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95集
由 正德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今天我們要來繼續為大家說明「天人也修學佛法」。
天人在天世間受用五欲樂,如果不是有聽聞佛菩薩的教導而具足修天道,幾乎都是被愚癡所迷惑了,放逸的受用天樂,一直到果報盡為止。天的果報即將結束,稱為退天,也就是要退失天人的身分了,當時會出現五種死相,或者說五種衰相。以忉利天天子為例,每一位天子依據他生前所修的福業差別,有或多或少不等的天女眷屬,少則一位、多則有百位以上。平時天子與天女猶如人間夫妻一般的互相愛戀戲樂,縱然天子擁有百位以上的天女,每一位天女她都會覺得她在天子的眼裡是唯一得到寵愛的,所以每一位天女對於她所歸屬的天子都充滿著愛欲。但是當這位天子果報將盡,出現五種衰相了,所有的天女一點點的不捨都沒有,馬上棄捨這位平常一起遊戲歡樂的天子,前往新生的天子處所,又對這位新的天子以愛欲心去娛樂遊戲。
五種衰相出現了,會讓天女自然遠離,因為天女所貪愛的天子外在相貌完全失去了。首先就是天子頭上自然而有的美妙花鬘突然枯萎變黃了;第二、天子的腋下出汗並且流出身體了;第三、天子所穿的天衣變成汙垢油膩不清淨;第四、天子報得的身光,自然變成黯淡了;第五、天子他平常坐的微妙寶貝床座,忽然間他不愛樂了,坐不住了。但是這位出現五衰相的天子,看見本來歸屬於他的所有天女,背叛了自己而前往其他天子處所,心中充滿熱惱;從天命終以後,由於當時瞋恚心以及嫉妒心的汙濁境界,是他捨報時的所緣境界,因此就退墮到三惡道去了。
這位退天為何看見天女背叛他前往新的天子處所,產生那麼大的苦惱呢?經中 佛說:【以於前世人中之時,邪行非禮犯他婦女。以作善業生於天中,侵他妻故,見斯惡業。如是善業之中惡業成熟,是故微少惡業所不應作。若能奉持七種之戒,不缺不漏,則有餘果。】(《正法念處經》卷28)說:「因為這位天子前一世在人間的時候,曾經造作邪淫的業,非禮侵犯繫屬於他人的婦女。由於造作善業的因緣所以生在天世間,但是他在前一世侵犯他人的妻眷,所以這一世在天世間捨報會遇見這樣的惡業。這就是生天的善業之中有惡業成熟的例子,因此縱使是微少的惡業都不應當造作。如果能夠奉持不殺、不盜、不邪淫,不惡口、不兩舌、不妄語、不綺語這七種戒,前後一致常善於持戒沒有缺漏,天果報退了以後不會下墮的,還有其餘善的果報可以去受生。」
因為在人間對三寶有清淨信以後,如實受持不殺戒以及不盜戒,所造作的善業可以生忉利天;由於沒有受持不邪淫戒,所以造作善業,也有造作微少邪淫惡業。會造作邪淫的惡業,通常都是欲貪煩惱比較粗重,同時也不斷地在愛欲的境界中熏習,所以容易在境界中隨著欲貪煩惱的擾亂,犯下邪淫的過失。一旦犯下邪淫的微小惡業,無論造作的生天的善業多殊勝,都僅能生到忉利天,無法往上生到夜摩天。要生到夜摩天,必須受持不邪淫戒,並且沒有違犯,才有具足的條件往生。生到夜摩天仍然有退的時節,因為生天還是不離生死的輪迴啊!有生有死這是必然的現象,只是受用天福之樂與退天當時所承受的苦相比較,那些天福之樂真的猶如暫時而有的城堡,在瞬間突然消失那麼虛幻。
夜摩天的天子善業報盡的時候,他旁邊的天女一樣會離開他。退天子也有五種退的相貌出現了:他如果走到蓮花池,蓮花池的花就不開花;他如果接近林園樹木或者蓮花池,那蜜蜂就會離開林園,也會離開蓮花;他如果與天女一起遊戲的時候,聽到天女唱歌的聲音,他會產生厭惡感他就離開;他如果接近樹林,所有樹上的花都會枯萎;他要在自己遊戲的宮殿遊行,結果卻不能夠飛行。這些現象使得退天子在夜摩天完全失去五欲樂的受用,有的只是苦惱。一方面知道自己即將退失天人的果報,一方面也不能彌補在天中盡情受樂的放逸行為,同時也因為沒有生於人間的善業,無法迴避即將投生三惡道的生處,只有恐怖畏懼以及即將到來的死苦。
