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谛真义(下)

第115集
由 正超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本节目宣演的因缘,是少数几位学人因福德不足,于悟后无法安住于第八识的无生忍而退转,转依于六识的常见与断见,却在琅琊阁部落格中广作毁破八识正法的愚痴论义,成就一阐提的地狱重罪;故借此因缘,正觉同修会的亲教师团为救护这些福德不足的佛子,能在舍寿之前得于佛前殷重忏悔,以免下堕三涂承受极重恶业苦报,欲求出轮回而无有出期。由此因缘,得以宣演本次节目,也欢迎各位菩萨能借此节目得以更加增长正法知见。

上周介绍佛法中二谛的真实义理——世俗谛与胜义谛的差别。也就是说,三乘菩提有两大甘露法门——二乘解脱道以及大乘佛菩提道,而二乘解脱道即是世俗谛,大乘佛菩提道则是胜义谛、第一义谛。然而,世俗谛在蕴处界世俗法中安立四圣谛、八正道、十因缘及十二因缘的现观,成就声闻菩提或缘觉菩提而得解脱,故此又可称为安立谛。而诸法的现起,其实都是依着自心如来藏而出生、而显现的,不能够离开自心如来藏而说有二乘菩提的解脱道,或者说有大乘佛菩提道的存在;但如来藏却是法尔如是——不生不灭、同于涅槃,因此胜义谛、第一义谛又可称为非安立谛。所以二谛的真实义理,除了以胜义谛及世俗谛来叙述之外,也可以以安立谛及非安立谛来说明。

其中所说安立谛,是用语言文字来假立有情、寿命、生、老、病、死等等法相,或者用语言文字来安立蕴、处、界诸法的相貌作用等等,这些法都是属于解脱道的世俗法;而声闻菩提及缘觉菩提所观所修的四圣谛、八正道、十因缘、十二因缘法,就解脱道而言都是属于解脱道的世俗胜义谛,故称为世俗谛。四圣谛讲的是蕴处界苦、集、灭、道的真理,十因缘法、十二因缘法所说的是生死流转以及还灭的真理,依于这个真理修行而能成就圣果乃至出离三界生死,所以名为圣谛。因此,声闻菩提的极果是能够入无余依涅槃的阿罗汉果,而缘觉菩提的极果则是辟支佛果,也是能够入无余涅槃。声闻菩提依着四圣谛的现观成就证果,而四圣谛的观修所缘的对象是自己的五蕴身、十二处、十八界等蕴处界诸法;缘觉菩提也是在蕴处界诸法中,依于十因缘及十二因缘法来观修流转与还灭;这样的二乘解脱妙法并不是众生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经由 佛陀或善知识的指引教导才能够了知,进而能够如实地修观。

因此,四圣谛的修行缘于蕴处界诸法而能现观蕴处界诸法上的苦谛、集谛,最终依于道谛的方法去灭尽一切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蕴处界诸法而成就灭谛,舍寿后永不在三界中现起一切诸法而入无余依涅槃,成就解脱道四果的阿罗汉。所以四圣谛、十因缘、十二因缘法是修行人本来没有,最终也会随着五蕴一起灭尽的法。因此,解脱道是一个后天学习得来的工具,像是一条后天得来的法船,是用来帮助灭尽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工具;当蕴处界都灭尽后,度过了轮回大河之后,这一条法船也就随着一起丢弃了。所以解脱道是一种方便安立的法,本来无有,未来也会随着蕴处界诸法一起消失而入涅槃;不能说涅槃之中还有四圣谛、八正道、十因缘、十二因缘,这样子涅槃就不成为涅槃了。因此解脱道的四圣谛、八正道、十因缘、十二因缘法,叫作安立谛。

