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阁错解《百法明门论》中真如的真义(三)

第133集
由 正源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辨正“琅琊阁”张志成2020年3月15日〈正觉同修会的名相错解:从《百法明门论》看阿赖耶识与真如的区别〉这一篇贴文。

上一集探讨到贴文中引述了一段《成唯识论》卷3的论文,作为他判定阿赖耶识只是有为法,不是“有为无为结合体”的依据;但是这段论文其实正好否定了张先生自己的主张。因为论文首先就已明说阿赖耶识“非断非常,以恒转故”,最后又再说“恒言遮断,转表非常”。简单说阿赖耶识是“恒”时存有,所以非断;祂又是持续运“转”,所以非常;而前后两句之间的论文,就是说明这“恒”与“转”的道理。

【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成唯识论》卷3)窥基大师解释说:【一类者,常无记义;相续者,未曾断义。】(《成唯识论述记》卷3)是说《成唯识论》这里“恒”的道理是:这阿赖耶识从无始以来,在善、恶、无记三性中,永远都是无记性,并且从不曾间断过;因为祂面对一切境界时,永远是无记性,没有善恶分别,就不会有好恶,方能永远都如;所以,祂能依众生所造业因引生业果,施设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人、天、畜生、饿鬼、地狱五趣,以及卵、胎、湿、化四生,令有情依业出生并安住在各自的界趣生中,所以阿赖耶识是一切众生业果报偿的根本,正是三界万有的本源、生命的实相。另外,阿赖耶识心体相续不断,所以能够执受众生能熏的七转识一切造作而熏染的种子,直到究竟成佛的金刚位都不会散失。从这段《成论》的阐明阿赖耶识“恒”的道理,说祂永远无记性、不曾间断,就已证明阿赖耶识具有不被造作、常不变易的无为法体性。

再来说阿赖耶识“转”的道理,《成唯识论》说:【转谓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可为转识熏成种故。】(《成唯识论》卷3)阿赖耶识既然是一切众生业果报偿的根本,就表示祂具有能实现因果的自性,前所造业因种子灭、后世异熟果生,所以种子不是常一不变之法;也因为祂所执藏的种子不是常一不变之法,才能像可以被染色的布一样不断接受七转识的熏染;随着七转识造作善业、恶业或清净业,阿赖耶识就会受熏而成就一切染净法的种子。

正如窥基大师对这段论文的解释,说“转”是:【显可熏义。不能受熏,是为过也,不为转识熏成种过。常阿赖耶应不受熏,以是常故,如虚空等;若不受熏,即无生死、涅槃差别。】(《成唯识论述记》卷3)意思是说,这第八识中的种子“念念生灭、前后变异”的“转”,是阐明阿赖耶识具有可被熏染而转变的道理;如果说阿赖耶识种子常一不变,祂就不能受熏,那是有过失的。阿赖耶识不能受熏而执持七转识造作诸业的种子,因果就不能成立,那就违背了法界的轨则,是有重大过失的。所藏种子常一不变,不能受熏的阿赖耶识,就等同于虚空不受熏染,也毫无作用;那么不论有情如何修行都不会有所成就及改变,就没有生死轮回与涅槃解脱的差别,因为一切种子都不能受熏变易转垢为净,结果行善、造恶都没有因果,一切修行也都唐捐其功。

可见这段《成论》所阐述阿赖耶识“转”的道理,说“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虽然说明了阿赖耶识具有生灭变异的有漏种及有为性,所以才称为阿赖耶识;但这生灭变异却在于祂契会七转识心行,随顺七转识一切造作而受七转识熏染,导致祂所含藏的种子不断“因灭果生,非常一”地生灭变异着;然后受熏持种,成就七转识造作诸业的善恶染净因果,成就转凡成圣的种种差别。也就是说,阿赖耶识的“念念生灭前后变异”是指祂随顺七转识造作,以致所执持诸法种子一再受熏转变;这与七转识本身不停造作的生灭变异性,是不可以等同视之的。

这段《成唯识论》的论文很明显是分别以“恒”和“转”两个道理,来阐述阿赖耶识心体非断而种子非常的体性;就是广说阿赖耶识中种子的运转及可变异性,终究不曾说过心体的自性也是可异性或生灭性。而从窥基大师进一步解释就更清楚:“非断”指的是阿赖耶识永远无记不变易的心体,“非常”则指的是阿赖耶识能随顺七转识造作,受熏及执持的种子不断变异。这都说明了阿赖耶识双具有为及无为法的体性。假使依张志成先生所说阿赖耶识没有无漏有为法的功德,又如何能出生三界一切万有?所以说,真如无为所依的第八识心体另有无漏有为法,于三界有为法运作之中显示第八识心体的真如无为,故说真如是第八识心体的真如法性。

