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之空義

第149集
由 正益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講的系列是「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這一集要說明的是「大乘的空義」。

所謂大乘的「空」,實際上是在說明第一義空,但這第一義諦空並不像二乘法的無常空,或是說一切現象界像琅琊閣說的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東西,這樣沒有辦法來解釋大乘真實的空義。那如果需要各種條件才能存在的,然後說明這就是空,這樣只能夠說明是二乘所處理的、所思惟的現象界的法,然後再配合如來的觀機逗教,方便說二乘法來令大家得到一個解脫;可是這二乘解脫不是真實的大乘解脫法,所以大乘的空性,不是在說明世間現象界沒有自性的空,空無自性並不能代表真正大乘的空義。如果依琅琊閣這樣的解釋來說明空,那就會變成說大乘的「第一義空」——第一諦空、第一義空、真如空——那就變成說是沒有一個固定的真如、沒有一個固定的第一義諦、沒有一個固定的第一義;那如果這樣講的話,就顯然不是大乘所要說的,因為大乘的空,並不是立足於一個自性的空,或是空無、或是空幻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重新來檢視大乘的空義的話,並不是從意識心來著眼。因為意識心的體會是基於六識論的種種,這樣來解釋都只能夠偏於現象界,對於真正大乘法所說的八識論,他是不能夠理解的,他只能夠從意識境界來作種種的思惟揣摩,然後來想這樣的境界有多好、這樣的境界有多好,大乘所說的本自解脫的這個心有多好;可是祂這個心的解脫性,實際上是源於自己六識心所思惟的,然後主要是要靠意識心這樣來想應該是怎樣、怎樣。所以依於五識的境界,然後由第六識來作種種的思惟所得到的心境的自由平和、解脫快樂,這還是墮於意識境界,而不是大乘所說的非覺觀境界、非尋思境界;因為大乘法是基於第八識如來藏,是過於一切世間、一切凡夫所作的一切尋思的境界。

那依這樣來說的話,我們就可以知道,不論我們說的涅槃空、真如空、勝義空,並不在說明這樣的空無,也不是說空幻,也不是說固定、不固定的東西種種,也不是說一些依於因緣條件所成立的;並不是像有的學術界的人,他們就想說,這些所說的這個大乘法是後人再編造的、去編纂出來的,並不是如此。大乘法是 佛所說的,因為二乘法一開始在開宗明義的時候就已經說了,二乘法的聲聞的四聖諦法以及緣覺的緣起法,這些因緣觀種種都是基於「如」;這「如」在翻譯上,有時候翻譯成「如如」,有時候翻譯成「真如」,祂就是大乘所說的第一義,從第一義諦出生了一切諸法,乃至於這些教法,然後給二乘人來修學。所以二乘法是不離於空、然後也不離於如,不異於空、也不異於如,實際上真如和空意思是相同的。

在這個解釋上的話,如果我們要說「空」就是大乘空,因為真如本身是空,可是這個空的話,你可以把它當作是空性,這是其中的一種解釋。另外大乘法之所以要說空,就是因為眾生墮於三界有,墮於三有的眾生,他們沒有辦法來思惟大乘的空義,所以在教法上就會有二乘方便小法來令他們得到他們喜歡的涅槃——不生不滅的境界。因為二乘者他們有涅槃貪,因為他們這樣,所以要有種種的二乘法來說明、來讓他們契入,配合他們的根基,因此可以得到他們的解脫果。然而真正的解脫果,是本自解脫的法,才有解脫果;那既然是本自解脫的法,實際上「無智亦無得」,就像是《心經》所說的。

世間的人從外法上去作思惟或是作追求,他都是沒有辦法脫離意識境界;意識境界它不是真實的,所以要依於善知識所說的,因為善知識他已經親證 如來世尊所說的第一義諦。第一義諦就是如來藏,如來藏本身是空性的,所以這個空並不違背如來藏的義理;而且如來藏是無我性,不可以把祂當作是外道神我這樣來誣衊自己的自性清淨心。由於如來藏這個心體非常難以了別、非常難以親證、非常難以思議,所以祂是過一切尋思境界。今天琅琊閣他自己說他是凡夫,既然是凡夫,他就不可能契入第一義諦;因為勝義諦中,就是要透過這樣的熏聞、接受,然後不斷地修學,最後能夠參禪、證入。證入這一個空性如來藏的時候,才會與第一義諦契合,不然在那之前所說的法都還是有相之法;有相法,它就不是無相法,不管如何接近,它還是有相。

