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伏性障

第056集
由 正國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節目。今天我們要跟諸位菩薩一起來探討有關「降伏性障」的相關法義,「降伏性障」在佛道修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及基本的課題,因為性障是有漏法,令修學者不斷漏失功德,所以是修學者所必須要慎重對待及積極去對治的。

本節目的因緣,是因為在琅琊閣網站上,刊登了一篇《琅琊快報》名為〈QQ群組兩岸正覺學員探討對蕭平實的認知〉之文章,在這篇文章中琅琊閣及其同道,對於 平實導師提出了許多偏頗的看法,並以許多驚悚的語言來誣謗 平實導師,譬如「非常狠毒、刻薄、人格有問題、多行惡事惡行惡語、謀財、害命」等等,好像是他們跟 平實導師有深仇大恨似的。由於這篇《琅琊快報》基本上沒有論及什麼法義方面的內涵,所以我們就來探討一些有關於修除或降伏性障方面的知見,希望有利於大家,也順便可以提供《琅琊快報》的作者參考。

首先我們要瞭解,一般「性障」說的就是「心性上面的障礙」,基本上主要是在煩惱障方面。煩惱障的範圍很廣,如果以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來說,就是「五蓋」,也就是貪欲、瞋恚、掉舉惡作、昏沉睡眠以及疑。這裡面「貪欲蓋」與「瞋恚蓋」,大家都很清楚其過失所在,如果被這兩種蓋所繫縛,對修行人來說則容易違犯戒律;而「掉舉惡作蓋」,則是會障礙學人修學定學,因為心一直無法安住下來、心不寂靜;相對的,「昏沉睡眠蓋」以及「疑蓋」,則會障礙慧觀。所以這五蓋實際上是會障礙修學戒、定、慧三學的。因此,佛菩薩特別施設五蓋,來提醒修學者應當留意並對治之。

對治五蓋的基本方法,就是修學五停心觀。譬如,在正覺同修會的修學內容裡面非常重要之無相念佛,就是屬於五停心觀中之念佛觀,非常適合忙碌的現代人來修持,可以令修學者快速發起動中定力,因此可以逐漸降伏剛強難調的心性。性障五蓋的伏除,就如同把一個有漏洞的水桶補好,因此倒入的功德水才不會一直流失;所以在修行路上不能只有修集善淨法,而是染汙惡法也要同時去對治。所以,如果放任性障五蓋一直存在,那實際上善淨法也修不好。所以在菩薩三聚淨戒中,除了「攝善法戒」與「攝眾生戒」之外,還有「攝律儀戒」,也就是有一些不利自他的身口意行,是必須被遮止及修除掉的。

接著,我們來看在這篇《琅琊快報》中批判 平實導師說:【這人的人格有問題,有問題不是罵他,而是說明他沒證量,……。】這種批判方式,顯示《琅琊快報》作者本身的佛法知見是有問題的;把「人格」與「證量」混為一談,對於評論善知識非常輕率,真的是令人為他捏一把冷汗。人格,根據《國語辭典》的解釋,意思是說:「人的品格」,或者「心理學上指個體在思考、情緒及行為上,所顯現的一致而特定之模式」。因此,如果說某人沒有證量,就是「人格有問題」,那這位作者不就連同自己跟同道都罵進去了。所以這篇《琅琊快報》實在真的用詞非常草率,其所說的內容是非常粗糙及不可靠的;同時也顯現出作者不瞭解佛法中「十法界」的道理。

同時,這篇《琅琊快報》也批判說:【導師的書你看久了會發現他這個人沒啥「感情」,……】這也是不瞭解在「法義上之破邪顯正」與「評論他人身口意行之過失」的差異。在法義上之正邪釐清,當然要非常明確精準,而且是菩薩之所應為,所以不應該落入情執之中而有模糊之空間存在。所以 世尊開示「依法不依人」。而相對的,菩薩應當要避免去評論他人身口意行之過失,所以這兩者是不可以混為一談的。很遺憾的,這篇《琅琊快報》作者,並不曉得這兩者的分際,對善知識妄加批判,這也是令人很無奈的。須知將來正法之所以壞滅,就是壞於相似佛法。聖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卷50中開示:【於爾所時像似正法不得興盛,正法不滅;若於爾時像似正法當得興盛,即於爾時能引實義所有正法當速滅沒。】所以菩薩在作法義辨正時,就會同時「破邪」與「顯正」,把對的與錯的作對比及詳細的解說,因此當然會讓邪師與外道聞風喪膽,而令人覺得菩薩筆鋒犀利,實際上這是菩薩極為慈悲的作為,因此並非《琅琊快報》所說的「沒啥『感情』」。

