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正念训练——思惟观与看话头

第049集
由 正雯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观众大家好: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第三集中我们谈到庄子的庖丁解牛,并非只是“心斋”所描述对文字、声音、影像的切除,庄子还更进一步提到忘我。为什么庄子在去除文字、声音、影像,还要进一步忘我?显然庄子认为:去除文字、声音、影像还不够,因为仍然有了知性在自我觉知、自我运行着,仍然有自我严重干扰着。

庄子的〈大宗师〉就讲到“坐忘”,并且提出要“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肢体”存在的系缚,因此自我要为了生存不断地奋斗。即使在无情绪的单纯了知,其中自我中心、自我执著的烦恼恶心所照样干扰着我们;就像在睡着无梦的情况中,意识认知都丢掉了,但我们仍然要突然醒来回复意识自我存在的认知。显然自我中心、自我执著的烦恼恶心所仍然运行不辍。因此认知自我“肢体”继续存在的执著,正是庄子发现而要去除的自我中心、自我执著的烦恼恶心所。

不但“肢体”有这样严重的干扰性,我们对一切事物认知,自以为是的聪明,也在无情绪、无文字、无声音、无影像的了知性中不断地干扰。这些自我中心、自我执著的烦恼恶心所干扰,例如还有身体的呼吸心跳存在干扰着,还有聪明才智引起的欲望干扰着,还有知识、思想对世间人事运行的善恶、对错等看法,仍然在无情绪的了知中继续不停地干扰着我们。庄子观察到肢体与聪明对我们无时无刻地干扰而难以解剖排除与切除,因此庄子采用“离形去知”的应对方式,于是产生“坐忘”的结果。乃至庄子〈齐物论〉更说到:“今者吾丧我。”连自我都不了知了,已经大幅降低自我的干扰,与一念不生仍存在着严重自我的干扰已大不相同,可谓于心理矫正更往前迈进一大步。由此可见,庄子确实有其独到观察之处。可惜庄子没有办法进一步仔细分辨善恶心所的不同,因为其中涉及范围更广泛自我中心、自我执著的烦恼恶心所的重大命题,才能够进行善、恶心所的分类。

西方正念疗法运用转移注意力,将注意力停留至正面情绪或无情绪中而无佛教三乘菩提完整修学体系的正确价值判断,无法真正进入无情绪的心理解剖与心理矫正的过程。庄子描述庖丁解牛的心理解剖后,关于价值判断与认知选择,在“坐忘”中的描述特别显著;可惜庄子在到达坐忘、丧我的心理解剖阶段,对于自我的心理矫正还没有真正完成。同样的道理,在庄子坐忘、丧我前的一念不生(纯意识),若没有正确的正念来进行价值判断与认知选择,便极可能停留在一念不生的状态无法前进,所能达到自我心理矫正的范围与效果,必然远不如庄子的坐忘与丧我。

中级正念训练——无相念佛,则可以迈向长时间纯粹细腻而不受任何扭曲与干扰的了知性,去进行更细致的心理解剖锻炼。以正确的方向前进,不让了知性丧失观察、分析与分类的心理功能,反而继续分类出心理解剖中前七个心的不同,以便具足满足次法应有的正知见条件;而可以对于善与烦恼恶心所作出正确选择,进行心理矫正、修除烦恼性障,并且慈悲利益他人以及持守戒律不伤害他人等,进行生命品质的纯净与提升,以便具足次法应有的培植福德以及修除烦恼性障的条件。换句话说,中级正念训练——无相念佛,不迈向庄子的“让意识的心理状态停留在不观察自我的丧我阶段”,可以真正完成心理矫正的完整过程,并且渐次具备次法应有的正知见、未到地定、修除性障以及培植福德的条件。

庄子对于生死的看法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即是看淡得失,不特别留恋生命,该面临死亡就死亡;虽说为对生死的看淡,但显然庄子对于生死仅止于看淡,不罣碍生死,对于生命何以出生与死亡的命题,则未见论及。此外,庄子认为的“道”又是什么呢?庄子认为“道”应该是:真实存在、无形无相,永恒存在超越时间、空间。庄子对于道的描述,有些接近真实存在、无形无相、如如不动而永恒存在的禅宗本来面目,已是非常难能可贵。但“道”究竟是什么?我们并未见到庄子进一步的立论。因此,庄子的庖丁解牛、心斋、坐忘与丧我,虽然已完成强烈、正面、负面情绪,以及文字、声音、影像的心理解剖,甚至更进一步在意识无情绪的单纯了知中,也解剖去除部分的了知性,锻炼出更专注的注意力。可惜的是庄子面对生命的奥秘,对于引发情绪的本质,无法建立完整的善恶心所认知与价值判断,所以无法进一步作出正确分类而认知选择。于是在受困于自我中心、自我执著烦恼恶心所的干扰,急于降低这样的干扰,于是采用堕肢体、去聪明的错误选择,最后以坐忘、丧我,不再了知自我的方式来让心灵放松安住。因为若再起念探究了知烦恼恶心所,势必又造成原先解剖达到细腻无文字、声音、影像的了知性的波动不定,于是庄子选择丧我状态,以保持心灵的放松与安住。从庄子的观点,或许自认为是正确的认知选择,但从中级正念训练——无相念佛的心理解剖与心理矫正来看,其实庄子在完成心理矫正的最后阶段作了错误的选择。

