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賴耶識不是生滅有為法(下)

第142集
由 正翰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我們的主題是「阿賴耶識不是生滅有為法」。

在上一集中,談到《大乘起信論》所說:【言有法者,謂一切眾生心;是心則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依此顯示摩訶衍義;以此心真如相,即示大乘體故;此心生滅因緣相,能顯示大乘體相用故。】(《大乘起信論》卷1)這個論是說「有法」就是一切眾生的實相心,一般稱為空性,馬鳴菩薩對治怕落「空」的人,就跟他說這個法叫作「有」,叫作「有法」,不是斷滅空。這一個心攝盡一切世間法,也攝盡一切出世間法,依這一個心而顯示了摩訶衍大乘的真實意涵;以這個心的真如性相,就能顯示大乘的實體;祂的自體雖然是空無形相的心法,但是確實存在,並且實有大作用、大功德,可以讓證悟者親自深入體驗、驗證,所以不墮於空無。此中說到心真如有生滅相,也有不生滅相,生滅與不生滅必定要和合為一,才能有我們這一些有情眾生的出現與存在;這個心的本體自身,固然是從無量世以來一直延續到這一世,從來不曾間斷過,從來不曾壞滅過;可是如果祂是沒有生滅的法,那祂就一定是沒有作用的法,那又怎能出生我們各人的蘊處界呢?又怎麼能夠出生萬事萬物呢?

在《大乘起信論》的開示中揭示了一個重點,有作用的法必定是有生有滅的法,而有作用的法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有為法,相對的就是無為法。也就是說,有為有作用的法必定是會有生滅的,只有無為法才是真正不生不滅的法。阿賴耶識心體恆而不斷,無量劫以來一向如是;可是在體恆不斷當中,祂含藏了成住壞空無量無數的種子,可以生滅變異地不斷運作。就好像輪船的方向舵可以使輪船轉彎或直行,汽笛可以發出響聲警示,引擎可以運轉產生動力,船身可以漂浮行駛於海上,船的螺旋槳可以推驅船來前行、反轉就會減速或停止,這樣就是在它的生滅性當中顯示出它的作用出來;有這一個生滅性,才能有輪船的功能作用存在。但是如果這個輪船引擎發動了就融掉解體了,方向舵一轉就斷了,沒有它的恆常性,那這個輪船也不能用,所以它必須維持一個常而不壞的體存在;但是這個常而不壞的體當中有它的生滅相,才能在這個不生滅相當中,所有的生滅相上顯示出它的作用來。

我們的「心真如」也是一樣,這一個本體從無量劫以來不曾一剎那間斷過,祂一直存在,可以說祂是不動的。為什麼不動?因為祂對六塵完全不動心。可是祂也不是完全不動,在體恆不滅當中,祂也是不斷地在現行運作,配合七轉識而不斷地在運作;而且祂還有無量無數的種子流注出來,這一些種子不斷地在運作,不斷運作當中就有種子和七轉識的作用出現。祂的自體能夠恆常不斷地存在,就表示祂的本體有不變異性;但是所流注出來的無量無數的種子,卻能產生了種種作用,這就顯示出祂變異性的一面;所以這個種子流注的現象就是一個生滅性,沒有這個生滅性就沒有作用,就不可能有眾生存在與運作。因為在祂的體常住而不壞、不斷、不變異當中,而有祂的功能差別、變異性不斷地現行運作,也有祂的種子流注而成就萬法,所以祂是有作用的,不是沒有作用的。

所以說,這一個「心真如」永遠都是在中道上,永遠都是不落兩邊的。這就是說,祂確實是有真實的「有性」在裡頭,不是只有「空性」;空性是說祂不對六塵起任何的攀緣執著,祂不像「三界有」一般的被眾生所認知的那一種有,所以祂叫作空性。可是這空性不是斷滅空,祂有如實的本體恆常不斷,從無量劫以來不曾一剎那間中斷,一直不斷運作延續到今天,而且還會延續到未來無量世。所以琅琊閣所言:【阿賴耶識是一個念念生滅的有為法。它的了別功能就是建立在變動性之上;如果不生滅變動,種子如何轉生出一切現象?阿賴耶識是一切種子識,恆無間斷,猶如瀑流。】(〈《成唯識論》為什麼說阿賴耶識是「念念生滅」?應該如何理解「念念生滅」?〉,琅琊閣。)這種思惟、論述過失非常的多,真的無法一一細說完畢,期待琅琊閣諸公以及寫手們能夠靜下心來,摒除無明及事相煩惱,佛前懺悔滅罪回歸正法。

