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閣倒瓦見碎,謗志難成捨永泰(一)

第158集
由 正潔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

我們這一次幾個單元最主要的目的,是在辯斥這一個張志成、還有琅琊閣的邪見一族。他們對於大乘佛經,包括《梵網經》、《楞伽經》、《楞嚴經》種種的誹謗;乃至誹謗禪宗所證不是阿賴耶識,誹謗阿賴耶識是念念生滅、不是常住法,如果有人執著阿賴耶識是常住法,那就是自性見。那因為他這些種種的問題歸根究柢,那個遠因還是出在於對於大乘佛經沒有真實的淨信。

所以節目一開始,我們還是要針對「大乘是佛說」提出一些見解,以及一些經證、論證與理證。雖然這一個「大乘是佛說」的論證已經說過很多次,不過為了讓這一次的單元比較完整,也建立菩薩們對於大乘經必定是 佛口親說,而不是像印順一類的獅子身中蟲所說的,是後世論師、弟子論師們,甚至是像日本一些誹謗佛法的,所謂佛法的學術研究者所說的,是後世的所謂天才所寫就的。對於這樣子的邪知見,我們一定要破除,修學佛法才能夠起決定信,要不然您連念佛是否能夠往生,您都會興起疑問:阿彌陀佛不是真實存在?觀世音菩薩不是真實存在?因為大乘經才有 阿彌陀佛,才有 觀世音菩薩。那這樣的錯誤見解,會妨礙一切三乘菩提佛子,不管您入手哪一個法門而來作修學。

所以我們一開始先針對「大乘是佛說」,再來提出一些經證與論證及理證。好,我們在經證部分,阿羅漢裡面清楚有慧解脫與俱解脫,這在(外道)《須深經》裡面有講到,細節部分我不講,單單說有慧解脫、有俱解脫;可是同樣都是阿羅漢,同樣的,這就如同十大弟子裡面有智慧、神足這種種的不同,那您也應該知道;從這裡就理解了,同樣是阿羅漢,如果阿羅漢就是佛,如果阿含所說就是成佛之道、是大乘法,可以讓一切弟子成佛,那不應該會有慧解脫阿羅漢跟俱解脫阿羅漢的差別。那在《阿含經》乃至所謂的部派佛教諸論裡面,包括《大毘婆沙論》、《俱舍論》裡面,也都有講到思法阿羅漢、退法阿羅漢。那清楚記載的有《阿含經》裡面的這一個六度證阿羅漢、六度證四果,可是六度退轉於阿羅漢果,第七度證得之後怕退轉了,於是乾脆抹刀子自殺這樣子的瞿低迦阿羅漢。除了這個自殺的阿羅漢攝屬於思法、退法,細節的部分,我們以前提過,現在不提。

同樣的,《阿含經》乃至律藏裡面記載的,我們也都知道有蓮花色尼阿羅漢被提婆達多(雖然是示現,可是為他)所害;還有目犍連尊者,這個神足第一的,被外道所殺;還有優陀夷,佛在俗世的時候(為太子的時候),他的一個類似家庭教師一樣,他後來出家證阿羅漢,可是卻橫死於一個淨信的施主家。這裡蓮花色比丘尼、目犍連和優陀夷、還有瞿低迦都是阿羅漢,不論男女都是阿羅漢,可是都是橫死,都不是自然壽終,由此可見這一些都必定不是佛。因為 佛在《五分律》卷3清楚地有對諸比丘言,祂說:【佛告比丘:「若如來橫死無有是處!世間五師須防護耳!我不須汝,各隨所安,自護其心。」】(《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3)會橫死的,就絕對不是佛,而有神足第一的目犍連尚且會橫死。反證過來,這一些阿羅漢弟子絕對都不是佛,可是他們卻都已經通透了小乘阿含所說的四聖諦、八正道、三十七菩提分,乃至十因緣、十二因緣,由此反證小乘經不是成佛之道。而 佛不可能吝於說法、不希望一切眾生皆如同祂一樣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所以四阿含小乘的成就二乘無學之道之外,大乘經必定是 佛口親說。因為世間沒有任何的菩薩弟子,更別說是二乘弟子,能夠說出如此勝妙的、能夠讓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種智、成就四智圓明這樣子的甚深微妙之法!