中级正念训练——无相念佛,依佛教三乘菩提完整体系之正念,运用心理解剖进行心理功能的分析、归纳与分类,而发现可解剖的七识心理结构,并迈入生命奥秘第八识,也就是禅宗所说本来面目、本来完整圆满之心的命题。由于禅宗所说本来面目无形无相难以发现实证,所以须锻炼无相念佛功夫以进行心理解剖,并且完成心理矫正以后,才能进行生命奥秘的探究。

在心理解剖示意图中,不仅将引发情绪的本质加以探讨归类为善心所与烦恼恶心所,作为意识知觉的价值判断与认知选择依据,以切除情绪的波动,并且在无情绪中观察心理结构,将文字、声音、影像,以及纯粹细腻了知性再加以解剖;即使面临庄子受到自我肢体与自我聪明干扰的解剖阶段时,中级正念训练——无相念佛的锻炼,并不在泯灭意识细腻的了知性,而是锻炼出极敏锐细腻的专注力,可以长时间维持在极敏锐细腻的专注力,可以解剖去除任何的情绪、文字、声音、影像的干扰或扭曲;也能够对于心中突然冒起的善恶心所作简择保留与汰除,并立即以无文字、无音声、无影像的单纯了知性进行各种抽象概念的思惟、分析、归纳与选择,所以称为“思惟观”。由于具备这样独特而细腻的抽象思考能力,所以随时可以依据佛教三乘菩提修学体系,进行价值判断与认知选择,而使各种情绪不再扭曲或干扰其思考能力,才能称为完成心理矫正的完整过程。

因此,中级正念训练——无相念佛,能够超越西方正念疗法、一念不生、庄子而更进一步到达“思惟观”的解剖阶段,便能够获得完整的心理矫正,使得意识不再受到情绪波动所扭曲,也不再受文字、声音、影像的干扰;至于更细腻而有关自我肢体与自我聪明的烦恼恶心所,也已经加以适当解剖与切除,而不再干扰意识的认知选择。这时的意识了知性已经获得完整的矫正,不再落入烦恼恶心所可能干扰的稳定状态,获得清明、理性又敏锐的注意力,获得不被扭曲与干扰的意识状态。这种不被扭曲与干扰的意识状态,可以衡量是否所应该完成的心理矫正标准已经完成;到达这个阶段,才可以说达到佛教心理解剖所应该完成的心理矫正标准,而获得意识标准尺了,在禅宗里称为“话头”。

一旦在思惟观中带入一句无语言文字影像的“念佛是谁”或是“我是谁”来参究生命的奥秘,就称为看话头了。什么是看话头呢?平实导师在《无相念佛》书中说:【必须有能力看见自己所参的那一句话的前头,才叫看话头。若是嘴念或在心中默念,或以心识推敲“念佛是谁”,就叫看话尾,因为“念佛是谁”这一句话已经过去了。】(《无相念佛》,佛教正觉同修会,页7) 因此,如果对于看话头禅修的理路不清,不知什么是话头,如何才算看话头?而一生总是执著言句名相,其实都已落在话尾上用心了。

例如,卡巴金博士说:【思惟“何处是吾道?”是给禅修注入一剂营养剂,我们不必想出答案,也不用一定以为有答案,最好根本别想;相反的,只管问问题,让成形的答案自行而来、自行而去。正如对禅修中出现的其他观察目标,我们只是注视、聆听、注记、顺其自然、放下,并继续问问题:“我的道是什么?”“我的路是什么?”“我是谁?”这种的目的在于坦然面对不知道,也许干脆自己承认“我不知道”。】(《当下,繁花盛开》,雷叔云译,心灵工坊文化,页142)

