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擇魔事

第077集
由 正國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節目。今天我們要跟諸位菩薩一起來探討有關「簡擇魔事」的相關法義,這方面的內容也是我們所必須要瞭解的,因此當有遇到類似的境界或狀況出現的時候,就會比較知道要如何簡擇。

在《妙法蓮華經》卷2中有一段非常重要的開示:【佛於大眾中,說我當作佛;聞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初聞佛所說,心中大驚疑:將非魔作佛,惱亂我心耶?佛以種種緣、譬喻巧言說,其心安如海,我聞疑網斷。……世尊說實道,波旬無此事;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這段經文的大意是說,舍利弗尊者因為一開始聽聞到 佛世尊在大眾中授記他未來將會作佛,心中其實是有很大的驚嚇與懷疑,那時候舍利弗尊者心中想的是:會不會是天魔波旬假意變化作佛的身相,來惱亂他已經很平靜、安寧的心境呢?之後因為 佛陀又以種種的因緣,加上許多的譬喻和善巧的言說來說明,才讓舍利弗尊者心中安定猶如大海一般,因而斷除心中懷疑的羅網。

這裡面最主要的是因為「世尊說實道」,也就是宣說真實不虛而可以親證的法道。而且 世尊早就已經有四無礙辯,因此能夠以種種方便善巧及譬喻來說法;也就是經由 佛世尊說法的內涵及方便善巧來作判斷。因為天魔沒有這些證量及智慧辯才,當然無法如同 世尊一樣演說真實的法道及具有說法的方便善巧,所以說「波旬無此事」。因此讓舍利弗尊者相信不是天魔變化,而是真的 佛世尊為他授記。也就是說,天魔有可能會變化出佛菩薩的形象來說法或為他人授記,如果無法分辨便會信以為真,而受到誤導或作大妄語、破壞正法等;因此修行人平常便需要有所警覺,舍利弗尊者在這裡便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這裡我們也要順便瞭解的是:天魔可能擾亂的對象是很廣的,包括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天魔都敢擾亂。所以 世尊也特別要提醒說:【魔王波旬亦復如是,……亦復化作須陀洹身,乃至化作阿羅漢身及佛色身。魔王以此有漏之形,作無漏身,壞我正法。】(《大般涅槃經》卷7)

接下來我們來看與這方面有關的道理,在《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6中開示:【云何得決擇?略說有二種:一、建立補特伽羅故;二、建立現觀故。】 這裡「得決擇」是屬於本論所開示的四類決擇之一。四類決擇就是:諦決擇、法決擇、得決擇與論議決擇;前面兩種決擇是說要對於四聖諦與十二分聖教的法義作正確的認知與判斷,譬如有人有錯誤的知見,造成他的滅諦變成是斷滅,或者認為大乘非佛說,就是欠缺前面二種決擇的智慧;而「論議決擇」主要是說,對於法義要深入論述或辨正時所需要的決擇智慧。這裡我們就只詳細討論「得決擇」。

單就「得決擇」來說又分為兩種:第一種得決擇是說,我們必須要詳細瞭解補特伽羅——在這裡指修行人的種種,包括根器、修行的位階與果證差別等,譬如聲聞四向四果、菩薩五十二位階等,這個稱為「建立補特伽羅」。而另一個稱為「建立現觀」,也就是需要知道修行三乘菩提時所應有的種種現觀。因此整個大意是說,上述二種「得決擇」是屬於修行人所應當深入的四種決擇之一,主要是對於在修學過程中將來可以證得的位階及現觀之瞭解;而因為這樣的緣故,修行者就可以大略知道自己現在所處的位階,與現在已具備及將來需要具備的現觀。對這些瞭解之後,就不容易被別人所欺瞞或誤導,所以即使面對天魔或鬼神的錯誤授記等,也可以加以判斷;而另一方面深入瞭解「得決擇」之後,也可以讓修學者知道自己該往哪個位階前進,以及有哪些方面是該比較努力或需要特別加行的。所以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得決擇」之重要性。實際上在 平實導師的每一本書籍法寶後面都有附一張〈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二道並修,以外無別佛法〉,此概要表就是把佛菩提道與解脫道次第及相應的各種現觀,作了清楚的重點說明,內容也包含二種生死、五陰盡之法義,對於學佛者來說是一張極為明確的修行地圖,有興趣的觀眾可以仔細閱讀,相信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

而有時候天魔也會在夢中或定中化現,譬如在《法華經講義》第四輯中,平實導師的開示:【如果有佛在你的夢中示現,或者你禪定修得很好,祂在你定中示現,那麼祂為你開示的法義,你就得把它記著。醒過來或者出定了,你就用你所斷我見的功德,或者你所學解脫道的智慧,或者佛菩提道的真如智慧加以檢驗;……如果他說的有違背,你就知道這是天魔故意來惱亂。】(《法華經講義》第四輯,正智出版社,頁66。)也就是我們可以用夢中或定中所聽聞的法義來作判斷,如果是吻合聖教,那才有可能是佛菩薩的示現;如果與聖教不吻合,那就很有可能是天魔或鬼神的化現,所以天魔是有不同的化現方式。然而基本上,天魔是最討厭有人把真實的佛法繼續宣揚下去;如果所宣揚的法只是二乘菩提,天魔波旬便不會很在意,因為單純二乘法,只能度人成阿羅漢而出三界,影響的人數有限。因為只要是不迴心的三果人,捨報往生到色界天,他就不再來欲界了,不像許多大乘菩薩會如無盡燈般地留在人間度化許多眾生,並且一直傳下去,使得在欲界內受天魔掌控的人就會越來越少,這是天魔所極不願意見到的事情。

