以就能堪受下一個階段的教法了。

佛接下來就開始說般若諸經,依著如來藏一切法本無自性、無生也無滅、本來寂靜,因為自性涅槃,以隱覆祕密轉正法輪,說空、萬法本空;但是「空」不是空無一物的斷滅,而是「空有不二」。說有一個真心叫作「非心相心」,說這個真如不是那個妄心的心,也就是在《金剛經》裡面所說的「此經」就是本心如來藏「空性」。在《大般若經》中,佛說了真如如來藏自體的總相智,以及在自體所顯示出來的種種個別的法相,也叫作別相智。由於在這個時期,主要是以《般若經》為主,因此又把這個時期叫作「方等般若時」,也就是二轉法輪。

如果是福德、智慧都具備的弟子,經過了初轉、二轉法輪時期,一個一個的漸漸都能夠實證了真如如來藏,進入了大乘見道位之後,佛開始演說《解深密經》、《勝鬘經》、《楞伽經》等等唯識種智的經典。依著一切法無自性的如來藏,說真如無生無滅、本來寂靜,這就是自性涅槃「無自性之性」,藉以顯示了義的法相,轉正法輪;說五法、三自性,說七種性自性等等自心藏識的智慧,讓這一些已經通宗的弟子們,除了真如自體的總相智、別相智之外,再繼續進修如來藏中過恆河沙數一切種子的智慧,所以叫作「一切種智」,也就是菩薩摩訶薩——地上菩薩以後所應該修學的智慧。因此,這個時期的法教叫作「唯識種智時」,也就是三轉法輪。

到了 佛即將滅度之前,諸經三藏都已經完全演說圓滿,所以就依著諸佛的常法開始說《法華經》,依著真如如來藏自性、功能,說究竟圓滿的法教,說眾生一發心就已經到佛地,大暢 佛之本懷。所以有增上慢的二乘人,就有五千人當場退席不聽,而 世尊也默然不加以阻止;因為《法華經》它本來就不是那一些未悟言悟的增上慢人所能信受的。《法華經》的說法,完完全全都是依著真如如來藏來說體、說用、說性、說相,凡有所說者無有不圓滿的,完全依照如來藏本來成佛的圓滿體性來說,所以又被稱作「圓教」,也就是「法華時」。佛陀這樣的五時三教大智慧雲所含的法雨,將眾生由來已久乾燥的煩惱田中,藉由慧雨所霑潤來澆灌不同根性的眾生,使眾生能於三乘菩提中能茂盛地成長而茁壯。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只能說到這裡。

最後祝願所有的菩薩們:色身康泰、學法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