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三)

第035集
由 正子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演述的主題,主要是以 蕭平實導師著作《涅槃》為藍本,略說對於想要實證解脫果的人而言,得瞭解佛法中的「法」與「次法」的關聯性,才能快速證道。我們接續上一集所說,若「次法」的基礎逐漸圓滿,解脫與成佛之道也能水到渠成。

有關「法」與「次法」的重要關聯性,我們再恭讀另一段《大乘方廣總持經》的經文。經文如是說:【佛告阿逸多:「如汝所說,我曾往昔於六十劫行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各六十劫。彼愚癡人妄作是說:『唯修一般若波羅蜜得成菩提。』無有是處。」】經文中,佛告訴 彌勒菩薩阿逸多:「就像你所說的,我往昔修行菩薩道六波羅蜜時,曾經用了六十劫之久的時間,實踐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以及般若波羅蜜,以上種種波羅蜜相關之行,都各自實踐六十劫之久的時間。如果有一些愚癡人虛妄地說:『修行人只需修一種般若波羅蜜,就能夠成就佛菩提。』這是不正確的說法。」

也就是說,佛陀在經典中已經明確指出:佛法智慧的究竟成滿得有次第的鋪陳。從最基礎的布施波羅蜜起步,再進入持戒波羅蜜,後一度波羅蜜得依於前一度波羅蜜作基礎,再主修後一度波羅蜜,並不是把前一度的內容棄捨。這裡我們可以看見,菩薩道修行還是得要有次法為先導,才能受用般若波羅蜜成就佛法的究竟智慧。經文中 佛陀還特意重複提出來:「如果有一些愚癡人虛妄地說:『修行只要修一種般若波羅蜜,就能夠成就佛菩提。』這是不正確的說法。」

佛陀的教導次第,真是超越現代心理學。如果我們查詢CBETA電子佛典,輸入關鍵字「施論、戒論、生天之論」,將會跳出大量 佛陀向弟子眾以及外道開示的法要,確實是依此次第教導。以譬喻來說,如同台北的101大樓,次法就是101大樓的地基部分,而佛法的智慧內容,就是展現在外的大樓本身;若沒有紮實深廣的地基,大樓也不可能向上堆疊而存在。同樣的道理,假使受法者對於布施之論不信受,如果心中不信布施以後必然會發生的此世、後世因果,他心中只要求智慧,而且要快速得法,全然沒耐心聽聞似乎毫不相關的「布施」之說,於是離開,這些人就不可能得到解脫的智慧內容。很顯然,他們慳貪於欲界法,短視,僅僅在乎眼前的快速利益,只能繼續作個世俗人,無法修行。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這些人的心性是貧瘠的,還不懂得布施所代表的意涵;這些人沒有布施的能力,顯示往昔為眾生付出的資糧尚不具足,無法跨入修行的門檻。像這樣的人,深深貪著欲界法,一定不會有想要出離三界生死的堅強意願,因為他連最粗重的欲界法都不肯捨棄,都還落在我所的執著中,落在 佛陀所說的「常與諸根而為奴僕」,也就是跟著感覺走,當然不相應於解脫三界的佛法,沒有意願出離生死。

一般大眾,若沒有法要的正知見,不瞭解世間的種種覺受領納,都是因緣生滅法,依於六根領納相對應的六塵境界而產生六識,更不知「唯識所顯」的義理,自恃聰明,標榜隨著感覺走,正是佛典經文中已經有的教導。我們恭讀《大寶積經》的開示:【世間之人無知無信,常與諸根而為奴僕,唯見掌中不觀大利,易事不修難者恒作。】(《大寶積經》卷57)經文的意思是說,世間人沒有真實的智慧,又不信三寶以及三寶所教導的解脫次第內涵,常常成為自己身體感覺器官的奴僕,隨著愛欲而造作奔馳;只看到像手掌般大小的境界,卻不懂得觀察真實的大利益,單純修行的事不肯作,偏偏要去造作種種困難的業行。也就是說,由於人們不瞭解三界世間以及導致有情生死的真實內涵,蒙昧無知;又無法得見果報真實,所以目光如豆,又急功好利,只信眼前所見,不肯信受因果之教。

然而跟隨 佛陀修學的弟子眾信受佛語、信受三世因果,以及熏習解脫於三界的正知見,也深信解脫的果德,瞭解命終捨報之後不是斷滅空——一切都沒有了。所以有一回,阿難尊者跟隨 佛陀往那陀村托缽,阿難尊者認識那陀村的一些修行居士,其中有許多位已經捨報,阿難尊者好奇請問 如來世尊:「他們各各捨報後的往生處所?」世尊向阿難開示:「在三界世間有生必有死,這是世間常情,何足為怪啊?若每一個人捨報,都一一跑來問他們的往生處所,這豈不是製造擾亂嗎?」

佛陀也藉著阿難尊者的發問因緣,向弟子眾開示「法鏡」的義理,讓隨學的弟子眾得以瞭解,佛法中有修有證者捨報後的往生處所。《長阿含經》經中有開示說:【佛告阿難:「今當為汝說於法鏡,使聖弟子知所生處。」】(《長阿含經》卷2)經文的內容是說,佛陀告知阿難尊者:「現在是要為你解說有關法鏡的義理,是讓有修有證的聖弟子們,知道自己未來命終之後往生的處所。」也就是說,法鏡是跟隨 佛陀修行的弟子眾,具足信根、信力,又如實精進而依教奉行者,命終捨報後,可以一一獲得相對應的果得。他們已經得到佛法中堅定的四不壞信,堅定信受三寶以及聖戒。真誠信受 佛陀,信受 佛陀十號具足的功德,也歡喜信受 佛陀的法教真正微妙,深信 佛陀能在任何時節,自在地開示涅槃法要,所言所作都是真實智者的行誼;也歡喜信受僧寶,信受僧團都能上下和順共修,以直心、不阿諛諂曲之行,成就道果,具足法身。