好,再來,其後我們再來看一下,在《雜阿含》卷12最後兩部經有記載了阿支羅迦葉,有說他是牧牛人,有說他是祼形外道,不過這不是重點。阿支羅迦葉跟玷牟留外道就在後面這部經所說的,這兩個人都是一日之間,從凡夫乃至從外道而成就了小乘四阿含的聲聞道的極果。佛都授他二人,授小乘的第一記——無學果。那玷牟留外道姑且不說,阿支羅迦葉一日證成之後,結果被護犢的這一個牸牛——就是母牛給撞死。現在問題來了,就如同前面說到蓮花色比丘尼、目犍連、優陀夷這些橫死的阿羅漢一樣,被 佛授與第一記(就是小乘的無學果)的阿支羅迦葉,一日成就佛道姑且不論,這樣子一日就成就佛道,佛道還有何稀奇?所以這個絕對只是一個小乘之法,不可能是一日能夠成佛;佛所需要的福德、智慧兩足尊,遠遠是超過如此的短劫之數。阿支羅迦葉也是橫死,如果阿支羅迦葉就是阿羅漢,阿羅漢又是佛,那這樣子橫死的阿羅漢,有什麼可尊貴之處?可是 佛明明已經授與他是二乘極果了,由此反證,小乘阿含必定不是成佛之道。而真正的成佛之道,也就是大乘經所說的二轉法輪般若、三轉法輪的唯識(如來藏)才是真正的 佛親口演說的,為令一切眾生皆能夠依此實修、真正的證得佛果。

再來,《雜阿含》卷15的《申恕林經》佛有說到了:【我成等正覺,自所見法,為人定說者,如手中樹葉。所以者何?彼法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明、慧、正覺、向於涅槃。如大林樹葉,如我成等正覺,自知正法,所不說者,亦復如是。】這裡的重點是:佛說祂已經說的四阿含的法,是如手中樹葉,因為這些法對於二乘人來講是有義的饒益、有法的饒益、有梵行的饒益,讓他能夠成就小乘的明、慧、正覺、向於小乘的無餘涅槃;可是祂尚未說的法卻如同整個大樹林,整個申恕林這樣的一個樹葉、樹木那麼多。相比之下,那真的是如同螢火蟲與滿天的星光相比,這還是客氣的一個比喻。可是 佛說這個大林樹葉,祂所未說的是,祂自知是正法卻不說,因為彼法非義饒益等等。因為小乘人如果是定性聲聞人,他了知這一些法,對於他依於定性聲聞而證入無餘涅槃,並沒有任何的饒益,所以 佛不說。

而《申恕林經》裡面 佛所說的「自知正法,所不說者」,其實就是《雜阿含》卷5《阿㝹羅度經》裡面,外道曾經問阿㝹羅度尊者這個阿羅漢說:「如來死後有耶?無耶?非有非無耶?」這其實就是十四無記法,小乘裡面認為 佛所不說的十四無記法之中的一個問題。阿㝹羅度回答說:「佛對於這些十四無記法非不知不見。」甚至在其他經典裡面阿難也說道:「佛世尊是明知明見。」阿㝹羅度回來問 佛,佛也認可說祂確實是明知明見,只是因為這是不可思議法。十四無記的世間有邊、無邊,佛死後有、死後無,眾生的不可思議種種,都必須依於這一個不生不滅法——阿賴耶識——這一個名色依、名色本,這一個取陰俱識,這一個阿陀那識的如實演說,才能夠來回答這些問題。

而小乘定性聲聞人,如果他還停留在二乘阿含的階段,他無心於大乘——佛演說這一些能夠明知明見十四無記法的大林樹葉所相對應的一切種智,這些一切種子識阿賴耶識這樣子的不可思議法;因為我們說過不可思、不可議,因為言語道斷所以不可議論,因為心行處滅所以不可思惟,合不可思、不可議為不可思議。凡說不可思議:眾生不可思議、世界不可思議,佛土、佛的境界不可思議,乃至龍不可思議,這所有的不可思議,必定是依於這個涅槃心如來藏而才能夠演說;而這一些不可思議法、十四無記法,對於定性聲聞人是「非義」,是對於他們要來滅[盡]五陰、十二處、十八界,證入涅槃是無所益處的,所以 佛不說。

