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相應之法(二)

第024集
由 正慈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華經講義」,這個主題我們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作的《法華經講義》這部書來為大家說明。

前一集 文殊師利菩薩為大眾說到,在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前的 日月燈明如來演說正法,是初善、中善、後善,而且其義深遠,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然後為求聲聞果的人說相應於四聖諦的法。

那這集接著來說「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如果是為了求辟支佛果的人,就為他解說能夠相應於十二因緣的法。十二因緣大家都會背,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一直到生緣老死憂悲苦惱。但問題是,為什麼都無法成為辟支佛?因為與十二因緣法不能相應。大法師們一生為人講十二因緣,也講很多年了,為什麼他們自己一樣不能成為辟支佛?這都因為與十二因緣相應的法,他們還不懂,自己不懂就無法為人演說。世尊就是能夠為人講這個相應法,怎麼樣相應呢?當十二因緣法宣講的時候,都會先告訴大家說:名色從哪裡來。都會先解說:「識入母胎、識住母胎、識出母胎時,如果沒有這個識,能有名色不?」佛陀都會先這樣講,讓學人先瞭解名與色都是由另一個識所出生;然後才會正式開講十二因緣,這樣的教導就是「『應』十二因緣法」。

那麼從這句經文表示,佛陀在世,一樣是有緣覺辟支佛。我們有時候聽善知識開示,說有辟支佛的時候不可能有 世尊出現於世,有時候說 世尊出現於世間就不會有辟支佛。但是,這裡面有一點小地方要說明,就是大阿羅漢們有沒有辟支佛的證量呢?佛陀在世,所有大阿羅漢都有辟支佛的證量,但都不能稱為獨覺的辟支佛,都稱為緣覺辟支佛,或是依舊稱為阿羅漢,都不叫作獨覺。因為大阿羅漢們一定是隨從 世尊學到因緣法,他既然成為阿羅漢而修學因緣法,當然可以同時具有辟支佛的證量。不過這些大阿羅漢們不能稱為獨覺,但有資格稱為緣覺,可是卻仍然被稱為聲聞;是因為他沒有能力自己悟得因緣觀,都是從 佛說法的音聲來聞聲而悟得因緣觀,證得辟支佛的證量,因此稱為因緣覺,簡稱緣覺。

因此說佛世的大阿羅漢們一樣有辟支佛的證量。如果不是這樣,《法華經》這一句就講不通了:「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既然是為求辟支佛果而來見 佛請法,佛就會為他說與十二因緣法相應的法。那麼,與十二因緣相應的法,就是「識緣名色,名色緣識」,這裡的識指的是本識,也就是說明七個識與色身都是緣於本識才能出生,本識也緣於名色而互為所緣,才能在三界中顯現出本識的存在,否則就找不到祂了。這個「識與名色互緣」的法必須要信受、理解,如此修學十二因緣法時才能相應而得實證。

另外一方面,世尊又演說十因緣法,演說這個十因緣法時,目的是要追究名色之所從來,所以從現前的老病死憂悲苦惱往前推究,推究到了名色之所出生時,當然一定是由識所生,名色不可能無因生,也不可能由物而生,更不可能是共生、他生、自生,一定是有另一個七識以上的識來出生名色。推究這個出生名色而由名色所緣的識以後,再往前追究時即無一法可得,已經都沒有任何一法可得了 ,所以 佛陀就開示說:「齊識而還,不能過彼。」這就是說,因緣所生的諸法全部由本識而出生,所以 世尊教導因緣法時,一定會在世俗諦法中解說名的內容、色的內容之後,再接著演說「名色緣識,識緣名色」以及名色是依於所緣的本識才能出生,這就是「『應』十二因緣法」。必須要有這樣的前提,如實了知這個前提,才能與十二因緣法相應。否則十二因緣法再怎麼學、再怎麼觀行,都不可能相應的。

