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三歸依(一)

第096集
由 正鈞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問候大家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今天要和大家談談「略說三歸依」第一集。

稍有佛法知見的人,都知道三歸依所說的是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也就是歸依佛法僧三寶。雖然,因為佛法的各種名相,從古至今已廣泛流傳在世間,然而常常可以看到的是,多以世俗珍貴之寶物來看待、施設寶的內涵,所以就有東北有三寶啊!乃至是臺灣有三寶的說法了;追求流行的人,就因此跟著風向而附和,雖說這是有為有漏之法,但在一般人的心中,至少還可以說得上是寶,因為至少還有追求世間美好事物的這個趨向。只是一些不明就裡的人,也迎合世俗的情事,因而扭曲三寶的內涵,而產生了負面的指稱;就好像說,現在常常諷刺恣意行車的駕駛人,就被稱為馬路三寶。所以,從古至今很多佛法的名相都被引用,乃至是被誤用,已經失去了佛法真正的意涵,那麼一部分是由於這一個緣故;另外一方面則是為了真的有心學佛的人們而設想,因為瞭解佛法之中三寶的真正意涵,才能夠進而有三歸依的轉依,這其實是修學佛法時很重要的一個基礎。

那麼接著我們就來略說三歸依的意涵。首先要說為什麼要歸依?「歸依」二字,顧名思義就是「回過頭來尋求依止」的意思,但是這一個部分在世間法與佛法中的意涵,是稍有不同的。為什麼要說回過頭來呢?就世間法而言,某甲若是在外面受到屈辱,無法排解平息之際,就得要回得家來,然後尋求可以為其出氣或者為他作主的人,所以這一個人就作為他的依歸,這也就是世間法之中的歸依。因此一種狀況在世間法之中是非常常見的,譬如說,這一個人可能是某甲的家長、東家、族長等等,所以就有世間法之中的依止於父母、家國,乃至是世界的環境了;貓狗等傍生在世間一樣要有所依止,譬如歸依於主人等等。正是因為某甲徬徨不知何去何從,某乙之方便施設,就成為了世間法之中歸依的相貌。此外,仍然是從世間法而言,也有相類似的歸依情況,但其層次與前面所說的卻又是不完全相同。譬如說,有一些人在某一些因緣之下,因為在生死苦海之中希求救護,所以就有歸依於鬼神、欲界天、梵天的區別;而鬼神之希求依止,卻又反過來依止於草木等等,那麼這一個層次的依止,就是因為無法止息無邊的生死苦痛而尋求的依止、庇護了。然而這一些世間法中的歸依都不能作為究竟的依止,因為所依止的對象,其本身就是有生有死的五蘊之法,那麼這樣子的依止,會隨著彼五蘊之身的敗壞而終止,即便是五蘊身還在的時候,也會隨著貪著名聞利養的緣故,反而被其所束縛,就不能夠得到真正的自由,所以就不能作為永遠的依止了。

佛法之中的歸依又是如何呢?有一句話是學佛人所常常聽到的,那就是「佛法甚深、極甚深」!或者是說「第一義諦甚深、極甚深」!佛法僧三寶的真正意涵,本來就已經很難瞭解,更何況說是歸依佛法僧三寶了。因為無始以來,眾生都不停地追逐外在的五欲境界,因而有種種的生死輪迴,而真正不生不滅的寶貝——佛法僧三寶,眾生卻都不知道祂為什麼是寶貝?更不知道說祂在哪裡啊!由於這個緣故,所以才施設表相的佛法僧,讓眾生得以長劫親近、熏習,進一步修學佛法並培集福德,這才能夠知道並且相信說: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這個佛法僧三寶,知道這叫作自性三寶。「自性」二字,說的是每一個有情本然就有的,因而也瞭解為了什麼施設外在的表相三寶,為了什麼而說是內在的自性三寶。外在的五蘊、五欲不離生死輪迴,因此施設為邪;內在的自性是本然具足而不生不滅的,應該要捨棄外在的邪,而回歸本然的不生不滅,所以三歸依也稱為反邪歸依,或者是返邪歸依。這樣子而言,歸依三寶也施設是戒而說叫作三歸依戒,是說受持三歸依以後,就應當遮止自己不再隨學外道法,不要再歸依於外道。

