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相

第076集
由 正國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節目。今天我們要跟諸位菩薩一起來探討有關「三十二相」的相關法義,這個內容實際上與我們的關係是很密切的,也可以讓我們對於 佛世尊有更深入的認識,並瞭解成佛除了智慧圓滿之外,也需要具備廣大福德。

早期往往有些人誤會,以為明心見性就等於是成佛了,或者相信有即身成佛的快速方法,然而這些都不是正確的知見。在《妙法蓮華經》卷2中,剛好有一段開示可以警惕我們:【我等亦佛子,同入無漏法;不能於未來,演說無上道。金色三十二,十力諸解脫,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我獨經行時,見佛在大眾;名聞滿十方,廣饒益眾生;自惟失此利,我為自欺誑。】這段經文的大意是說,舍利弗尊者等人已經證得無漏法,也證入大乘法性,甚至有些已經入地了,但是他們發現自己並無法像 佛陀一樣具有一切智而演說無量無邊勝妙的法義,當然他們也沒有 佛世尊紫磨金色的三十二種大人相,也沒有十力和種種不可思議的解脫;同時也做不到像 佛世尊一樣聖名遍滿於十方世界,以及一直在十方世界中廣泛地饒益眾生。所以舍利弗尊者認為如果自己以為現在就已經是圓滿佛菩提道而成佛了,那其實是在欺誑自己,因為自己知道跟 佛還是差得很遠。

所以這一段經文的開示剛好也可以提醒我們,佛菩提道的修學是要經歷菩薩五十二個位階,同時每一個位階都有相對應的修學內涵與需要實證的現觀,並不是明心見性就成佛了,或者根本連明心見性都沒有,而認為直接可以即身成佛。而我們也要知道「一悟即至佛地」的說法,只是六祖大師的慈悲所作之方便說,目的是要誘引大家努力來修行參禪,這是有當時的時代背景;因為禪宗在那個時候,幾乎都是代代單傳,勢力很單薄,那時六祖要建立佛法,必須要廣傳,因此才作是說,這是大家要瞭解的。

上述所說之三十二相具足圓滿就成佛了,也代表福德、智慧已經究竟圓滿。而菩薩在十信位滿足,進入初住位開始而修布施度的時候,就是開始了三十二相業的修集了,也相當於菩薩開始在外門正式修六度之行。所以從三十二相業的修集內容與方法,也可以顯現出成佛的一些重要內涵,如果缺乏這些內涵,那當然是無法成佛的,這也是我們從三十二相的法義中所必須要瞭解的。在《瑜伽師地論》卷49中開示:【又薄伽梵由所化力,為眾宣說造種種業,感得如是相、隨好果。何以故?……彼聞如是種種殊勝大果勝利,便於如是大果勝利深生愛樂;由是因緣,當離諸惡,當修諸善,是故為說。】大意是說,如來開示三十二相與八十隨形好的原因,是藉由說明這非常勝妙難得的果報,稱為「殊勝大果勝利」,來令眾生因為生起深刻愛樂欣慕之心而發願修行,也因此能夠努力遠離染汙惡法而修學種種善淨法。所以在經教中便會開示三十二相每一相的內容及其出生的原因,因此佛子便可依之而修學,所以實際上這三十二相每一相都是非常重要;而出生每一相的原因或成就的方法,就等於是我們現在或將來都要好好去作的內容,缺一不可。

我們先來看在三十二相裡面的「無見頂相」。在《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二輯中 平實導師開示:【所有三十二大人相的功德都源自於如來藏的無色、無相以及祂所具有的無漏有為、無漏無為的大功德相。這就是說祂具有不見頂相,無形無色而具有常住不可壞滅的金剛性,而又能生萬法,……。】(《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二輯,正智出版社,頁135。)也就是在說如來藏無形無色之不見頂相,而祂是萬法的根源,三界中無有一法能夠超越祂,又不生不滅,無有一法能破壞之,故又名金剛心;同時因為佛地的無垢識神用無邊,唯佛與佛乃能親證,一切人都不能見到,所以名為「無見頂相」。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知道,如果否定第八識是不生滅法,也就等於是否定不生滅的無垢識,因為二者是同一個心體;因此必須信受第八識是不生滅之本住法,所以說「無垢識體無有捨時,利樂有情無盡時故」(《成唯識論》卷3),這樣子成佛才能盡未來際。而因為「無見頂相」無形無色,無法於實體之佛像上呈現,故多以與無見頂相等無差別之肉髻相顯示,這樣子就能顯現佛地具足無見頂相的功德,可以讓眾生瞻仰佛像時產生隨喜讚歎及景仰之心;因此,如果懂得這個道理,當我們見到佛像之肉髻相時,就知道那是在顯示佛地無垢識之圓滿的常樂我淨,就記得一定要生生世世修學如來藏法門。