“琅琊阁”张志成先生贴文引用了这整段的论文,认为是《成论》对阿赖耶识的定义,并且在“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八个字上加上暗红色字型,借以支持他【《成唯识论》界定阿赖耶识是有为法】的主张,来评断:【正觉同修会把阿赖耶识形容为“心体恒常不变,种子不断变异”的“有为无为结合体”,是一种自创的法义体系,经论中前所未见。】乃至到了贴文最后,还不忘再次提醒读者:【正觉同修会萧平实导师完全混肴“有”与“无”的界定。】这样解读《成论》的论文,令人不禁怀疑琅琊阁是不是有深重的文字障,竟然引用了和自己主张恰恰相反,刚好是否定了自己主张的《成论》论文来证明?这与2003年发动法难的那批人的落处及行为如出一辙,而其无明及文字障似乎更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批评:【唯识系统的祖师都是逻辑缜密严谨之人,不会安立阿赖耶识为“有为无为结合体”,造成理论上的逻辑混乱。】这难道是在批评 玄奘菩萨、批评窥基大师都不是“唯识系统的祖师”吗?枉费 玄奘菩萨在这段论文最后谆谆叮嘱:【如是因果理趣显然,远离二边,契会中道,诸有智者应顺修学。】(《成唯识论》卷3)看来琅琊阁是不懂的。

张志成先生贴文又主张:【阿赖耶识是念念生灭的现象,如同六识一样有“自体”的存在,但是没有恒常不变的“自性”。】批评正觉同修会【认为阿赖耶识是实有恒常不变的“自性”,是无余涅槃的“本际”,违背中观的“胜义谛”和唯识的“胜义胜义”。】他这样的主张,等于公开承认自己是“冒牌的八识论者”,而实际上就是彻头彻尾“一切法缘生性空的六识论者”。我们且不妨顺着他的主张,试着诠释他自己举证的《百法明门论》,看看会发生什么问题。

首先,从贴文说:【阿赖耶识是八识之一,属于心法,当然是有为法。真如属于无为法。】意思是:五位百法第一位心法的八个识,都是“念念生灭的现象,如同六识一样有‘自体’的存在,但是没有恒常不变的‘自性’”。既然八识都只是念念生灭的现象,没有恒常不变的自性,那么所谓八识“自体”必定也只是一时缘生缘灭的虚妄存在;那么以《百法明门论》所阐述五位法间关系的意旨来看,既然一切最胜的八识心王是生灭虚妄,等而下之与心王相应的第二位心所法、由心王和心所共同变现的第三位色法,乃至由前三位法分位差别所假立的第四位心不相应行法,当然也都是现象上缘生缘灭的虚妄法。

而第五位的无为法是“四所显示故”,既然前四位全部都是缘生缘灭的虚妄法,又能显示出什么常住不坏法而称为真实的“无为法”?或直接称为“真如无为”?这不正是窥基大师破斥的【诸法无常、空、无我等,虽遍诸法,体非实有;谓诸法上无体、无用,名空、无我,非有实体贯通诸法,唯有观心,无共相体。】(《成唯识论述记》卷9)就只是透过对这些虚妄法生住异灭现象的观察,在意识心中得出一个“本来无有一切法,借着种种缘出生而为有,也因缘散坏了而又灭,所以没有一法有恒常不变的自性”,简称为“一切法缘生性空”的概念;然后意识心再告诉自己:既然一切法都是生住异灭,不可久住,就不需要执著于诸法的生或灭,这样意识心中建立不落于“有”或“无”任何一边的认知,就是“中道”;接着又进一步告诉自己:连这“一切法缘生性空”的概念,以及“远离不落有、无两边”的意念都要遣除,不可执为“实有”,让意识心住于无一切想念、无一切造作中,由意识单独存在而说这就是非有非无的“无为法真如”;并且说这就是以“中观的胜义谛”、以“唯识学的胜义胜义——最高胜义谛或‘非安立谛’立场,来界定真如”。(〈正觉同修会的名相错解:从《百法明门论》看阿赖耶识与真如的区别〉,琅琊阁。)但是,尽管“琅琊阁”张志成这样再遮、再遣、再高的胜义,整个思惟过程以及结论那个“非有非无的真如”,何尝离开自己意识心的了知与思量造作?这所有的想念根本无法避免于随着意识心而生住异灭,始终不外于意识的生灭境界,怎么能够说是“不造作、常不变异”的无为法真如?何况张志成先生这样主张,也等于公开主张“生灭性、无自性的有为法,可以出生不生灭、有自性的真如无为”,不仅从佛法来看是心行颠倒,从世间逻辑也是说不通的。

