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層正念訓練——思惟觀與看話頭

第049集
由 正雯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第三集中我們談到莊子的庖丁解牛,並非只是「心齋」所描述對文字、聲音、影像的切除,莊子還更進一步提到忘我。為什麼莊子在去除文字、聲音、影像,還要進一步忘我?顯然莊子認為:去除文字、聲音、影像還不夠,因為仍然有了知性在自我覺知、自我運行著,仍然有自我嚴重干擾著。

莊子的〈大宗師〉就講到「坐忘」,並且提出要「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我肢體」存在的繫縛,因此自我要為了生存不斷地奮鬥。即使在無情緒的單純了知,其中自我中心、自我執著的煩惱惡心所照樣干擾著我們;就像在睡著無夢的情況中,意識認知都丟掉了,但我們仍然要突然醒來回復意識自我存在的認知。顯然自我中心、自我執著的煩惱惡心所仍然運行不輟。因此認知自我「肢體」繼續存在的執著,正是莊子發現而要去除的自我中心、自我執著的煩惱惡心所。

不但「肢體」有這樣嚴重的干擾性,我們對一切事物認知,自以為是的聰明,也在無情緒、無文字、無聲音、無影像的了知性中不斷地干擾。這些自我中心、自我執著的煩惱惡心所干擾,例如還有身體的呼吸心跳存在干擾著,還有聰明才智引起的欲望干擾著,還有知識、思想對世間人事運行的善惡、對錯等看法,仍然在無情緒的了知中繼續不停地干擾著我們。莊子觀察到肢體與聰明對我們無時無刻地干擾而難以解剖排除與切除,因此莊子採用「離形去知」的應對方式,於是產生「坐忘」的結果。乃至莊子〈齊物論〉更說到:「今者吾喪我。」連自我都不了知了,已經大幅降低自我的干擾,與一念不生仍存在著嚴重自我的干擾已大不相同,可謂於心理矯正更往前邁進一大步。由此可見,莊子確實有其獨到觀察之處。可惜莊子沒有辦法進一步仔細分辨善惡心所的不同,因為其中涉及範圍更廣泛自我中心、自我執著的煩惱惡心所的重大命題,才能夠進行善、惡心所的分類。

西方正念療法運用轉移注意力,將注意力停留至正面情緒或無情緒中而無佛教三乘菩提完整修學體系的正確價值判斷,無法真正進入無情緒的心理解剖與心理矯正的過程。莊子描述庖丁解牛的心理解剖後,關於價值判斷與認知選擇,在「坐忘」中的描述特別顯著;可惜莊子在到達坐忘、喪我的心理解剖階段,對於自我的心理矯正還沒有真正完成。同樣的道理,在莊子坐忘、喪我前的一念不生(純意識),若沒有正確的正念來進行價值判斷與認知選擇,便極可能停留在一念不生的狀態無法前進,所能達到自我心理矯正的範圍與效果,必然遠不如莊子的坐忘與喪我。

中級正念訓練——無相念佛,則可以邁向長時間純粹細膩而不受任何扭曲與干擾的了知性,去進行更細緻的心理解剖鍛鍊。以正確的方向前進,不讓了知性喪失觀察、分析與分類的心理功能,反而繼續分類出心理解剖中前七個心的不同,以便具足滿足次法應有的正知見條件;而可以對於善與煩惱惡心所作出正確選擇,進行心理矯正、修除煩惱性障,並且慈悲利益他人以及持守戒律不傷害他人等,進行生命品質的純淨與提升,以便具足次法應有的培植福德以及修除煩惱性障的條件。換句話說,中級正念訓練——無相念佛,不邁向莊子的「讓意識的心理狀態停留在不觀察自我的喪我階段」,可以真正完成心理矯正的完整過程,並且漸次具備次法應有的正知見、未到地定、修除性障以及培植福德的條件。

莊子對於生死的看法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即是看淡得失,不特別留戀生命,該面臨死亡就死亡;雖說為對生死的看淡,但顯然莊子對於生死僅止於看淡,不罣礙生死,對於生命何以出生與死亡的命題,則未見論及。此外,莊子認為的「道」又是什麼呢?莊子認為「道」應該是:真實存在、無形無相,永恆存在超越時間、空間。莊子對於道的描述,有些接近真實存在、無形無相、如如不動而永恆存在的禪宗本來面目,已是非常難能可貴。但「道」究竟是什麼?我們並未見到莊子進一步的立論。因此,莊子的庖丁解牛、心齋、坐忘與喪我,雖然已完成強烈、正面、負面情緒,以及文字、聲音、影像的心理解剖,甚至更進一步在意識無情緒的單純了知中,也解剖去除部分的了知性,鍛鍊出更專注的注意力。可惜的是莊子面對生命的奧祕,對於引發情緒的本質,無法建立完整的善惡心所認知與價值判斷,所以無法進一步作出正確分類而認知選擇。於是在受困於自我中心、自我執著煩惱惡心所的干擾,急於降低這樣的干擾,於是採用墮肢體、去聰明的錯誤選擇,最後以坐忘、喪我,不再了知自我的方式來讓心靈放鬆安住。因為若再起念探究了知煩惱惡心所,勢必又造成原先解剖達到細膩無文字、聲音、影像的了知性的波動不定,於是莊子選擇喪我狀態,以保持心靈的放鬆與安住。從莊子的觀點,或許自認為是正確的認知選擇,但從中級正念訓練——無相念佛的心理解剖與心理矯正來看,其實莊子在完成心理矯正的最後階段作了錯誤的選擇。

