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127集
由 正德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今天這個單元我們要來探討「佛陀教化佛子的二乘方便門」。
從幾個層面的探討,可以略為體悟到大迦葉在 佛陀座下修學四十幾年,歷經 佛陀在阿含、般若、方廣唯識諸經中的教導,信受佛語、遵照 佛陀的教敕,出離三界證得涅槃解脫,也以無漏的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四禪八定等而自娛樂;但是他們阿羅漢感到自足而安住的境界,卻僅是佛法寶藏的一日之價。佛陀告訴聲聞、緣覺眾,這個一日之價的涅槃,是為了教化菩薩入於佛慧的一個方便。所以,二乘聖者雖然一心只有入無餘涅槃之想,卻不知道自己所得的那一分,原來是 佛陀以智慧方便,為了誘導想要自己快速出離三界火宅的眾生,以 佛的教門救拔而得以出三界之苦,實質上也是走向進入佛法寶藏的路徑;原來自己也是菩薩、也是佛子,只不過自己對 佛陀整個佛菩提的教門沒有信解,對自己是菩薩,將來必須修菩薩道、也能作佛沒有信心罷了。
以舍利弗為例,舍利弗在 佛陀座下以智慧第一而被稱歎,也能廣為諸多聲聞與菩薩說法,以智慧力而能信、能入於 佛所說《法華經》「一佛乘」的究竟道理,卻仍然自責不解 佛陀方便隨宜之說,這也是有原因的。在《菩薩瓔珞本業經》中 佛陀有開示,菩薩經由十住、十行、十迴向三十心,修學與實證決定了義實相法門而入於一佛乘的信解,但是得要在六住位修學般若波羅蜜,求證決定了義實相的般若正觀現在前,同時能夠接受現前諸佛菩薩、善知識的攝受與護念而出到七住位,不退轉於所證的般若實相為前提,這樣才能次第轉進十行、十迴向而入於聖種性十地的修道位。否則,七住位以前,如果不能值遇善知識,經過一劫、二劫乃至十劫,將會退失無上菩提心的。
佛陀舉了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人,在往世曾經於六住位證般若而欲入第七住,其中因為值遇惡因緣,所以退入凡夫不善惡中,歷經一劫、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見及五逆無惡不造;佛說這就是退失的相貌了。關於這個情況,舍利弗也曾說到,他自己一開始從信位入住位修學菩薩法時,不能到達七住的不退轉位。經文中的記載是這樣的:【時舍利弗承佛威神,宣告來會諸菩薩等:「聽我曩昔在坏器時,或從一住進至五住,還復退墮而在初住,復從初住至五、六住,如是經歷六十劫中,竟復不能到不退轉,所興即悔亦不究竟;設當持心如淨戒者,所願必得而不犯俗,以智慧法靡不照明。」】(《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卷2)當時舍利弗承 佛的威神力,宣告前來法會的諸位菩薩等大眾:「諸位大德請聽我說,我往昔還在菩薩坏器時期,或者從初住位進修到五住位,可是又退墮回到初住位,接著又從初住位修學到五住位乃至六住位,就這樣進進退退的經歷六十劫中,竟然不能到達七住不退轉位,對於當時現起的煩惱所造成的退墮雖然有即時懺悔,但也不能究竟免除不再退墮;因為戒行沒有受持好而有所毀破的緣故,如果當時能夠持心不犯猶如淨戒者一樣的話,所求不退轉的願必定能夠獲得,而不會因為世俗煩惱造成有違犯的過失,因為所獲得的般若智慧法完全能夠觀照、明瞭世俗法虛妄不實的緣故。」