包括這篇《琅琊快報》也批判正覺:【完全把所有的思想活路都堵死了。……連發願往生西方的路都堵死了。】(〈《琅琊快報》2021-6-12:QQ群組兩岸正覺學員探討對蕭平實的認知〉,琅琊閣。)這顯然也是非常草率與不負責任的批判。在現代民主自由社會與網路時代之下,誰有辦法把別人之「思想活路都堵死」,何況正覺的門風一向是,「來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平等攝受;就像目前有的人理念或知見不同,他便可以自行離去,正覺也不可能加以強留。而「思想」屬於內心之事,又如何去「堵死」?乃至欲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只要他吻合 彌陀世尊的大願,便可隨願往生,又豈是別人可以阻擋的?同時,在現代拜科技發達之賜,修學者可以取得的佛法經論、文章等極多,而且大多是免費的;同時網路上,亦存在著許多的弘法節目,包括各宗各派,有誰可以限制您去取得及閱讀?所以,《琅琊快報》作者之說法,顯然只是個人之虛妄想而已,完全不足採信。

大家要注意的反而是讀了這麼多的資料之後,要如何正確解讀而不會產生混亂。例如,在琅琊閣網站中的文章認為:【這幾部經與《成唯識論》不屬於一個體系,《成論》裏面完全沒有如來藏這一名詞與概念。兩個體系的理論架構完全不一樣,不可以混爲一談。】(〈正覺法義辨正:蕭導師錯解如來藏、第八識、真如(上篇)〉,琅琊閣。)又主張「如來藏經論與純粹唯識經論兩套難以共融的系統」,這就是因為自己無法融會貫通法義,而把佛法拆解成不同體系,並誤認「理論架構完全不一樣」、「難以共融」;同時以為《成論》用的是「第八識」,而某些經典用的是「如來藏」,便以為說的不是同一個心。須知諸佛所證皆是以生命根源第八識為核心,所以在《攝大乘論釋》卷2中開示:【謂根本識,為一切識根本因故;譬如樹根,莖等總因,若離其根,莖等無有。阿賴耶識名根本識,當知亦爾。】也就是諸佛所證及開示,都是依據根本識為核心,不論祂被稱作什麼名稱,是第八識或如來藏或阿賴耶識等,都同樣是這個根本識,因為法界實相說的就是這個本住法,故說「一實相印」。所以在現代佛法資料極多,而且取得非常容易的情況下,如果只作學術研究或者文字考證、比對,那就很難真正契入佛法的核心;相對的,如果能夠依止真善知識修行,這才是最快速及最有保障的。希望這篇《琅琊快報》的作者,能夠接受這樣的觀念而知轉變。

在本節目一開頭,我們有說這篇《琅琊快報》中,使用了許多驚悚的語言文字,來誣謗 平實導師;究竟其背後是否與瞋心相應,才會使用這麼多驚悚不實的語言文字,這就有待《琅琊快報》作者自己去反觀與抉擇。然而,我們卻是可以趁此機會,來學習一些相關的法義,瞭解有關性障的過失及修除的功德,如此可以逐漸降伏性障煩惱,遠離功德法之漏失。在《顯揚聖教論》卷1中開示:【瞋者,謂於有情欲興損害為體,或是俱生或分別起,能障無瞋為業,如前乃至增長瞋恚為業,如經說諸有瞋恚者為瞋所伏蔽。】這裡面開示說,有情與瞋心所相應的時候,通常是有生起想要損害別人之心;而如果常常起瞋,就會令瞋習越來越重,所以說「增長瞋恚為業」。這當然是不好的,因為菩薩應當慈悲而以四攝法對待眾生,不應當起瞋傷害眾生。這裡面也開示說,瞋「或是俱生或分別起」,也就是說,起瞋,他有時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習性,是由多世所熏習累積而成;這當然是對於行菩薩道會產生嚴重的障礙,應當設法分分修除。而有時候瞋心是由分別而起,譬如遇到某種境界,經由意識分別之後,認為是對自己不利之逆境,因此而引發瞋心;那這部分就顯現出修學者正知見及抉擇慧之重要了。因為對於境界,有些人會把它當成觀行的機會,所以表面上雖然是逆境,但是實質上卻是驗證法義與修除性障的機會。所以有智慧的菩薩,便會把逆境當成逆增上緣,因此菩薩一發現自己起瞋的時候,便要留意而能一觸即止。

