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學之正方便

第015集
由 正國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節目。今天我們要跟諸位菩薩一起來探討有關「修學之正方便」的相關法義,這個在學佛中是屬於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修學必須要依靠正確的方法,也必須要有正確的次第,這樣才能夠說有「正方便」;也就是說,有正方便才能夠在修學之路正確而有效率地修學。

在大家常聽聞的八正道之中的第六支,一般翻譯為「正精進」,也有翻譯為「正方便」的,可見得我們可以從兩個面向來瞭解八正道中的這一支。那從本節目之主題《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也可以大略看出,這裡面也顯示了有「正精進」或「正方便」的意涵;因為,如果想要證法而不修學次法,表面上雖然看起來非常精進,但是實際上不能算是正精進,因為無法成功的緣故;而當然也不能稱為正方便,因為沒有依照正確的修學次第,無法具備證法所需之次法的緣故。這也是本節目在強調「法與次法」的原因之一。

在《阿含正義》第二輯中,平實導師開示:【如何是正方便呢?……於這中間,如果有精進的運用各種方便,一向專精的勤求解脫,有力量的趣向解脫,專心的執著解脫之道而不捨棄,也不衰退,正確的降伏其心,這就稱為正方便。】(《阿含正義》第二輯,正智出版社,頁475。)這裡就強調「精進的運用各種方便」、「正確的降伏其心」;也就是說,正精進並不是一味地精進而已,還要考慮如何能正確而有效率地修學,所以這一支可以稱為「正方便」或「正精進」,因為兼具兩種意涵。因此,在修學路上必須要有善知識教導之正確的知見、方法與次第,並且正確地、精勤地、專心地趣向解脫;同時也要配合例如「五停心觀」的次法來「降伏其心」,這樣就能兼具「方便」與「精進」。也因為這樣的緣故,修行才能稱為「有力量」,除了能夠快速前進,也有足夠的力量能夠克服修學上的種種障礙。

另外,在《大方等大集經》卷26中也開示:【正精進者,勤作方便求諸善法,欲心不息無有厭悔,是名精進。推求諸法平等之性,……了知於如法性實性,名正精進。宣說正法,令諸眾生離邪精進,……是名正精進。】這裡在開示「正精進」,也會強調「勤作方便求諸善法」,也就是修學時一定要講求方便。譬如要修學時,一定要配合修除五蓋性障、積集福德資糧等次法,也就是修除障礙及累積道糧;或者如果想要證悟般若,則一定不能跳過布施、持戒,乃至靜慮等前五度;或者要依止善知識、正法道場來修學,而非自己摸索、閉門造車等等;這些都是含攝在正方便的重要考量之中,可以讓我們的修學快速成就。所以,有人能夠超劫精進,有人卻進展緩慢、障礙重重等,這與不曉得正確的方法、次第與方便善巧,也有密切的關聯。譬如有人一直想要證禪定,卻不曉得要去伏除欲界之貪愛煩惱,那當然禪定是不可能證得的;同樣的,如果有人想要證三乘菩提,卻不知道要信受眾生皆本具如來藏,那當然無法斷我見或證悟。因此,在上述聖教中開示說:「推求諸法平等之性、了知於如法性實性。」也就是要信受:有本住法出生諸法,而諸法皆可以攝歸於本住法,故說諸法平等;而也只有這個本住法真如心,才有不壞滅的真實之性。因此,如果在修學正法的時候,就能夠建立這樣的正見,那就不容易走錯路,而能夠快速有效地前進,這樣就能夠慢慢地做到「正精進」了。

而且,既然是修學菩薩道,當然要能夠自利利他,所以當自己能力足夠,以及因緣條件具足的時候,絕對要「宣說正法,令諸眾生離邪精進」,這才是菩薩的「正精進」。因為攝受眾生就是攝受佛土,如果不去救護眾生離開邪精進,那怎麼能夠成就菩薩道呢?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瞭解:要去護持破邪顯正的善知識,絕對不可以反而去批判菩薩救護眾生的行為。譬如在《優婆塞戒經》卷2中開示:【常樂修磨利智慧刀,雖習外典,為破邪見、出勝邪見,善知方便調伏眾生。】也就是說,破邪顯正是菩薩所應當為之事,這樣才可以令眾生遠離邪見而修學正法,使眾生之修學能夠因為有正見與正思惟的關係,而進入正方便或正精進之中。所以菩薩除了自己能夠正精進,也要讓眾生能夠正精進;而因為要達成這個目標,有時候透過修學外道之典籍,能夠對於各種外道的邪見及落處有更深入的瞭解;因此,在救護眾生遠離邪見之菩薩行中,他就更能有方便善巧,讓自己的正方便或正精進能夠更加增上。從這裡來看,菩薩的正精進範圍也是很深廣的,因此菩薩在四住位主修精進度,乃至到了四地菩薩也是主修精進度,只是四地菩薩之修學內容更加深廣;因為他能夠配合意生身「遊戲佛土、度諸眾生」,所以他的精進度顯然就進入另一個層次了。而上述之四住位菩薩也稱為「生貴住」,代表他也已經進入佛法中精進修行,在身口意各方面都能夠不遠離佛法,因此說四住菩薩主修精進度。

