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佛乘(二)

第140集
由 正超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弘法節目,這一季所講的主題是「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一)。這一個系列當中法義要旨,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作的《法華經講義》作為藍本,再加以進一步論述當中義理,歡迎各位菩薩能繼續熏習這一乘圓教,清淨了義、究竟圓滿而無上微妙的《妙法蓮華經》。

上一集說到唯一佛乘的一切種智圓滿,是眾生難以信解,這一集繼續接續上一集內容來說明。我們先來看經文:【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佛知是已,觀眾生心欲而將護之,是故不即為說一切種智。汝等,迦葉!甚為希有,能知如來隨宜說法,能信能受。所以者何?諸佛世尊隨宜說法,難解難知。】(《妙法蓮華經》卷3)

經文大意是說,如來又告訴迦葉等人說:「如來了知這個一相一味的法,也就是所謂的解脫相、離相、滅相以及究竟涅槃的常寂滅相,終究歸於空性。諸佛知道這個道理以後,觀察眾生心中的欲想而將持、攝護他們,所以不會立即為這些聞法眾生宣說最究竟法的一切種智。你們這一些人啊,迦葉!實在是非常的希有,能夠知道如來的隨宜說法,而且聽聞之後能夠相信、能受持。為何我這麼說呢?因為諸佛世尊是隨順機宜而為眾生說法,所說的法難以理解、難以了知。」

這一段經文提到,如來善於「觀眾生心欲而將護之」,是說 如來善觀察眾生的不同根性,以不同的方便來攝受之。愚癡的人往往就會質問說:「如來心不平等,為什麼在聞法之後,可以使他成為阿羅漢,那我同樣在聞法,而我竟然還是凡夫。」原則上,得到法眼淨的人都不會質疑 佛,只有凡夫才會質疑。可是他們都沒有在想:自己跟別人在往世以來,學佛法的因緣是不是一樣呢?心性是不是一樣呢?他們都不會這樣想。

所以這個意思就是說,善知識在攝受眾生的過程當中,都要善觀察各自的根性與因緣;一切善知識都同樣要效法 如來,要觀察眾生他們的根性和因緣。可是,眾生在受持或者讀誦乃至進而如說修行的過程中,並不知道自己獲得什麼功德。就像那個老人無量劫前跑到樹上去,一心只想活命而已,他並沒有想要自己出家修行才大喊「歸命佛」,那只是因為老虎要咬他,無奈之下不得不說「歸命佛」,看看能不能獲得佛的庇佑免死;但這樣也有功德,何況是在聞經之後「若持讀誦如說修行」。可是眾生往往不自覺知,那麼誰能了知呢?就只有如來可以究竟了知這個功德。所有聞法的眾生之中,有一些眾生們的心行、心相,都逃不過如來的佛眼鑑照。因此我們對 如來就沒有什麼可以隱瞞的,所以眾生種種不同的心行法相,以及眾生種種不同的心態體性,如來無所不知;乃至眾生心中在想著的、掛念著的是什麼事情,接著又是在思惟著什麼事情,或者在修學什麼,如來全都知道。

不但如此,眾生是怎麼樣憶念或思惟著事情,一個人一個樣,各有不同。就好像學無相念佛,有很多人各有不同的方便善巧,各有不同的因緣,終於體會到原來無相念佛這個念是這樣;然而一個人一個樣,不會完全相同。而如何在實際修行的時候,應用怎麼樣的方便善巧去修,那又各有不同,如來都知道。

在思惟法義時,大家都不一樣,有的人從整體來思惟,有的人攀枝捉葉用局部來思惟,但有的人能夠用全部的整合一起來思惟,所以各人的思惟各有不同,也有深淺不同、廣狹差別。那麼,思惟完了,如何付諸實行,如何去達到斷結或者證悟佛菩提的目的,那些方法是怎麼修的,也是各不相同,但是 如來也都知道。然後,哪一些人適合用哪一些法,來得到什麼樣的法,那也各不同。有的人想要得到只是斷三縛結的法,但是斷三縛結是每一個人都一樣嗎?也不盡然!因為每一個人的根性喜好各有差別,所以同樣一個斷三縛結的法,教導了以後,不同的人聽了,就有不同的入手處,然後同樣地去斷三縛結得到法眼淨而證初果。

可是,如果有的人是菩薩性,他的知見也很好,因此在修行的時候,他所聽到的佛法就成為菩薩法。聲聞人在同一個法會聽到的佛法,那只是知道如何斷結的法,結果只聽到聲聞法而已;可是菩薩們聽完了以後,他竟然證得如來藏,他跟聲聞人的所證不一樣。有的聲聞人被教導了以後,也可以證得如來藏,可是心中完全沒有喜樂,一心只是想要入涅槃;也有這樣的聲聞人,最後捨報還是入無餘涅槃去了。但是「應該以什麼樣的法來證得什麼法」?對不同的根性,都不應該是一樣的,即使是一個證悟如來藏,也有很多的差別。