接下來,我們要來探討的是「白毫光相」。在《優婆塞戒經》卷1中開示:【為菩薩時,於無量世宣說正法,實法不虛,是故次得白毫光相。】也就是說,「白毫光相」是因為在行菩薩道時,於無量世非常長的時間都能宣說正法,同時宣說的是真實不虛之法,因為這樣的緣故,而能成就「白毫光相」。這主要還是在開示宣說的法義,是以真實心如來藏為基礎,才是三乘菩提中真實不虛的正法;即使宣說的是世俗諦,也還是不能離於第八識而說,包括四聖諦、十二因緣等皆依如來藏才能建立。因為第八識是萬法的根源,緣於這樣的緣故,宣說出來的諸法,才是可以親證、可以成就之法,而且內容也不會有任何矛盾之處,所以說「實法不虛」。

因此,在大家所熟知的《心經》中也說般若波羅蜜多是「真實不虛」,因為般若波羅蜜多實際上指的就是要去實證實相心如來藏,才能出生般若智慧而到彼岸。而「一切眾生是如來藏、一切眾生是正法藏」,也就是一切眾生的蘊處界都是由自心如來藏所出生而攝屬於如來藏;同時眾生的如來藏含藏了一切法種,因為如來藏以「攝持因果為自相」,也因為有如來藏,才能令諸法之法住法位成就,所以違背如來藏法性的法義是不能成就的。因此善知識依「正言詞」所講述的,就是眾生如來藏中所含藏的一切法,所以說「一切眾生是正法藏」。所以從「白毫光相」也可以讓我們確信:實證如來藏才是成佛的基礎。如果有某種法門說他可以不需要實證如來藏而成佛,那一定是虛妄之法,因為成佛須要有能夠通達如來藏中一切種子功能差別的一切種智。另外,佛世尊通常會透過放眉間白毫光明,來作為宣說微妙法義或降魔的一種預告或警示;而其光明可以遍照十方一切世界無不周遍,可見得這個白毫光相的殊勝及大功德所在,而其原因都是「於無量世宣說正法」。所以菩薩道的過程一定要修學各種法義,將來才有能力來為眾生宣說正法,這也是瞻仰佛像時可以獲得的重要啟示之一。

接下來,三十二相中其實有不少是與尊敬及侍奉父母師長有關的。譬如在《瑜伽師地論》卷49中的開示:【於其父母種種供養,於諸有情諸苦惱事種種救護,由往來等動轉業故,感得足下千輻輪相。……於諸尊長先語省問,恭敬禮拜合掌起迎修和敬業,……感大丈夫纖長指相。……由四攝事攝諸尊長,是故感得手足網縵。奉施尊長塗身按摩沐浴衣服,是故感得手足細軟。】這主要是因為父母師長是報恩田,如果沒有父母之撫養則不可能生存成長,沒有尊長的教導則無法瞭解基本的做人道理,也無法識字等等。因此尊敬及侍奉及為他們做事本來就是應該的,而且可以與大福德相應,包括論文中所開示的「於其父母種種供養」,「於諸尊長先語省問」,「恭敬禮拜合掌起迎」,「由四攝事攝諸尊長」,「奉施尊長塗身按摩沐浴衣服」等等,這些表面上看起來並不是很特殊的事,其實是與成就三十二相有關聯的。而由這段論文的開示,也是在提醒我們侍奉父母、師長是佛弟子們所一定要做的,所以說「菩薩不壞世間法」。而由此段論文,諸位觀眾可能也會聯想到三福淨業中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佛說觀無量壽經》),而這三福淨業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也就是說,三世諸佛不能離開三福淨業而成佛,所以這些菩薩基本所應當要做的,都與佛地之三十二相有關聯。當然這裡很重要的,就是在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的過程中,應當配合四攝法,有機會就以佛法利益他們,這才是對他們有究竟的大利益。

而事實上,上述十善業雖然表面上是人天善法,但是菩薩卻可以配合智慧與悲心來做深廣的履踐。譬如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35中開示:【又此上品十善業道修治清淨,心廣無量故,具足悲愍故,方便所攝故,發生大願故,不捨眾生故,希求諸佛大智故,淨治菩薩諸地故,淨修一切諸度故,成菩薩廣大行。】大意是說,菩薩修十善業與一般世間人是不同的,因為心量廣大,具足對於眾生之悲愍心,不捨苦難的眾生;並且是結合所發的成就佛智之大願與種種方便善巧,以及配合諸智慧證量及清淨的菩薩六度、十度,以這些而可以令所行之十善業道極為清淨,並能成就菩薩的廣大利樂眾生之行。因此能夠這樣修十善業便稱為菩薩之「上品十善業道」,包括百福之「修心五十、具心五十」的方式,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同樣一件善行,不同人來做,結果及所獲得的福德是會有極大的差異,因此絕對不能小看這十善業。所以在《十善業道經》中開示說:【當知此十善業,乃至能令十力、無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圓滿。】而實際上三十二相就是菩薩大悲的果報。