在我們前面都一直在強調正精進,我們也可以從相反或相對的角度來看,讓我們更能夠瞭解它的道理。在《瑜伽師地論》卷18中開示:【此中顯示修苦行時,非方便攝勇猛精進,名曰劬勞。行邪方便,善法退失,名為減劣。既知退失諸善法已,息邪方便,說名止住。】也就是說,譬如想要單純以修行苦行來成就聖道,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非常精進,但是修行所依據的理論是錯誤的;因為單純受苦與解脫或滅罪沒有直接的關係,這樣的修行方法必定導致無法成功而唐捐其功;因為「非方便攝勇猛精進」的緣故,屬於「非方便」、「邪方便」或「邪精進」所攝。那這裡我們也要留意:就是錯誤的精進修行,除了導致無法成功,還可能有很大的副作用,就是會造成「善法退失」,包括落入種種邪見之中,乃至到處傳播錯誤的知見,過失就非常嚴重了。因此,學人必須要謹慎抉擇自己精進的方法,到底是屬於「正精進」還是「邪精進」呢?如果發現修學之後,在三學方面不進反退,那很有可能是落入「邪精進」或「邪方便」之中,就必須要趕快停止,也就是「既知退失諸善法已,息邪方便,說名『止住』」;相對的,一定要尋找真善知識來教授自己正確的修行方法。常見的「邪精進」,包括「以定為禪」、以六識論為核心知見來修學等等,這些都要趕快「止住」,以及改為修學正法才可以。千萬不要發現錯誤而因為情執或逞強的關係,就一直錯下去,那就會耽擱自己的法身慧命了。

而精進本身,也是百法明門之善十一心所法的一個善心所,在《大乘五蘊論》卷1中,對於精進心所法有這樣的開示:【云何精進?謂懈怠對治,心於善品勇悍為性。】也就是說,透過「精進」這個善心所,可以對治「懈怠」這個隨煩惱心所法;而當然精進本身,就有「勇悍」的特點,也就是能夠勝進精純而不應當夾雜其他雜染法;同時,是針對善法的修學在精進,因此當然就屬於正精進而非邪精進了,這樣才能夠跟「四正勤」或「四正斷」相應。同樣的,在信、進、念、定、慧之五根或五力之中,亦包含「精進根」或「精進力」,而在菩薩六度的第四度就是「精進度」,可見得精進這個法真的是非常重要;因為修行就是要達成目標,當然要配合正精進來快速、有效,而且安全地達到目標。

接下來,我們來看在百法明門之心不相應行法中有幾個法,包括相應、勢速、次第、和合性、不和合性等這幾個心不相應行法,與修學之正方便或正精進就有密切的關聯。因為修學者與其所修學之法一定要能夠相應,譬如貪欲重的,要修學不淨觀;瞋恚重的,要修學慈愍觀等五停心觀,這樣能治法與所治法才能相應;而有方便才能令修學者有勢力及能快速成就,譬如有定力才能支撐慧力之成就,或如有次法才能支撐法之成就等。另外,修學要能成就一定是要依據正確的次第,譬如戒、定、慧三學次第,四聖諦、六度之次第等,不能因為想要速成而用跳躍式的方式,那反而無法成就。再來就是和合性、不和合性,也就是有些法是可以並存的,有些是不可以並存的;譬如要證初禪就要離開欲界愛,或者如缺乏定力、慧力、福德與性障深重等,那要證悟實相就有困難,因此是屬於不和合性;而相對的,六度是可以互相含攝、互相增長的,因此是屬於和合性的,或者「止與觀互相增長」,也是一樣的道理。那這些都可以說,是與能夠達成正方便或正精進有密切的關聯,也是修學者所必須留意的。

因此從百法的心不相應行中,也顯示了在精進或方便方面,我們應當要去注意的一些重點。也就是說,心不相應行法的施設,實際上也是在顯示了一些重要的法義;同時特別建立了二十四個之多,顯然在百法中是很有分量的,絕對不能因為是三位差別之假施設法而忽視之。所以說,精進支其實它著重在於正確而有效率的精進,要能夠遠離錯誤而莽撞的邪精進。因此有時候,如果將八正道歸為戒、定、慧三蘊,其實精進支它是攝屬於「慧蘊」所含攝的範圍;也就是「正見、正思惟、正精進」這三者是屬於慧蘊;而要能夠稱得上正精進,則這個「精進」是必須建立在正見、正思惟之上,才能夠稱為正精進。