舍利弗說,在那六十劫中,他都無法到達七住不退轉位,是因為沒有把戒持好,所以不能如所願得七住不退轉的智慧,所說的倒是實情。因為依據《梵網經》的規範,你受了菩薩戒了,要好好的跟隨傳戒的善知識學習經律中所規範的大乘威儀,應學習大乘法的經律建立正知正見;如果不能勤學修習大乘法寶,你反而捨掉大乘法寶去學習六識論邪見、二乘法以及各項雜論,或者外道俗典,造作這些障礙菩薩道的因緣,都是違犯菩薩戒的。如果喜好外道典籍或者喜好學術研究的文獻學這些書寫的紀錄,就會不喜歡親近善知識,甚至於對善知識依據佛菩薩在經論中所講解的戒、定、慧等大乘威儀的教誡,不願意信受,也就不願意遵從;在不知不覺中遠離菩薩戒的規範,使得自己被世俗法的煩惱所惱亂,漸漸地就遠離好的大乘老師與同學以及善知識,發不起菩薩的賢良心性,乃至就退而趣向二乘小法了。尤其是菩薩要進入七住不退轉位時,佛陀說必須值遇善知識的護念,你才能從六住位出到七住位而常住不退。
舍利弗所說的情況,在 平實導師出世弘法的三十多年期間,已經發生了四次退轉事件。學人因為喜好六識論在學術研究方面的文獻,不樂意也不信受善知識在悟後起修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等三學所作的護念,退墮了七住對於實相般若總相的現觀,誹謗三寶,同時造下未證言證的大妄語業,退於習種性而無惡不造;如同 佛陀以及舍利弗所說,他過往六十劫曾經經歷的退墮情況。退轉的人大多數回到以禪定的修練為主要,並且改以南傳的小乘法為依歸;我們姑且不論其所造的惡業,從發心求無上佛菩提的修學而言,這樣的轉變本質上也已經退於大乘菩提心了。
舍利弗在過往退墮的事件,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也提到:舍利弗六十劫中行菩薩道,修布施度時遇到了遮障。當時有乞人向舍利弗乞求布施眼睛,舍利弗問那個乞人:「你為什麼要索取眼睛?」如果需要他身體的勞力或者財物,都可以給啊!但是那個乞人其他都不要,卻只要眼睛,並且說:「你既然是實行布施的人,你就給眼睛吧!」舍利弗就挖了一隻眼給那個乞人,沒想到那個乞人得到了眼睛,在舍利弗面前嫌棄眼睛有臭味,吐了口水,把眼睛丟在地上,並且用腳去踩踏。舍利弗看到這個情況,就思惟著說:【如此弊人等,難可度也!眼實無用而強索之,既得而棄,又以腳蹋,何弊之甚!如此人輩,不可度也。不如自調,早脫生死。】(《大智度論》卷12)像這樣惡心使壞的人,是難以用布施去調度的!眼睛實際上沒有用卻強硬的要索取,既然得到了反嫌棄它,又以腳去踩踏,真的是惡壞到極點!這一類人沒辦法救度了,不如自己調心、調煩惱,早日解脫生死苦。因為這個事故,舍利弗等於是從菩薩道上退了,迴向小乘自求涅槃。
菩薩道這一條路,在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過程,最難的莫過於兩件事:第一件事情就是自己能不能遠離惡友、惡因緣,以清淨信被善知識攝受護念;隨著善知識的教授教誡如說而行,修學六度波羅蜜,發起長養、並且調柔自己的菩薩心性。第二件事情,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來攝取眾生,或者說修學布施、持戒、忍辱波羅蜜攝取眾生;是以利益眾生為方便而安置眾生於善法中,乃至於不希求眾生報恩,然後也不會埋怨眾生不知恩報,以這樣無所求的心、破壞不能忍的心攝取眾生安置於善法中。這兩件事情,是菩薩在三賢位的階段,尤其是七住不退轉位以前,最難修集的福德與功德。
