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上癮的「宗教安慰」(上)

第027集
由 正倖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您現在正在收看的節目是「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

張志成說:大乘的「見道」在初地。那麼初信位到第六住位未滿心,對真如尚無實證而無勝解的人,以及對真如已經實證而有勝解的第七住位到第十迴向位,應歸類在哪個位次?都要歸類為未證真如的資糧位嗎?那麼真見道位以後,相見道位的三品心等三賢位觀行,及入地前的十六品心加行,經論都說是在入地前,您要把它歸類在哪個位階?是二地起嗎?但二地起是修道位,不是見道位。那麼證真如前的煖等四加行,又應放在何一地位?全都錯亂了。亦應第七住菩薩般若正觀現前時,仍未證真如、未證第八識,則又何來般若正觀現前之可言呢?佛法中豈有不證第八識真如而能有般若正觀現前?

《瓔珞本業經》中 佛說,六住菩薩修學般若之時,「正觀現在前」的見道位為第七住位,不是初劫已滿。請問張志成:是 佛錯說了嗎?《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賢聖學觀品〉:【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為退分。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於空、無我、人、主者,畢竟無生,必入定位。】因為見道是第七住,修習第六住位的般若波羅蜜,當他的般若正觀顯現在眼前時,又有好因緣而得值遇諸佛與菩薩等善知識所護念的緣故,就可以出離第六住位而進到第七住位。若是沒有應身佛或菩薩護念指導,或是雖有菩薩護念指導,如同張志成心中生慢、自以為是,不肯接受菩薩護念及指導,堅持己見,就無法真的進入第七住位中常住不退。這是還沒有進入第七住位中,怎麼會有第七住位的功德呢?本質是張志成經善知識之指導,只知道真如的密意就開始生慢了,於是成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愚人,無法成功轉依,表示他的五善根(信、進、念、定、慧)尚未具足,亦未圓滿,還沒有生起點滴的五善之力。

堅決主張真見道即是入地心而與善知識爭執的人,極力用心於果位的爭取,是曾在第六住位「精勤修行於空,無我、無人、無主的人」嗎?是已經實修過四加行而觀得人我空了嗎?或是已經落入「我、人、主」之中呢?般若的「正觀現在前」仍在加行位中,不修動中定力,又不修集廣大福德,如何能進入第七住位呢?張志成你又有何根據,而把地前修習相見道的非安立諦等三品心,置於初地通達位之後,否則怎能把真見道判為初地心?因為經中說第七住位就證真如而見道了,般若正觀已經現前了。初入地時已經是見道位的通達,不必再修相見道等法,入地後已是修道位而非見道位了,絕對不能把修道位撥出一段時程自行建立為見道位,否則即是其心顛倒——錯將相見道位放在通達位後,通達位後必無相見道位之法。像您這樣子誤執真見道必是初地心,而且始終不肯依善知識的攝受解說而改正,能不能像 佛陀經中說的「一定會證得無生,必定會進入決定位」?你可以自己靜心思惟:自始至終都不肯接受善知識攝受指導而主張真見道即是入地的人,是 佛所說的第七住位常住不退的人嗎?

又,見道有三:真見道、相見道、通達位。《成唯識論》卷9:【如自證分緣見分時不變而緣,此亦應爾;變而緣者便非親證,如後得智應有分別,故應許此有見無相。加行無間,此智生時體會真如,名通達位。初照理故,亦名見道。然此見道略說有二:一、真見道,謂即所說無分別智;實證二空所顯真理,實斷二障分別隨眠……二、相見道。此復有二……法真見道二空見分,自所斷障、無間解脫;別總建立,名相見道……此三是相見道,以真見道不別緣故。】所有戒慧直往的菩薩們,完成相見道位的三品心而到達十迴向位滿心時,想要進入初地之際,必須對大乘四聖諦所說的苦、集、滅、道四種加修的觀行全部完成,才能發起滿分初禪而斷除五上分結,留惑潤生而永伏性障如阿羅漢;並且現觀二取能取與所取皆是如來藏空性,因此不再有能取相及所取相的現行。不是像真見道前的四加行只能遠離能取見與所取見,因此而生起第一分無生法忍。此時再依增上意樂發十無盡願而留惑潤生,永伏性障如阿羅漢;或者已證阿羅漢果而起惑潤生而入初地,這就是入地前應有的四加行,是相見道位的最後階段。這才是入地前的加行,要現觀大乘四諦十六品心而斷盡思惑,依於初地的真如智而住於初地所證的唯識性中,然後起惑潤生而於佛像前發起十無盡願,名為增上意樂成就,即得轉入初地,永遠不入無餘涅槃,開始修習十度波羅蜜多,繼續邁向佛地。