一般而言,佛法僧三寶有三類的方便區分:第一類叫作出世三寶,從兩千五百多年前,就在世間示現的應身佛,乃至是也包括報身佛、化身佛,這是說佛寶;佛所為眾生宣講的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六度、十度、一切種智等,這是法寶;眾生聽經聞法而分證四向、五果,乃至是十地等,這是僧寶。第二類的三寶,叫作世間住持三寶,雖然 釋迦牟尼佛已經示現入滅,而且是兩千五百多年了,我們依然從流傳下來,依於 佛的形象而持續泥塑、木雕、繪畫而成的佛像,而說這是佛寶;當初 佛所為眾生宣講的妙法,被集結成三藏十二部,這就是法寶;而依於 佛制示現剃髮、著染衣的,或者是也分證了解脫道、佛菩提道的有情,這就是僧寶。而第三類的三寶叫作同體三寶,或者叫作自性三寶,這是從了義法而施設,因為這三寶就在每一個有情的身上,所以說叫作同體,而自性是說本然就有佛法僧。然而,眾生或者是不知、或者是不證;菩薩雖然證知,但不究竟;而諸佛於法究竟親證之後,才為學人作這樣的方便施設。所以這三類的區分,一者是依於 佛仍在世間示現的時候而施設,其次是 佛示現入滅之後而施設,這兩種都依於第三類的區分而施設,這就是三類的佛法僧三寶之方便區分。

佛法僧三寶的意涵隨後就會說明,但在說明之前,先要向學人再敘述一個事實,也就是說,對三寶的信心具足與否,或者是三歸依的清淨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學人在佛法修證上的時劫快慢,因為對三寶的信心具足,才能夠完成十信位;之後,勇發菩提大願,也希望可以成佛,以此作為基礎,學人才繼續會有信心、願力,進而在佛法的修學上持續邁進。雖然就學佛的因地而言,似乎三歸依的法,看起來跟佛法的修證是沒有直接的關係,因為它充其量就只是人間的信仰啊!而只是佛法中的次法,彷彿它與佛法的二主要道(解脫道跟佛菩提道)好像都是沾不上邊的;然而,一旦進入佛法內門的修學,轉依自心如來的過程之中,所蘊含的那意涵,其實就是三歸依的清淨與否。因為前面所說的這三寶,既是同體三寶,也是自性三寶,所以三歸依的究竟清淨時,則是完全證知三寶的內涵,也同時完全地轉依自心如來。

因此,由於這個緣故,對於在佛法因地修學的初機學人,必須把 世尊在《優婆塞戒經》卷5之中的開示,也藉著這個機會向大家作個提示與闡述:【受三歸已、造作癡業,受外道法、自在天語,以是因緣失於三歸。若人質直,心無慳貪,常修慚愧,少欲知足,是人不久得寂靜身。若有造作種種雜業,為受樂故,修於善事如市易法,其心不能若憐愍眾生,如是之人不得三歸。若人為護舍宅身命,祠祀諸神,是人不名失歸依法;若人至心信其能救一切怖畏,禮拜外道,是人則失三歸依法。若聞諸天有曾見佛,功德勝己;禮拜供養是人,不失歸依之法。或時禮拜自在天王,應如禮拜世間諸王、長者、貴人、耆舊有德,如是之人亦復不失歸依之法。雖復禮拜,所說邪法慎無受之;供養天時,當起慈心,為護身命財物國土、人民恐怖。】

