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諦真義(下)

第115集
由 正超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本節目宣演的因緣,是少數幾位學人因福德不足,於悟後無法安住於第八識的無生忍而退轉,轉依於六識的常見與斷見,卻在琅琊閣部落格中廣作毀破八識正法的愚癡論義,成就一闡提的地獄重罪;故藉此因緣,正覺同修會的親教師團為救護這些福德不足的佛子,能在捨壽之前得於佛前殷重懺悔,以免下墮三塗承受極重惡業苦報,欲求出輪迴而無有出期。由此因緣,得以宣演本次節目,也歡迎各位菩薩能藉此節目得以更加增長正法知見。

上週介紹佛法中二諦的真實義理——世俗諦與勝義諦的差別。也就是說,三乘菩提有兩大甘露法門——二乘解脫道以及大乘佛菩提道,而二乘解脫道即是世俗諦,大乘佛菩提道則是勝義諦、第一義諦。然而,世俗諦在蘊處界世俗法中安立四聖諦、八正道、十因緣及十二因緣的現觀,成就聲聞菩提或緣覺菩提而得解脫,故此又可稱為安立諦。而諸法的現起,其實都是依著自心如來藏而出生、而顯現的,不能夠離開自心如來藏而說有二乘菩提的解脫道,或者說有大乘佛菩提道的存在;但如來藏卻是法爾如是——不生不滅、同於涅槃,因此勝義諦、第一義諦又可稱為非安立諦。所以二諦的真實義理,除了以勝義諦及世俗諦來敘述之外,也可以以安立諦及非安立諦來說明。

其中所說安立諦,是用語言文字來假立有情、壽命、生、老、病、死等等法相,或者用語言文字來安立蘊、處、界諸法的相貌作用等等,這些法都是屬於解脫道的世俗法;而聲聞菩提及緣覺菩提所觀所修的四聖諦、八正道、十因緣、十二因緣法,就解脫道而言都是屬於解脫道的世俗勝義諦,故稱為世俗諦。四聖諦講的是蘊處界苦、集、滅、道的真理,十因緣法、十二因緣法所說的是生死流轉以及還滅的真理,依於這個真理修行而能成就聖果乃至出離三界生死,所以名為聖諦。因此,聲聞菩提的極果是能夠入無餘依涅槃的阿羅漢果,而緣覺菩提的極果則是辟支佛果,也是能夠入無餘涅槃。聲聞菩提依著四聖諦的現觀成就證果,而四聖諦的觀修所緣的對象是自己的五蘊身、十二處、十八界等蘊處界諸法;緣覺菩提也是在蘊處界諸法中,依於十因緣及十二因緣法來觀修流轉與還滅;這樣的二乘解脫妙法並不是眾生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經由 佛陀或善知識的指引教導才能夠了知,進而能夠如實地修觀。

因此,四聖諦的修行緣於蘊處界諸法而能現觀蘊處界諸法上的苦諦、集諦,最終依於道諦的方法去滅盡一切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蘊處界諸法而成就滅諦,捨壽後永不在三界中現起一切諸法而入無餘依涅槃,成就解脫道四果的阿羅漢。所以四聖諦、十因緣、十二因緣法是修行人本來沒有,最終也會隨著五蘊一起滅盡的法。因此,解脫道是一個後天學習得來的工具,像是一條後天得來的法船,是用來幫助滅盡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工具;當蘊處界都滅盡後,度過了輪迴大河之後,這一條法船也就隨著一起丟棄了。所以解脫道是一種方便安立的法,本來無有,未來也會隨著蘊處界諸法一起消失而入涅槃;不能說涅槃之中還有四聖諦、八正道、十因緣、十二因緣,這樣子涅槃就不成為涅槃了。因此解脫道的四聖諦、八正道、十因緣、十二因緣法,叫作安立諦。