接下來我們來看,也是大家都非常關切的,就是如何栽植將來得道的正因,這也是菩薩道修行中重要的方便。在《大乘起信論》卷2中開示:【彼方便行略有四種:一、行根本方便,謂觀一切法本性無生,……因緣和合、業果不失,……。二、能止息方便,所謂慚愧及以悔過;此能止息一切惡法令不增長,……隨順真如止息諸惡,……。三、生長善根方便,謂於三寶所起愛敬心,尊重供養,……乃至志求無上菩提,……。四、大願平等方便,謂發誓願盡未來際平等救拔一切眾生,……以知一切法本性無二故。】這裡總共列了四項重要的重點,是菩薩們平常要特別留意的。首先,就是「行根本方便」,也就是要去觀察一切法都是依因緣而從如來藏中出生,因此可以攝歸「無生法」如來藏,所以說「一切法本性無生」;而因為有如來藏儲藏業種,才能夠令業果不失。上述是學佛中非常重要的根本知見,所以說是「行根本方便」;也可以說,這就是最基本的「法住法位」,把一切一切法區分為生滅法與不生滅法,同時把生滅法攝歸於不生滅法。第二項開示的是「慚愧及以悔過」,這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修學內容,「慚與愧」在我們前面的節目中已經介紹過了,有了慚與愧才能夠知道要懺悔過失,而得以離開過失,所以稱為「能止息方便」。

而在菩薩道中非常重要的是要轉依心真如的清淨體性,心真如不對六塵起貪染、厭憎、覺觀,遠離一切的過失相,所以是菩薩轉依的對象。因此說「隨順真如止息諸惡」,這當然是菩薩在修行中,非常重要的方法與方便善巧。第三項是「生長善根方便」,也就是要讓自己的善根增長、增上,這樣精進才能得力;這方面就包括大家所熟知的「於三寶起愛敬心」、「志求無上菩提」等等。這是相對於有些修學者只想研究佛學知識而不願意歸依三寶,或者不願意依次第實修「法與次法」等;這樣就無法真正地讓善根增長,而有所受用或實證。最後一項是「大願平等方便」,也就是要發起菩薩性,發「盡未來際平等救拔一切眾生」的大願,這樣才能與菩薩大法相應;而也知道眾生皆有自心真如,因此皆有成佛之性,故眾生平等,只要有因緣就應當盡力利樂之。所以發大願,對於精進是有直接與正面的幫助。以上四點就是我們在行菩薩道的過程中,可以遵循的四種方便;而如果常常付諸實行,就能夠種下未來的證悟之因,所以如果能夠這樣做,當然可以稱為正方便或正精進了。

另外,有一點也是大家要留意的,就是正精進在八正道中的次第是在第六位,就是除了前兩個——也就是正見、正思惟之外,還有正語、正業及正命。在《大智度論》卷22中開示:【正見,分別好醜利益為事;正思惟,發動正見為事;正語等,持是智慧諸功德,不令散失;正方便,驅策令速進不息。】這裡所開示的正語等,指的就是正語、正業及正命,也就是要稱得上正精進,還得要在正語、正業上非常留意,也就是不要因為造口業及身業來傷害眾生。如果是在家修行者,也必須要從事正當的職業,也就是正命。因此,做好正語、正業及正命,才不會讓修學的功德損減,也能逐漸離開染汙不善法,所以說「正語等,持是智慧諸功德,不令散失」,能夠這樣才能說是正方便或正精進;否則,一方面說自己很精進,一方面又不斷漏失功德或熏習染汙法,那這樣的修行就沒有效率,當然稱不上正精進,也談不上正方便了。所以,在正思惟、正見之後,還得要配合正語、正業及正命,這樣精進的作用才能真正顯發出來。

我們再利用一點時間來說明,今日所談之有關正方便或正精進的法義。簡單地說,在佛道修學中,能夠依止真正的善知識,然後依教奉行,這其實是達成精進的關鍵所在;就像修學世間法一樣,也是要尋覓良師之指導,以及遵循師父的教導認真實行;自己摸索鐵定要嘗試很多錯誤的,尤其一期生死之壽量有限,一生之中能夠真正用在修行的時間不多,因此精進便成為能否成就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在八正道中便要施設這個精進支,同樣的,在六度中也要施設精進度就是這個道理。

最後,我們再來作幾個簡單的結論:第一點,從「正精進」有時亦翻譯成「正方便」可以了知,在勇猛精進的同時是要配合正確的方法、次第,並且是要有效率的,這樣才能夠在修學之路快速前進。第二個,「正方便」是排在八正道中的第六位,代表正方便是建立在正見、正思惟之上,這樣才能夠正確地精進而遠離邪精進。第三點,是在正方便之前,也還有正語、正業及正命,這是確保「正方便」的有效性,不會因為錯誤的行為而漏失功德,失去精進的效果;這其實是非常重要的,避免有人只注意前進而忽略了漏失。第四點,是在菩薩五十二位階中,四住位及四地菩薩都是主修精進度,因此我們就可以知道「精進」的道理,它的含攝面是非常廣泛的。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一集就談到這裡。

祝您身體健康、道業增上!

阿彌陀佛!


點擊數: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