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敬於師、於法

第014集
由 正國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節目。今天我們要跟諸位菩薩一起來探討有關「恭敬於師、於法」的相關法義,這個在修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即使是在世間法上,尊師重道都是非常重要的,何況是修學微妙甚深的了義究竟正法,怎麼能夠不恭敬於師、尊重於法呢?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在〈師說〉一文中,對於老師有這樣的描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也就是說,老師不僅要教授弟子各種學業、學問知識,也要「傳道」——也就是傳授正確的真實道理、人生觀、價值觀等,當然也要解決弟子在學習「道與業」方面的各種疑惑。所以說,當老師並不容易,不只是「授業」而已;既然是這樣,當然對於老師就必須要非常地感恩與恭敬,這才是正確的弟子之道。而在儒家,他們對於「天地君親師」也是強調要加以恭敬及奉祀的,而且也落入實際的行動之中,因此尊師重道當然也是佛弟子的根本。

而在《長阿含經》卷11中,佛世尊對於師長對待弟子有作了五個面向的開示︰【師長復以五事敬視弟子,云何為五?一者順法調御,二者誨其未聞,三者隨其所問令善解義,四者示其善友,五者盡以所知誨授不悋。】其中的「誨其未聞」與「盡以所知誨授不悋」是一般師長教授教誡弟子的精神,對於弟子所不知之處,師長就一定會加以教導而不會吝法,因為教學相長的緣故,有智慧的老師一定不會怕弟子超越他。而「順法調御」、「隨其所問令善解義」與「示其善友」,表面上看起來本來就應該要這樣做,但是這裡我們要留意的是,在佛法修學方面,要做到上述三點實際上並不容易,因為先決條件是師長所傳的法必須是要正確的,才能夠「順法」,也就是隨順正法的法義,以及根據弟子的根器來選擇法門及作有次第的教導,這樣才能做到「順法調御」;而且也因為這樣才能「隨其所問令善解義」,因為所教導的法義正確,弟子才能「善解義」,如果法義是錯誤的,違背正法、違背因果律,乃至違背世間邏輯,那弟子無論如何都是不能「善解義」的,當然師長也絕對做不到「隨其所問令善解義」。而弟子要能夠「善解義」,師長也必須教導弟子正確的佛法架構及理路,包括法與次法;同時也要教授可以實際成就的方法與次第,這也是本節目中所強調之「法與次法」的原因之一。而要為弟子「示其善友」,當然師長也必須要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善友,當然在佛道中,善友的最基本條件便是能夠幫助弟子在修行之路正確地快速前進。

所以,在修學路上要遇到真正的善知識的確是不容易,而且是要有善根福德因緣才能值遇及相應,所以說「真善知識實難遇」。因此,弟子如果知道這個道理,怎麼會對善知識、師長不加以奉事恭敬呢?除非是弟子的心性真的有問題。而在上面所引《長阿含經》中開示師長要「敬視弟子」,這主要是在強調師父需要重視弟子的道業,所以要做到上述的五個內涵;因為弟子的法身慧命是掌握在師父的手中,因此弟子的道業是否能夠快速進步,也可以說是師長的基本責任。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在《瑜伽師地論》卷87中,聖 彌勒菩薩開示了在正法與外法中之師父與弟子的五種差別,這一段開示對於修學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應知由五種相,於內外法師及弟子高下差別︰一、由住故,二、由御眾故,三、由論決擇故,四、由建立開顯道故,五、由行故。】底下我們就來依序說明這五種差別。

第一個「由住故」,就是說內法中的修行者,其師徒都是喜歡安住於寂靜之處,能夠攝心而住、安心辦道;相對的,外道師徒則喜好攀緣諸種境界,內心憒鬧無法寂靜安止。

第二個是「由御眾故」,也就是外道師喜歡大家共同推崇他的證量,希望成為大家認同的大師,這當然是落於我執與我所執之中,並且師徒喜歡互相推崇、注重排場,然而卻無真實證量;相對的,內法之師徒則注重實修及給予眾生真實利益,而遠離表相法及名聞利養之束縛。上面所述之第一個與第二個內外法之差別,實際上一般修學者由表面上就可以辨別出來,因此如果發現有問題,就應當趕快遠離有問題的道場。

第三個「由論決擇故」,就是說外道師與他的弟子,共同探討決擇法義的時候,因為外道法是錯誤的,自然無法作出正確的推論與簡擇,而且通常是違背邏輯與現象界所見;因此越加討論問題越多,並且所瞭解的各有差異,無法有共同的心得決定,使得無明邪見更加增上,因此轉增愚昧。這是因為有邪見的關係,就難免會基於這些邪見引發不如理作意思惟,而使得邪見越來越增廣;所以有時候在一本書裡面,如果你發現有一處的法義有錯誤,通常代表裡面還有許多錯誤。相對的,內法師徒因為法義是正確的,因此在議論決擇法義的時候,就能夠吻合法界實相與現象界的觀察;因此在決擇法義上面,就會有一致性的結論,並且令師徒之戒、定、慧都能夠越加增上與清淨。