然而如來藏這境界是無相的,所以這就是「空、無相、無願」,祂從來沒有願求;祂體性沒有一法,所以「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這代表說,第八識的自體心,就是如來藏的自體,祂本身並沒有任何一法,就像虛空一樣,有時候是以虛空來作譬喻,虛空中不會有雲彩、不會有霧、不會有雨、不會有灰塵在裡面,因為虛空不取任何一法;所以,如來藏也是這樣的體性,因此說為「空性」。這樣可以讓眾生不再墮於三界有、墮於有性,所以說空。因為眾生喜歡的就是從外法中去尋求,依六識來取其中的境界法,然而如來藏不是這樣的境界法,如來藏是本有而不可思議的法,祂是不思議界、祂是涅槃界、祂是真如,所以第一義諦實際上就是如來藏。我們從這樣來看,空無所得就在說明這空性清淨心、自性清淨心,這個從來沒有汙染的心體,祂本身是無所得法;是因為祂不會去取任何一法,祂也不會去戀著任何一個法,所以第八識的自體沒有這樣的法,因為祂雖然能夠含藏所有的一切諸法的種子,可祂自體是清淨性的,祂是無為性的。

然而這「無為」,大家也要知道,這無為並不妨礙祂有七種性自性可以出生一切諸法,所以這個心體又稱為法身,所以如來藏就是法身。法身有一個意義就在說明這是諸法之身;所謂諸法之身,就是能夠出生諸法,所以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裡面也說到「真如雖生諸法而真如不生」(《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69)。所以依這樣來說明,真如一定是一個自己本自無生的法,然後祂才能夠出生諸法;也就是說,要有出生諸法這個功德,這樣才能夠稱為法身,所以經文就說「是名法身」。所以真如是法身,如來藏也是法身,所以不應該切割真如和如來藏。在真如這個解釋上的話,有時候是直接說心體,有時候會將真如說成是法性、是體性,所以 玄奘大師在真如這地方有以法性來彰顯。所以真如就是第八識的真實性,離開了這個第八識,並沒有真正的真如法性可說;然後又因為第八識如來藏出生一切諸法,所以一切諸法離開了真如,也沒有一切諸法可說,這就代表說大乘法是世、出世間一切空。

這個空義不是琅琊閣他所說的那種空義,他沒有辦法來真正彰顯。所以他在文章說:「四大皆空如何來連結到慈悲為懷?」那實際上他對於這真正的空義,他不能真正的瞭解;其實他有讀過,但是他沒有辦法信受這樣的空義,因為這個空義必須一定要連結到第八識,一定要連結到真如心體;而真如心體是他不要的,所以他自然也否定了如來藏。如來藏的心體是眾生難以思議的,因為第一個自性清淨心,這個就非常難以思議;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是眾生的心,眾生在世間遭受一切染著,為什麼這個如來藏還可以保持自性清淨呢?所以這就非常難以思議。這又代表說,能夠含藏一切染汙種子,這樣的阿賴耶識如來藏非常難以思議,因為眾生不能理解:既然處於世間,然後又能夠出生諸法,不應該有我性嗎?這道理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可以從這樣來簡短的知道,現在的許多人他們會墮在因中來說果,以意識境界來揣摩第八識境界;甚至有的人沒有辦法接受第八識,乾脆就把祂否定掉。

他們在說的是相似佛法,所謂相似佛法就是相似像法,相似像法就不是真實的佛法,他們都是用六識的境界來魚目混珠,來妄圖說這是大乘法。可是不論他們怎麼說,都有很多的缺漏,比如琅琊閣在這個地方說生死、涅槃,他認為這是一樣的。可是哪裡是一樣的,他要說出一個道理來,可是他是說不出來的。因為他的空性,他的「真如」這個法性,實際上與一切諸法都毫無關係,它是獨立存在的;它也不是一個真實體,就是他自己想像出來的,從意識境界去想一個非常清淨完美、無為無作的心體;喔!對不起,他連心體也不要,因為他只要法性,就是他在這個地方說明就變得很奇怪。因為他說他是依《成唯識論》,但是《成唯識論》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這個真如是識之實性;所以不論他在扭曲成是第八識的真實性,可是看一看第八識裡面含有七轉識,七轉識哪有真實性呢?那如果這樣只剩下第八識,可是他又要否定祂,否定第八識是真實,所以認為第八識是虛妄識;那這樣情況下,他真正要立足的真如是什麼?就沒有了啊!因為真實性已經被他從八個識裡面剔除,剔除以後他就找不到真如的一個真實性了(真如就是真實性與如如性)

那既然都虛妄的法,八識都被他認為是這樣的現象界的法,那就變成說八識中並沒有不變的成分、並沒有不變的法性、並沒有不變的體質;既然都會變異就不應該稱為如,而應該稱為不如;既然都虛妄,應該稱為虛妄。那這樣他所追求的是什麼呢?既然是虛妄不如的心體,如何常有?如何說這樣的心體是真正的真如法性?那顯然就講不通。而且這真如法性還必須是空,對於他不能夠理解這樣的空義來說,真的是太困難了。