可是在大乘佛菩提道的部分,佛菩提道的修行,除了要修學二乘解脫道法成就解脫果之外,更重要的必須要能夠實證第八識真如如來藏心,而能現觀自己的真如如來藏的運作出生了我們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出生了山河大地等等;現前觀見了這個真如,是眾生無始以來就本來具有的自家寶藏,祂從來不曾出生過,也就不會消失,這個真如才是真實的究竟之法。不論這個眾生自己知道或者不知道自己有真如本心,真如始終都是存在的,祂貫穿於三世,也貫穿了三乘菩提;不管是外道,還是佛弟子,不管是聲聞或者是菩薩,不論成佛與否,這個真如都是一貫地本然常住;祂不是由人為後天所安立出來的法,祂是法爾如是,本來不生不滅,常住涅槃,所以真如叫作非安立諦。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卷64中有開示:【云何非安立真實?謂諸法真如圓成實自性,聖智所行、聖智境界、聖智所緣。】這裡聖 彌勒菩薩已經很明顯地指出「諸法的根本」——真如如來藏——祂有圓滿成就諸法的自性;因此當然不是六識論之無自性空者可以否定的,而且是大乘證悟者的智慧才能夠現觀的「境界」。如果否定了如來藏,那是沒有大乘法可證的,而事實上是連二乘見道都是無緣啊!甚至連諸法都無法成就,因為否定根本因,則成就了斷滅見,連意識心都將無法出現;如果意識心斷滅,怎麼可能還有意識心相應的五別境心所法的慧心所所顯發出來的智慧的存在呢?因此從這裡可以看到,否定如來藏便是否定三乘菩提,則無佛法可修可證。菩薩們可以瞭解這個邪見是多麼的嚴重啊!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修學佛菩提道的菩薩們除了要同時依止於安立諦的二乘解脫道之外,還得要依於非安立諦真如如來藏來修行,進而地地增上,圓滿佛菩提道上五十二個階位的實證,直至成佛。這個觀念在世親菩薩的著作《佛性論》中,也有如此地演述這個道理:【阿羅漢約安立諦觀,能破諸煩惱;此無明住地,非安立諦觀所能破故,猶在羅漢相續中。……如來菩提非安立諦觀,是名如來菩提。因此道故,能滅此惑故,名無明住地。】(《佛性論》卷4)世親菩薩說:「阿羅漢依止於安立諦四聖諦的觀行,能夠斷除一念無明的住地煩惱;而無始無明住地,則不是安立諦所能斷除者,因此在阿羅漢位時,無始無明住地仍然在相續之中。……如來的菩提分乃是依於真如非安立諦觀,這才是如來菩提。因為轉依真如非安立諦,才能夠滅除無始無明住地煩惱。」

所以就佛菩提道來看,轉依非安立諦的真如如來藏是最為核心的教法,其實也是唯一的究竟修行之道。至於解脫道的阿羅漢果,只是佛菩提道中的一部分,就如同 世尊在《法華經》中說「二乘的無餘依涅槃只是方便假有的化城」。又譬如 無著菩薩在《顯揚聖教論》卷17裡面說到:【問:「現觀智諦現觀以何為體?」答:「以緣非安立諦聖慧為體,或彼俱行菩提分法為體。」問:「現觀邊智諦現觀以何為體?」答:「以緣安立諦聖慧為體,或彼俱行菩提分法為體。」】有人問:「大菩提智的現觀是依何者為本體?」無著菩薩回答:「是緣於真如心非安立諦為體,乃至緣於真如心俱行的菩提分法為體。」又有人問:「邊緣的菩提智——也就是大菩提智的邊緣,依於大菩提智而出生的邊緣智,依何者為本體?」無著菩薩回答:「依緣於四聖諦安立諦的智慧為體,或是依於安立諦而俱行的菩提分法為體。」也就是說,佛菩提道中一切法依真如非安立諦為本體,相對於佛菩提而言,安立諦的四聖諦只能算是附屬於真如所出生的邊緣,不是主體的智慧。

聲聞道的修行人,都必須以涅槃「不離於如、真實、清涼、非六入處」的如如,也就是不離於此非安立諦的如如當作前提,否則無論如何努力地修學四聖諦安立諦,他都沒辦法實證須陀洹的初果,更不要談四果的阿羅漢。但是要依於非安立諦修行大乘妙法,則必須要先能夠實證自心真如——這個本有的真如非安立諦。證得了大乘的總相根本無分別智,進而往前修學大乘三賢位的相見道位;更能夠在明心、見性之後,依悟明本心與眼見佛性,雙具如來藏的體與用的兩邊,才能夠具足地進修大乘非安立諦的三品心——內遣有情假緣智、內遣諸法假緣智、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這三品心的修行,才能夠遍除一切分別隨眠。

但與之同時,在相見道位入地之前,還要同步地修習更為深細的大乘安立諦四諦加行的十六品心,也就是苦法智忍、苦法智、苦類智忍、苦類智、集法智忍、集法智、集類智忍、集類智、滅法智忍、滅法智、滅類智忍、滅類智、道法智忍、道法智、道類智忍、道類智等,這十六品心觀行完成以後,這時所觀的真如與真如智是平等平等的,這就是已證初地真如的菩薩。但這時還不足以成為初地入地心的菩薩,還必須發起增上意樂,也就是對十無盡願具足了意樂,於是在佛前勇發十無盡願,才能夠成為入如來家、成佛子住的初地菩薩,名為淨心地,才能將不間斷的意根相應的染汙執著永盡無餘,也就是斷盡思惑而留惑潤生。因此將大乘的安立諦及非安立諦兩者配合,才有可能進入菩薩初地完成大乘的相見道,成就大乘慧解脫阿羅漢果,進入了大乘菩提的修道位中修學菩薩的道種智,直至一切種智圓滿而成就佛道。

