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如来成佛之后构思如何度众?

第064集
由 正旭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今天继续讲解《法华经讲义》,所要讲的主要内容是:“释迦如来成佛之后构思如何度众?”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小段经文:【我始坐道场,观树亦经行,于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众生诸根钝,著乐痴所盲,如斯之等类,云何而可度?】(《妙法莲华经》卷1)这个典故,大家应当都听过,这是说 释迦世尊当初刚成佛的时候坐在道场中。这个道场当然指的不是寺院,因为那时候坐在菩提树下,而当时那个宝座也只是一丛吉祥草,就是牧羊的孩子割来的那些草,供养了当时的 释迦菩萨,所以就称为吉祥草。当 释迦如来成佛的时候,那个吉祥草铺成的宝座就称为金刚座,也称为道场;那个时候根本没有寺院,所以 释迦如来当时讲的道场,当然指的就是所证的如来无垢识境界,以及如来无垢识而引发出来的无量功德妙用,这一段经文所说的道场就是指这个。

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当初住于所悟的佛地境界之中,依佛性境界而详细地看着那一棵菩提树,然后也在那里经行加以整理思惟,把整个佛菩提内涵作了统合思惟,总共历经了二十一天。从那个时候来反观三界一切众生,现前观察到自己所得到的智慧是那么的微妙,一切众生之中没有人能到达。不但没有人能到达,乃至连入门都很困难,因为众生信、进、念、定、慧等五根是很迟钝的,要找到有一些众生具足信进念定慧五根的人是那么少,至于五力就更别提了。而众生根性如此迟钝的缘故,是因为爱著于人间无常的五欲之乐,都是因为愚痴所以被五欲所遮障,就如同盲人一样无法见到光明,像这样的众生要怎么样才能得度呢?当初 佛陀刚成佛坐道场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一点:众生要怎么度?真的是困难!所以 世尊说:“如斯之等类,云何而可度?”

【尔时诸梵王,及诸天帝释、护世四天王,及大自在天,并余诸天众,眷属百千万,恭敬合掌礼,请我转法轮。】(《妙法莲华经》卷1)所以,世尊当初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当然有缘的诸天都会感应到,因为他们很早就期待 世尊成佛、转法轮。当悉达多太子出家的时候就已经传遍了天界,一天又一天往上传遍了天界,所以成佛的时候一样也会传遍天界,大家就等着 释迦如来什么时候要开始宣扬佛法。没想到竟感应到 释迦如来想要灭度,所以大家都急了,立刻就聚集、就赶了来,都来请转法轮。

所以“诸梵王”也来请求“转法轮”,梵王就是色界四天的天主;色界总共有十八天,这十八天中除了五不还天以外,还有十三天;但这十三天其实才只有四天,因为初禅天里有三种天,大梵天王管辖一切天人,由梵辅天帮大梵天王管理梵众天,这三种天合为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也都是如此;但四禅天中另有一种天人就是无想天,不归四禅天王所管辖,因为第四禅天的天王管不着他们。所以色界从初禅天到四禅天总共是四个层次的天,共有十三种色界天有情类,共有四位天主,“诸梵王”讲的就是初禅天到第四禅天的四位天主。但色界最高层次的五不还天,是证得第四禅的三果以上圣者才能往生的,四禅天以下未证得四禅、未证三果的人都无法住在那里。

四禅天的四位天主,以及欲界诸天的天主,包括释提桓因、四天王天的四大天王,乃至他化自在天的大自在天王都来了,率领着天众眷属百千万人。那时候很壮观,往天界一眼望去都是天王天人,大家都来合掌、礼拜、恭敬、请求,来请求 佛陀“转法轮”。想想看,如果你是 佛陀,你看了还能入涅槃吗?这么多天王天人都来请求,于是只好答应“转法轮”。可是要“转法轮”的时候,总得要先思惟一下,看看该怎么转?这当然得要费心思,因为整个佛法都在心中以后呢,看到众生距离是那么远,真是天壤之别,他们不可能一步登天,那该怎么办?当然要构思一下,看是应该如何次第宣讲。

那么,世尊如何这个构思的过程,我们来看一下经文怎么说?【我即自思惟: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坠于三恶道;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这是说,当时 释迦如来心里面自己思惟着,如果只是赞叹唯一佛乘,一开始就讲大乘法,那么众生沉没在生死苦海之中,如果只为他们宣说必须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的佛菩提道,他们的五根、五力不够,没有办法相信。那么,由于一开始就直接说佛菩提,而没有方便施设二乘菩提的缘故,众生之中或许有许多人就会出来诽谤而成为破法者,也有的人会因此不信而有怀疑的说法;那么,这些人将来死后都会下堕于三恶道中。也就是说,依照不信或者诽谤正法的严重或者轻微的程度的差异,而分别下堕于地狱道、饿鬼道或者是畜生道当中。所以说:“如果单单只是说大乘佛菩提的话,我释迦如来宁可不说法,快速地进入无余涅槃。”否则的话,反而会毁坏了众生的法身慧命,或者会因为直接说佛菩提的缘故而使众生不信或者破坏佛法,以致于死后下堕于恶道,因此当时 佛陀的想法是快速地进入涅槃之中而不说法。