在《大寶積經》卷90中開示:【舍利弗!因貪犯者,為過微細,難可捨離。因瞋犯者,為過麁重,易可捨離。因癡犯者,為過深重,復難捨離。】也就是「瞋」因為會直接傷害眾生,故與「貪」比較起來,過失相對就很重,因此應當逐漸遠離。而眾生起「瞋」的時候,行相較粗,而且通常是面對逆境,所以容易察覺;因此,如果有「正知見」,知道起瞋的過失,便可以逐漸捨離。相對的,「貪」的違犯,通常是一分一分累積加重,以及起貪的境界一般都是順境,因此較難警覺其過失,也較難捨離。而其中「因癡犯者,為過深重,復難捨離」,這就需要非常小心了,因為愚癡的關係,而不知道身口意行是錯誤的,或把破法的行為當成是護法,而且積極去作,這就容易造成「為過深重」;並且因為愚癡的關係,而不曉得是不應當去做的,當然是「復難捨離」。所以在聖教中的開示,就提醒我們對於「瞋」與「癡」的違犯要特別小心,尤其是在公開的網路平臺發表評論善知識或評論正法文章的時候,因為會影響許多人的法身慧命,所以要極為小心。因此這部經中也開示:「因癡犯者,當墮八種大地獄中難可解脫。」明顯的是在提醒我們需要特別留意。

在這篇《琅琊快報》中也懷疑正覺說:【難道你們的循環邏輯論證是:因為蕭老師和親教師都有實證,所以他們的說法都是對的,然後,用你們的蕭老師和親教師的說法,可以證明蕭老師和親教師們有實證?】(〈《琅琊快報》2021-6-12:QQ群組兩岸正覺學員探討對蕭平實的認知〉,琅琊閣。)也就是他懷疑正覺是以自己主張的法義,來證明自己有親證,實際上這也是完全不符合事實;因為正覺的實證,並非如《琅琊快報》中所懷疑的,是屬於「循環邏輯論證」,而是完全吻合經教,也完全經得起檢驗。會有這樣誤解的原因,是因為《琅琊快報》作者自己誤解經教法義,而錯認正覺所說不吻合經教,所以不信正覺是有實證,而懷疑是屬於「循環邏輯論證」。平實導師已經出版接近兩百本著作,裡面大量引用經教證明及詳細解說實證的內容,也有許多著作本身就是解釋經論的;著作裡面也多有 平實導師依自心現量、依現觀所說,而且完全可以用聖教印證。然而,這篇《琅琊快報》卻說:【再從邏輯上來說,誰來證明、用什麼來證明你們的蕭老師及其親教師們都有現觀實證呢?】(〈《琅琊快報》2021-6-12:QQ群組兩岸正覺學員探討對蕭平實的認知〉,琅琊閣。)可見《琅琊快報》作者大概閱讀的不多,而竟為文來質疑,可見其草率了。

而這篇《琅琊快報》及琅琊閣網站的文章,常出現有批判正覺鼓勵學員培植福德的論述,甚至說:【佛法中的證果,不論二乘還是大乘,都與福德無關。】(〈琅琊隨筆(27):世尊為何教導弟子佈施「毒田」?〉,琅琊閣。)這明顯是違背唯識五位中最基本之資糧位的道理。在《成唯識論》卷9中開示:【菩薩住此資糧位中,……所修勝行,其相云何?略有二種,謂福及智。】也就是想要進入「加行位」前,需要先修集福德與智慧資糧,缺一不可。所以資糧位又稱為「大乘順解脫分」,也就是修集這二種資糧,是菩薩見道及解脫的基礎,也是必備的,因此不能只修集智慧資糧。所以很明顯的,《琅琊快報》的作者是不明白這個道理,才會一直在正覺菩薩護持正法、修集福德上面作文章及刻意渲染扭曲。