好,那再來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在《中阿含》卷11:【尊者欝毘羅迦葉止如意足已,為佛作禮白曰:「世尊!佛是我師,我是佛弟子!佛一切智,我無一切智!」世尊告曰:「如是!迦葉!如是!迦葉!我有一切智,汝無一切智!」】這個經典清楚地為我們驗證了這個三迦葉兄弟裡面的欝毘羅迦葉,因為回到故土之後,大家一看他年紀大,世尊年紀小,以為 世尊是弟子,他是師父。於是 佛陀就授意讓他顯現神足,顯現神足之後再回來在大眾之前稟白,告訴大眾也來承認說:「佛有一切智,我沒有一切智。佛是師,我是弟子。」其他的部分直接簡略,我們就不提了。

再來,這《增壹阿含》卷36。同樣的,我們用經文看看舍利弗智慧是如何跟 佛相比:【我弟子之中,智慧第一不出舍利弗智慧之上。計此舍利弗比丘, 遍滿三千大千剎土,無空缺處,欲比如來之智慧,百倍、千倍、巨億萬倍不可以譬喻為比。如來智慧力者,其事如是。】請記得這是小乘阿含,不是大乘經,而小乘當中是記事三明六通大阿羅漢,又是通達緣覺法十因緣、十二因緣的大辟支佛的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佛清楚的在四阿含當中為大眾演說,即使一切眾生滿三千大千的剎土,每一個智慧都如同舍利弗這樣的智慧的總合,跟 佛相比還是微不足道;螢火蟲比之於太陽的火焰都不如。那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尚且如此,由此可見阿含所說,只是成就二乘無學之道;而成佛之道必須在四阿含之外,佛親口演說的二轉法輪般若、三轉法輪的唯識如來藏,才是真實的大乘成佛之道。由此可證,小乘的這一些阿羅漢絕對不是佛,雖然佛十號具足,如來、應供這個「應供」證實佛才是真正的、最上第一的大阿羅漢。

再來,我們引用一些其他的律藏的部分,也可以來證成同樣的例子,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很簡單的略過。大家都知道在五戒當中,佛之所以第一個制定這一個酒戒,祂是因為莎伽陀這個阿羅漢;他同樣是一個三明六通阿羅漢,他能夠為村民伏除這個惡龍,讓村民免於牠的毒害。可是在伏除之後,他卻因為這個信敬女以酒摻於水當中[供養],他不疑有他,喝了之後回到這個精舍僧團的途中卻醉倒於路上。佛故意明知而帶領了阿難,在莎迦陀比丘醉倒於路旁的時候,說他莎迦陀比丘三明六通大阿羅漢,他能夠有威德、有神通、有智慧制伏惡龍,也有智慧成就小乘的阿羅漢,可是卻[誤]喝了一點酒之後,現在醉倒在路旁,連蛤蟆或者說所謂的蟾蜍都難於降伏,因此而立下酒戒。菩薩們想一想,這樣子的阿羅漢可能是佛嗎?所以,阿羅漢絕對不是佛,雖然佛是阿羅漢。而小乘經典也絕對沒有具足成佛之道,因為莎伽陀阿羅漢對於小乘經典阿含所說的二乘法,他也都已經是完全實修了。

好,最後我們再引用《成唯識論》裡面卷3所說到的,聖 慈氏以七種因,證大乘經真是佛說:……。先不記、本俱行、非餘境、應極成、有無有、能對治、義異文故。這是聖 慈氏以七種因證大乘經真是 佛說,那底下我們同樣引用四阿含的經典,來證成這七種因當中前面兩個:先不記跟本俱行。首先,「先不記」:我們引用《長阿含》還有《中阿含》,這個《大本經》還有《說本經》,來證成這個「先不記」。《長阿含》卷1《大本經》,請記得這是四阿含當中《長阿含》第1卷,而且是第一本經。佛為什麼在第一本經講到過去九十一劫以來,有 毘婆尸佛、有 尸棄佛、有 毘舍婆佛、有 拘樓孫佛、有 拘那含佛、有 迦葉佛,乃至祂自己——賢劫第四尊佛。這個九十一劫以來,已經是相當於以人類的壽命年月日來計算,絕對已經是百萬億年之上。佛知過去當然不只是九十一劫,可是我們姑且就以這樣子的億萬年來計算,佛都知道,而且如實地講到每一尊佛的祂的種姓、祂如何成佛、祂弟子如何、祂轉法輪多久、當時人壽如何。

