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佛乘,得成佛道

第104集
由 正益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是「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今天的題目是「唯一佛乘,得成佛道」。

這經文的偈頌,談到:【汝舍利弗我為眾生,以此譬喻說一佛乘。汝等若能信受是語,一切皆當成得佛道。】(《法華經講義》卷2)就是說:舍利弗!我是為眾生,用了諸等譬喻來說唯一佛乘,實際上如來的本懷,就是讓大家都能夠成就像如來的智慧功德,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並不是真的有二乘,是阿羅漢等等、辟支佛等等——這不是如來所要的;如來希望每一位眾生都能夠成佛。所以,你如果能夠相信這樣的如來的誠實語,那一切大眾也應當如是信受,最後都可以成就佛果。

那我們來看「唯一佛乘」,是 佛陀所標註的、所標明的、所顯揚的,並不是世間所以為的在佛教之外,或是在佛教之內還有個密宗。因為密宗他們所說的,他們說:「密宗是一個屬於隱密咒來快速成佛的一個法門,這一樣可以得到一切種智,一樣可以得到無上正等正覺、成就佛果。」然後,他們也把這個密咒,稱為大乘,就叫作「密咒大乘」;那有時候也稱為叫「金剛乘」,因為他們主張實修法門是男女雙修,就是以金剛來譬喻男子的性器官,然後來作杵蓮相合。杵蓮相合就是金剛杵和蓮花相合,這在他們所說的一個密續裡面也有記載,就是《佛說祕密相經》裡面,來說明他們交合以後,然後產生兩種乳相,叫做金剛乳相,還有蓮花乳相。那這一個本身,它是屬於房中術,不可以來介入到佛法之中;更不應該來說,這是在波羅蜜多大乘以外的另外一個成佛之道。所以,密宗這個說法,是完全不如理的。

尤其宗喀巴,在他的《廣論》更說,先要修學「波羅蜜多大乘」,實際上就是他們以此來稱唯一佛乘,然後再說才能夠修金剛乘;就是以密咒為主的身口意三密,拿來成就他的「即身成佛」,可是這完全是不如理的。因為,如果接受了佛法的知見,信受 如來所說的誠實語,那就會知道說,這法界的本體,實際上就是這個如來藏,一切都是這如來藏所生的,不能夠離開如來藏來談法界;三界一切諸法都是來自於如來藏,祂是一切諸法的所依。所以,不論是世間法、出世間法,一切諸法都是以如來藏這個真如妙心體性的功德來成就的,這就是 如來在唯識所說的圓成實性——圓滿成就一切諸法的真實體性。

這真實體性,也是包含了如來藏第八阿賴耶識心體祂自己的真如法性——真實性與如如性,祂從來不會動搖;然而,這一個真如心體祂所含藏的七轉識的種子是可以變異的,所以真如從這點來看,這個真如心體就是非斷非常。因為心體是永遠一直存在,而且保持著成佛未來的所有的功德,這個功德就是屬於第八識祂的自體性;這個功德一直是被第八識自己心體所保藏,然後這就是真正的每一位眾生的寶藏,祂可以在成佛的時候,毫無遮掩地可以發顯出來,利樂一切有情。然而,真如心體這第八阿賴耶識,這如來藏所含藏的七轉識種子是可以變動的、是可以變異的、是可以除去的。就是說,要看怎樣的熏染,透過善知識的教誨,讓它能夠轉為清淨;所以這一方面,就是代表說,祂不是常。所以,佛法不是世間以為的斷,也不是世間以為的常。所以不是世間人的思惟、尋思所能夠抵達的。

所以佛法也說啦,單是聞、思、修不能夠親證這個法,你一定要透過真正的善知識來提攜。所以應當要歸依三寶、受菩薩戒、親近善知識,這樣才能夠向佛道前進。如果不小心信受了密教、密宗、藏密這些喇嘛上師們的說法,說「可以很快地成就佛果」,可是他們幾乎都不相信這如來藏,也不相信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甚至說,有的他就直接否定,像宗喀巴他在《入中論》的一個疏裡面(就是《善顯密意疏》),他在注釋的時候,他是以為:「如果你要認可第八識的話,或是說你要認可阿賴耶識,那你就當作這阿賴耶識好了。」也就是說,他對於阿賴耶識是非常的輕慢。「如果你不想要認可阿賴耶識的話」,那他提出這個假設,他說「那你就回歸意識就好了」。也就是說,他基本上是個六識論者;六識論者是不相信有七識和八識的。