接下來,我們來看「魔」這個字的意思,在《大智度論》卷5中開示:【問曰:「何以名魔?」答曰:「奪慧命,壞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為魔。」】也就是說,凡是能夠奪走修行人之法身慧命者,或者能毀壞正確的修行道法,或者令漏失諸功德與退失善根等,有這樣的功能者就稱為「魔」。所以「魔」不一定指天魔,譬如有時候是自心的問題而引生障道,也有人稱這個為「心魔」。而即使是天魔或鬼神魔,都不一定是長得面目猙獰可怕,反而通常是外表慈善和藹可親,而他採用誤導或利用你的方法會讓你迷惑陷入其中而不知不覺,這就是魔的一個重要特性。所以諸位菩薩如果看「魔」這個字,它的造字是由「麻」與「鬼」所組成,「麻」就是使人變得迷惑、遲鈍、喪失知覺,因此「麻」與「鬼」組合起來就成為「魔」;原本的意思就是會迷惑、干擾人的身心,使人精神異常、失去清醒理智的鬼神,因此魔與單純的鬼是有差異的。所以說,被魔所繫縛的時候,往往是自己不能覺察的,這就是魔的真正可怕之處。所以認識魔與魔事是有絕對必要的。

瞭解魔的意思後,接著就比較容易瞭解何謂魔事,在《瑜伽師地論》卷29中開示:【云何魔事?謂諸所有能引出離善法欲生,耽著諸欲增上力故,尋還退捨,當知此即是為魔事。……於佛法僧、苦集滅道、此世他世,若生疑惑,當知一切皆是魔事。……或見沙門婆羅門像、人非人像欻爾而來,不如正理勸捨白品、勸取黑品,當知一切皆是魔事。……如是等類無量無邊諸魔事業,一切皆是四魔所作。】論中開示說,如果本來是有想要引生出離三界煩惱的善法欲,可是因為耽著五欲的關係,而使得這樣的善法退失或棄捨,這個對於五欲的貪著就屬於魔事;當然這是欲界眾生很大的關卡。另外包括對於佛法僧與真實諦理、三世因果等產生疑惑不信,這也是屬於魔事;或者看到有修行人或鬼神的形象出現,而勸他不要修行善淨之白法,應該受用種種雜染之黑法,這也是屬於魔事。也就是說,只要能引生退失善法欲、退失功德、偏離正道、障礙修行、棄捨大願等等的法,無論是外界所引起或者是自心所引生者,皆是屬於魔事所攝,所以魔事的範圍是很廣泛的。

然而引生魔事的法或原因,可以歸納成四類,也就是「煩惱魔、五陰魔、死魔與天魔」。其中煩惱魔與五陰魔,就是因為三界愛煩惱與對於五陰自我的執取,而令修學者輪轉生死不得解脫;死魔就是說修行者落於分段生死乃至變易生死之中,而無法究竟三乘菩提;四種魔中最後的天魔,因為有很強的眷屬欲,而常喜遮障修行人,並且有大福德擁有眾多魔眷屬,在欲界內影響很大,因此特別獨立成為一類,顯示其重要性所在。天魔想要做的事,最主要就是不喜歡正法廣傳,想要眾生一直停留在欲界而受他掌控,成為其眷屬。因此分辨魔事也是屬於修學者重要的課題之一,所以聖教中開示:【求菩提者於諸魔事常應覺知,覺已遠離。】(《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19)而引生魔事的四種魔,同樣也是修學者所要警覺的。所以魔事與四種魔,是從預防修學者退墮或走上歧路的角度來說明,在學佛知見中也是屬於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無量劫來為何自己還停留在這個修行位階,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在修行路上有時候會退轉,因此進進退退,所以造成到現在還在這個位階。如果能瞭解如何遠離魔事與四種魔,則能多進少退,那修學就能快速前進。另外附帶一提的是,魔事與四種魔的內涵對於解脫道與佛菩提道來說不是完全相同,因為最終目標是不一樣的。