中級正念訓練——無相念佛,依佛教三乘菩提完整體系之正念,運用心理解剖進行心理功能的分析、歸納與分類,而發現可解剖的七識心理結構,並邁入生命奧祕第八識,也就是禪宗所說本來面目、本來完整圓滿之心的命題。由於禪宗所說本來面目無形無相難以發現實證,所以須鍛鍊無相念佛功夫以進行心理解剖,並且完成心理矯正以後,才能進行生命奧祕的探究。

在心理解剖示意圖中,不僅將引發情緒的本質加以探討歸類為善心所與煩惱惡心所,作為意識知覺的價值判斷與認知選擇依據,以切除情緒的波動,並且在無情緒中觀察心理結構,將文字、聲音、影像,以及純粹細膩了知性再加以解剖;即使面臨莊子受到自我肢體與自我聰明干擾的解剖階段時,中級正念訓練——無相念佛的鍛鍊,並不在泯滅意識細膩的了知性,而是鍛鍊出極敏銳細膩的專注力,可以長時間維持在極敏銳細膩的專注力,可以解剖去除任何的情緒、文字、聲音、影像的干擾或扭曲;也能夠對於心中突然冒起的善惡心所作簡擇保留與汰除,並立即以無文字、無音聲、無影像的單純了知性進行各種抽象概念的思惟、分析、歸納與選擇,所以稱為「思惟觀」。由於具備這樣獨特而細膩的抽象思考能力,所以隨時可以依據佛教三乘菩提修學體系,進行價值判斷與認知選擇,而使各種情緒不再扭曲或干擾其思考能力,才能稱為完成心理矯正的完整過程。

因此,中級正念訓練——無相念佛,能夠超越西方正念療法、一念不生、莊子而更進一步到達「思惟觀」的解剖階段,便能夠獲得完整的心理矯正,使得意識不再受到情緒波動所扭曲,也不再受文字、聲音、影像的干擾;至於更細膩而有關自我肢體與自我聰明的煩惱惡心所,也已經加以適當解剖與切除而不再干擾意識的認知選擇。這時的意識了知性已經獲得完整的矯正,不再落入煩惱惡心所可能干擾的穩定狀態,獲得清明、理性又敏銳的注意力,獲得不被扭曲與干擾的意識狀態。這種不被扭曲與干擾的意識狀態,可以衡量是否所應該完成的心理矯正標準已經完成;到達這個階段,才可以說達到佛教心理解剖所應該完成的心理矯正標準,而獲得意識標準尺了,在禪宗裡稱為「話頭」。

一旦在思惟觀中帶入一句無語言文字影像的「念佛是誰」或是「我是誰」來參究生命的奧祕,就稱為看話頭了。什麼是看話頭呢?平實導師在《無相念佛》書中說:【必須有能力看見自己所參的那一句話的前頭,才叫看話頭。若是嘴念或在心中默念,或以心識推敲「念佛是誰」,就叫看話尾,因為「念佛是誰」這一句話已經過去了。】(《無相念佛》,佛教正覺同修會,頁7)因此,如果對於看話頭禪修的理路不清,不知什麼是話頭,如何才算看話頭?而一生總是執著言句名相,其實都已落在話尾上用心了。

例如,卡巴金博士說:【思惟「何處是吾道?」是給禪修注入一劑營養劑,我們不必想出答案,也不用一定以為有答案,最好根本別想;相反的,只管問問題,讓成形的答案自行而來、自行而去。正如對禪修中出現的其他觀察目標,我們只是注視、聆聽、註記、順其自然、放下,並繼續問問題:「我的道是什麼?」「我的路是什麼?」「我是誰?」這種的目的在於坦然面對不知道,也許乾脆自己承認「我不知道」。】(喬・卡巴金著,雷叔雲譯,《當下,繁花盛開》,心靈工坊文化,2008年 3月28日,頁142。)卡巴金博士雖然是禪修的指導者,但仍摸不清楚看話頭的理路,不知道自問自答已成為看話尾,已在話尾上用心。因為只管問問題,讓成形的答案自行而來、自行而去,都落在語言文字思惟的話尾,而且這樣也不可能想出答案,因為自問自答的方式永遠不會找到「我是誰」。

