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閣錯解《百法明門論》中真如的真義(三)

第133集
由 正源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我們繼續辨正「琅琊閣」張志成2020年3月15日〈正覺同修會的名相錯解:從《百法明門論》看阿賴耶識與真如的區別〉這一篇貼文。

上一集探討到貼文中引述了一段《成唯識論》卷3的論文,作為他判定阿賴耶識只是有為法,不是「有為無為結合體」的依據;但是這段論文其實正好否定了張先生自己的主張。因為論文首先就已明說阿賴耶識「非斷非常,以恆轉故」,最後又再說「恆言遮斷,轉表非常」。簡單說阿賴耶識是「恆」時存有,所以非斷;祂又是持續運「轉」,所以非常;而前後兩句之間的論文,就是說明這「恆」與「轉」的道理。

【恆謂此識無始時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是界趣生施設本故,性堅持種令不失故。】(《成唯識論》卷3)窺基大師解釋說:【一類者,常無記義;相續者,未曾斷義。】(《成唯識論述記》卷3)是說《成唯識論》這裡「恆」的道理是:這阿賴耶識從無始以來,在善、惡、無記三性中,永遠都是無記性,並且從不曾間斷過;因為祂面對一切境界時,永遠是無記性,沒有善惡分別,就不會有好惡,方能永遠都如;所以,祂能依眾生所造業因引生業果,施設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人、天、畜生、餓鬼、地獄五趣,以及卵、胎、濕、化四生,令有情依業出生並安住在各自的界趣生中,所以阿賴耶識是一切眾生業果報償的根本,正是三界萬有的本源、生命的實相。另外,阿賴耶識心體相續不斷,所以能夠執受眾生能熏的七轉識一切造作而熏染的種子,直到究竟成佛的金剛位都不會散失。從這段《成論》的闡明阿賴耶識「恆」的道理,說祂永遠無記性、不曾間斷,就已證明阿賴耶識具有不被造作、常不變易的無為法體性。

再來說阿賴耶識「轉」的道理,《成唯識論》說:【轉謂此識無始時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因滅果生非常一故,可為轉識熏成種故。】(《成唯識論》卷3)阿賴耶識既然是一切眾生業果報償的根本,就表示祂具有能實現因果的自性,前所造業因種子滅、後世異熟果生,所以種子不是常一不變之法;也因為祂所執藏的種子不是常一不變之法,才能像可以被染色的布一樣不斷接受七轉識的熏染;隨著七轉識造作善業、惡業或清淨業,阿賴耶識就會受熏而成就一切染淨法的種子。

正如窺基大師對這段論文的解釋,說「轉」是:【顯可熏義。不能受熏,是為過也,不為轉識熏成種過。常阿賴耶應不受熏,以是常故,如虛空等;若不受熏,即無生死、涅槃差別。】(《成唯識論述記》卷3)意思是說,這第八識中的種子「念念生滅、前後變異」的「轉」,是闡明阿賴耶識具有可被熏染而轉變的道理;如果說阿賴耶識種子常一不變,祂就不能受熏,那是有過失的。阿賴耶識不能受熏而執持七轉識造作諸業的種子,因果就不能成立,那就違背了法界的軌則,是有重大過失的。所藏種子常一不變,不能受熏的阿賴耶識,就等同於虛空不受熏染,也毫無作用;那麼不論有情如何修行都不會有所成就及改變,就沒有生死輪迴與涅槃解脫的差別,因為一切種子都不能受熏變易轉垢為淨,結果行善、造惡都沒有因果,一切修行也都唐捐其功。

可見這段《成論》所闡述阿賴耶識「轉」的道理,說「此識無始時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雖然說明了阿賴耶識具有生滅變異的有漏種及有為性,所以才稱為阿賴耶識;但這生滅變異卻在於祂契會七轉識心行,隨順七轉識一切造作而受七轉識熏染,導致祂所含藏的種子不斷「因滅果生,非常一」地生滅變異著;然後受熏持種,成就七轉識造作諸業的善惡染淨因果,成就轉凡成聖的種種差別。也就是說,阿賴耶識的「念念生滅前後變異」是指祂隨順七轉識造作,以致所執持諸法種子一再受熏轉變;這與七轉識本身不停造作的生滅變異性,是不可以等同視之的。

這段《成唯識論》的論文很明顯是分別以「恆」和「轉」兩個道理,來闡述阿賴耶識心體非斷而種子非常的體性;就是廣說阿賴耶識中種子的運轉及可變異性,終究不曾說過心體的自性也是可異性或生滅性。而從窺基大師進一步解釋就更清楚:「非斷」指的是阿賴耶識永遠無記不變易的心體,「非常」則指的是阿賴耶識能隨順七轉識造作,受熏及執持的種子不斷變異。這都說明了阿賴耶識雙具有為及無為法的體性。假使依張志成先生所說阿賴耶識沒有無漏有為法的功德,又如何能出生三界一切萬有?所以說,真如無為所依的第八識心體另有無漏有為法,於三界有為法運作之中顯示第八識心體的真如無為,故說真如是第八識心體的真如法性。