所以,各人有各人不同的因緣,某一些人應該以什麼樣的方法來證得什麼法,各有差別。某一些人你是應該讓他用參禪的方法來斷三縛結,那有些人你可以叫他去思惟斷三縛結,然後他再來證悟如來藏;是以不同的法獲得相同的結果,或者以不同的法獲得不同的結果,或者以相同的法獲得不同的結果。像這樣的事情,如來無所不知。這是因為眾生住在種種不同的境界相中,每一個人心境都不一樣,可是只有 如來可以全部如實照見。如來能夠完全觀照,沒有一個眾生會遺漏。如來只要一見就知道,這個人的因緣如何,沒有不知的。這不像大菩薩們,還要用神通去觀察。如來都不用,如來一看就知道。因為 如來的第八識就有這樣的功德,都可以照見任何眾生心中的一切種子;而且不必入定觀察,不必發起神通來觀察,如來直接就能夠了知,因為 如來有「宿住隨念智力」。

那麼,就如同樹林中那一些花卉、樹木、叢林以及各種的藥草等等,它們並不知道自己是上根、中根、下根的心性。就好像沉香木不會覺得自己很高貴,相思木也不會覺得自己很粗賤啊,小草也不會覺得自己很微賤啊,所以「而不自知上中下性」,然而 如來都知道。而且 如來還知道這個「一相一味」的法,也就是「解脫相、離相、滅相」,乃至究竟佛地的「涅槃常寂滅相」,所有一切諸法最後終究歸於空性——妙法蓮華如來藏。因為 如來能觀察眾生的「上中下性」,也知道「一相一味」之法,所以觀察眾生心究竟在想什麼,希望證得什麼,然後「將護之」。將,就是把他持著,不讓他下墮,這就叫作「將」,「將」就是取、攝持的意思,就是攝持眾生並且保護他。就因為這樣的緣故,如來不會在成佛之後,就立即為眾生宣說一切種智妙法;因為一切種智太深妙了,如果一開始就講一切種智,沒有人能夠聽得懂,那麼 如來的僧團也就無法快速建立。

然而,所謂的一切種智就是如來藏中所含藏的一切種子,已經有所了知而且最後具足了知而圓滿了,這樣的智慧才能稱為「一切種智」。而所謂的種子的功能,種子就是所謂的功能差別。那麼,馬上就有一個問題啦,就是種子在哪裡?譬如世人想要果實的種子,種子當然要在果實中找啊,這個種子當然是含藏在果實裡面啊!所以一切法的種子就是藏在如來藏中。那麼想要找到種子,當然就先要找到如來藏,才能在找到如來藏之後繼續修學,深入如來藏中含藏的無量功能差別;對這一些如來藏的無量功能差別瞭解而且圓滿具足了,就是一切種智完成了,那才能夠叫作成佛。所以說,如來示現成佛之後,不能一開始就為眾生宣說一切種智,因為眾生聽不懂。

所以你所說的法,一定要給眾生能夠實得而不是只是想像,當然不能一開始就講成佛之道;因為成佛得要三大無量數劫,眾生怎麼能信呢?不能一開始就講佛地的一切種智,因此 佛陀就施設方便,先講聲聞菩提,先讓某一些人可以證得阿羅漢果,親自實證:「我死後可以不再受生於三界中,真的解脫生死了。原來外道好多人自稱是阿羅漢,他們都不是真的阿羅漢,都是假的,佛陀教我們證的這個才是真的阿羅漢。」因此大家都有信心了,然後 佛才漸漸地開始演說比較深的法,就是實相般若,這樣一步一步引誘菩薩們進入佛菩提道。所以,成佛之後不可以立即為眾生演說一切種智,因為眾生心裡面想的是怎麼樣解脫生死,這才是最重要的;能解脫生死以後,成佛的事慢慢再來說。

「汝等,迦葉!甚為希有,能知如來隨宜說法,能信能受。所以者何?諸佛世尊隨宜說法,難解難知。」如今大迦葉他們都知道這個道理了,所以 佛陀就說:「你們這些人啊!迦葉!你們真的很希有啊!能夠知道如來是如何地隨宜說法,能夠信受如來所說。為什麼呢?因為諸佛世尊隨宜說法,真的難理解、很難了知,所以我才說迦葉你們非常的希有難得。」這就好像是說,進了正覺同修會,你可以一步一步地往上走,只要你的能力夠,你就能夠走上去。如果你自己放逸了,再加上福德差、根性差,當然就走不上去啊!如果自己努力去把實證時應具備的條件先給具足了,當然就能夠走上去。可是你對自己有信心了,對同修會有信心了,有一天你會想:「我這個好朋友,是青梅竹馬直到現在;他在不同的道場學佛,我得要幫忙他才行啊!」問題來了,不管你怎麼說,他都不信,你說乾了嘴、說破了嘴都沒有用,反正他就是不信。甚至你告訴他說:「如來藏真的可以證喔,我真的證了。」那他就會說:「哎呀!你那一定是假的,都什麼時代了還可以證如來藏?」這表示什麼呢?表示他往世修學大乘法的時劫還很短,此世修證的因緣還差很多,所以不能夠瞭解 如來說法的意趣所在。