平實導師出世弘法三十多年期間所經歷的為例,平實導師一心為了讓一佛乘正法能久住人間,不計自身得失,入泥入水地幫助有緣菩薩快速證悟般若,並且進入七住不退轉位修行般若波羅蜜;自己修行六度波羅蜜而從來不希求學人有所回報,只求學人菩薩能夠護持正法,在三賢位修集佐助將來能夠入地的福德資糧。到目前為止,前後共有四批退轉於七住位者,不但沒有感念 平實導師的恩澤,反而以怨報德,造作諸多人身攻擊誹謗正法、破壞僧團和合的惡業;然而,平實導師並沒有因為這樣而生起退心,也沒有生起退墮小乘自求涅槃的心境。因為 平實導師在 佛陀的教化下,已經證得一日之價的涅槃解脫,並且通達真如證得無生法忍,早已度過了舍利弗那六十劫所經歷三賢位進進退退的過程了。而在 平實導師座下修學的三賢位菩薩,就像那四批退轉者,還得要在一大阿僧祇劫中進進退退的,有可能會像舍利弗一樣迴大向小;之後值遇諸多菩薩的方便教化後再迴小向大,直到對一佛乘完全信解,並且突破兩件菩薩道最難的事情,你才能超越三賢位而入於聖種性中。
因此,在《法華經》中大迦葉說:世尊知道他們聲聞、緣覺眾的心,都黏著在樂於解脫生死苦這樣下劣粗淺的欲念上,所以在阿含、般若教以及方廣唯識教的初期,不為他們分別說:「你們這些聲聞、緣覺眾,都有如來知見寶藏的一分。」這就是說,當時 佛陀沒有為他們說,一佛乘中為了教化聲聞、緣覺他們當菩薩,施設了佛法寶藏一日之價的涅槃當作方便;同時那段期間也只為諸菩薩授記當來作佛,他們聲聞、緣覺從來都沒有參與到被授記的事情,難免心中感到憂傷,也沒有說要求無上正等正覺的心志了。大迦葉等這些聲聞眾,經常聽聞 佛陀以 如來的智慧為諸菩薩開示演說,但是他們對於獲得 如來智慧卻沒有志願,因為他們認為他們不是佛子,不會繼承 佛陀而作佛,所以他們就不把 佛陀所說的菩薩法當作是他們的境界。
大迦葉曾經聽聞 佛陀對菩薩有四種授記法,其中一種是尚未發心就給予授記的,雖然有眾生還往來著地獄、畜生、餓鬼、天、人等五道;但是該眾生諸根猛利,好樂菩薩大法,過多少劫該眾生將會發起無上菩提心,再過多少劫會行菩薩道,供養多少尊佛、教化多少眾生,使得安住於佛菩提之中;又過多少劫成就佛道,佛號以及成就什麼樣的國土,多少聲聞眾、壽量多少,入滅後正法住世的年歲多少;這些 佛陀完全能夠了知,因此得以在眾生未發心時就給予授記。
大迦葉聽了以後,向 佛稟白說:【從今以後,我等當於一切眾生,生世尊想。所以者何?我等無有如是智慧,何等眾生有菩薩根?何等眾生無菩薩根?世尊!我等不知如是事故,或於眾生生輕慢心,則為自傷。】(《佛說首楞嚴三眛經》卷2)從今以後,我們聲聞眾應當於一切眾生,以世尊想來看待。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沒有這樣的智慧可以觀察了知,什麼樣的眾生具有菩薩的善根?什麼樣的眾生沒有菩薩的善根?世尊!我們不知道菩薩善根所能引發後續發展這些事情相貌的緣故,或者會對眾生產生輕慢心,這樣就會自己傷到自己的。
大迦葉等大阿羅漢都非常信順 如來所說的法,有如是未發心就能夠被 佛授記成佛的眾生,一方面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智慧實在是有限,另一方面因為對佛非常信受與尊敬的緣故,所以對於將來能作佛的眾生,不敢生起輕慢之心隨便妄加稱量了。他們雖然被 佛陀幫助悟入實相般若,但是對於進一步的無生法忍道種智的真修實證,仍然仰望著,認為那是他們所尊敬的菩薩的境界,而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順著 佛陀的教化,從方便門入菩薩道了。想著:他們既不是未發心而有讓 佛授記的,也不是剛發心就被 佛授記的,也沒有得到密授記,也不是已經得無生法忍而現前被 佛陀授記;總是聽到 佛陀稱歎菩薩所行、所發的精進、所具有的威神勢力不可思議,或者稱歎菩薩所得諸多甚深智慧,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或者說他們信順 如來語的緣故,信受佛菩薩所住的首楞嚴三昧,而他們自己卻不能證得,因為他們不能通達這個三昧的內涵。