那我們現在根據經典來說明,我們來看《心經》怎麼說呢?【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從世間的因明邏輯來說,色和空是相同的;因為「不異」代表說它們並沒有差異,「即是」就代表說是等於,就等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包括了五蘊都是如此,這是證悟的菩薩在觀行的時候——五蘊皆空。然後我們從這地方來說,它的層面和四大皆空是一樣的,就在說明這空到底是如何。然後經文又說:【空中無色,……無智亦無得。】從「空中無色」一直說到「無智亦無得」的中間有種種的法,這些法告訴我們說,這不是空所擁有的。

那這樣的話,《心經》到底在說什麼呢?我們直接以《楞嚴經》來說,《楞嚴經》在說如來藏這心體的時候說到:【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聲香味觸法,非眼識界、如是乃至非意識界;非「明、無明」,明無明盡;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盡;非苦非集非滅非道,非智非得,……。】(《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4)然後後面還有。那如果大家讀過《心經》會覺得,這一段非常的相似;是的,沒有錯!這個《心經》的空就是在說空性如來藏,所以《楞嚴經》就直接將這個地方點破,說明如來藏是本妙明心,如來藏這個心體祂殊勝、殊妙,然後圓滿具足一切功德。所以這些法,祂不會戀著、不會取,祂出生這些法,但是祂從來不取這些法;那何以見得祂不取這些法呢?如來世尊在這段經文又說:【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聲香味觸法,即眼識界、如是乃是即意識界,即明、無明,明無明盡;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盡;即苦即集即滅即道,即智即得,……。】所以,這樣的心體,祂能夠出生種種的諸法;乃至於二乘法的苦集滅道,再修學聲聞乘、緣覺乘這樣種種諸法來盡一切無明的話,一樣統統都是含攝在這如來藏。也就是說,你在輪墮生死、在輪迴中也是依於祂,修學也是依於祂,從來沒有離開過祂。

那我們再來看經文怎麼說?【如來藏妙明心元,離即離非,是即非即;如何世間三有眾生及出世間聲聞、緣覺,以所知心測度如來無上菩提?用世語言入佛知見?】這意思是說,你要說祂是、要說祂是非,都很難以用言語來表達,因為意識境界是難以來說明這真實法,必須要親證;所以 世尊說:這不是世間一切凡夫眾生以及二乘的聲聞、緣覺,乃至於得這無學果的可以知道的。因為真正的大乘法,不是用他們目前的凡愚所知的一切境界,然後以這樣的心來測度如來真正的智慧、真正的無上菩提;如何用世間言語來希冀入佛真實知見?

那今天琅琊閣他說他自己是凡夫,所以他沒有辦法契入第一義諦無相之法;他一切的覺觀境界、乃至於跟人家討論的一切境界,都還是墮於有相法,他跟無相法總是會差一截。所以,我們就說這樣子用自己思惟的,又不肯依於善知識所教導的,你就不可能契入第一義諦的因緣;乃至於現在所言說的,也都是言不及義——言不及第一義。因為真正第一義諦,就是他否定的、或是他不太認可的,或是他評議的、認為是外道神我的如來藏,也是他認為是虛妄的、是生滅的這個第八阿賴耶識;本來這真實心體,就是 如來所說明的,可是他不能夠接受。

我們再來看一下經文,《佛說不增不減經》:【第一義諦者即是眾生界,眾生界者即是如來藏,如來藏者即是法身。】這意思在說,大乘第一義諦不離開眾生界,不離開眾生的一切而有這個如來藏。為什麼?因為如來藏是與七識俱,又能夠出生五蘊,所以五蘊皆空就是在說明這「空」都是如來藏這個心體,祂這空性如來藏所出生的;因為能夠出生這樣種種諸法、乃至於器世間諸法,所以說如來藏就是法身。那今天琅琊閣他對於如來藏非常猛烈地批評,他認為這有外道神我的味道,即使他認為這只是輕輕一句,這樣也不可以。這樣來說相似佛法的人,他還批評大乘第一義諦,他就會遠離第一義諦;從聲聞部派佛教的六識論凡夫他們來說這第八識是意識的細分,他們不承認有八識,他們也將如來藏直接撥入到一切世間能生諸法的種種意識幻想中的大梵、梵天種種,或是梵我,然後卻來師心自用,來作很多種的寫文章啊種種;可是這樣對於第一義諦,實際上不瞭解第一義諦,也不瞭解第一義諦的空義。所以《華嚴經》有說:「於第一義諦不了,故名無明。」這就是在無明長夜裡面輪迴,所以大眾千萬不可相信這樣的謬論、謬解,這樣的相似佛法;應當親近大乘正法,信受如來藏第八阿賴耶識如來常住。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