所以,修行的佛子們獲得佛法中才能有的果德——向須陀洹、得須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乃至向阿羅漢、得阿羅漢,四雙八輩等人,都是 如來世尊的真修實證賢位、聖位的弟子們,他們都是非常值得恭敬、供養,是世間人的福田。如果證得阿羅漢果的人,命終捨報直接入涅槃;如果是已經斷五下分結證得阿那含的三果人,命終之後化生色界天,在那邊證涅槃,不再回欲界受生,所以又稱作不還果、不來果;若是證得二果斯陀含,淡薄貪欲、瞋恚、愚癡三毒,也已經斷除三縛結,捨報後往生欲界天受生,命終之後還來人間修行,在人間證入涅槃,所以又稱作一來果;而證得初果須陀洹的人,能夠斷除三縛結,也就是斷除我見、疑見、戒禁取見,不會再墮入惡趣,必定可以解脫成道,只要人天往來七生,就能達到苦的邊際。而且,像證得須陀洹果的人,都已經有能力向他人解說「如何斷除三惡道的正知見」,而且最多不超過七次人天往返,必定能夠取證涅槃。

簡要言之,在佛法中有信根、信力,精進而如說修行者,基本上都是已經具備次法的福德,才堪能邁向解脫之法的學習。同時依著每個人所證的解脫功德,都將於未來世呈現像鏡子般的異熟果報,對於生死了然於心,這也是修學佛法的功德受用。也就是說,學子們要先能明瞭三界世間的內涵,得知往生處的境界相,面對這一世修行有所期許,對佛法無疑,更能心得決定勇猛精進。

前面有提到「福田」,這也是次法中很重要的主題,能有充分的瞭解,可以使我們次法的福德快速具足。最簡單而言,布施的對象總說為福田,其種類可分為報恩田、功德田與貧窮田。以田作譬喻,是因為布施的時候,就好像農夫春天耕耘播種一片田地以後,未來能出生果實。佛法中就用這譬喻說,「福田」是被種下了善業種子,能得未來世的可愛果報,造福於種田者。若有種下作物必有收成,無論是財物、身力等,也不論布施的對象是哪一種田,未來必得果報,只是福德的層次,依福田的差異有所不同罷了!

讓我們恭讀《優婆塞戒經》的開示,經文如是說:【報恩田者:所謂父母、師長、和上。功德田者:從得煖法,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貧窮田者:一切窮苦困厄之人。如來世尊是二種福田:一、報恩田,二、功德田。】(《優婆塞戒經》卷3)經文中所說報恩田是指:接受布施的對象是於己有恩的,包括父母、師長,以及對眾生有法布施的和尚;而功德田是說,接受布施的對象有功德在身,在佛法中親證了三乘菩提之一或者全部,甚至包含大乘菩提中,只是獲得四加行煖法的觀行者開始,一直到成佛為止,都是有功德在身的人,所以是功德田;貧窮田是指沒有能力在世間法上回報眾生,所以是貧窮田,指的是一切貧窮困厄的人。而 如來世尊具有兩種福田的性質:如來世尊於眾生有恩,所以眾生供養 世尊是在報恩田中種福田;如來世尊福慧圓滿,具足世、出世間一切功德,所以 如來世尊同時也是功德田。

同樣的,三乘菩提法義一樣具有兩種田的特性,因為三乘菩提正法教導眾生解脫與成佛之道,於眾生有恩,也能讓我們依之而利益無量眾生。所以我們弘揚、護持三乘菩提正法,就是在功德田與報恩田中種福田。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如來世尊將報恩田的次第放置於功德田之前,又將父母置於報恩田之首;我們是否想過,這不就是證明孝養父母報深恩,是修行者種福田的首要之務嗎?各位菩薩!佛法將福田的差異如此詳細闡釋,是要讓我們能夠心性細膩、調和柔順,使得基本的修行道路可以快速成就。所以不懂佛法、不信三寶的人,才敢妄說佛法中的出家修行之法,是沒有恩義、不孝父母之行。

然而,福田的功德要能夠有效建立,呈現未來「法鏡」的作用,必得依於一個如實、永恆存在的真實主體,才能毫無差池地貯存一切的造作免於消失、錯亂或者斷滅。而這法鏡的樞紐,就是一切萬法的本源,也是 世尊降生人間的一大因緣,來開示第一義諦如來藏的內涵,並且引導眾生悟入實相的智慧!有關法鏡的類似教導,在 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中也有開示,論中如是說:【謂內明論略二相轉:一者顯示正因果相,二者顯示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相。】(《瑜伽師地論》卷38)論中的意思是說,所說的內明之論,大略有兩種運作的法相:第一,就是正確地顯現因緣果報的法相。第二,就是顯現過去已經造作過的業,未來果報不會消失;而不曾造作的業,未來不會有果報呈現的法相。這一段根本論的內容,是從另一個角度解說「法鏡」的功德,而其函蓋面更深廣,這裡稱作「內明之學」。那如何是「內明」呢?內明之論,就是諸佛所開示的言說內涵,都是在說明 如來世尊所開悟的內容。

各位菩薩!我們今天說明到此,下一集再繼續分享。

敬祝大家:色身康泰、福慧增長!

阿彌陀佛!


點擊數: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