此外,在第一集初級正念訓練的節目裡,我們曾經提到卡巴金博士認為活在當下即是完整圓滿的大心,是對禪宗本來面目的誤會;因為這是於五塵了了分明的意識心,是落入佛教所說屬於粗淺的第一種現見涅槃的誤區。所以,如果承認不知道反而是好事,就有機會可以再晉升到中級正念訓練——無相念佛,以及深層正念訓練之思惟觀轉入看話頭。

我們認為意識心理解剖與矯正圖,其建立的目標不但在於進行心理矯正而已,獲得意識標準尺更是重要的目標。因為禪宗的本來面目——第八識如來藏,不但無形無相且如如不動。在生命運行的時空中,我們的身心是極度地變異與飄蕩,在不斷變異與飄蕩下,要能夠發現禪宗所說的本來面目,必然是現代探尋生命結構與奧祕的學人,都應該要對齊作為發現工具的意識認知。如果在眾多的學人,每個人的意識都沒有校正過而處在意識結構的不同狀態下,那麼每個自稱發現禪宗所說的本來面目,到底他宣稱的本來面目,是自己狂喜的幻視、幻覺或幻知呢?還是負面、正面情緒中受情緒扭曲與飄蕩的覺知與錯誤認知呢?或者是在無情緒中受文字、聲音、影像所干擾或扭曲的神祕幻覺與經驗呢?甚至是受到自我肢體與自我聰明所干擾而產生的幻知境界呢?有這麼多不同層次的意識認知狀態,如何能夠進行科學性的對齊與對話呢?

無相念佛之思惟觀所獲得的意識標準尺,就好像科學家要衡量物體的體積、面積或長度,必須要有校正過準度的標準尺,在獲得標準尺後所進行的觀察與測量,每位科學家進行自己的實驗所獲得的資料,才能夠進行相互的驗證與比較。如果科學家之間沒有建立標準尺,每個人都用自己規格不一的量尺進行測量,那麼獲得的實驗資料完全沒有比較與驗證的意義。同樣的道理,每位想要探究無形無相又如如不動的本來完整圓滿的心,彼此之間一定要先獲得校正一致的意識標準尺。無相念佛鍛鍊出的思惟觀所獲得之意識標準尺,除了具備心理矯正的效果外,還作為尋覓禪宗所說本來面目的工具。除此之外,思惟觀的功能,可以作為衡量本來完整圓滿心的工具。若是所找到禪宗本來面目,帶有情緒、文字、聲音、影像、了知性的其中一種,就不是禪宗所說的本來面目。

意識標準尺的「科學性」,在其運用的方法與結果,是可以經過反覆實際檢驗來加以實證的,也可以驗明本來完整圓滿心的存在。意識標準尺不是物質或儀器,因為物質或者儀器不能用來測量無形無相本來完整圓滿心的存在;因此,意識標準尺必然是一種特別細膩的專注力,具有已經解剖切除而不受情緒、語言、聲音、影像扭曲與干擾的特性,方能成為穩定不動的「標準」,而具有長時間離開情緒、語言、聲音、影像的思惟觀察能力,或在生活中能夠比對分析、解剖各種心理結構而具有「尺」的功能。

我們認為要解開生命奧祕以及生命如何存在於宇宙中的重大命題,唯有運用中級無相念佛為基礎,以達到深層正念訓練之思惟觀的完整心理矯正並獲得標準尺,那麼在意識標準尺的校準下發現的禪宗本來面目,才是真正完整圓滿的大心。因此禪宗的「看話頭」,其實就在表達禪宗是運用同一標準的意識標準尺,進行本來面目的科學性研究。而無相念佛之思惟觀與禪門看話頭之間,其實有同樣校準過的意識標準尺,又於建立在彼此有相同的一套意識標準尺的前提之下,故而能證得禪宗的本來完整圓滿心。至於如何進一步以禪宗看話頭禪的方法作為工具,再配合禪宗獨特的祖師禪,才能進行探究而發現禪宗的本來完整圓滿的心,又稱本來面目,也就是第八識如來藏的詳細內容,則留待未來有緣再說。

無相念佛之思惟觀與禪宗看話頭,彼此相通的意識標準尺,不但是解剖的工具,也具有排除心理異常、扭曲與干擾的心理矯正功能,對於現代競爭壓力極大的人類,將有積極應用的效用。因為完整的心理矯正,必然能夠具備符合社會長遠利益的價值判斷;並且即使在負面情緒中,也能夠正確認知選擇而安定社會,促進國家社會永久的和諧、穩定與進步。

今天就與大家分享到這裡。

敬祝大家:身心康泰、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