此外,觀修因緣法時,猶如觀修聲聞法解脫道的實證一樣,要有能力能夠安定自心,也就是必須先選擇五停心觀中的某一種預作觀修。五停心觀,就是為調伏意識心的攀緣散亂,讓心能安住止息的五種觀修行門。這裡作簡單的說明:第一種是不淨觀,可以對治貪欲心。若對欲界六塵之法,包括男女淫欲總是貪愛不已,則可觀察食物不淨、國土不淨、身根不淨等等不淨觀來作對治,以降伏粗重的貪愛。第二種是慈心觀,可對治瞋恚心。動不動就會起瞋動怒的人,就應多多長養對眾生的慈愛和悲憫,來消除瞋恚的習性。第三種是緣起觀,可對治愚癡。也就是對於五蘊諸法都是藉緣而有的虛妄本質,不能如理了知而生起種種的執著煩惱,則可一一去觀察五蘊的每一蘊都是因緣和合而有,無有真實不壞性,皆是有生而終歸壞滅的生滅無常之法,以此觀修則能減輕或消除各種的執著。第四種是界差別觀,可以對治憍慢。應觀察眾生的五蘊身心都是由地、水、火、風、空、識這六界所組合而成的;界就是功能差別,這六種界的功能差別本身沒有男女相、沒有美醜相、沒有尊卑相等等,這樣去觀修,就能消除對於五蘊表相而生起的高慢心。第五種是數息觀,藉著觀呼吸的入息、出息來算數,可讓心不向外攀緣、令煩惱止息。這是對治意識心總是妄想紛飛、尋思不斷。這五種觀修行門各有其所治與對治,懂得運用便能調伏心性,進而令心安止,漸進能生起欲界定乃至未到地定,然後觀修十二因緣法時才能成功,這也是「『應』十二因緣法」。

末法時代修學因緣法的佛弟子們,數如菴摩羅子,但是竟無一人得證。追究大家不能與十二因緣法相應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先修學「『應』十二因緣法」。一定要有一些法與十二因緣法是相應的,然後你才能證得十二因緣法。事實上是不是如此呢?諸位可以從這三、四百年來的中國佛教界觀察出來:有沒有誰是真正懂十二因緣法的?如果真正懂了,他就一定已證辟支佛的果位而成為緣覺。但為什麼至今沒有人實證呢?就是因為沒有人為他說「應」十二因緣法。

所以只要能夠與十二因緣法相應,辟支佛是可能修成的,而且他的智慧不是尚未學因緣法的阿羅漢所知,這樣才能稱為辟支佛。所以剛成為阿羅漢的時候,對因緣法還是不知道的,當然 佛陀隨後就會為他們解說應十二因緣法。這個道理其實也已經失傳很久了,21世紀初的今天,這樣的真實義理,平實導師又把它宣講了出來,已經寫在正智出版社《阿含正義》中了。因此說十二因緣法要如何才能相應?這個大前提就是本識常住。一定基於這個本住法來演說十二因緣法,才能叫作「應十二因緣法」;否則的話,以六識論來講解,那一定「不應」十二因緣法─—不能相應,就無法真實地觀修而證得十二因緣法。

接著經文又說:【為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種智。】(《妙法蓮華經》卷1)日月燈明如來還「為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既然是說「應六波羅蜜」,那一定有個跟六度波羅蜜相應的法,要以這個法作為前提來修六波羅蜜,才有可能成就見道的功德;因為「六波羅蜜」是在真見道位之前以及之後所修的,不是在入地後的修道位中修的。大乘的見道是在地前,地後才是修道。那麼 世尊「說應六波羅蜜的法」,諸位菩薩想想看是什麼法?如來藏!因為修六波羅蜜時,如果不是以如來藏作為實證標的,不是以八識論的大前提來修的話,六波羅蜜一定不能成就;因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加上禪定,這前五度還勉強可修,可是到了般若這一度就完全不通了。