「琅琊閣」張志成先生貼文引用了這整段的論文,認為是《成論》對阿賴耶識的定義,並且在「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八個字上加上暗紅色字型,藉以支持他【《成唯識論》界定阿賴耶識是有為法】的主張,來評斷:【正覺同修會把阿賴耶識形容為「心體恒常不變,種子不斷變異」的「有為無爲結合體」,是一種自創的法義體系,經論中前所未見。】乃至到了貼文最後,還不忘再次提醒讀者:【正覺同修會蕭平實導師完全混餚「有」與「無」的界定。】這樣解讀《成論》的論文,令人不禁懷疑琅琊閣是不是有深重的文字障,竟然引用了和自己主張恰恰相反,剛好是否定了自己主張的《成論》論文來證明?這與2003年發動法難的那批人的落處及行為如出一轍,而其無明及文字障似乎更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批評:【唯識系統的祖師都是邏輯縝密嚴謹之人,不會安立阿賴耶識為「有為無爲結合體」,造成理論上的邏輯混亂。】這難道是在批評 玄奘菩薩、批評窺基大師都不是「唯識系統的祖師」嗎?枉費 玄奘菩薩在這段論文最後諄諄叮囑:【如是因果理趣顯然,遠離二邊,契會中道,諸有智者應順修學。】(《成唯識論》卷3)看來琅琊閣是不懂的。

張志成先生貼文又主張:【阿賴耶識是念念生滅的現象,如同六識一樣有「自體」的存在,但是沒有恆常不變的「自性」。】批評正覺同修會:【認為阿賴耶識是實有恆常不變的「自性」,是無餘涅槃的「本際」,違背中觀的「勝義諦」和唯識的「勝義勝義」。】他這樣的主張,等於公開承認自己是「冒牌的八識論者」,而實際上就是徹頭徹尾「一切法緣生性空的六識論者」。我們且不妨順著他的主張,試著詮釋他自己舉證的《百法明門論》,看看會發生什麼問題。

首先,從貼文說:【阿賴耶識是八識之一,屬於心法,當然是有爲法。真如屬於無爲法。】意思是:五位百法第一位心法的八個識,都是「念念生滅的現象,如同六識一樣有『自體』的存在,但是沒有恆常不變的『自性』」。既然八識都只是念念生滅的現象,沒有恆常不變的自性,那麼所謂八識「自體」必定也只是一時緣生緣滅的虛妄存在;那麼以《百法明門論》所闡述五位法間關係的意旨來看,既然一切最勝的八識心王是生滅虛妄,等而下之與心王相應的第二位心所法、由心王和心所共同變現的第三位色法,乃至由前三位法分位差別所假立的第四位心不相應行法,當然也都是現象上緣生緣滅的虛妄法。

而第五位的無為法是「四所顯示故」,既然前四位全部都是緣生緣滅的虛妄法,又能顯示出什麼常住不壞法而稱為真實的「無為法」?或直接稱為「真如無為」?這不正是窺基大師破斥的【諸法無常、空、無我等,雖遍諸法,體非實有;謂諸法上無體、無用,名空、無我,非有實體貫通諸法,唯有觀心,無共相體。】(《成唯識論述記》卷9)就只是透過對這些虛妄法生住異滅現象的觀察,在意識心中得出一個「本來無有一切法,藉著種種緣出生而為有,也因緣散壞了而又滅,所以沒有一法有恆常不變的自性」,簡稱為「一切法緣生性空」的概念;然後意識心再告訴自己:既然一切法都是生住異滅,不可久住,就不需要執著於諸法的生或滅,這樣意識心中建立不落於「有」或「無」任何一邊的認知,就是「中道」;接著又進一步告訴自己:連這「一切法緣生性空」的概念,以及「遠離不落有、無兩邊」的意念都要遣除,不可執為「實有」,讓意識心住於無一切想念、無一切造作中,由意識單獨存在而說這就是非有非無的「無為法真如」;並且說這就是以「中觀的勝義諦」、以「唯識學的勝義勝義——最高勝義諦或『非安立諦』立場,來界定真如。」(〈正覺同修會的名相錯解:從《百法明門論》看阿賴耶識與真如的區別〉,琅琊閣。)但是,儘管「琅琊閣」張志成這樣再遮、再遣、再高的勝義,整個思惟過程以及結論那個「非有非無的真如」,何嘗離開自己意識心的了知與思量造作?這所有的想念根本無法避免於隨著意識心而生住異滅,始終不外於意識的生滅境界,怎麼能夠說是「不造作、常不變異」的無為法真如?何況張志成先生這樣主張,也等於公開主張「生滅性、無自性的有為法,可以出生不生滅、有自性的真如無為」,不僅從佛法來看是心行顛倒,從世間邏輯也是說不通的。

其實,《成唯識論》本身就已完整闡明眾生第八識阿賴耶識的體、性、相、用,有的是直接明言,有的則是隱約地說;只要心中不先入為主地存著釋印順對八識論否定的偏見,而跟隨善知識耐心學習,或者再搭配《成唯識論述記》的解釋作佐助,乃至加上根本論《瑜伽師地論》為進一步的理論依據,哪怕是尚未親證阿賴耶識的學人,也都能對祂本有的體性深生淨信!如果是真正實證、得有勝解的勝義菩薩,更能在恭讀《成論》同時,親自一一驗證論文中闡述阿賴耶識的性、相、體、用。

