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141集
由 正翰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很高興又再次相見共敘法緣。歡迎您繼續收看正覺教團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我們的題目是「阿賴耶識不是生滅有為法」。
這個節目是因為近年來有一批退轉者,在網路上以「琅琊閣」為自稱的匿名,用不實、歪曲的方式在網路上貼文,對正覺教團不斷提出偽造的各種模稜兩可、斷章取義的扭曲法義,來質疑正覺的法;或是以自問自答的方式,虛構出各種似是而非事相上的情節,來質疑正覺道場不厚道、不如理,以惡心曲解來誹謗 平實導師及所傳的如來藏正法。正覺教團以慈悲的心念,認為如果不針對他們所提出的這些誹謗、質疑作出一些回應,那將會無法遏止他們這一種惡意行為的擴散,進而衍生出混淆學佛者的視聽,使信根、信力還不具足者退失於菩提,也會導致非學佛人以此非實言論而誤會誹謗三寶;對琅琊閣諸君而言,也將會造成極重的惡業不斷不斷地現前成就,最後導致無法懺悔除過而下墮三塗。如果到了這個地步,那都是正覺教團從上至下每一位菩薩所不願樂見的,所以不得不振臂疾呼、矗立法幢,針對琅琊閣在網路上貼出的文章作辨正以正視聽;希望能夠透過辨正,釐清他們對法義的誤解及曲解事相的無明,能夠開解釋懷而煙消雲散,因此而能幡然醒悟及時回頭懺悔改正,不再加重重大的惡業;若能如此,將使人天大眾額手稱讚。
這個2020年3月18日琅琊閣在網路貼文,他的標題是:〈《成唯識論》為什麼說阿賴耶識是「念念生滅」?應該如何理解「念念生滅」?〉並舉示了《成唯識論》卷3的論文為他的依據,就論斷阿賴耶識是一個念念生滅的有為法;如此輕蔑佛法、曲解聖教量的態度,只能用這一個匪夷所思來形容。琅琊閣他舉示的經文如下:【轉謂此識無始時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因滅果生非常一故,可為轉識熏成種故。】之後在此句論文下妄言:【阿賴耶識是一個念念生滅的有為法。它的了別功能就是建立在變動性之上;如果不生滅變動,種子如何轉生出一切現象?阿賴耶識是一切種子識,恆無間斷,猶如瀑流。】這樣的論點不僅是邪思惟而已,更是有目的性的斷章取義。他們的目的就是要混淆、推翻正覺教團所弘揚的阿賴耶識如來藏祂這一個法,是不生不滅的法,唯一恆而不滅的真實之法。
我們來看一下第一句的這個論文,在《成唯識論》卷3的前後論文是這樣的:【「阿賴耶識,為斷為常?」非斷非常,以恆轉故。恆謂此識無始時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是界趣生施設本故,性堅持種令不失故。轉謂此識無始時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因滅果生非常一故,可為轉識熏成種故。】這《成唯識論》論主是以自問自答的方式說:阿賴耶識是會斷滅的法嗎?還是恆常不變的法呢?正確而言,阿賴耶識是非斷非常之法,仰賴依止於祂,萬法才能恆常不間斷地運轉、運作。所謂「恆」,是在說阿賴耶識自無始時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是三界六道趣生的根本;祂的體性堅固,所以能夠執持種子而永不壞失。所謂「轉」,是說阿賴耶識中所含藏的識種自無始劫以來,就是念念生滅、前後種子現行變異不斷,因果生滅循環不是恆常如一,因此可以讓七轉識現行受熏後落謝成種。這是在舉示阿賴耶識的識體是「恆」,無有生滅、恆時存在,所以是非斷;而識體中所含藏的種子是「轉」,不斷地生起落謝在運轉,念念生滅、前後變異,所以是非常。如此論述才是真實中道,不落斷常兩邊。
而琅琊閣的網路貼文,在我們的舉示辨正下就能很快速、很明顯地被判斷出其中的淆訛對錯;琅琊閣諸君及寫手們的論述不是中道實相,是落入斷常兩邊的錯誤說法,這種說法就能夠在我們的辨正當中立刻地顯而易見。在很多的經論中,處處可見都是在演述真與妄和合運作的道理,若只是舉示《成唯識論》,大家可能還不能完全地盡信,我們就再舉 馬鳴菩薩所著的《大乘起信論》來驗證給大家看,讓大家對正覺教團的法能更具信心。這一部論典所論述的就是大乘佛法的核心,也就是如來藏、真如,亦名阿賴耶識。整個《大乘起信論》的內容架構,以一心有二門為中心來論述,一心就是真如妙心,從這一個真如妙心會分出兩個類門、兩個部分,也就是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而且這兩個類門是同時存在、同時運作,所以叫作二門,也就是在心體與種子(也就是功能差別上)是同時同處在一起的——斷滅法與非斷滅法同在一處同時運作。