而《琅琊快報》的作者似乎也不曉得要證般若度需要先修布施度。布施度不就是福德所攝嗎?同時這篇《琅琊快報》一開始便說:【辯論群和實修群組裏面有一串討論,……閑聊他們對蕭平實的看法,……。】(〈《琅琊快報》2021-6-12:QQ群組兩岸正覺學員探討對蕭平實的認知〉,琅琊閣。)把共修群組稱為「實修群組」確實不錯,但是既然是「實修」,難道不曉得布施度的重要性,反而要批判正覺學員之積集福德資糧,真是令人費解!如果沒有一度一度在六度上實修,基本上是不能見道的,智慧也無法依著聞、思、修、證的次第前進;因此,由於《琅琊快報》作者批判在福德莊嚴上面精進的正覺菩薩,以及喜歡「閒聊」,造成他們無法正確解讀經教,因此誣謗正覺是屬於「循環邏輯論證」,顯然是事出有因。所以,菩薩道最後成佛稱為「二足尊」——也就是福德與智慧皆圓滿具足,這是佛弟子們一定要相信的道理。所以每一個修證位階的智慧,皆需要有相對應的福德支撐,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開始我們所提到的性障之修除,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事,菩薩不應當花費許多時間在尋覓別人身口意上的過失,應當「護戒自觀身,不求他過失」。如果沒有用心去對治性障,那自身的功德法之漏失便會越來越大,而且各種性障煩惱其實是會互相引生的,所以性障的過失遠比想像中來得嚴重。譬如,在《瑜伽師地論》卷60中開示:【若作是心,諸有此見,撥無施與乃至廣說,彼於王等獲大供養及衣服等,即以此義增上力故,起如是見,名貪所生邪見業道。若作是心,……我今不應與怨同見,彼由憎恚,起如是見:無施、無受,乃至廣說,名瞋所生邪見業道。若不如理於法思惟、籌量、觀察,由此方便所引尋伺,發起邪見,名癡所生邪見業道。】這裡開示的就是:有人因為貪求財物的關係,而接受或生起沒有布施果報與其他違背因果的邪見;或者有些是因為瞋恨對方的關係,而偏要與有正確知見之對方有不一樣的見解;或者有些是愚癡的關係,無法如理抉擇法義,因此信受或與邪見相應。所以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對治性障煩惱的重要性。這裡我們只引出有關貪瞋癡引發「邪見」的論文,其他引發各種煩惱的開示,有興趣的觀眾可以查閱論中的詳細開示。

上述說明有關伏除性障的法義之主要目的,是希望大家多觀察及對治自己的問題,不要浪費時間在留意別人身口意行上的過失。因為現代時節因緣有大善知識住世,及經教因科技進步而廣泛流通,並且屬於富裕和平的大環境,因此如果能夠依止真善知識,好好精進修行累積福德與智慧資糧,那要「超劫精進」是不難的。也就是要把握時間及環境因緣「超劫精進」,避免浪費時間在「閒聊」別人的過失;何況這些「閒聊」的內容多是道聽塗說,刻意被渲染扭曲的,談之何益!並且,如果因而批判或評論錯誤,便成為毀謗善知識的嚴重後果,何苦來哉!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來作幾個簡單的結論:第一點,性障五蓋對於修行人會產生功德的漏失,所以應當正面加以對治。第二點,對於菩薩破邪顯正的慈悲之行,應當加以護持而不應批判,以免像似正法逐漸取代正法。第三點,佛法是整體的,皆是以本住法為核心而開展出來,親證這個本住法之後,才能入內門修學。第四點,佛法的成就需要有聞思修證的過程,而且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都是不可或缺的。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一集就談到這裡。

祝您身體健康、道業增上!

阿彌陀佛!


點擊數: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