其实,《成唯识论》本身就已完整阐明众生第八识阿赖耶识的体、性、相、用,有的是直接明言,有的则是隐约地说;只要心中不先入为主地存着释印顺对八识论否定的偏见,而跟随善知识耐心学习,或者再搭配《成唯识论述记》的解释作佐助,乃至加上根本论《瑜伽师地论》为进一步的理论依据,哪怕是尚未亲证阿赖耶识的学人,也都能对祂本有的体性深生净信!如果是真正实证、得有胜解的胜义菩萨,更能在恭读《成论》同时,亲自一一验证论文中阐述阿赖耶识的性、相、体、用。

我们就略举几段论文,辨正这篇贴文的错谬。《成唯识论》卷3:【“云何应知此第八识,离眼等识有别自体?”圣教、正理为定量故。谓有《大乘阿毘达磨》契经中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此第八识自性微细,故以作用而显示之。】这段论文已经明说众生第八识自体与眼等七转识有别,并且说第八识是有其自性的,只是祂的自性非常微细。这自性就是第八识对于六尘外的了别性,以及配合七转识和自主性运作的无漏有为法自性,并不是释印顺、“琅琊阁”张志成等没有定力的凡夫意识境界所能臆测。

论文后段更解说了这首《大乘阿毘达磨》契经的偈颂:【此颂中,初句显示此识自性无始恒有;后三显与杂染清净二法总别,为所依止。杂染法者,谓苦集谛;即所能趣、生及业惑。清净法者,谓灭道谛;即所能证、涅槃及道。彼二皆依此识而有,依转识等,理不成故。或复初句显此识体无始相续,后三显与三种自性为所依止;谓依他起、遍计所执、圆成实性,如次应知。今此颂中诸所说义,离第八识皆不得有。即彼经中复作是说:“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成唯识论》卷3)说明这自性微细、并且无始恒有的众生第八识就是阿赖耶识。这就已经证明,张志成先生说【阿赖耶识是念念生灭的现象,如同六识一样有“自体”的存在,但是没有恒常不变的“自性”】,是完全违背《成论》圣教的错谬主张,同时也悖逆了实相法界中的现量。

而这段《成论》论文说“显此识体无始相续”,就已说明了阿赖耶识的常住性,并非张先生说的生灭法。又说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清净诸法,及依他起、遍计所执、圆成实性这三种自性的所依止;依止就是“依存而止住”的意思,也就是说,一切杂染清净诸法以及三种自性都必须依托、依附于阿赖耶识才能存在。这也证明了“正觉同修会把阿赖耶识形容为‘心体恒常不变,种子不断变异’的‘有为无为结合体’”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众生一切杂染诸法和三种自性的所依止处,必定是一个恒常不变、不造作的无为心体;然而染净诸法和三种自性却是随众缘迁变,所以它们所依止的这个无为心体必定也就执藏着这一切有为造作、不断变异的诸法种子。而经过我们就五位百法还原回溯探究的结果,这“心体恒常不变,种子不断变异”的诸法所依止处,正是百法本源的阿赖耶识。以末学的经验,这是可以现观体验而实证的!正觉同修会许多不退转的同修也都同样现观这个法界实相,一一亲证确实如此;只有像“琅琊阁”张志成等无法现观的退转者才会悖逆论中的圣教,公然提出否定的主张而曝露自己未能现观的窘境。

另外,《成唯识论》卷8又阐明:【二空所显圆满成就诸法实性,名圆成实;显此遍常,体非虚谬,简自共相虚空我等。无漏有为,离倒、究竟、胜用周遍,亦得此名。】窥基大师解释说:【由此真如:一者体遍,无处无故,即是圆满义;二者体常,非生灭故,即是成就义;三者体非虚谬,诸法真理,法实性故。】(《成唯识论述记》卷9)这也证明二空所显的真如,必须是依止这体遍、体常、体非虚谬,但又有着“无漏有为,离倒、究竟、胜用周遍”诸法种子功能的阿赖耶识,才能显示圆满成就一切染净诸法的真实性而可说为圆成实性,所以说“阿赖耶识是圆成实性”。至于真如无为是第八识的所显法,既无自体又无自性,离所依止的阿赖耶识,又如何显示圆满成就一切染净诸法的真实性?可见“琅琊阁”张志成先生否定《成唯识论》明说是圆成实性等三自性所依止的阿赖耶识,却说“《成唯识论》中,只有真如才是圆成实性”,很明显,如果不是文字障,就是故意断章取义、断句取义而说,居心叵测。

辨正完“琅琊阁”张志成先生这篇贴文,还需要说明的是,其实琅琊阁处处质疑正觉同修会 萧平实导师所演述的正法真义,所以我们不得不避免引用 导师的开示作为辨正依据,以免琅琊阁为反对而反对,又再质疑不停。但事实上,我们辨正的意旨,在 平实导师三乘菩提法宝之中,可说是俯拾皆是,处处可见。所以要劝请诸位真诚正直的菩萨,应当亲近信受真善知识 平实导师,多多研读 导师法宝,那么于三乘菩提的实修实证必有因缘。

阿弥陀佛!


点击数: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