這種退天之苦,對剛剛生到天世間的天子來說,不能抗拒天福的五欲樂而沉迷其中,無法想像所有的受用它會在果報盡時破壞掉,天身也會退失、也會死;所以總是放逸著、迷戀著天福受用之樂,不知道放逸的過失將會導致下一生不能回到人間的災禍啊!因此佛就說了:【諸比丘!云何天中放逸,破壞此天?自性行於放逸,放逸行天——其心愛樂觸味色香而行放逸,不見老至,不見破壞,不見退沒,心不思惟善業盡滅;不習作法,不敬重佛及法、眾僧。彼離善心,行於放逸,佛出世時,不見不知,心不生信。】(《正法念處經》卷43)怎麼說天中的放逸會破壞生天的天人呢?生天的自性,其實就是受用天福之樂啊!受用天福之樂與貪欲是相應的,所以盡情受用天樂的本質就是放逸。行放逸行的天人,他的心愛樂著種種身觸,以及天須陀的味道,還有天世間的美妙色塵,種種花鬘林園的香氣,在色聲香味觸中貪愛放逸受用。在放逸中不會見到五衰相的到來,不會見到所有的受用會被無常破壞,不會見到天身退了以後會下墮三惡道,天人的心不思惟善業會隨著果報受盡而消滅;所以不熏習、不學習再繼續造作善業的方法,不敬重佛以及清淨解脫的佛法,還有依據佛法修道實證的三乘僧眾。天人遠離了善心,在天世間行放逸行,佛出現在人間時,迷戀於天福之樂而不見不知,心中不生善信。
佛陀這一段為座下諸比丘開示啊,說出了一個大家很少思惟到的角度。也就是說,有情他在人間對三寶生起清淨信,受持五戒或者十善戒,所以造作善業來去生天。對不對?那是因為善心而造作善業所獲得的果報。結果在生天以後,卻因為迷戀於天世間的五欲而放逸,放逸的結果卻把原本的善心破壞掉了,在天世間受報的期間,有佛出現於世間,卻不會再對佛法僧生起敬重心,不再造作善業,果報盡了卻下墮到三惡道;這樣的結果,難道是在人間修善業求天福的時候不必先瞭解的嗎?不必先預作警覺的嗎?
佛陀接著就說到了:【怖畏近至,衰禍近至,死苦近至,離別之苦近至不遠,天女棄捨。……一切天捨,心生驚怖,迷於境界如是而死;彼時相應,或生地獄、餓鬼、畜生三惡之處。是故天人一切不應行於放逸。】(《正法念處經》卷43)在天世間行放逸行的天人,等到即將退失的時候:「怖畏的事情接近了,衰禍也接近了,死苦也接近,與諸多所愛樂的天果報離別之苦接近不遠了,天女都棄捨而去了。……一切天捨報時,心生驚怖,渴望著所愛樂的境界卻被破壞而不再相隨,就這樣在迷亂中死去,當時所相應的,或者生到地獄,或者生為餓鬼,或者生為畜生這些三惡之處。因為這樣,所以天人一切不應當在受天果報時行於放逸。」天人在天世間的放逸行為,連身為那一天的天王也很難去制約的喔!因為欲界天的本質都沒有離開五欲的受用,並且在五欲的受用上都是自然而有,隨著天人的福業差別而受用不同,但是一切都是自然而得;不需要像人間,你一定要去掙錢,然後才去購買取得。
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目連尊者,他曾經在忉利天看到天眾受用天福時,深深地著迷在天樂上,心不得自在,不能思惟善法的功德,不能思惟放逸的過失,因此他就向忉利天天主釋提桓因勸說:「佛出現在世間難值難遇啊!你為何不要多多親近佛陀聽聞領受正法?」釋提桓因為了讓目連尊者解除心中的疑惑,於是派使者呼喚一位天子過來,結果反覆三次的呼喚,那位天子都不過來;但是因為是天王的命令,最後他不得已才過來。釋提桓因問他:「你為何呼喚半天卻不過來啊?」那位天子說:「因為與天女一起玩樂遊戲,染欲情重,難割難捨。」但是您知道嗎?那位天子的福只有一位天女,只有一種伎樂可以遊戲啊!就這樣自己娛樂到不能割捨啊!更何況當天王的!