卡巴金博士虽然是禅修的指导者,但仍摸不清楚看话头的理路,不知道自问自答已成为看话尾,已在话尾上用心。因为只管问问题,让成形的答案自行而来、自行而去,都落在语言文字思惟的话尾,而且这样也不可能想出答案,因为自问自答的方式永远不会找到“我是谁”。

此外,在第一集初级正念训练的节目里,我们曾经提到卡巴金博士认为活在当下即是完整圆满的大心,是对禅宗本来面目的误会;因为这是于五尘了了分明的意识心,是落入佛教所说属于粗浅的第一种现见涅槃的误区。所以,如果承认不知道反而是好事,就有机会可以再晋升到中级正念训练——无相念佛,以及深层正念训练之思惟观转入看话头。

我们认为意识心理解剖与矫正图,其建立的目标不但在于进行心理矫正而已,获得意识标准尺更是重要的目标。因为禅宗的本来面目——第八识如来藏,不但无形无相且如如不动。在生命运行的时空中,我们的身心是极度地变异与飘荡,在不断变异与飘荡下,要能够发现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必然是现代探寻生命结构与奥秘的学人,都应该要对齐作为发现工具的意识认知。如果在众多的学人,每个人的意识都没有校正过而处在意识结构的不同状态下,那么每个自称发现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到底他宣称的本来面目,是自己狂喜的幻视、幻觉或幻知呢?还是负面、正面情绪中受情绪扭曲与飘荡的觉知与错误认知呢?或者是在无情绪中受文字、声音、影像所干扰或扭曲的神秘幻觉与经验呢?甚至是受到自我肢体与自我聪明所干扰而产生的幻知境界呢?有这么多不同层次的意识认知状态,如何能够进行科学性的对齐与对话呢?

无相念佛之思惟观所获得的意识标准尺,就好像科学家要衡量物体的体积、面积或长度,必须要有校正过准度的标准尺,在获得标准尺后所进行的观察与测量,每位科学家进行自己的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才能够进行相互的验证与比较。如果科学家之间没有建立标准尺,每个人都用自己规格不一的量尺进行测量,那么获得的实验资料〔数据〕完全没有比较与验证的意义。同样的道理,每位想要探究无形无相又如如不动的本来完整圆满的心,彼此之间一定要先获得校正一致的意识标准尺。无相念佛锻炼出的思惟观所获得之意识标准尺,除了具备心理矫正的效果外,还作为寻觅禅宗所说本来面目的工具。除此之外,思惟观的功能,可以作为衡量本来完整圆满心的工具。若是所找到禅宗本来面目,带有情绪、文字、声音、影像、了知性的其中一种,就不是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

意识标准尺的“科学性”,在其运用的方法与结果,是可以经过反复实际检验来加以实证的,也可以验明本来完整圆满心的存在。意识标准尺不是物质或仪器,因为物质或者仪器不能用来测量无形无相本来完整圆满心的存在;因此,意识标准尺必然是一种特别细腻的专注力,具有已经解剖切除而不受情绪、语言、声音、影像扭曲与干扰的特性,方能成为稳定不动的“标准”,而具有长时间离开情绪、语言、声音、影像的思惟观察能力,或在生活中能够比对分析、解剖各种心理结构而具有“尺”的功能。

我们认为要解开生命奥秘以及生命如何存在于宇宙中的重大命题,唯有运用中级无相念佛为基础,以达到深层正念训练之思惟观的完整心理矫正并获得标准尺,那么在意识标准尺的校准下发现的禅宗本来面目,才是真正完整圆满的大心。因此禅宗的“看话头”,其实就在表达禅宗是运用同一标准的意识标准尺,进行本来面目的科学性研究。而无相念佛之思惟观与禅门看话头之间,其实有同样校准过的意识标准尺,又于建立在彼此有相同的一套意识标准尺的前提之下,故而能证得禅宗的本来完整圆满心。至于如何进一步以禅宗看话头禅的方法作为工具,再配合禅宗独特的祖师禅,才能进行探究而发现禅宗的本来完整圆满的心,又称本来面目,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的详细内容,则留待未来有缘再说。

无相念佛之思惟观与禅宗看话头,彼此相通的意识标准尺,不但是解剖的工具,也具有排除心理异常、扭曲与干扰的心理矫正功能,对于现代竞争压力极大的人类,将有积极应用的效用。因为完整的心理矫正,必然能够具备符合社会长远利益的价值判断;并且即使在负面情绪中,也能够正确认知选择而安定社会,促进国家社会永久的和谐、稳定与进步。

今天就与大家分享到这里。

敬祝大家:身心康泰、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点击数: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