緊接著《長阿含》卷1《大本經》之外,我們看一下《中阿含》卷13的《說本經》。在《中阿含》卷13《說本經》裡面,佛清楚地預記在未來人壽八萬歲的時候,彌勒菩薩就要成佛。有各種不同的算法,來計算 彌勒菩薩這個人壽八萬的時候成佛,到底是距離現在多久。那種種的算法,至少、至少也有五億六千萬,乃至有五十六億種種的。這一篇《中阿含》的《說本經》,乃至《長阿含》的《大本經》,清楚地告訴我們,姑且不論 佛知過去、現在、未來無量無邊的無始乃至無終,單單以 佛能夠知過去、現在的億萬年,佛還需要從古代的婆羅門教而來習得、來抄襲這一些輪迴的道理嗎?佛會不知道未來有一些外道論師,譬如說一些小乘的愚癡人所誹謗的,大乘經是邪人所說、是外道所說嗎?如果是魔所說,如 佛之前之後,無量無邊,乃至至少以這兩部經文來講,是百千萬億年,如果大乘經不是真實 佛口親說,佛會不預先有這樣子的記說來提醒弟子們,如同《佛說法滅盡經》裡面所記載的嗎?

好,「先不記」這樣子,那我們看第二個「本俱行」。我們一樣引用四阿含,四阿含的《增壹阿含經》卷18裡面,經文如下:【舍利弗當知!如來有四不可思議事,非小乘所能知!云何為四?世不可思議,眾生不可思議,龍不可思議,佛土境界不可思議!】從最後一個佛土境界不可思議,這包括了,嚴格講是佛所證的境界,還有以三身佛攝受這樣的佛土不可思議。從這個《增壹阿含》都已經講到了,如來的佛土境界非小乘所能知、所可思議。您應該要知道了,絕對不是只有娑婆世界有佛,無量無邊的世界都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眾生,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佛,在各別的三千大千佛土裡面演說這個三乘菩提,而讓眾生各依其根器而成就解脫。

那在《增壹阿含》也同時有記載著:【菩薩發意趣大乘,如來說此種種別。人尊說六度無極:布施持戒忍精進……契經一藏律二藏,阿毘曇經為三藏;方等大乘義玄邃,及諸契經為雜藏。】(《增壹阿含》卷1)這裡就如同前面《增壹阿含》卷18所說,如來有四種不可思議事,非小乘能知。那同樣的,《增壹阿含》這裡告訴我們的,而且把菩薩這個名稱、把大乘這個名稱、把六度波羅蜜多這個名稱、方等大乘這個名稱,清清楚楚地都在所謂的小乘的《增壹阿含》卷1裡面(其實是〈序品〉) ,阿難在結集之時,彌勒菩薩還有梵天第四禪天在一旁,就已經有作了這樣的種種證明。由於四阿含當中這樣的記載,清楚地知道小乘跟大乘本來就是俱行——同時就存在的,絕不可能是後世的論師衍生而出。

好,以上的一個簡單演說,應該大致上已經讓一些有淨信的菩薩可以相信大乘經典必定是佛說。我們就是依於這樣子的經證,再來說到底下的一個理證,時間的關係,我們只是非常簡單地依於過去所說的,如何從道理上來證實大乘經必定是佛說呢?大乘與小乘的差別,其實最主要就只有這一個不生不滅法、這個阿賴耶識如來藏的有沒有清楚地說出來,而讓眾生能夠聽聞、受持,依次實修而證得一切種子識——一切種智。這一個道理在《攝大乘論》卷1乃至《攝大乘論釋》,不管是世親菩薩所作的釋,或是無性菩薩所作的釋,都有清楚地解說到阿賴耶識是大王路,是大乘菩薩成就大乘之道之所依。