所以釋提桓因就向目連尊者說:【此天子唯有一天女、一伎樂,以自娛樂不能自割。況作天王,種種宮觀,無數天女。天須陀食自然百味,百千伎樂以自娛樂,視東忘西。雖知佛世難遇,正法難聞,而以染樂纏縛,不得自在,知可如何?】(《大方便佛報恩經》卷6)天王有種種宮殿可以遊戲,有無數天女陪伴接觸玩樂;天須陀飲食自然而有,百味具足;有百千種伎樂可以讓自己獲得娛樂,看了東邊馬上忘了西邊。雖然知道 佛在人間示現很難值遇,正法難得聽聞,但是由於染上了這些天福之樂,被纏繞繫縛,不能自在,知道 佛陀在人間示現也是無可奈何的。
二千五百多年前,當 釋迦佛在人間住持佛法的時候,釋提桓因他也曾帶著眾多天子前去聽法,只是呢沒有到達每天數數親近的地步啦!而人間百年對忉利天來說,也僅是一天的時光而已,但是天人卻沒有辦法一天完全不享受天樂,真的是對天樂貪染很深,很難割捨。在這種情況下,佛陀說天人對佛法僧是沒有敬重心的,不相信佛出世真的難值難遇,遠離了當初在人間歸依三寶的善心,而在天福天樂中貪染放逸。因此,天人要避免善心被破壞,導致下墮三惡道,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放逸,才有善因再繼續回到人間或者往上生到兜率陀天。
能夠不放逸的修十二天道,才能獲得天乘樂,也就是對三寶深心信敬,不顛倒信;遠離不善的知識,信業果,聽聞正法建立正見,布施、愛語、忍辱,憐憫一切眾生。天人在天世間受天福之樂而貪染放逸,總是讓 佛陀心生憐憫,賢劫第三尊佛 迦葉如來為了調伏諸天,曾經到忉利天的閻摩娑羅天,那一個天處有閻摩娑羅樹,迦葉如來祂在樹中就留下了一個業影之壁,在那個業影之壁上,可以讓天人們看到各種因緣所造的善業獲得什麼樣的果報,包括布施的業有上中下品,果報也有上中下品的差別;持戒的業有上中下品,相應的有上中下品果報的差別。其中還呈現了最殊勝的法布施的業果報,同樣的也有上中下的差別,都是讓人獲得佛法中三乘菩提的實證有關。
當釋提桓因剛剛生到忉利天的時候,舊的天子就告訴他:「你不要放逸!」並且帶他去觀看那個殊勝的業影之壁,然後告訴他:【汝於今者勿得放逸。何以故?一切有為,無常破壞。汝等天子若心放逸,當入此樹,自觀己身上中下色,則自愧恥。若有天子信不放逸,當示此法。何以故?此是如來為利眾生,示如是事調伏諸天,於業鏡地,令住善道,還閻浮提。】(《正法念處經》卷31)就是說:「你現在千萬不要放逸,為什麼呢?因為一切有為法都會被無常所破壞。你們天子如果心中放逸了,應當來到這棵樹,自己觀察自己的天身,到底是屬於上品的果報色,還是中品的果報色,或者是下品的果報色,觀察了以後就會自己生起慚愧心以及羞恥心。如果有天子信受不放逸,應當顯示這個業果報法讓他知道。為什麼呢?因為這是 如來為了利益眾生,示現這些業果報的差別事以便能夠調伏諸天,在業境地中,能夠讓心住於不放逸的善道,將來能夠有機會再回到人間,回到人間而不至於下墮了。」
所以釋提桓因把這位天子當作親友看待,因為是他的善友善知識。因此在之後,釋提桓因他也為了讓天子們遠離放逸,所以帶著諸多天子們一起去觀看業影之壁。天子們看到了那業影之壁,都生起了慚愧心與羞恥心,就能夠遠離放逸。從以上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生天以後你是否能夠再回到人間,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生天以後,天世間各種自然而有殊勝妙好的山河林園宮殿,各種遊戲伎樂,各種天須陀、天酒以及天女眷屬,讓天人們貪染而無法割捨,因此時時刻刻都是在放逸受樂。沒有心思去思惟善業報盡的後果,不能持續長養善心,甚至於將善心破壞掉,因此過去諸佛經常要到天世間,去為天人們說法,而各天的天王也都是信受三寶的佛弟子,普遍的都能憐憫天人們在放逸中將導致退沒的不可愛果報。
