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如來成佛之後構思如何度眾?

第064集
由 正旭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今天繼續講解《法華經講義》,所要講的主要內容是:「釋迦如來成佛之後構思如何度眾?」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小段經文:【我始坐道場,觀樹亦經行,於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眾生諸根鈍,著樂癡所盲,如斯之等類,云何而可度?】(《妙法蓮華經》卷1)這個典故,大家應當都聽過,這是說 釋迦世尊當初剛成佛的時候坐在道場中。這個道場當然指的不是寺院,因為那時候坐在菩提樹下,而當時那個寶座也只是一叢吉祥草,就是牧羊的孩子割來的那些草,供養了當時的 釋迦菩薩,所以就稱為吉祥草。當 釋迦如來成佛的時候,那個吉祥草鋪成的寶座就稱為金剛座,也稱為道場;那個時候根本沒有寺院,所以 釋迦如來當時講的道場,當然指的就是所證的如來無垢識境界,以及如來無垢識而引發出來的無量功德妙用,這一段經文所說的道場就是指這個。

也就是說,釋迦牟尼佛當初住於所悟的佛地境界之中,依佛性境界而詳細地看著那一棵菩提樹,然後也在那裡經行加以整理思惟,把整個佛菩提內涵作了統合思惟,總共歷經了二十一天。從那個時候來反觀三界一切眾生,現前觀察到自己所得到的智慧是那麼的微妙,一切眾生之中沒有人能到達。不但沒有人能到達,乃至連入門都很困難,因為眾生信、進、念、定、慧等五根是很遲鈍的,要找到有一些眾生具足信進念定慧五根的人是那麼少,至於五力就更別提了。而眾生根性如此遲鈍的緣故,是因為愛著於人間無常的五欲之樂,都是因為愚癡所以被五欲所遮障,就如同盲人一樣無法見到光明,像這樣的眾生要怎麼樣才能得度呢?當初 佛陀剛成佛坐道場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這一點:眾生要怎麼度?真的是困難!所以 世尊說:「如斯之等類,云何而可度?」

【爾時諸梵王,及諸天帝釋、護世四天王,及大自在天,并餘諸天眾,眷屬百千萬,恭敬合掌禮,請我轉法輪。】(《妙法蓮華經》卷1)所以,世尊當初想到這一點的時候,當然有緣的諸天都會感應到,因為他們很早就期待 世尊成佛、轉法輪。當悉達多太子出家的時候就已經傳遍了天界,一天又一天往上傳遍了天界,所以成佛的時候一樣也會傳遍天界,大家就等著 釋迦如來什麼時候要開始宣揚佛法。沒想到竟感應到 釋迦如來想要滅度,所以大家都急了,立刻就聚集、就趕了來,都來請轉法輪。

所以「諸梵王」也來請求「轉法輪」,梵王就是色界四天的天主;色界總共有十八天,這十八天中除了五不還天以外,還有十三天;但這十三天其實才只有四天,因為初禪天裡有三種天,大梵天王管轄一切天人,由梵輔天幫大梵天王管理梵眾天,這三種天合為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也都是如此;但四禪天中另有一種天人就是無想天,不歸四禪天王所管轄,因為第四禪天的天王管不著他們。所以色界從初禪天到四禪天總共是四個層次的天,共有十三種色界天有情類,共有四位天主,「諸梵王」講的就是初禪天到第四禪天的四位天主。但色界最高層次的五不還天,是證得第四禪的三果以上聖者才能往生的,四禪天以下未證得四禪、未證三果的人都無法住在那裡。

四禪天的四位天主,以及欲界諸天的天主,包括釋提桓因、四天王天的四大天王,乃至他化自在天的大自在天王都來了,率領著天眾眷屬百千萬人。那時候很壯觀,往天界一眼望去都是天王天人,大家都來合掌、禮拜、恭敬、請求,來請求 佛陀「轉法輪」。想想看,如果你是 佛陀,你看了還能入涅槃嗎?這麼多天王天人都來請求,於是只好答應「轉法輪」。可是要「轉法輪」的時候,總得要先思惟一下,看看該怎麼轉?這當然得要費心思,因為整個佛法都在心中以後呢,看到眾生距離是那麼遠,真是天壤之別,他們不可能一步登天,那該怎麼辦?當然要構思一下,看是應該如何次第宣講。

那麼,世尊如何這個構思的過程,我們來看一下經文怎麼說?【我即自思惟:若但讚佛乘,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墜於三惡道;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這是說,當時 釋迦如來心裡面自己思惟著,如果只是讚歎唯一佛乘,一開始就講大乘法,那麼眾生沉沒在生死苦海之中,如果只為他們宣說必須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的佛菩提道,他們的五根、五力不夠,沒有辦法相信。那麼,由於一開始就直接說佛菩提,而沒有方便施設二乘菩提的緣故,眾生之中或許有許多人就會出來誹謗而成為破法者,也有的人會因此不信而有懷疑的說法;那麼,這些人將來死後都會下墮於三惡道中。也就是說,依照不信或者誹謗正法的嚴重或者輕微的程度的差異,而分別下墮於地獄道、餓鬼道或者是畜生道當中。所以說:「如果單單只是說大乘佛菩提的話,我釋迦如來寧可不說法,快速地進入無餘涅槃。」否則的話,反而會毀壞了眾生的法身慧命,或者會因為直接說佛菩提的緣故而使眾生不信或者破壞佛法,以致於死後下墮於惡道,因此當時 佛陀的想法是快速地進入涅槃之中而不說法。