善根不純熟的人往往會想:這世間是自由的,誰要依止什麼神、信什麼法,亦復如是啊!可是這一種人怎麼可能看得見 世尊悲心的一分呢?不知道 世尊是從要使眾生在未來世得以遠離生死輪迴苦海,而施設的善巧方便;但回過頭來想,一般眾生就喜歡生死輪迴啊!這一種人的那一種知見是再正常不過了。然而,世尊在這一段開示之初,就先點出「三歸依」的清淨與否,與學人後時佛菩提道的修證是有直接的關係,這是如實之語。世尊所說:「受三歸依已、造作癡業,受外道法、自在天語,以是因緣失於三歸。」失去了三歸依就與離開生死輪迴絕緣了,因為普天之下——這句「普天之下」有一些語病,我所要表達的應該是三界之中,而「普天之下」一詞變成有可能是欲界天上乃至無色界天上是在此之外的;因為我們是在人間的緣故,那就隨順人們的習慣用語,而實際上佛法是無所不包的,出世間法是佛法、世間法也是佛法,但這是菩薩證悟之後之所現見,而非一般人之所知見。回過頭來說,因為普天之下除了佛法以外,沒有其他的宗教的法,可以成辦出離生死輪迴苦海的這一件大事,所以對佛法僧三寶的信受、依止,就成為了成辦出離生死苦海的必要條件,也是不能更易的前提;因此,「三歸依」在佛法之中也常常被稱為三歸依戒,學人想要後時在佛菩提道能夠有所修證,就一定要對佛法僧三寶是有所信受與依止。

世尊說:「受三歸已、造作癡業,受外道法、自在天語,以是因緣失於三歸。」明明已經受了三歸依,卻因為造作了一些癡業,譬如說,因為人情的緣故難以拒絕,因為自己想要追求名聞利養,那這些等等的狀況因而改信受外道法,那麼因為信服於外道的緣故而不再歸依於三寶。各位可不要說「怎麼會有這一種情況」?其實對於三寶的信心真的很不容易成就啊!所以即使是身披法衣者,也會說「大乘非佛說」,也會說「世尊已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已經灰飛煙滅了」,這都是對三寶的信心不具足的最佳例證,更何況現在是末法時期呢!反過來說:「若人質直,心無慳貪,常修慚愧,少欲知足,是人不久得寂靜身。」因為受三歸以後對三寶的信心具足,多世之中秉持著「質直、無慳貪、修慚愧、少欲知足」,這一個人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夠親證本來就是寂靜的法身,叫作親證佛菩提道。所以才說三歸依的清淨與否,是學人後時佛菩提道修證的基礎。那麼,不久的將來是多久呢?這就要看學人對三歸依的清淨與否而定,而對於需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夠成就的佛菩提道,十百劫乃至是千萬劫都可以說是不久。

所以,前面所說的造作癡業的情況,往往是因為貪求欲樂的緣故,雖然修於善事,卻好像是市集交易之法,其實深心之中不能憐愍於眾生的,這樣子的人也不得於三歸依戒。假如有人受了三歸依,表面上看起來還在祠祀諸神,但其實是為了守護舍宅的身命;或者是為了攝受仍舊信受鬼神法的眷屬,期待將來可以轉變他們,這一種人就說是不失於三歸依之法,因為內心對於三寶的信心還是沒有改變的。然而,反過來至心相信鬼神外道能夠救護一切怖畏,因而禮拜外道,這一種人就說是失於三歸依之法了。另一種情況是說,這一個人因為聽聞諸天曾經見過諸佛,為諸佛所攝受的緣故,其功德勝過自己,把這樣子的諸天視為菩薩而禮拜供養,這一種人也不失於三歸依之法。又一種情況是隨順於世間之法,而對國王、長者、貴人、耆舊有德等禮拜,這在人間尤其是文化悠久的中國而言,是很常見的;但是有一個前提,雖然隨順於世法而禮拜那一些人,他們所說的若是與佛法相違背的話,卻是不應當領受的。

從 佛所開示的這一段來看,就可以瞭解到 世尊悲心深重之處,因此領受了三歸依以後,就應當遮止自己不再隨學外道法,因為放眼望去,只有佛法才是唯一究竟之法。

時間的關係,今天就說到這裡。

祝願大家身體健康!

阿彌陀佛!


點擊數: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