而天魔也常使用「五欲之繩」或者恐怖的境界等來繫縛或障礙修行人;然而天魔為什麼要干擾、障礙修行人,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平實導師在《維摩詰經講記》第三輯中有這樣的開示:【天魔波旬是欲界中福德最大的人,……可是他卻排斥正法,這就是天魔波旬的行為。因為他做很多的大布施,可是對於出三界的佛法卻很厭惡;不但自己厭惡,也不願意眾生出三界,……他的福德有兩方面:第一方面是因為他做很大的布施,另一方面是因為他有很深厚的未到地定,而不能發起初禪。有這兩個福德,所以他生為他化自在天的天主。】(《維摩詰經講記》第三輯,正智出版社,頁134。)也就是天魔因為曾經大布施及有深厚的未到地定的關係,在欲界有極大的福德,所以能夠成為他化自在天的天主。但是他未能完全脫離欲界愛,並且有很強的眷屬欲,因此擔心眾生因為修學正法超出欲界的境界而不受他掌控,所以對於修行人便有諸多障礙。

瞭解這個原因後,大家就知道不可以幫助天魔來障礙正法的弘傳,也就是不要當魔眷屬。然而天魔他會很想要有一些人來幫助他破壞正法,所以天魔便喜歡幫助這些人,在《大方等大集經》卷18中開示:【我般涅槃後法欲滅時,多有憍慢眾生,彼諸眾生著我所說文字,不知方便故,各各生於諍競,……不樂翫習佛無上道,反向他人譏論如是等真實深妙經典,……魔神諸天佐助彼人,為利養恭敬及名聞故,重增放逸慠慢。】也就是說,這些憍慢的修行人,執著經論的文字表相,作種種的比對與區分,他們不知道應當依義不依語,因為文字只是傳達法義的工具而已;而有時候是因為佛菩薩的方便善巧,對不同根器的弟子所說,或者是因為時節因緣,因此有特別強調的重點或論述的面向;有些人不懂得這個道理,便執著文字與比對而喜歡與人諍論,不喜歡依教奉行深入修習真正的無上佛道,卻反而譏笑及評論修習真實深妙經典的修行人。譬如現今主張「大乘非佛說」、「六識論」等破壞正法者,天魔鬼神就喜歡幫助這些人,讓他們深陷於名聞利養並且更加傲慢,讓他們更能恣意破壞正法,這也就是天魔鬼神所樂見的。

因此修行人必須特別留意自己的憍慢心,因為有憍慢心則易輕視善知識或自以為是,容易走入歧路,或為天魔所利用來破壞正法。所以應速對治及遠離憍慢心,因此說「若除憍慢,則壞天魔」,一方面是滅除自己屬於天魔屬性的這種憍慢心,另一方面是滅除憍慢心就不容易受天魔所利用了。而有時候被天魔所暗中幫助的人,這個人他自己是不知道的,因此誤以為是自己的能力所為,或誤以為是自己證量的關係而成就某些事情,但其實是天魔故意暗中幫助他完成,因此這個修行人就會引生增上慢而輕視其他的修行者,並誤入歧途而破壞正法而引生許多的過失;然而這卻是天魔所樂見的,因為這位起增上慢的修行者,也會有許多人信受他而繼續影響他人,因此令天魔之眷屬更加增廣。

瞭解魔與魔事之後,我們也要知道菩薩可以透過四種方式,讓自己逐漸遠離魔道,也就是能夠不對自己與他人的修學作障礙。譬如在《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卷1中的開示:【佛告迦葉波:「有四種法,遠離菩薩魔道。」……「一者所行諸行不離菩提心;二者於一切眾生心無惱害;三者於一切法明了通達;四者於一切眾生不生輕慢。迦葉!如是四法,遠離菩薩魔道。」】這段聖教主要就是開示菩薩有四種方式,遠離走上邪魔之道。首先就是「不離菩提心」,也就是依無上道心而修習眾善,常欲度脫一切眾生,永不退捨於自己的成佛大願,或者轉依勝義菩提心如來藏而行菩薩道;第二個是「無惱害心」,也就是菩薩一直有利樂眾生的慈悲作意與常懷悲愍不惱害眾生之心,這樣就不會走上傷害眾生的魔道;第三個是「於一切法明了通達」,所以能以智慧抉擇諸法而不受他人或邪見所誤導;最後是「不生輕慢」,因此能恭敬善知識而遠離憍慢之心,遠離自讚毀他或為天魔等所利用而不自知。上述四種方式就是菩薩可以自我檢驗的原則,如果發現有任何偏離,就要檢討及修正,這樣就可以正確地簡擇魔事而遠離魔道。而在上述四種方式裡面,佛世尊特別要把「於一切眾生不生輕慢」這點特別標舉出來,可見得憍慢心的過失非常嚴重,是一切菩薩所應當引以為戒的。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來作幾個簡單的結論:第一點,瞭解魔與魔事,在佛道修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可以讓自己遠離魔道。第二點,菩薩要深入瞭解有關「得抉擇」的相關法義,令自己可以避免受到別人的籠罩。第三點,對治及遠離憍慢心,在佛菩提道中極為重要,這也是在聖教中所非常強調的。第四點,佛弟子一定要積極護持正法,並且時常檢討及觀察自己的修行情況,千萬勿使自己成為魔的眷屬。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一集就談到這裡。

祝您身體健康、道業增上!

阿彌陀佛!


點擊數: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