可是在大乘佛菩提道的部分,佛菩提道的修行,除了要修学二乘解脱道法成就解脱果之外,更重要的必须要能够实证第八识真如如来藏心,而能现观自己的真如如来藏的运作出生了我们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出生了山河大地等等;现前观见了这个真如,是众生无始以来就本来具有的自家宝藏,祂从来不曾出生过,也就不会消失,这个真如才是真实的究竟之法。不论这个众生自己知道或者不知道自己有真如本心,真如始终都是存在的,祂贯穿于三世,也贯穿了三乘菩提;不管是外道,还是佛弟子,不管是声闻或者是菩萨,不论成佛与否,这个真如都是一贯地本然常住;祂不是由人为后天所安立出来的法,祂是法尔如是,本来不生不灭,常住涅槃,所以真如叫作非安立谛。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64中有开示:【云何非安立真实?谓诸法真如圆成实自性,圣智所行、圣智境界、圣智所缘。】这里圣 弥勒菩萨已经很明显地指出“诸法的根本”——真如如来藏——祂有圆满成就诸法的自性;因此当然不是六识论之无自性空者可以否定的,而且是大乘证悟者的智慧才能够现观的“境界”。如果否定了如来藏,那是没有大乘法可证的,而事实上是连二乘见道都是无缘啊!甚至连诸法都无法成就,因为否定根本因,则成就了断灭见,连意识心都将无法出现;如果意识心断灭,怎么可能还有意识心相应的五别境心所法的慧心所所显发出来的智慧的存在呢?因此从这里可以看到,否定如来藏便是否定三乘菩提,则无佛法可修可证。菩萨们可以了解这个邪见是多么的严重啊!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们除了要同时依止于安立谛的二乘解脱道之外,还得要依于非安立谛真如如来藏来修行,进而地地增上,圆满佛菩提道上五十二个阶位的实证,直至成佛。这个观念在世亲菩萨的著作《佛性论》中,也有如此地演述这个道理:【阿罗汉约安立谛观,能破诸烦恼;此无明住地,非安立谛观所能破故,犹在罗汉相续中。……如来菩提非安立谛观,是名如来菩提。因此道故,能灭此惑故,名无明住地。】(《佛性论》卷4)世亲菩萨说:“阿罗汉依止于安立谛四圣谛的观行,能够断除一念无明的住地烦恼;而无始无明住地,则不是安立谛所能断除者,因此在阿罗汉位时,无始无明住地仍然在相续之中。……如来的菩提分乃是依于真如非安立谛观,这才是如来菩提。因为转依真如非安立谛,才能够灭除无始无明住地烦恼。”

所以就佛菩提道来看,转依非安立谛的真如如来藏是最为核心的教法,其实也是唯一的究竟修行之道。至于解脱道的阿罗汉果,只是佛菩提道中的一部分,就如同 世尊在《法华经》中说“二乘的无余依涅槃只是方便假有的化城”。又譬如 无著菩萨在《显扬圣教论》卷17里面说到:【问:“现观智谛现观以何为体?”答:“以缘非安立谛圣慧为体,或彼俱行菩提分法为体。”问:“现观边智谛现观以何为体?”答:“以缘安立谛圣慧为体,或彼俱行菩提分法为体。”】有人问:“大菩提智的现观是依何者为本体?”无著菩萨回答:“是缘于真如心非安立谛为体,乃至缘于真如心俱行的菩提分法为体。”又有人问:“边缘的菩提智——也就是大菩提智的边缘,依于大菩提智而出生的边缘智,依何者为本体?”无著菩萨回答:“依缘于四圣谛安立谛的智慧为体,或是依于安立谛而俱行的菩提分法为体。”也就是说,佛菩提道中一切法依真如非安立谛为本体,相对于佛菩提而言,安立谛的四圣谛只能算是附属于真如所出生的边缘,不是主体的智慧。

声闻道的修行人,都必须以涅槃“不离于如、真实、清凉、非六入处”的如如,也就是不离于此非安立谛的如如当作前提,否则无论如何努力地修学四圣谛安立谛,他都没办法实证须陀洹的初果,更不要谈四果的阿罗汉。但是要依于非安立谛修行大乘妙法,则必须要先能够实证自心真如——这个本有的真如非安立谛。证得了大乘的总相根本无分别智,进而往前修学大乘三贤位的相见道位;更能够在明心、见性之后,依悟明本心与眼见佛性,双具如来藏的体与用的两边,才能够具足地进修大乘非安立谛的三品心——内遣有情假缘智、内遣诸法假缘智、遍遣一切有情诸法假缘智——这三品心的修行,才能够遍除一切分别随眠。

但与之同时,在相见道位入地之前,还要同步地修习更为深细的大乘安立谛四谛加行的十六品心,也就是苦法智忍、苦法智、苦类智忍、苦类智、集法智忍、集法智、集类智忍、集类智、灭法智忍、灭法智、灭类智忍、灭类智、道法智忍、道法智、道类智忍、道类智等,这十六品心观行完成以后,这时所观的真如与真如智是平等平等的,这就是已证初地真如的菩萨。但这时还不足以成为初地入地心的菩萨,还必须发起增上意乐,也就是对十无尽愿具足了意乐,于是在佛前勇发十无尽愿,才能够成为入如来家、成佛子住的初地菩萨,名为净心地,才能将不间断的意根相应的染污执著永尽无余,也就是断尽思惑而留惑润生。因此将大乘的安立谛及非安立谛两者配合,才有可能进入菩萨初地完成大乘的相见道,成就大乘慧解脱阿罗汉果,进入了大乘菩提的修道位中修学菩萨的道种智,直至一切种智圆满而成就佛道。

