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116集
由 正子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緣於幾位退轉學員在網路上以匿名或具名方式,惡意抨擊正覺教團以及 蕭平實導師,更以他們自己的臆想亂說相似像法。本單元將提出他們錯知錯解、亂說失誤的內容,予以理性回應;同時比對聖教量正法的內涵,讓大家可以公開檢視、自己判斷,以免被誤導;最後,也會將退轉者貼文的見道經驗分享,博大眾一笑作總結。
目前先就琅寫手提出的兩個標題略加討論:第一、談《戒律篇》。第二、談什麼是「我見」?——五蘊上面的「增益執」。在《戒律篇》這個主題,琅寫手於一開始就強調:【寫文章不是要提供正確答案,而是希望促進交流、刺激思考、拓展知識邊界。】(〈《戒律篇》(9):邪精進與無所得〉,琅琊閣。)就這幾句文字,從佛法的角度來審視,相信許多觀眾菩薩看了這句子,可以察覺琅寫手們根本不具備「佛法」的基本認知。怎麼說呢?佛法的本師 釋迦世尊證得究竟圓滿的正等正覺,是無上的智者,十號之中包含有世間解、天人師,意思是祂具有無所不知的智慧,對於世間、出世間的任何疑難雜症都有明白正確的答案。如今,琅寫手掛著佛法標題,貼文申明「不是要提供正確答案」,是希望促進交流、拓展知識邊界;請問:這不是世間戲論嗎?能與佛法沾上邊嗎?緣於此,我們首先概說佛法的修學內涵、架構以及終極目標,讓大眾略加瞭解之後,再比對現代科技知識與佛法的關係與定位,期許讓新潮流的現代人對佛法有基本的認知,先了知佛法與世間法的差異處,避免被誤導。
簡單地說,佛法智慧屬於由上往下的鋪設,不同於世間從下往上的智慧發展。也就是說,佛法的內涵,是已經具有終極答案,是 佛陀——已經證悟圓滿的無上智慧者——所創立的宗教;教導內容是依祂的最高智慧往下鋪建,共計五十二階位,可以讓後世發起菩提心的佛子,依循 佛陀施設的既定架構向上一路拾階而上。佛法內容從最粗淺的名相定義,逐次深廣的增上智慧,還有需要同步圓滿的次法福德資糧修集;如果外於此設定之修道次第,就不是佛法,是旁門左道;就好比上樓梯的時候,攀登的腳不踩住階梯,卻任意踢往其他方向,如何能夠上樓修學佛菩提道呢?
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將智慧劃分為兩類:世間智慧以及出世間智慧。「世間智慧」屬於開放性的學習,也就是我們從出生以後,當「學生」接受這一期生命生存所需要的各種學習;從渾然無知的狀態,逐漸由下往上地充實世間智能,展開生命的體驗,其中包含三界內的人倫五常、文明研發、物理新知,都屬於日新月異持續改變演進的事物;這些新知也奠定了爾後我們能夠進修佛法的基本邏輯與倫理。而第二種「出世間智慧」,是指能夠有解脫於三界世間的智慧,這屬於佛教專有;是依於 佛陀所覺悟的智慧——第八識如來藏——為核心而建立,循此主軸所建構的修道次第。
換一種說法,出世間乃至成佛的智慧,是 佛陀針對佛子們特別施設,固定的五十二個階梯,可以說是封閉式的次第井然、向上只有這一條階梯,得同時具備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的深厚基礎,長時劫的累積。這向上一路,也就是 佛陀所編排的課程,隨順世間的計數法,以計數方式安立名相;所以佛法名相的內涵,要能正確瞭解是非常的重要。比方說三界、四聖諦,還有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等,都是可以從世間法中經由教導說明而得理解、觀察,然後就能一一計數,檢查自己應斷的我見、我執有無斷盡,所以名為計數法。但是第八識如來藏「涅槃」這個法,雖然可以現觀而得實證,卻不是三界中可計數之法,並非世間法,沒有數可數,是絕對待的世出世間實相之法;因此唯有實證第八識真如的菩薩才能現觀,不是經由語言文字明說以後就能實證。因此,佛法名相都有其各自代表的意涵與自性,可讓佛子們「學佛」——學習成就佛道。
因此,三轉法輪的教義不同於世間的新科技、開放式的創意、想像,佛法絕不是由下往上的開放性思想發展、演變而有。然而佛法必須在三界世間實修,親自經歷過程才能產生真實的智慧,所以是義學,並非純學術理論或者玄學。是依著 佛陀的微妙施設,從有情眾生自己最親熟的身心觀察起修,而有五蘊的建立,進而詳述諸蘊生起的因緣勢力,各種不同名相的自性、功能德用等等,從而深入探討生死、有無的真實面貌,最終才能獲得解脫與成佛所需的圓滿智慧,這些名相與義理都各有其特定的意涵。因於佛法主題是探討生命的本源、宇宙的實相源起,超乎凡人所能臆想,稱為不思議法;是無上智者 佛陀將祂的覺悟智慧,安立成讓我們可以學習以及進展的方式呈現,是超脫於世間的智慧。像這樣,所探究的對象是「心法」,又怎麼會受限於有生死的人類持續發展中,還又是物質色法範圍的科學理論呢?所以佛法的智慧與證量,是遠遠超勝於學術理論與各種儀器;因為現代科學家對於物質的探究,永遠不能及於實相法界的心——第八識。