《起信論》當中,馬鳴菩薩也說了如來藏真如有兩種相:第一、真如離一切相,第二、真如具足一切功德相。這個「離一切相」所指的就是離一切分別之相,它的意涵就是指真如在運作的時候,是離見聞覺知而不起一念。從一般人的角度來說,往往我們會有許多的境界,對許多的境界都非常地熱愛;比方說,我們看到一幅非常雄偉的山水畫,這個時候我們免不了總是會對這一個畫多看幾眼;如果我們聽到了一曲好聽的樂曲,這個時候我們總難免都會對這個音樂流連忘返,甚至還要反覆地再聽,這就是一般人對於境界愛樂執著的一面,是從世間法狀況來說。但對真如而言,在運作的時候仍然不會起一念,真如不會說去愛戀某一個好聽的音樂,或者是某一個好看的景象。再從解脫的角度來看,當阿羅漢他在修解脫道的時候,從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一路修到阿羅漢的時候,已經達到解脫果的極致了,他已經解脫於世間諸般的煩惱,可是像阿羅漢這樣子一路修行的過程中,真如仍然從來沒有起過一念。乃至在菩薩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上來說,在這一個三大阿僧祇劫裡面,真如也從來都沒有起過一念,所以不管是聖、是凡,乃至於一切有情眾生的真如,從來不會生起見聞覺知,有所起念。所以從這個道理,我們說真如是「離一切分別之相」。因為不管是一般人、阿羅漢、菩薩,甚至一般的有情眾生,他的真如的功德性永遠是毫無二致;在這一些功德性當中,從來都沒有一絲一毫的見聞覺知,所以我們說真如「離一切分別之相」。

接下來真如的第二種相,就是如來藏真如「具足一切的功德相」。它的意涵就是說,真如其實祂是真實存在、而且成就了我們所知道的一切法,因為祂是真實存在、真實成就,而且這一個「成就」從無始劫以來就是如此,到無量劫之後也是如此。對於一般人來說,生生世世都在六道輪迴,從無始劫以前的六道輪迴,到無始劫之後仍然在六道裡面上上下下;從來都沒有辦法超脫三界的這一些人來說,真如成就一切法的功德都是一模一樣的,所以我們說,祂的這一個功德相永不壞滅。對於一般菩薩的修行來說,從初發心到後來成就究竟佛地的真如也是一樣,祂的功德性從來都沒有壞滅,所以我們才說真如其實祂具足了從聖到凡一切的功德。

但是當祂具足一切功德相、成就功德的時候,真如是離開一切分別之相的。這一個真如既然離一切相,可是又成就一切功德,這個部分在字面上來說,看起來真的是非常的矛盾,所以難怪琅琊閣諸君會說:「阿賴耶識是一個念念生滅的有為法。」對於一切未悟者來說,真如的這兩個相:「離一切分別相」跟「具足一切功德相」,是完全不知道,也看不見的。如果說有機會碰到善知識的開示,用真正參禪的方法來開悟明心之後,真實證悟者一定可以體驗真如「離一切分別相」,也「具足一切功德相」的這兩種雙面體性。

琅琊閣諸君因為對阿賴耶識的真如性的真實義不能如實了知的緣故,才會認為「阿賴耶識是一個念念生滅的有為法」;在此我們也要論述一番。《成唯識論》云:【真如亦是識之實性,故除識性,無別有法。】(《成唯識論》卷10)也就是說,離於阿賴耶識心體,就沒有任何一法可得,甚至連真如一法也無法可得,所以真如是阿賴耶識之真實體性。真如的法性其實沒有自體性,也完全沒有相分,所指的是並沒有如同八識心王一般的心行法相,也沒有種種功能差別,所以真如不是識體,真如只是識的行相,也就是阿賴耶識運作過程中所顯出的現象、相貌。真如也不是唯有名相的戲論,而是法界中真實存在的一種事實,是法界的真實相;而此真如法性,其實正是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心體所顯示的真實性與如如性的相分。由此相分顯示第八識的真實性、常住性與如如性,是第八識的心性所顯,顯示第八識恆常真實存在、恆常出生萬法,因為常住故名「真實」。這一個第八識也恆常顯示不貪、不厭六塵萬法的如如不動的這種清淨性,所以名為「如」。由此常住的真實性與能生萬法的真實性,以及對六塵如如不動的特性,合名為「真如」,即是識之實性。也就是說,真如非識所變,而是識性所顯,故名識性,故說真如即是識性。既然非識所變,是識所顯,所以說真如其實就是第八識、異熟識、無垢識心體運作時顯現出來的行相。所以真如是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所顯示的自性,是附屬於第八識心體而顯示出來的真實如如的自性,是顯示第八識心體的自性,是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的所顯性,這個就是識性。

那今天的節目先到此告一段落。

阿彌陀佛!


點擊數: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