第四個「由建立開顯道故」,也就是指內法與外道法在核心法義之建立與開顯上有極大的差異。內法當然是以三乘菩提為其修學的依據,而三乘菩提都不能離開根本因如來藏心,三乘菩提所證之二種或四種涅槃都是以第八識為根本;而外道法通常落入無因或不平等因,也就是與損減執及增益執相應,因此就會落入非理之作意思惟中,導致於對於法義的種種誤解與邪執。相對的,正法是依於法界實相為核心,依此而建立之種種法與行門就能夠正確,及能夠令修學者成就。

第五個「由行故」,也就是因為上述外道師徒之種種問題,當然不能達成他們所宣稱的修行結果。因為理路錯誤的關係,縱使他們非常精進地修學,也是落入邪精進之中,最終還是唐捐其功,這真的是非常冤枉的事;並且因為理路與行門錯誤的關係,便很容易被別人所破斥。實際上,在外法相應之道場的修學者,如果能夠靜下心來思惟分析比較法義,通常是不難發現外法法義之錯誤所在;但是往往是因為弟子本身之情執或面子的關係,而無法如理來作正確的抉擇,這就真的很可惜了。

從這一段聖 彌勒菩薩的開示,大家應當也能夠知道修學正確法義之重要性,而當然選擇正確的善知識也是絕對的重要;因為法是他所教導的,師父的知見是否正確當然直接影響到弟子的知見。上面是從師長及所修學的法義的重要性與根本性來談,從這裡大家就知道絕對要「恭敬於師、於法」。

接下來我們從「逆罪」的角度來看,違背尊師重道或不知恩報者,其實代表他的心性是惡劣的,因此某些戒法上是需要排除這種人來受戒的。因為如果故意傷害對我們有養育或教導之恩的師長,這單就從世間法上來說也是屬於非常忘恩負義的行為;因此,造作此惡業者,其心性通常很難轉變;而如果傷害的是眾生的功德田,那罪業就更大了!而會造作「逆罪」,通常代表他是無明性障深重,或者有嚴重的邪見,才會去造作這種愚癡的事情;因為本來是應當恭敬奉事孝養的對象,不是報恩田,就是功德田,而反而加以傷害或殺害,所以說是逆罪。同樣的,在《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卷1中開示︰【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地獄報︰一者身行重惡業,二者口行重惡業,三者意行重惡業,……十者不知恩報;以是十業得地獄報。】其中第十個「不知恩報」,就顯現了這樣不知恩報的人,如果狀況嚴重的話,是與地獄種性相應的,這是非常值得我們留意之處。因為即使是一般世間人,也都知道「滴水之恩,湧泉以報」,何況是學佛者還違背這個道理。

所以,從上述所引之聖教的法義,同時對比善知識之極為珍貴與極為難遇,大家就可以深信於師、於法都要極為恭敬;如果生起了一絲的不恭敬或怨懟之心,就要馬上加以破壞去除,這樣在佛道之修學路上才能快速前進。同時大家都知道,如果本師 釋迦世尊不示現在這個世界成佛,我們將沒有機會聽聞殊勝之了義究竟正法,故佛弟子對於 佛世尊之廣大恩德是無法回報的,只能以盡未來際護持 世尊正法來回報極少分。在 平實導師的《法華經講義》二十五輯中開示︰【供佛很重要,而且 世尊授記的時候都說︰某某人未來再供養多少佛以後可以成佛。從來沒有說過︰某某人未來再受學於多少佛以後可以成佛。由這裡要瞭解到供佛的重要。】(《法華經講義》第二十五輯,正智出版社,頁341-342。)也就是說,基於感激 佛世尊對於眾生之無量無邊的大恩德,也深知 佛世尊之智慧福德究竟圓滿,最為尊貴、極為難值難遇,因而產生對於 佛世尊極為恭敬之心。故久學菩薩都會每天供佛,將殊勝的物品、食物等誠心供養於佛,表示感恩與恭敬之心,乃至作更殊勝之法供養。因此,這實際上也是每位佛弟子每天都應該要做的事,越是久學菩薩,就會越對供佛這件事情越有殷重心。