有了這一層認知,我們再回頭看看琅寫手貼文申明「不是要提供正確答案」,那是首先承認:該貼文的所有內容是牴觸於佛法宗旨,所說沒有佛法的出世間智慧,邀請隨意參加一起打發時間。並且他們還引用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說:「人類最高形式的優異之處,即質疑自己和他人。」所以琅寫手是承認他們質疑自己,也同樣是鼓勵大家要質疑他們的貼文內容以及動機與目標,為什麼掛著佛法之名,針對正覺,所說又是非佛法。其實,琅寫手在世間法上還是錯解了蘇格拉底的根本精神,因為蘇格拉底是在有前提的設定之下,他的名言是說,「我知道自己無知」,並且否認自己是大眾所公認最有智慧者;所以蘇格拉底才提出要群眾思考、探討生命存活的真實意義與智慧。不同於琅寫手們攪亂於有正確答案的佛法、正法法堂。
然而琅寫手的最大盲點,是不明白佛法是要指導出世間的智慧與實修實證,即便是西方的蘇格拉底、柏拉圖、黑格爾或者愛因斯坦等名人,再加上東方至聖先師孔子、老子,談得再深入複雜,文字寫得再高超脫俗,也還是世間理論,仍然在真理的外圍摸索,界線涇渭分明,對佛法真理的智慧認知就像是幼幼班的稚子,如何能夠質疑 佛陀所擁有的實證智慧,以及解脫成佛的內涵呢?大眾只能看看琅寫手貼文以後,再繼續生死流轉,當作茶餘飯後的戲論。然而,琅寫手貼文中牽涉到佛法的嚴重錯亂部分,我們還是要指出來釐清正確知見,也算是琅寫手們犧牲自己,對佛法的逆增上貢獻。
首先,針對退轉者張志成所提出最嚴重的根本錯誤說起,退轉者貼文:「無我」才是佛法的核心教理,佛法的三法印之一就是「諸法無我」。退轉者張志成說:佛陀在《阿含經》完全沒有主張有「真我」,「真我」是被破斥的對象。(〈《我的菩提路》(五之四):張志成──正覺的修行是「修斷我見」還是「增加我見」?〉,琅琊閣。)我們先觀察,否定佛法根本識之後,琅寫手貼文談戒律,質疑正覺菩薩戒,參考《梵網經》的一些問題,說很多戒條對現代人來說完全不切實際,也無法遵守。這種說法,更加暴露琅寫手們確實不具備佛法知見。
辨正如下:既然稱作菩薩戒,就是大乘佛菩提修行者長劫所應持守之護身筏;也可以說,菩薩戒如同幼兒學走路的時候,父母護行之手。《梵網經》一開始 佛陀有開示:【金剛寶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薩本源、佛性種子。……微塵菩薩眾,由是成正覺。……此十重、四十八輕戒,三世諸佛已誦、當誦、今誦,我今亦如是誦。】(《梵網經》卷2)佛陀於經文中教導,菩薩戒是依著金剛寶藏識而持守的戒,是諸佛成佛的本源,也是一切菩薩眾能夠成就菩薩行的本源,具備成佛之性的種子;這十重四十八輕戒,過去諸佛已經持誦、未來諸佛也將持誦、現在十方諸佛也同樣持誦,釋迦如來也同樣持誦。由於金剛寶藏識——如來藏識——是永恆、真實不滅,所有像微塵般數量這麼多的菩薩們,因著金剛寶藏識所儲存的修行種子不壞滅,最終都能夠成就正等正覺。所以菩薩戒是依著如來藏識而持守,需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的長時間次第圓滿六度、十度波羅蜜萬行而能夠成就。
我們有了這樣的基本認知,以此來看琅寫手貼文質疑:【比如其中很多戒條對現代人來說完全不切實際,也無法遵守,有些則明顯是為出家眾制定,與在家居士毫不相干,……。】(〈《戒律篇》(7):《梵網經》的一些問題〉,琅琊閣。)請問琅寫手:是否知道菩薩戒是依如來藏識而受、而持的呢?是否瞭解依著真實、恆存的如來藏識,生命曾有過去無量世,以及將來會有無量世?菩薩戒是一受永受,在三大阿僧祇劫的長時間修行當中,菩薩們發願世世返回三界世間,每一世與眷屬、道侶們互相扮演不同的角色,繼續廣結善法緣,持續增上,知道嗎?菩薩戒的內涵是預說三大阿僧祇劫之中,可能會扮演的各種不同角色,我們若沒有下墮三惡道,是否會再參與有國王、百官的年代、轉輪王的時代?難道菩薩長劫修行,永遠不會以出家相攝受眾生嗎?也不擔任常住、也不隨順因緣說法嗎?琅寫手的眼界、心量未免粗淺短視,只活在眼前這一世的境界——也就是人壽百歲為基準,而大膽妄加評論《梵網經》;縱使琅寫手不信金剛寶藏識的功德,造作誹謗經典的極重惡業,因果酬償還是會如實呈現的,因為金剛寶藏識具有真實與如如的自體性,善惡業的果報,未來一定會如實呈現,不多不少!
今天我們說明到此,下一集再繼續和大家分享。
敬祝各位菩薩:身心康泰、福慧增長!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