我們就略舉幾段論文,辨正這篇貼文的錯謬。《成唯識論》卷3:【「云何應知此第八識,離眼等識有別自體?」聖教、正理為定量故。謂有《大乘阿毘達磨》契經中說:「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此第八識自性微細,故以作用而顯示之。】這段論文已經明說眾生第八識自體與眼等七轉識有別,並且說第八識是有其自性的,只是祂的自性非常微細。這自性就是第八識對於六塵外的了別性,以及配合七轉識和自主性運作的無漏有為法自性,並不是釋印順、「琅琊閣」張志成等沒有定力的凡夫意識境界所能臆測。

論文後段更解說了這首《大乘阿毘達磨》契經的偈頌:【此頌中,初句顯示此識自性無始恆有;後三顯與雜染清淨二法總別,為所依止。雜染法者,謂苦集諦;即所能趣、生及業惑。清淨法者,謂滅道諦;即所能證、涅槃及道。彼二皆依此識而有,依轉識等,理不成故。或復初句顯此識體無始相續,後三顯與三種自性為所依止;謂依他起、遍計所執、圓成實性,如次應知。今此頌中諸所說義,離第八識皆不得有。即彼經中復作是說:「由攝藏諸法,一切種子識,故名阿賴耶,勝者我開示。」】(《成唯識論》卷3)說明這自性微細、並且無始恆有的眾生第八識就是阿賴耶識。這就已經證明,張志成先生說【阿賴耶識是念念生滅的現象,如同六識一樣有「自體」的存在,但是沒有恆常不變的「自性」】,是完全違背《成論》聖教的錯謬主張,同時也悖逆了實相法界中的現量。

而這段《成論》論文說「顯此識體無始相續」,就已說明了阿賴耶識的常住性,並非張先生說的生滅法。又說阿賴耶識是一切雜染清淨諸法,及依他起、遍計所執、圓成實性這三種自性的所依止;依止就是「依存而止住」的意思,也就是說,一切雜染清淨諸法以及三種自性都必須依托、依附於阿賴耶識才能存在。這也證明了「正覺同修會把阿賴耶識形容為『心體恆常不變,種子不斷變異』的『有為無為結合體』」是完全正確的,因為眾生一切雜染諸法和三種自性的所依止處,必定是一個恆常不變、不造作的無為心體;然而染淨諸法和三種自性卻是隨眾緣遷變,所以它們所依止的這個無為心體必定也就執藏著這一切有為造作、不斷變異的諸法種子。而經過我們就五位百法還原回溯探究的結果,這「心體恆常不變,種子不斷變異」的諸法所依止處,正是百法本源的阿賴耶識。以末學的經驗,這是可以現觀體驗而實證的!正覺同修會許多不退轉的同修也都同樣現觀這個法界實相,一一親證確實如此;只有像「琅琊閣」張志成等無法現觀的退轉者才會悖逆論中的聖教,公然提出否定的主張而曝露自己未能現觀的窘境。

另外,《成唯識論》卷8又闡明:【二空所顯圓滿成就諸法實性,名圓成實;顯此遍常,體非虛謬,簡自共相虛空我等。無漏有為,離倒、究竟、勝用周遍,亦得此名。】窺基大師解釋說:【由此真如:一者體遍,無處無故,即是圓滿義;二者體常,非生滅故,即是成就義;三者體非虛謬,諸法真理,法實性故。】(《成唯識論述記》卷9)這也證明二空所顯的真如,必須是依止這體遍、體常、體非虛謬,但又有著「無漏有為,離倒、究竟、勝用周遍」諸法種子功能的阿賴耶識,才能顯示圓滿成就一切染淨諸法的真實性而可說為圓成實性,所以說「阿賴耶識是圓成實性」。至於真如無為是第八識的所顯法,既無自體又無自性,離所依止的阿賴耶識,又如何顯示圓滿成就一切染淨諸法的真實性?可見「琅琊閣」張志成先生否定《成唯識論》明說是圓成實性等三自性所依止的阿賴耶識,卻說「《成唯識論》中,只有真如才是圓成實性」,很明顯,如果不是文字障,就是故意斷章取義、斷句取義而說,居心叵測。

辨正完「琅琊閣」張志成先生這篇貼文,還需要說明的是,其實琅琊閣處處質疑正覺同修會 蕭平實導師所演述的正法真義,所以我們不得不避免引用 導師的開示作為辨正依據,以免琅琊閣為反對而反對,又再質疑不停。但事實上,我們辨正的意旨,在 平實導師三乘菩提法寶之中,可說是俯拾皆是,處處可見。所以要勸請諸位真誠正直的菩薩,應當親近信受真善知識 平實導師,多多研讀 導師法寶,那麼於三乘菩提的實修實證必有因緣。

阿彌陀佛!


點擊數: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