我們再回到一開始所引的《長阿含經》卷11,這裡面 佛世尊對於弟子敬奉師長,也作了五個面向的開示︰【弟子敬奉師長復有五事,云何為五﹖一者給侍所須,二者禮敬供養,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師有教勅敬順無違,五者從師聞法善持不忘。】這裡面包括「給侍所須」,也就是師長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的,作為弟子便需要幫師長準備好,包括幫師長處理事務、有事弟子服其勞等等,這些都是弟子該做的事情。再來是「禮敬供養」與「尊重戴仰」,我們對於師長當然是要非常恭敬的,因為如果沒有師長的教導,我們如何能夠有今日之修學正法的正知正見等等;同時,老師的修學比我們早,也比我們深入廣大,當然是我們修行的典範。接著是「師有教勅敬順無違」與「從師聞法善持不忘」,也就是要依教奉行及受持不忘;這是因為師長是過來人,所以師長教授的方法與次第,一定有他的道理,因此對於師長能夠信受,便能依教奉行。而弟子如果能依教奉行、精進聞思修便容易受持不忘,這些在修學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大乘莊嚴經論》卷2中也開示︰【隨所聞說善惡二義,聞思修已深了不忘,是名念體。】也就是要能夠堅固憶持所學,是必須經由「聞、思、修」的完整過程,經由聞熏而配合思慧與修慧,才能更深入瞭解法義及有功德受用,也因此對於師長才能更加「尊重戴仰」。

有些人會違逆師長之教導,生起慢心,乃至於想要自立門戶等等;這主要是因為他在修學上沒有落實,僅限於聞熏的階段,缺乏「思」與「修」這兩個重要的階段。因此在聽聞之後就自己以為已經懂很多了、很厲害了,跟師父差不多了;而實際上他只是知識性的理解而已,同時通常也欠缺「次法」的修學,而落入狂慧之中;表面上看起來有世智聰辯,但實際上其實性障還是很重,無有解脫受用,而智慧也無法更深入,無法進一步從善知識那裡獲得更多真實的利益;這些人在修學者中並不少見,因此這是我們所需要引以為警惕的。所以,如果修學者連尊師重道都不懂,那代表他在修學上是有問題的,而且在道業上也絕對無法深入,因為不知「恭敬於師、恭敬於法」的緣故。而同時這類人也與善知識結下了不好的緣,絕對是不利於未來世的道業。

大家也常聽說「正法難聞」以及「善知識難值遇」,因此無論對於師長、對於法都是要非常恭敬的。因為正法是非常尊貴的,單單「斷我見」的法義也只有在佛教正法中才有,可見得正法之尊貴處,它能令眾生依之修學成就,所以說「以法為歸」;而要讓眾生能夠在正法上獲得利益,當然要讓正法能夠廣傳,尤其在末法時期邪說氾濫,更顯得正法之極為珍貴,所以護持 世尊正法在末法時期便顯得極為重要。在《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6中開示︰【恭敬法故,菩提資糧速得圓滿,速能通達諸法實性。】這也顯示了對於法能夠尊重,知道種種 佛世尊所傳下來的法都是極為珍貴難得的;因為恭敬法的緣故,就會珍重之而殷重精進修學,包括所該修學的種種次法皆不可或缺,因此能夠快速具足福德智慧資糧;接下來就能夠在因緣成熟的時候親證實相,乃至獲得通達諸法的智慧。而因為有受用、有實證,也自然會精進護持正法;同時自己能夠恭敬於師、恭敬於法,也必定可以令自己的弟子效法,而令正法能夠順利地流傳下去。

這裡我們要略作提醒的是:於師於法要恭敬是絕對必要的,但這並不是說弟子完全不需要去思惟簡擇法義;相對的,在末法時期這是需要而且非常重要的,所以除了「熏聞」法義之外,「思」及「修」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所聞之法義本身有誤,或者也有可能是自己聽錯誤解,那在思惟這關就應當會發現問題;因為與其他的法義無法連貫,或無法吻合經教,而下一步之修慧當然更是不可能成就。所以修學者在這方面,是自己要留意的,因此才會說需要「聞、思、修」。

我們再利用一點時間來說明,今日所談之有關「恭敬於法於師」的內容,其中主要的關鍵是能夠正確教導「正法」的「老師」是不容易值遇的;也就是所值遇的老師,他是在修學正法,而且對於正法能夠作正確的解說與教導,能夠傳達正確的法義與修學次第,這樣的善知識在末法時期真的是非常難得的。另一方面,即使真的讓我們值遇到了,我們自己是否能夠相信也是一個問題;即使相信了,自己是否能夠相應及認真持續修學,以及是否能夠克服種種的障礙又是一個問題。所以從上述的說明可以知道:要能夠成就正法之修學,是要突破重重的關卡與具足種種條件。因此,如果您能夠信受本節目各系列的內容,也已經能夠在正法上安住及安忍地修學,那要恭喜您真的是具有善根福德因緣的。

最後,我們再來作幾個簡單的結論︰第ㄧ點,對於師長的恭敬,無論是在世間法或佛道之修學上都是非常基本而且很重要的。第二點,因為善知識能夠教導我們正確的法與次法,同時是報恩田與功德田,因此更應當恭敬善知識及依教奉行。第三點是,不能恭敬師長或者忘恩負義者,在修學上必定是障礙重重乃至無法成就。第四點,除了恭敬於師、恭敬於法之外,對於正確的法義抉擇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一集就談到這裡。

祝您身體健康、道業增上!

阿彌陀佛!


點擊數: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