所以,這些人是在破壞整個唯一佛乘的,他們在佛法上疊床架屋,可是他們並不相信佛菩提道是可以透過六度波羅蜜、十度波羅蜜,來修建完成抵達佛果。因為這整個的真實心,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真佛心——真正的實相心體——是每一位有情都有的如來藏。所以一位菩薩,他一定會來支持如來藏這個真正的妙法,不會違背這個心體,然後從外面再去找一個法,來取代這個心體;更也不會去冥想說,這三界中有一個冥性,或是一個清淨的法性,或是一個真如法性在外面,或是說這真如法性將來可以獨立出來。真正的菩薩,不會有人來作這樣的完全無理的思惟。應當如《楞嚴經》所說,這些一切的諸法,從五陰、十二處、六入、十八界等等,這都是如來藏心體——這個真如心體的妙真如性——所成就的。

所以,我們看到說,後來的釋印順他因為接觸到《廣論》,他受到宗喀巴的影響,所以他就開始也跟著不相信有第七識和第八識;他就把第七識和第八識當作是說,從現代的科學、或是說現代的一些人的理解,他把祂稱為下意識或是潛意識;然而,這是根本不對的。因為 佛陀在《阿含經》已經說明了:「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雜阿含經》卷9)如果意識祂是這麼重要的話,然而祂前面至少還有意根啊!那您連意根都否定掉的話,就變成你的意識是不可能成立的,所以這個所依根是必須存在的。當然,釋印順也可能認為說,他在經典中找不到證據,但是實際上並不難。我們等一下會舉出許多的證據,依師父 平實菩薩在《阿含正義》所說的,許許多多點來作澄清,讓大家能夠理解。佛陀實際上三乘菩提中,既然是從唯一佛乘分出來的,就都會主張八識;不會忘記說在二乘法的時候,就沒有提到這個真如,就沒有提到這個阿賴耶識,就沒有提到這個如來藏。實際上有的名詞沒有使用,但祂還是這個本質;所以這實相心體的本質,是一直貫串這三乘菩提教法,貫串整個三轉法輪。

釋印順他不僅是這樣說,他還希望世間人都認為佛和阿羅漢是一樣的。然而經典上,並不是如此說,佛的十力就不是聲聞、辟支佛所能夠相提並論的,因為聲聞、辟支佛沒有如來十力中的任何一力。經文是這麼說的,《增壹阿含經》中說:【如來十力具足,此十力者,非聲聞、辟支佛所能及逮。】(《增壹阿含經》卷49)所以,這不是阿羅漢、辟支佛、聲聞、緣覺他們可以修行得到的。如來的十力,只有菩薩摩訶薩可以展現這十力,乃至於依這十力、還有一切種智而成佛。

同樣的,我們來說,既然密教他們主張金剛乘,也是要得到種智成佛,那他們就應該要知道種子的「界」——功能差別——是應當儲存在真如心體裡面。那他哪一個心體會儲存呢?如果按照應成派中觀所說,他不接受第八識阿賴耶識的存在。這阿賴耶有「藏」的意思,也有執藏,還有能藏、所藏,既然這一個阿賴耶識被他捨棄了,那就變成他就沒有這個能藏、所藏、執藏的種種功德性;而且這功德性沒有辦法移轉到意識心的上面來。因為意識祂本身是被出生的法,祂還會在五個時候,祂會整個斷掉;所以這種情況,是不可能來支持一切諸法種子的儲存。

所以,佛法說得很單純,過去造的業,它會一直持續,它不會亡故,就是不會就這樣消失。行人可以透過懺悔等等,來讓它改變一些的勢力或因緣,但這些事情畢竟是留下來了。所以這留下來的勢力,就是這個所造的業的業種,那後來就會過了百千萬億劫,然後因緣相會的時候,這種子因和當時候這個緣又聚會。以前殺我的人,然後遇到了,這時候我可能就會在無明中會反報回去,讓他酬償這個因果;這兩邊的如來藏心體,都會記錄下這件事情,而且會將這一個業種儲存得好好的,等著受報的未來去實現。所以,因果對於如來藏祂來說,祂只是讓這些事情發生;而能夠持有這功德的心體,我們就叫一切種子識。那要種智的話,就是種子的智慧;如果阿賴耶識不見了,那種子根本就不存在了,哪能夠親證種子的智慧而成就一切種智而成佛呢?所以,這密宗,還有包括釋印順他來否定,實在是沒有道理的。