雖然 佛陀之前都在菩薩面前斥責聲聞是樂小法者,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被 佛陀當菩薩在教化的,卻把那一日之價的涅槃當作是得到全部佛法,老是對大乘法沒有發大心;如今看到經常被 佛陀說諸多智慧功德不如菩薩的聲聞阿羅漢,也被 佛陀授記作佛了,那種所謂的「本無心」有所悕求,寶藏自然而至的心境,大迦葉以窮子除糞譬喻說,顯示出非常明確的意義。窮子在大富長者大宅舍中擔任除糞的工作,從未想過自己會是這個大宅舍中的主人,就算長者已經把窮子當兒子了,還總是以客作的心態進進出出,甚至於以客作卑下的心態來經手管理大宅舍中的各種寶藏,未曾對寶藏起非分之想。
這應當是 佛陀講《法華經》之前,所有聲聞、緣覺大阿羅漢們所安住的心境了。所以大迦葉說:【佛知我等心樂小法,以方便力隨我等說,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妙法蓮華經》卷2)佛陀知道我們這些聲聞阿羅漢心樂小法,以方便力隨著我們的心志,以一佛乘分說三乘;而我們卻都不知道自己真的是佛子。所謂佛子,就是得到 佛陀所知、所證法的精髓,他們都不知道 佛陀以方便力為他們所說的涅槃解脫法,原來是由諸佛知見的精髓析分出去的,是歸屬於佛慧之一分,而這一分卻是要讓聲聞、辟支佛們,對諸佛知見生起信解,以入於佛道修學所施設的方便門。
諸佛的常法,就是以方便力分別說三乘,以度化不同心性的眾生入於佛道。例如距離娑婆世界的東方,有世界叫作說不退轉音聲,佛號 華光開敷遍身如來,那一尊佛說:【娑婆世界眾生,心樂小法不堪大乘,諸佛如來以方便力說三乘法;釋迦文佛出五濁世,彼諸眾生不能堪受大乘之法,以方便故分別說三。】(《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卷1)華光開敷遍身佛說:「娑婆世界的眾生,心樂小法不能堪受大乘法,諸佛如來就以方便力說聲聞乘、緣覺乘與佛乘三乘法。釋迦文佛出現在五濁惡世,這時的眾生煩惱厚重,多行貪欲、瞋恚、愚癡等無量無邊諸不善法,所以不能堪受大乘法,釋迦佛要以方便救度眾生的緣故,所以分別說三乘法。」
諸佛如來都是歷經最少三大阿僧祇劫的佛道修學,從具足貪、瞋、癡煩惱,不識三寶的凡夫地,值遇諸佛菩薩的攝受教導與護念,也可能同樣的歷經三乘方便門而入於一佛乘;經歷了斷除分段生死、解脫生死輪迴之苦,乃至奉行六度波羅蜜或者十度波羅蜜自利利他;破除所知障、斷盡無始無明塵沙惑,地地增上、分證無生法忍道種智,乃至斷除變易生死;次第破除五陰的遮障,圓滿一切種智,成就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辯、十八不共法等佛地功德。因此諸佛如來究竟了知三界世間以及在三界中生死輪迴的有情眾生,在世間沒有一法不是 佛陀的所知所證;當 佛陀告訴我們,出三界火宅的門只有一個,就是佛法之門,這是如實語,我們一定要信受;而運用三乘為方便力,誘引娑婆眾生入於佛法中,即是 佛陀圓滿的智慧所展現的自在力,也是我們應當要信受的。
而以為 佛陀的證量與阿羅漢一樣,認同大乘非佛說,乃至不信受大乘經典的印順六識論追隨者,他們把 佛陀所施設的方便門當作究竟,不僅嚴重地誹謗 佛陀的所知所證,同時將佛法的甚深微妙處世俗化了,而成為有上之法,也誹謗了十方三世一切勝義菩薩僧。聽聞了《法華經》中大迦葉與舍利弗所發的肺腑之言,印順六識論的追隨者若能生起一分慚愧心,應當早日懺悔已犯的誹謗三寶惡業,改往修來生起清淨信以後,有朝一日必定能夠信解 佛之知見的。
那我們今天就到這裡了。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