因此,像这样真实证悟的大乘菩萨僧想出世弘扬正法时,则必须要清楚二谛的真实义理。譬如 佛陀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5中说:【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住二谛中为众生说法:世谛、第一义谛。】佛陀在《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1也说:【大王!菩萨摩诃萨于第一义中常照二谛、化众生。】从这两段经文的开示,我们可以知道真正实证真如如来藏的菩萨,不会只懂得第一义谛,一定都是双照二谛,都是从第一义谛来照见二谛。可是要达到双照二谛的过程中,得要一谛一谛的去修:要先修世俗谛,先断了我见,懂得断我执是如何断除,再来明心证第一义谛。断我见绝对是大乘法的基础,想要明心的人都要以证得初果为基础;如果没有如实修证完成初果的见地,就先知道大乘法见道的密意,一定会出问题。

所以,大善知识出世度众,一定要双具二谛的真实义理;但是在度众生时,仍不许一开始就讲第一义谛,要先从世俗谛开始教授。先帮众生断我见,一定要先从世间善法开始讲解,然后再从世俗谛开始修行,接着再来证悟般若,这样才能够具足二谛。所以要先从世间法的善事,也就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这样的教法说起,这样这些事相都能够接受了,也能够如实去作了,心性改变了,然后才帮他断我见;如此才不会证悟如来藏之后,又退转于第六意识的离念灵知心中。在此进一步说明,有一些六识论者提出以一切诸法缘起性空作为第一义谛,不承认有一个无为自在的根本心——真如如来藏——作为第一义谛;他们所说的整个法义范围不外乎就是“无常”两个字。他们依于佛教经典文字的偏颇佛学研究,来否定佛法实证的三乘菩提根本——第八识如来藏;这样子的考据,都不外乎曝露他们把佛法的最高胜义谛建立为无常的道理。

就如同琅琊阁写手于2019年10月19日的部落格中,依于六识论的角度来错解第一义谛、胜义谛。而他们说:【“空”意思指无、没有,那没有的是什么?没有都是被执著的自性(恒常不变独立的主体),不是没有产生自性见所依之的现象。此观点也称为“我空”、“人空”、“生空”(或称“人无我”)。对于“我”、“众生”的分析原理,同样可以运用在色、受、想、行、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一切现象上,同样会得到“一切法空无自性”、“法空”(或称“法无我”)的结论。这就是“胜义谛中毕竟空”的意思。】那他们又说:【《中论》以这些“生灭、常断、一异、来去”四对八项的属性,代表发生在时空中一切现象(因缘所生法)的所有属性,并指出在胜义谛中,由于一切现象无有自性,无法正面地、肯定地表述它们是什么以及它们的属性(胜义谛中毕竟空),所以用八不的双重否定“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来形容缘起、因缘生法的真相(诸法实相)——胜义谛。】(〈《中论》浅谈(2):“二谛”讲的是什么?〉,琅琊阁。)

这些琅琊阁写手以否定万法的根本因如来藏,而说一切诸法缘生性空,作为“胜义谛中的毕竟空”的意思;他们依于蕴处界世俗法中的有来有去、有生有灭,因缘生、因缘灭的缘生之法,并没有一个常住不变的本性,因此他们所能理解而推究的究竟义理,即是落入于断灭见之中。因为否定了大乘佛菩提道所证的第八识如来藏的胜义谛,所以就连二乘解脱道的世俗谛应有的正确解脱知见都没有;这一些六识论者的缘生性空的理念,甚至还毁谤 龙树菩萨《中论》中依于第八识如来藏所说的八不中道正理,来当作他们本质是断灭见、缘生性空的推论。他们却不知道缘生性空是依附在生灭的蕴处界诸法而观行,这是有生有灭,是不常有断,是各自相异,也是有来有去之法。他们所说的诸法无自性,只是世俗法上的蕴处界诸法所显示在世间无自性的这个体性,那只是一种世俗法,连世俗谛都还算不上,何况是说胜义谛呢?譬如依于第八识如来藏为因,说意识是有生有灭的法,说意识无自性,无自性的缘故,所以说是空;如此,依于如来藏不灭而说诸法无自性空,那这样子才不会落于断灭见,这样子才是世俗的真谛——世俗谛。但是这还不是胜义谛,胜义谛是专指第八识而言;所以依于第八识的不生灭来说蕴处界有生灭,这才是完整的二谛的真实正义。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只能说到这里。

最后祝愿所有的菩萨们:色身康泰、学法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点击数: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