我們就先不再作細微的演說,我們只根據蘊、處、界,就道理上來證明一定有這個阿賴耶識、這個不生不滅法,能夠受熏持種根身器。所以簡單來講,依盡所有性,以生滅法來講盡所有性,五蘊只到五蘊,沒有第六蘊;乃至十八界只到第十八界,沒有第十九界。這裡要特別重視的一點是,一些佛法學術研究者,乃至張志成、琅琊閣這一類的邪見一族,他們都沒有注意到的一點,那就是:所有的蘊、處、界法,小乘裡面所說的,全部都是指現行法;也就是現前運作、運行之法,它都是生滅法。講意識、講眼識,都是在講現行眼識、現行意識,並不是在講意識種子,在講眼識種子,不是在講這些色塵的種子,其實稍微聰明一點的菩薩就知道了。請問阿羅漢入無餘涅槃,是滅十八界現行,還是滅十八界種子?如果入無餘涅槃滅的,是蘊處界「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是滅掉現行的六根、六塵、六識,是滅掉現行的五蘊、十八界,滅掉這些現行運作的生滅法,而不是滅掉生滅種子;那請問一下,在阿羅漢蘊處界永滅無餘入無餘涅槃之後,這些種子既然不滅,那請問是哪一法?當然絕對不是蘊、處、界法任何一個生滅法能夠攝受這些種子。那請問一下,除了阿賴耶識,也就是阿陀那識,也就是一切種子識,在滅盡蘊處界之後,祂一樣攝持十八界種子並不斷滅,如果不是這樣子,小乘怎麼可能不是斷滅?

好,那這裡的話,雖然我們是理證,我們也無妨引用(雖然不多加細說)《大乘入楞伽經》卷7來作一個印證。佛說:【業住阿賴耶,離有無過失。色識雖轉滅,而業不失壞。】清清楚楚的 佛金口所說,您所造作的業(這個業種)是被阿賴耶識所攝藏。也就是《八識規矩頌》裡面所說的受熏持種;持業種,持種種「種」,乃至包括業種。佛說:「業住阿賴耶,離有無過失。」離有無是不是就是離生滅?是不是就是離斷常?是不是就是離一異?離有無過失是不是就是中道?佛清楚地告訴大家「業住阿賴耶」,這個阿賴耶識能夠持種,祂是離於祂所出生的蘊處界法而有這樣子的持種功能;祂是「離有無過失」,就因為祂離有無過失,所以色蘊、識蘊,色、識雖轉滅,可是業不失壞。好,從這裡來講我們就可以知道了,那這樣子的理證證實了,當你我造作了善惡業,都不可能儲存於現前運作的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任何一界這些現行生滅法當中;必定就如同十八界種子,是由阿賴耶識所攝持、所熏習。而這樣子的所造就善惡業種,也如同這裡的《大乘入楞伽經》卷7所說的,佛金口所說的「業住阿賴耶」,才能夠「離有無過失」、才能夠酬償業果;才能夠符合《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6、卷9種種一共十個地方,乃至《大寶積經》卷57所說的:【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成就這樣因緣果報的道理。世間流轉道理,乃至三乘無學還滅的道理,都必定依於這個阿賴耶才能夠成就。

那我們最後舉一個例子來作為這個第一單元的總結。菩薩們應該都聽過,無量劫前有一個人上山砍柴遇到老虎,為了逃命而爬上樹的同時喊了一聲:「南無佛!」就因為這樣子無量劫前的一聲「南無佛」!而在無量劫後的 釋迦世尊現前弘法於世的時候,雖然這些弟子眾們在 佛還沒有回來精舍之前,以他的三明六通大阿羅漢的神通,遍觀宿命都說他沒有學佛的因緣而不允許他出家;可是 佛來了之後,卻講出了這一段的因緣。好,我們這裡當然也可以證實了阿羅漢非佛,佛卻是阿羅漢。小乘經絕對沒有講到一個大乘經的道理,可是這裡更重要的是提醒了我們: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那請問這個業,除了是前面講的業住阿賴耶之外,難道還能夠寄存於這樣子的經百劫、生生世世無量無邊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這些現行法當中嗎?當然不是。所以從這個理證,從這個盡所有性,我們證明了不可能離開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這一切生滅法的範圍之外,沒有一個不生不滅法,而能夠出生這些一切生滅法的藏識大海存在;如果沒有的話,那就沒有佛道可成了。

好,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先演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