接下來 釋迦如來怎麼說?【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作是思惟時,十方佛皆現,梵音慰喻我:善哉釋迦文!第一之導師,得是無上法,隨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為諸眾生類,分別說三乘。少智樂小法,不自信作佛,是故以方便,分別說諸果;雖復說三乘,但為教菩薩。】這一段經文 釋迦如來說當時想要入於涅槃的時候,隨即又憶念過去諸佛是如何度化眾生的,然後就觀察到諸佛有一轉法輪,有二轉法輪,也有三轉法輪的不同。如果不是純一清淨佛土的話,都不會是一轉法輪。

在十方虛空中有無量無邊的世界,像我們這樣的五濁惡世的世間也非常多,全部都必須要宣講三乘菩提,次第「轉法輪」以後眾生才能相應於唯一佛乘。既是三乘菩提,就可以分為二轉法輪或分為三轉法輪的方式。如果是二轉法輪,那就先講聲聞、緣覺菩提,然後接著第二轉法輪就講般若與種智。如果是三轉法輪,就像 釋迦牟尼佛這樣,初轉法輪講二乘菩提讓大眾證得解脫果;然後大乘菩提分為兩個階段,幫大阿羅漢們證悟以及進入初地,也就是第二轉法輪專講般若;於是在初轉法輪再轉到第二轉法輪的大阿羅漢們證悟以後已經入地了,再來第三轉法輪講十度波羅蜜多。

在第三轉法輪一開始的時候就有一些私底下的授記:你們這些阿羅漢們,誰將來如何成佛,多少時間以後成佛,佛名是什麼,佛世界名為什麼,有多少聲聞弟子,多少菩薩弟子,然後正法住世多久,像法多久,末法多久,就開始有一些授記了。因為只要一入地的時候就可以授記了,當他們有能力入地了,教導他們如何入地以後就可以授記;這是因為不會再改變了,他們那個善業的勢力、淨業的勢力都已經確定不會再被改變了,然後講完一切種智等唯識增上慧學以後,再整合於《無量義經》之中,這就是《法華經》可以宣講的緣起,所以諸佛都會講《法華經》。

因此初轉法輪完了,釋迦牟尼佛度得一千兩百五十位大阿羅漢,這些大阿羅漢們除了定性聲聞大約五十位以外,全部都是菩薩,那個時候就得迴小向大,開始教導他們如何邁向成佛境界的次第。因此,三轉法輪最後階段,就講《無量義經》。《無量義經》是說有一個法,而這個法是具有無量義的,這就是《無量義經》的道理。大家聽了有印象,然後心裡面想:「像這樣的法,我應該證啊!因為這個法具有無量義啊!」這一些大阿羅漢們座下的許多阿羅漢們有這樣的心了,當然得要開始講《法華經》了。

這意思是說,如果以唯一佛乘,也就是以在純一清淨世界弘法的方式,拿來五濁惡世裡面直接開講,眾生聽了就想:「三大阿僧祇劫以後才能成佛,我這一世不過就短短百年,我能相信嗎?」就算是將來人壽長了,說可以有八萬四千歲好了,人們也會想:「我八萬四千年是不可能成佛的,因為要三大阿僧祇劫;那麼三大阿僧祇劫以後佛陀您在哪裡,我不知道,而我這一世八萬年一轉眼就過去了,還不能成佛,那我要如何相信您所說的法呢?」所以,這就必須要讓大家瞭解 佛陀所說法是不誑語、如實語,那該怎麼辦?當然是要先讓眾生可以解脫生死苦惱。因此,菩薩們固然要訶責自了漢,罵他們一天到晚只想要了生脫死、不願乘願再來人間。然而,假使你不能夠讓眾生先證實解脫生死的事是確實可以達成的,那麼眾生要如何相信這個佛菩提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的道理?眾生當然無法信受。所以,看到過去諸佛以方便力所行的弘化之道,也觀察了當時的五濁眾生,當然就知道如今自己所證的無上菩提是應該分為三乘法,來為眾生廣作分別、細加演說,所以說:「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

釋迦如來作了這樣的思惟的時候,十方佛當然就現前加以贊成。所以十方諸佛都現前,以清淨的音聲來慰勉勸喻 釋迦如來說:「非常好啊!釋迦文佛!你是三界中至高無上的導師,得到這個無上菩提勝妙之法,也準備要隨同一切諸佛一樣,用方便善巧的力量;我們也都跟你釋迦文佛一樣,得到了最勝妙的第一無上佛菩提法,我們也都為不同種性根器的眾生,詳細分別演說了三乘菩提。然而智慧少的人、智慧不廣大的人,都是愛樂小法,無法承受勝妙廣大的法,都不可能自己有能力相信未來一樣可以作佛,所以我們也都因為這個緣故而以種種方便善巧,分別細說各種果位。」這當然就會牽涉到二乘菩提的四向五果了,也就是說,有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與四果向,也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加上辟支佛果,也就是四向五果。然而這只是二乘菩提的果位,還有佛菩提,也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還加上等覺與妙覺,菩薩所證的是這五十二個果位。

諸佛又說:「我們雖然也都同樣是宣說三乘菩提的法,其實目的還是為了教化菩薩們。」這意思是說,諸佛降生於世間弘法度眾的目的,不是為了把聲聞、緣覺小法送給眾生,而是為了要把最勝妙的佛菩提來教化眾生,期望眾生將來都和自己一樣,可以獲得無上勝妙的智慧,獲得無邊廣大的功德,這才是諸佛示現於人間的目的。所以雖然講三乘菩提,目的還是在教化菩薩,不是為了想要度人成阿羅漢而來人間的,當然都是唯一佛乘。

各位菩薩!今天這一集就講到這裡。謝謝各位的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