而且不僅是如此,從三乘來說,大乘和二乘的法道是完全不同的,只有開始的解脫道是一樣,但是攝受眾生也不同;二乘人是被動的,他沒有一定要去救護眾生,也不會想要護持正法。然後,尤其在這個末法時節,要讓 如來的正法永續,這對他來說不是他所要的。而且不僅如此,在許多的方面,依現量來觀察,八識是可以如實親證祂們的心行、功德;這些都是在佛法中說,可以明心、可以眼見佛性,從真見道的圓滿,一直到相見道圓滿,最後入地。這終都不是密宗還有釋印順所知道的,他們把佛法當成是一個思想,而不知道這修學上是有非常、非常的不同;因此這種情況下,他們不能夠接受也是很自然的,因為他們能夠相信 如來所說的話,是非常非常的困難。

因為 如來就提到了,在《菩薩瓔珞本業經》有菩薩他證得了這個心體,可是一樣,他因為過去的種種因緣,他沒有辦法安住下來,他還是產生了懷疑,所以最後就退轉了。這包括以前舍利弗尊者也都是如此,而且這一退轉,也就退轉了有可能一劫、多劫,乃至於一千劫,那這樣會來造諸等惡事。要知道,證悟是非常困難,能夠安住、能夠轉依、能夠信受不疑,也是非常困難,所以不應該離開善知識,應當去想這個事情非同小可;這不是阿羅漢的境界,也不是辟支佛的境界。所以,要能夠信受這個法,信受 如來的誠實語,說「一定可以成佛」,這是非常困難的;但只要願意信受,這樣的話,三大阿僧祇劫一定可以成佛。

那我們現在來說明這個「識」的存在是什麼。《雜阿含經》說:【三蘆立於空地,展轉相依而得豎立。】(《雜阿含經》卷12)就是「識」和「名色」就像三個束蘆,它們要能立在這個地面上,是三個互相的支撐,少一個都不行,不然就會倒下去了。這就代表說,識在名色之外,名色不是這個識。所以我們來推究名色,如果依佛法來說,十八界中有六根、有六塵、有六識;六根裡面有意根,那意根的話,祂既然不是五根,所以祂是非色根;非色根的話,祂就是心、心識,那因此祂就屬於第七識,在六識之外第七識。那今天名色、七識以外,再說有個「識」,這個心識的話,那祂當然是屬於第八識。而且這第八識,是會在三界中運行的,所以才會說名色這法,是以這個識來作為所依的;離開這個識,你就沒有名色可以說。

所以在經典上也說,祂就是入胎識;因為人死的時候,這六識不會去到未來世。當初,𠻬帝比丘他不接受這看法,後來就被 如來斥責;他認為流轉輪迴的這個心體會繼續保持祂原有的體性,就是他希望這六識、或是說他的意識這覺知心一直去到未來世。但 如來說不是這樣的,如來就責罵他、責備他,說他是愚癡人,說 如來從來沒有這樣說,是你一向這麼說。因為這就是世間的常見,以為自己的意識是可以繼續到未來世。可是這樣隨便想一下,不用很認真想也可以知道,前一世是女子,這一世是男子,那顛倒的情況也是如此,那如果這樣是同一個意識,那應該喜歡的對象等等都應該一樣啊!那這樣不是又一下就錯亂了嗎?而且,還有的是從其他的畜生道來的、或是天人來的,喜歡的東西也不一樣,種種的執取也不一樣,那如何可以說這一世的意識就是等於上一世的意識呢?所以這樣也是不如理的。

所以佛法有說「識緣名色,名色緣識」。在經典裡面談到,這個「識」就是名色的「本」——它的根本,名色的習、名色的緣、名色的因。就是說從這個因、習、本、緣來說,這個因就代表說有種子因,然後習就是集起這種子,所以這個識就是代表說一切種子識,那這個能夠含藏祂的因,然後就是集——所以以後這位有情就會受苦或是享樂。然後這名色的本,就代表說這個識是本識,因為有祂的功能存在,所以可以含藏這些種子;然後讓這種子成為現行,也讓這個種子能夠受熏,也讓能夠發起菩提心,這有情最後一直修學三大阿僧祇劫可以成佛。這個心識也是造就名色的種種緣,祂可以在這個世間有依他起的功能,然後讓這個名色繼續地增長,去造作種種的善業、惡業。所以從佛法來說,這一個心識是一定存在的,不是任何人可以隨意否定的。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