因此 平實導師說:加行位非唯真見道前有,於資糧位亦有加行,因為資糧位中也必須聽聞熏習如來藏阿賴耶識真如等法,以及唯識增上慧學所說的八識心王等妙理,才不會誤入歧途及轉成聲聞性而成為聲聞種姓,佛菩提道的實修方有成功之日。所以真見道位後亦有智慧加行,藉以觀察如來藏的真如法性在諸法中運作的各種法相,是故名為相見道。乃至入地之前仍須有「苦、集、滅、道」大乘四聖諦四種加行中的各四品心加行,亦皆名為四加行。

同理,《成唯識論》卷9云:【近見道故,立加行名;非前資糧,無加行義。】加行位其實是在見道前的資糧位中已經處處皆作,但真見道前若不作煖等四加行的觀行及精修未到地定的定力,即無可能獲得真見道功德;設使善知識大力幫助而得實證空性心如來藏,雖能現觀真如而悟入唯識性,不幾年後依舊會再回到識陰境界中,就是因為資糧位中的加行還不夠圓滿,導致沒有未到地定來動搖識陰常住的我見煩惱,我見不能真正拔除;又因為這四加行沒有修好,導致「悟後」遇到外緣影響時,他的能取見與所取見又再度現行而無法對治,便成為退分菩薩。觀乎正覺同修會三次退轉者造成的法難事件本質,屢次加以檢討的結果,在在皆可以佐證如是道理。

又真見道證真如後,若不再勤作別相智(後得無分別智)的加行,即無可能完成相見道位的種種功德,當知不能從第七住位次第轉進而到第十迴向位。是故真見道位以後,仍須廣作各種真如智慧境界的加行,才能完成對真如境界各種別相的觀察;於圓滿相見道位的修行功德時方能再作最後的加行——深觀大乘四聖諦十六品心及九品心,完成這個安立諦的觀行,才能藉解脫果及初地真如智來通達見道位的最後一分功德而入初地。但這個通達位雖屬初地,只在入地心中,仍屬見道位攝,名為見道的通達位。於此通達位中安住,或是一世、或是十百千世、或是一小劫不等,各依其通達位無生法忍及聖種性的多分、少分而有差異,並非立即轉入修道位的初地住地心中。

由此緣故,《成唯識論》中說:若已圓滿十迴向位的其他功德了,這時想要進入通達位而成為初地菩薩時,必須另外加修入地前的大乘四聖諦加行,才有智慧能現觀所證的真如智慧與所證的真如本身,其實不一不異而無分別;成就如是平等智觀而遠離能取相與所取相的現行,這時是初地真如與真如智平等平等,才是獲得初地入地心的真如智,才能達成初地入地心的無生法忍果;同時也達成永伏性障如阿羅漢的解脫果修證,才是真的入地而成為通達位的初地初心菩薩。

窺基說:「一、資糧位:從初發起大菩提心,乃至始修四尋思觀,住四十心,皆此位攝;」(《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幽贊》卷上)窺基把初信位到第六住位未滿心,對真如尚無實證而無勝解的人,以及對真如已經實證而有勝解的第七住位到第十迴向位,都歸類為未證真如的資糧位,那麼真見道位以後相見道位的三品心等三賢位觀行,究竟應該放在哪個位次?佛在《菩薩瓔珞本業經》中判般若正觀現前的證真如菩薩為第七住,難道判錯了?很明顯是窺基判錯了。

又,若依窺基此判,則應三賢位真見道後的三品心及入地前的十六品心加行,本應都在入地前,現在都被他判在入地後了,那麼證真如前的煖等四加行,又應放在何一地位?全都錯亂了。亦應第七住菩薩般若正觀現前時仍未證真如、未證第八識,則又何來般若正觀現前之可言?佛法中豈有不證第八識真如而能有般若正觀現前者?顯然,窺基把五十二階位的前四十心都判為資糧位,把真見道、相見道、通達位,合併而判為極短時間內(幾天或幾年)可以完成而急速入地者,是違背聖教及實證正理之說。