所以根據經中的記載,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這些天王們的常法,都會為天人們說佛法,目的就是避免天人們因為生天而使得善心被破壞,下墮到三惡道;另一方面就是說,能再回到人間繼續修善道。因為生天能夠得知自己果報來自於持戒的善因,對於善根中的這個信根有增長的功德,這個信根就是對三寶的清淨信,信根的增長能夠佐助有情在解脫道以及佛菩提道中快速獲得實證。因此說,人天善法其實是佛法的基礎次法,如果能夠信受人天善法的因果業報關係,就能夠進一步瞭解,你在人間以及天世間中,貪染欲愛真的是非常不清淨。因為如果在人間放逸於五欲的受用與追求,那麼也就沒有善心與善業可以生天;如果在人間發起了善心持戒,造作善業生天享福;結果呢?放逸貪染天福之樂,又會破壞善心下墮三惡道。所以人間與天世間,有著非常巧妙的因果關係。
以下這段經文就說到了:【若有眾生受人報,能常修行眾善法。如是善人業果報,令天世間得增長,以人力故天增勝,以天擁護人安隱。各各迭互增勢力,得住正法隨順道,天之善道人世界,人之善道天世間。】(《正法念處經》卷19)「如果有眾生受了人間的果報,能夠常常修行五戒十善等這些善法;這樣修行善法的善人所造作的善業,必定會獲得生天的果報,所以會讓天世間得到增長,這是由於人間行善的力量,導致天世間增長勝於修羅道;也因為天人的擁護,所以人間的眾生能夠什麼呢?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的安隱生活。人間與天世間各各輪流互相增長勢力,所以能安住在隨順於正法的次法善道中,就好像在天世間修持善道能夠通往人間世界,而你在人間呢,修持善道能夠通往天世間。」
這一段經文所說的,其實就是忉利天天王釋提桓因告訴四王天的護世四大天王,說在人間的有情,信受三寶、歸依三寶,修行布施、愛語、五戒十善,不隨著愛欲的因緣造作侵犯眾生、損惱眾生的惡業,這些造作善業的善人都能夠生到天世間。在這種情況下,天世間的天眾就會增長,阿修羅眾就會減少。當阿修羅眾的勢力減少啦,阿修羅就不會仗著憍慢心想要破壞忉利天。另一方面,如果人間的有情不孝父母師長、不敬重三寶,隨著愛欲的煩惱侵犯眾生、損惱眾生,那阿修羅眾的勢力就會增長,唆使惡龍惱亂世間;造成什麼呢?雨澤不時、災旱水澇、人民饑饉。同時,人間行善業的人少了,天世間的天眾也不能增長。
所以說,四王天的護世天王非常關心人間是否有信受三寶、歸依三寶,是否有受持五戒、八關齋戒、十善戒,是否能安住在隨順於正法的人天善法中,如果說發現到有這樣的有情,那這些四王天的這些天王們,他們一定會守護造作善業的善人不受破壞與干擾,而使得正法在人間增長,人天皆能獲得到大利益。而在天世間,為了使得天人造作善業的善心不被破壞,將來果報盡了能夠再回到人間,繼續隨順著正法的次法善道,天王們他們都積極的為天眾勸導,說啊大家在受用天福之樂的時候,不能貪染、放逸而不思惟。所以呢,從以上的這些我們就知道說,成就天的善道人世界,人的善道天世間,這樣的相互之間的成就,這才是佛法中人天善法的真實義。
我們今天就為大家說到這裡了。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