心真如門的基本意涵,是從如來藏、阿賴耶識的本體體性上來論述,祂超越垢淨、斷常、生滅,如同《心經》所說的八不中道——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來不去的中道性,不偏左也不偏右而函蓋兩邊的道理。另一方面,心生滅門是如來藏、阿賴耶識的第二重意涵,是從法相妙用上來說的。但是這一個實相如來藏、阿賴耶識,雖然能成就染、淨二法,可是祂本身的自性卻是恆常不動的;就如同祖師大德所形容的,祂如同一面鏡子一樣,只管反射來境,也就是「胡來胡現、漢來漢現」,胡人來到鏡子的面前,鏡子就映現出胡人的影像,漢人來到鏡子的前面,鏡子就映現出漢人的影像;但是鏡子本身卻不會去抉擇這一個喜歡或是不喜歡,祂只是隨緣映現出祂應該映現的境界,無妨這個境界會隨著胡人、漢人來變動,但是鏡子的本體它卻從來沒有變動過。所以,阿賴耶識不僅僅是有念念生滅的有漏有為法性,也有如如不動本體的無漏無為法性。
如來藏、阿賴耶識是真實存在、恆而不壞滅的法,祂有很多的自性,而其中空性就是其一。為什麼叫作空性呢?因為祂有自體性,祂的自體性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祂具有不藉他緣而能自己存在的體性。既然不藉他緣而能自己存在,當然就不會因為藉緣散壞了,祂就跟著壞滅;沒有這一種生滅性,所以祂是恆常而不斷滅。一切的人、天乃至諸佛,都無法知道祂何時生,也不知道祂何時滅;而這空性本體就是有情眾生的第八識如來藏,祂從來無生,也永遠不滅。自從無始劫以來,祂就一直延續下來,不曾有一剎那的間斷,不像前七識是依因藉緣,生滅無常的;這個真心的體性是真實存在,可以讓眾生在證悟之後現前體驗祂的運作,但是祂的法相卻又是無形無色猶如虛空,祂不是色法,祂不是物質的法,所以叫作空性。
除了空性之外,有性也是祂的自體性之一,但是祂的「有」並不同於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眾生的精神體,也就是能見聞覺知的六識心,以及思量作主的第七識意根的有性。我們來說說欲界眾生的六識覺知心和第七識意根,這七個心識總是住著於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當中,只要生起而存在運作,就會不斷地在這五欲六塵萬法上起覺知分別,還有領納受用,然後生起欣樂厭苦的貪愛與欲求,持續地思量造作,這是欲界眾生可以現前如實體驗的。而色界天及無色界天的有情,縱使不具足眼、耳、鼻、舌、身五識去覺知領受色、聲、香、味、觸五塵,甚至無色界的有情沒有物質的色身,純然只是一個精神體,卻還有意識、意根住著於無色界的定境法塵離念靈知中,這些都是三界眾生的「有」,簡稱為三界有。但是第八識如來藏心體,完全沒有三界有的有性,因為祂不對三界六塵萬法起任何覺知分別,更不會去領納受用六塵境界,當然就不可能會對六塵諸法生起欣樂厭苦的貪愛和欲求;也就是說,祂沒有六識心的見聞覺知性以及意根思量作主的體性,三界一切物質和精神的法性祂都沒有。
所以從眾生所認知的三界的境界來說,第八識如來藏是真實的畢竟空,而不是把三界精神及物質諸法滅盡後空無一法的空無。明心而且不退轉的菩薩,都能夠安住於如來藏的空性與有性之中,都能同時現觀如來藏的空性與有性,這就是親證實相的慧眼。在《大乘起信論》卷1當中有一段論文:【言有法者,謂一切眾生心;是心則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依此顯示摩訶衍義;以此心真如相,即示大乘體故;此心生滅因緣相,能顯示大乘體相用故。】這是說「有法」就是一切眾生的實相心,一般稱為空性,馬鳴菩薩對治怕落空的人,就跟他說這個法叫作「有」,叫作「有法」,不是斷滅空。這個心攝盡一切世間法,也攝盡一切出世間法,依這一個心而顯示了摩訶衍大乘的真實意涵;以這一個心的真如性相,就能顯示大乘的實體;祂的自體雖然是空無形相的心法,但是確實存在,並且實有大作用、大功德,可以讓證悟者親自深入體驗、驗證,所以就不會墮入於空無當中。
今日的節目就先到此告一段落。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