到了般若這一度,若以六識論來修般若波羅蜜,一定會退轉;為什麼會退轉?因為在探究般若的時候,了知般若就是法界實相,就是不生不滅的涅槃本際,因此還得要先理解二乘菩提。當他理解二乘菩提的時候,依據聖教所說,入涅槃時要把十八界我全部滅盡;既然入涅槃時要把五陰、十八界全部滅盡,而他心中認為人類總共只有六個識,一定會想:「那我入涅槃時,把自己識陰六個識都滅盡,而我總共就只有六個識,當六識都滅盡時,那我不就變成斷滅了嗎?」於是他心中就很掙扎;可是師父明明這麼說,因此心中不但掙扎,也很不甘願啊!

誰願意斷滅?本來每一世都去流轉生死,再怎麼苦也都還有一點快樂可得,苦中作樂至少都比斷滅空要好啊!這是人之常情。所以後來想一想:「那我不要學佛了,我還是去流浪生死算了。」所以就離開佛教而投入外道法,甚至可能很快投入密宗修學男女雙修的樂空雙運享樂去了。因此,大師們弘揚的好像是正法,但六識論只是害眾生痛苦,如果大眾都不精進學佛,倒也不會痛苦;要作義工時就去,高高興興行善,就說法喜充滿,雖不曉得是法喜什麼?總之就是快樂。可是等到真的跟隨師父努力修學佛法以後呢,心裡想:「糟了!這不就變成斷滅空了嗎?」於是開始不快樂了。這時候就需要深思!照理來說,越深入修學佛法,所知越多、越有智慧,應該就越快樂才對;結果竟然反而不快樂。那問題出在哪裡呢?出在他所說的法不能「應六波羅蜜」,因為與六波羅蜜相應的一定是如來藏,而他否定第八識的真實存在,於是永無實證之日,實證當然遙遙無期,怎麼能快樂呢?

如果不是第八識如來藏本住常住、性如金剛、永不可壞,永遠都是妙真如性,那麼所謂的六波羅蜜都行不通的。譬如,有人如果學的是六識論之法,當他到了修學般若度的時候,他學到後來會變成斷滅空的想法,因此他會想:「那我還布施做什麼?我為什麼不留著錢財自己享用,為什麼要送給眾生去花呢?最後歸於斷滅空,而眾生快樂,我在這邊痛苦,那我布施了也沒有因果作用,最後還是斷滅啊!那我何必要布施呢?」於是在布施這一度他就退轉了;然後再想:「反正到最後都是斷滅空,那我何必持戒?何必那麼辛苦?我還是可以享樂,藉著吃、喝去享樂等等。」所以他也不想持戒了。那麼忍辱度更是想:「我為什麼平白要讓人家羞辱?為什麼眾生對我惡劣,我就要接受?」接著當然更不能精進了。至於靜慮與禪定也就別修了,因為那麼辛苦盤腿在那邊熬,定力就算熬出來了,將來取得涅槃時還是斷滅空,就會想:「我乾脆不要修了,我只要在世間不造惡業,有一點小善事的因緣,每一世多多少少作一點,不會墮入惡道就行了。那我就繼續行善,繼續輪轉生死就好了,我又何必學佛!」

這就表示,以六識論的行門,努力去修六波羅蜜,永遠都是跟六波羅蜜不相應的。因此,「應六波羅蜜」的法一定是以八識論來說,要以如來藏為中心來修六波羅蜜,知道所修的功德都功不唐捐,這些功德都在如來藏中收藏得好好的,而且藉著因果律的實現,未來世還會有可愛的異熟果報,可以繼續在佛菩提道修學增上。以這樣的前提才有可能與六波羅蜜相應,而願意努力實修來圓滿六度波羅蜜,之後才能夠使得修學的菩薩們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關於「應六波羅蜜」之後,能使菩薩們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我們就留到下一集再繼續為您說明。感謝您的收看!

祝願您:身心安樂、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