又,不論是經中或根本論中說的相見道位三品心,都說屬於「非安立諦」而不是安立諦。因為是依真如而現觀有情假,然後再依真如而遣除此智,名為「內遣有情假緣智」,具足十住位,必須先證真如才能觀修,故名非安立諦。再依真如而現觀有情身心的諸法假,然後依真如境界而遣除所觀的諸法假,證得「內遣諸法假緣智」,滿足十行位智慧,仍屬非安立諦。最後仍依真如而現觀一切有情、諸法假,再依真如境界而普遍遣除所觀的一切有情假、諸法假,成就「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滿足第十迴向位的智慧。這三品心歷經第七住位到第十迴向位的現觀,都不是安立諦,因為都是依真如境界而作觀行,全都名為非安立諦,是已證真如者方有智慧能作的觀行,當然是已證真如的真見道位後進入相見道位的菩薩。《解深密經》中 佛卻說都是在入地之前,若把真見道位移入初地心中,則三賢位中的這三種非安立諦的觀行便無法實行了,只能依世俗法蘊處界而作觀行,全屬安立諦之觀行,又怎能稱為非安立諦?真要觀行時,是否要依您所說而判為地後了?那就是修道位的事而非見道位的事了。

由此可見窺基對於《成唯識論》所說「無間」之意有所誤會,錯把悟後多劫之中心心無間而無懷疑(多剎那無間),依文解義認定為短短幾個剎那或幾天、幾個月,他這個誤會真的很大。觀乎 世尊為悟後菩薩們宣演般若二十九年之久,並非證悟後幾個剎那、幾個月的短時間。而且為證悟的大阿羅漢們講了二十九年以後,尚有大多數人(大阿羅漢們座下各有極多阿羅漢弟子們)仍未能入地,何況往世[修]學未久,今世才剛明心幾年的新學菩薩,便妄想一悟入地而得成功?

又,明心後多年仍然未能深入別相智中,仍在第七住位原地踏步而繼續依文解義者,所在多有,亦是正覺同修會中現前可見之事實,新學菩薩又如何能在幾剎那、幾天、幾月、幾年之間就完成三品心非安立諦的觀行?又如何能在幾剎那間就完成三品心後才能修行的十六品心觀行而證阿羅漢果而位階於初地?由此證知張志成的說法荒誕不經。

如果把真見道、相見道、通達位合在一起,直接說一見道就是通達位,認定是初地初心(入地心)真見道時在幾個剎那間或幾天之間便能具足親證,非如《成論》以通達位為主來說見道位函蓋真見、相見、通達,要歷經久劫才能完成。而且,《成唯識論》中說加行位這四定心,只是斷除能取所取見,不同於通達位的斷除能取、所取相,但窺基的說法卻等於硬將二者於幾天時間內同時完成,非如《成唯識論》所說在二個相距遙遠的時程中才能完成者,顯然嚴重牴觸《成唯識論》所說。

今張志成迷信窺基這個說法:一悟即入初地。卻是全然違背《成論》、根本論,也違背般若諸經、律部的《瓔珞經》……等 佛陀聖教的謬說。因為未能通達四加行、真見道(證真如)、相見道「非安立諦」三品心,入地前觀行「安立諦」十六品心的觀行內容,心中又不信善知識的教導所致,連真見道的親證內容都忘記了,應該也有迷信古人窺基而輕視今人之意。殊不知今人都是古人再來,歷經多世進修後的證量應該不比古人差,方屬正見。窺基不太瞭解《成唯識論》所說「無間、剎那」二詞背後的意涵,誤以為是「極短時間」之意,不懂得《成唯識論》中「無間、剎那」二詞是指悟後多年、多世、多劫,都是「心心無間、剎那剎那間都無所疑」而說為多剎那無間之意;由於不解二詞之真正意思才會有此荒唐判教的產生,違背了經、論中的聖教,把真見道、相見道、通達位都匯集在初地入地心之中,認為可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三種見道的極廣大內涵。

想要完成入地功德前應有的這個最後加行,並不是真見道之後隨即可以實修的;必須是依實相般若所作大乘真如境界等法的觀行,是真見道證得真如以後,先有了根本無分別智(總相智),轉入相見道位中繼續作三品心的觀行而發起後得無分別智,在最後位圓滿這三品心的觀行而圓滿後得無分別智;同時也要努力修集入地所必須的廣大福德,主要是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就是破斥邪說而引導眾生回歸八識論如來藏妙法,這些都是應該要先修行的內容。

所以,這個相見道位應該修習的別相智的圓滿,可以粗分為二大類:相見道位的三品心及入地前四聖諦加行的十六品心。意謂相見道位的漫長修行過程中,不但應修廣大福德,也應同時勤修三種智慧的觀行,目的是要完成真如妙法的所有別相智慧,就是相見道位中應修的「內遣有情假緣智、內遣諸法假緣智、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等三品心,這就是《大品般若經》六百卷所說的內涵。最後是十迴向滿心位,想要進入初地前才應該作這四種觀行——分為苦、集、滅、道等四個階段,各有四品心來修觀行,因此同樣可以稱為四加行。因為這是依大乘般若而作大乘四聖諦十六品心的四種觀行,故此加行亦有四種。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就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