因此,像這樣真實證悟的大乘菩薩僧想出世弘揚正法時,則必須要清楚二諦的真實義理。譬如 佛陀在《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25中說:【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住二諦中為眾生說法:世諦、第一義諦。】佛陀在《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1也說:【大王!菩薩摩訶薩於第一義中常照二諦、化眾生。】從這兩段經文的開示,我們可以知道真正實證真如如來藏的菩薩,不會只懂得第一義諦,一定都是雙照二諦,都是從第一義諦來照見二諦。可是要達到雙照二諦的過程中,得要一諦一諦的去修:要先修世俗諦,先斷了我見,懂得斷我執是如何斷除,再來明心證第一義諦。斷我見絕對是大乘法的基礎,想要明心的人都要以證得初果為基礎;如果沒有如實修證完成初果的見地,就先知道大乘法見道的密意,一定會出問題。

所以,大善知識出世度眾,一定要雙具二諦的真實義理;但是在度眾生時,仍不許一開始就講第一義諦,要先從世俗諦開始教授。先幫眾生斷我見,一定要先從世間善法開始講解,然後再從世俗諦開始修行,接著再來證悟般若,這樣才能夠具足二諦。所以要先從世間法的善事,也就是施論、戒論、生天之論這樣的教法說起,這樣這些事相都能夠接受了,也能夠如實去作了,心性改變了,然後才幫他斷我見;如此才不會證悟如來藏之後,又退轉於第六意識的離念靈知心中。在此進一步說明,有一些六識論者提出以一切諸法緣起性空作為第一義諦,不承認有一個無為自在的根本心——真如如來藏——作為第一義諦;他們所說的整個法義範圍不外乎就是「無常」兩個字。他們依於佛教經典文字的偏頗佛學研究,來否定佛法實證的三乘菩提根本——第八識如來藏;這樣子的考據,都不外乎曝露他們把佛法的最高勝義諦建立為無常的道理。

就如同琅琊閣寫手於2019年10月19日的部落格中,依於六識論的角度來錯解第一義諦、勝義諦。而他們說:【「空」意思指無、沒有,那沒有的是什麼?沒有都是被執著的自性(恒常不變獨立的主體),不是沒有產生自性見所依之的現象。此觀點也稱為「我空」、「人空」、「生空」(或稱「人無我」)。對於「我」、「眾生」的分析原理,同樣可以運用在色、受、想、行、識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一切現象上,同樣會得到「一切法空無自性」、「法空」(或稱「法無我」)的結論。這就是「勝義諦中畢竟空」的意思。】那他們又說:【《中論》以這些「生滅、常斷、一異、來去」四對八項的屬性,代表發生在時空中一切現象(因緣所生法)的所有屬性,並指出在勝義諦中,由於一切現象無有自性,無法正面地、肯定地表述它們是什麼以及它們的屬性(勝義諦中畢竟空),所以用八不的雙重否定「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來形容緣起、因緣生法的真相(諸法實相)——勝義諦。】(〈《中論》淺談(2):「二諦」講的是什麼?〉,琅琊閣。)

這些琅琊閣寫手以否定萬法的根本因如來藏,而說一切諸法緣生性空,作為「勝義諦中的畢竟空」的意思;他們依於蘊處界世俗法中的有來有去、有生有滅,因緣生、因緣滅的緣生之法,並沒有一個常住不變的本性,因此他們所能理解而推究的究竟義理,即是落入於斷滅見之中。因為否定了大乘佛菩提道所證的第八識如來藏的勝義諦,所以就連二乘解脫道的世俗諦應有的正確解脫知見都沒有;這一些六識論者的緣生性空的理念,甚至還毀謗 龍樹菩薩《中論》中依於第八識如來藏所說的八不中道正理,來當作他們本質是斷滅見、緣生性空的推論。他們卻不知道緣生性空是依附在生滅的蘊處界諸法而觀行,這是有生有滅,是不常有斷,是各自相異,也是有來有去之法。他們所說的諸法無自性,只是世俗法上的蘊處界諸法所顯示在世間無自性的這個體性,那只是一種世俗法,連世俗諦都還算不上,何況是說勝義諦呢?譬如依於第八識如來藏為因,說意識是有生有滅的法,說意識無自性,無自性的緣故,所以說是空;如此,依於如來藏不滅而說諸法無自性空,那這樣子才不會落於斷滅見,這樣子才是世俗的真諦——世俗諦。但是這還不是勝義諦,勝義諦是專指第八識而言;所以依於第八識的不生滅來說蘊處界有生滅,這才是完整的二諦的真實正義。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只能說到這裡。

最後祝願所有的菩薩們:色身康泰、學法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