另外在《菩薩地持經》卷10中開示:【常修實語、愛語、時語、如法語,方便說法故,得梵音聲相。】這裡說的「梵音聲相」,就是說佛的音聲非常清淨、慈愛和雅,能令聞者心裡怡悅、法喜充滿,並且聲音遠近皆到;而之所以有這樣的功德,都是因為在無量劫的修行過程中,都是常說「實語、愛語、時語、如法語」。其中「實語」,或者稱為諦語,也就是所說內容是真實而不虛妄,所以都是眾生可以信受者,依之修行也都可以成就。而「愛語」是屬於四攝法之一,也就是以慈悲攝受眾生、慰喻慶悅、和顏悅色等方式來說法,讓眾生可以喜歡聽聞,這是在接引眾生時很重要的方法之一。「時語」就是要在適當的時間、場合與掌握適當的分寸來說,這樣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及避免傷害對方。「法語」就是所說吻合正理、正法,譬如能夠依據觀待道理等四種道理來宣說正法,或者宣說種種如法之事等。因此藉由「梵音聲相」,大家就可以瞭解上述所說的四種特性,都是菩薩在言語或說法時要留意及學習的,這樣才能逐漸圓滿度眾的智慧與方便善巧。尤其是在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如果能夠值遇正法之師,他是與「實語、愛語、時語、如法語」相應,那真的是彌足珍貴的。

另外三十二大人相的法義,其中有關等覺菩薩的無一時非捨命時,無一處非捨身處的「百劫修相好」,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等覺菩薩在一百劫當中,幾乎完全是在修集廣大的福德。在《楞嚴經講記》第一輯中 平實導師開示:【乃至成佛前的等覺位中百劫修相好,取得色身的目的只是為了施內財……,增長了無量的福德,使得如來藏心徹頭徹尾地清淨了!】(《楞嚴經講記》第一輯,正智出版社,頁95。)因為等覺菩薩主要是以內財布施,而且是在等覺位位階的布施,施物及施主皆勝,同時時間長達百劫之久,可見得其福德之廣大已經很難想像了;當然這也代表成佛需要無邊廣大的福德。而透過百劫布施之行,令成佛時的第八識究竟清淨,已經沒有無記性異熟種子之變異,成為純善之無垢識,種子不再變異了,因此離變易生死。所以「百劫修相好」這個接近成佛的重要階段,也可以讓我們知道,除了最後身菩薩,是不可能即身成佛的。因為至少等覺位這個位階需要「百劫」的長遠時間來圓滿三十二相,絕非一世就可以完成,所以我們知道了「百劫」這個時間,也可以避免被自稱成佛者所籠罩。更何況 世尊已經授記我們這個世界下一尊佛是當來下生 彌勒尊佛,所以由三十二大人相的知見,學人也可以避免被假名大師所誤導。

而當然如前所述,三十二相業並非是到等覺位才開始修集,而是從菩薩初住位就開始了,然而等覺位是修三十二大人相後面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而三十二相從初地菩薩開始就逐漸少分地展現出來,之後地地輾轉殊勝及清淨,至佛地而究竟圓滿。由此可見,人間的初地菩薩就已經是非常珍貴了,表示他除了通達佛菩提之外,同時也具備廣大福德。在《大智度論》卷88中開示:【復次,提婆達、難陀有三十相,無三十二相;轉輪聖王,雖有三十二相,無威德、不具足、……與愛等煩惱俱。】大意是說,提婆達與難陀是有三十相,缺少其中兩相;而轉輪聖王因為有大福德,雖然他有三十二相,但是不具足、不明了,這是因為他修福德時與菩薩的心行及目的是不一樣的。所以轉輪聖王修福德時是不離三界愛煩惱的,與菩薩是為了成就無上菩提救護廣大眾生不同;而且方便善巧也不一樣,所以得到的果報就不一樣,因此聖教中開示說「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而一切威德的來源有兩種原因:也就是福德及智慧;佛世尊具足二者,故威德極為厚重;相對的,轉輪聖王缺乏後者,因此威德當然不及 世尊了。

以上我們只介紹三十二相中的一部分,其他的請諸位參考聖教經論中的開示,或者收看本弘法節目中其他有關的主題。而經由對於三十二相的認識,我們可以瞭解到成佛是必須具足三十二相,也需要經過等覺位百劫修相好的階段,因此成佛並不是自己說了算;而如何成就三十二相的各種方法,與菩薩道的修學是息息相關的,也是大家都應當努力去履踐的。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來做幾個簡單的結論:第一點,由無見頂相與白毫光相,可以令我們知道如來藏是佛菩提道的核心,親證如來藏是入內門修學的開始。第二點,侍奉與恭敬父母師長是佛弟子所一定要做的,同時菩薩應當要修學上品十善業,累積廣大福德及成就種種佛法。第三點,等覺菩薩百劫修相好是佛菩提道中的一個必經的歷程;除了最後身菩薩,沒有人是可以即身成佛的。第四點,成就三十二相的一一相各有其方法,這些都是菩薩所應當逐一去瞭解及實修的。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一集就談到這裡。

祝您身體健康、道業增上!

阿彌陀佛!


點擊數: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