這是很平常的,那一些專門研究佛學的教授們,不管是臺灣級的、中國級的乃至世界級的都好,他們的專業就是在研究佛學啊,在大學也是在教授佛學啊,還有很多法師跟著他們在學;可是他們有讀懂經典嗎?如果讀懂了,至少是聲聞的初果吧!可是偏偏沒有。如果讀懂了大乘經典,那至少是七住位的菩薩,偏偏也沒有。這些經典中的文字,他們都懂,那一些語句的意思,他們也都懂啊,可是為什麼始終悟不了?這表示 如來的說法真的甚深難解,不是一般人所能知道。特別是在那一些字句表面之下,隱藏著什麼樣的法義、什麼樣的事實,並非一般人所能知道。所以講《法華經》的人不是很多嗎?註解《法華經》古來也有不少啊!因此,還有很多的科判、著作寫下來很多啊!問題是,那些科判分門別類那有什麼用呢?《法華經》的真義還是不能了知,還是不知道啊!終究還是白寫一場;讀的人當然也是白讀一場啊!最後就成為了「文字穀」;就好像那邊吃文字的穀皮一樣,咬來咬去還是文字,其中的意思依舊弄不懂,這就是現在佛教界的事實。所以,迦葉能夠說出那個譬喻來,真的很不簡單,因為這時他已經很清楚瞭解:自己所住的阿羅漢境界,跟佛地的境界是相差那麼遠。到底相差有多遠呢?這個在〈藥草喻品〉裡面漸漸就會告訴我們了。

我們再來看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破有法王出現世間,隨眾生欲種種說法。如來尊重智慧深遠,久默斯要不務速說。有智若聞則能信解,無智疑悔則為永失。是故迦葉隨力為說,以種種緣令得正見。迦葉當知譬如大雲,起於世間遍覆一切;慧雲含潤電光晃曜,雷聲遠震令眾悅豫;日光掩蔽地上清涼,靉靆垂布如可承攬。其雨普等四方俱下,流澍無量率土充洽;山川險谷幽邃所生,卉木藥草大小諸樹,百穀苗稼甘蔗蒲桃,雨之所潤無不豐足,乾地普洽藥木並茂。】(《妙法蓮華經》卷3)

經中的大意是說:「世尊為了重新宣示前面所說的那一些開示,所以用偈這麼說:破除三界有的法王出現於世間,隨著眾生心中對於解脫的欲望而有種種不同的解說。如來出現在人間是非常尊貴可重的,智慧是既深妙而且又高遠,但是成佛之後很長的時間都沉默,不急著為眾生來解說成佛之道。有智慧的人如果聽聞了就能夠信受而且理解,沒有智慧的人心裡面就會懷疑或者悔恨,那就永遠失掉了實證上的利益。由於這樣的緣故,迦葉!如來就是這樣為眾生,隨著眾生所能堪能而為他們說法,再以種種助緣而令眾生可以獲得正確的見解。迦葉!你們大家應該要知道,譬如有很大的雲,生起於世間而且遍覆了一切世間;這個佛法智慧大雲含著法雨潤澤,當佛法的電光晃曜的時候,雷聲威震到非常遙遠的地方,這個法音可令大眾心中生起喜悅;而日光雖然很炎熱,這時卻已經被智慧大雲遮蔽了,所以地上已經是清涼了,這時候智慧之雲就這樣子綿綿密密地垂布著,就好像可以用手把它承攬下來一樣。然後這個智慧之雲就開始下起雨來,普遍平等地在世界東南西北四方同時灑下來,開始流布而且使無量大地泥土普遍充滿潤澤;這時山川或者險谷乃至幽邃而使人跡所不能到達的地方,所生長的那一些花卉、樹木、藥草、大樹以及小樹等等,或者百種穀類的根苗稼穡,還有甘蔗、蒲桃等等,在這一些慧雨的滋潤之下無不豐滿充足,這時所有乾枯的大地,普遍都有雨水融洽著,所以藥草跟樹木也同樣地茂盛了。」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那我們下一段偈頌的法義內容,我們下一集再來繼續說明。

最後祝願所有的菩薩們:色身康泰、學法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