接下来 释迦如来怎么说?【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作是思惟时,十方佛皆现,梵音慰喻我:善哉释迦文!第一之导师,得是无上法,随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为诸众生类,分别说三乘。少智乐小法,不自信作佛,是故以方便,分别说诸果;虽复说三乘,但为教菩萨。】这一段经文 释迦如来说当时想要入于涅槃的时候,随即又忆念过去诸佛是如何度化众生的,然后就观察到诸佛有一转法轮,有二转法轮,也有三转法轮的不同。如果不是纯一清净佛土的话,都不会是一转法轮。

在十方虚空中有无量无边的世界,像我们这样的五浊恶世的世间也非常多,全部都必须要宣讲三乘菩提,次第“转法轮”以后众生才能相应于唯一佛乘。既是三乘菩提,就可以分为二转法轮或分为三转法轮的方式。如果是二转法轮,那就先讲声闻、缘觉菩提,然后接着第二转法轮就讲般若与种智。如果是三转法轮,就像 释迦牟尼佛这样,初转法轮讲二乘菩提让大众证得解脱果;然后大乘菩提分为两个阶段,帮大阿罗汉们证悟以及进入初地,也就是第二转法轮专讲般若;于是在初转法轮再转到第二转法轮的大阿罗汉们证悟以后已经入地了,再来第三转法轮讲十度波罗蜜多。

在第三转法轮一开始的时候就有一些私底下的授记:你们这些阿罗汉们,谁将来如何成佛,多少时间以后成佛,佛名是什么,佛世界名为什么,有多少声闻弟子,多少菩萨弟子,然后正法住世多久,像法多久,末法多久,就开始有一些授记了。因为只要一入地的时候就可以授记了,当他们有能力入地了,教导他们如何入地以后就可以授记;这是因为不会再改变了,他们那个善业的势力、净业的势力都已经确定不会再被改变了,然后讲完一切种智等唯识增上慧学以后,再整合于《无量义经》之中,这就是《法华经》可以宣讲的缘起,所以诸佛都会讲《法华经》。

因此初转法轮完了,释迦牟尼佛度得一千两百五十位大阿罗汉,这些大阿罗汉们除了定性声闻大约五十位以外,全部都是菩萨,那个时候就得回小向大,开始教导他们如何迈向成佛境界的次第。因此,三转法轮最后阶段,就讲《无量义经》。《无量义经》是说有一个法,而这个法是具有无量义的,这就是《无量义经》的道理。大家听了有印象,然后心里面想:“像这样的法,我应该证啊!因为这个法具有无量义啊!”这一些大阿罗汉们座下的许多阿罗汉们有这样的心了,当然得要开始讲《法华经》了。

这意思是说,如果以唯一佛乘,也就是以在纯一清净世界弘法的方式,拿来五浊恶世里面直接开讲,众生听了就想:“三大阿僧祇劫以后才能成佛,我这一世不过就短短百年,我能相信吗?”就算是将来人寿长了,说可以有八万四千岁好了,人们也会想:“我八万四千年是不可能成佛的,因为要三大阿僧祇劫;那么三大阿僧祇劫以后佛陀您在哪里,我不知道,而我这一世八万年一转眼就过去了,还不能成佛,那我要如何相信您所说的法呢?”所以,这就必须要让大家了解 佛陀所说法是不诳语、如实语,那该怎么办?当然是要先让众生可以解脱生死苦恼。因此,菩萨们固然要诃责自了汉,骂他们一天到晚只想要了生脱死、不愿乘愿再来人间。然而,假使你不能够让众生先证实解脱生死的事是确实可以达成的,那么众生要如何相信这个佛菩提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的道理?众生当然无法信受。所以,看到过去诸佛以方便力所行的弘化之道,也观察了当时的五浊众生,当然就知道如今自己所证的无上菩提是应该分为三乘法,来为众生广作分别、细加演说,所以说:“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

释迦如来作了这样的思惟的时候,十方佛当然就现前加以赞成。所以十方诸佛都现前,以清净的音声来慰勉劝喻 释迦如来说:“非常好啊!释迦文佛!你是三界中至高无上的导师,得到这个无上菩提胜妙之法,也准备要随同一切诸佛一样,用方便善巧的力量;我们也都跟你释迦文佛一样,得到了最胜妙的第一无上佛菩提法,我们也都为不同种性根器的众生,详细分别演说了三乘菩提。然而智慧少的人、智慧不广大的人,都是爱乐小法,无法承受胜妙广大的法,都不可能自己有能力相信未来一样可以作佛,所以我们也都因为这个缘故而以种种方便善巧,分别细说各种果位。”这当然就会牵涉到二乘菩提的四向五果了,也就是说,有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与四果向,也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加上辟支佛果,也就是四向五果。然而这只是二乘菩提的果位,还有佛菩提,也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还加上等觉与妙觉,菩萨所证的是这五十二个果位。

诸佛又说:“我们虽然也都同样是宣说三乘菩提的法,其实目的还是为了教化菩萨们。”这意思是说,诸佛降生于世间弘法度众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声闻、缘觉小法送给众生,而是为了要把最胜妙的佛菩提来教化众生,期望众生将来都和自己一样,可以获得无上胜妙的智慧,获得无边广大的功德,这才是诸佛示现于人间的目的。所以虽然讲三乘菩提,目的还是在教化菩萨,不是为了想要度人成阿罗汉而来人间的,当然都是唯一佛乘。

各位菩萨!今天这一集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的收看!

阿弥陀佛!


点击数: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