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112集
由正超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本節目宣演的因緣,是少數幾位學人因福德不足,於悟後無法安住於第八識的無生忍而退轉,轉依於六識的常見與斷見,卻在琅琊閣部落格中廣作毀破八識正法的愚癡論義,成就一闡提的地獄重罪;故藉此因緣,正覺同修會的親教師團為救護這些福德不足的佛子,能在捨壽之前得於佛前殷重懺悔,以免下墮三塗承受極重惡業苦報,欲求出輪迴而無有出期。由此因緣,得以宣演本次節目,也歡迎各位菩薩能藉此節目得以更加增長正法知見。
上次說到有一群琅琊閣部落格的寫手,因為深受國內一位佛教界六識論導師的著作所影響,於2019年10月31日的琅琊閣部落格中提出〈《真實如來藏》一書顛倒《中論》的「空性」正理〉作為標題,評論 平實導師在《真實如來藏》一書中第二十章〈依大乘遣相般若空理證有如來藏〉裡面所說的空性正理,而以佛教六識論導師的緣起性空的「無因生」,來錯解 龍樹菩薩《中論》實義。而 平實導師在《真實如來藏》一書中所說內涵,正是符合 龍樹菩薩《中論》實義所敘述第八識如來藏遣除一切法相的大乘般若空的正理;也符合 佛陀所說空性實非一切法空,於空(性)中有其不空的體性——即是如來藏空性。若無如來藏,誰能出三界輪迴?豈同斷見外道的錯誤論議而自稱自己已經解脫?所以誤解四聖諦苦、空、無我、無常的真實義,以《中論》中觀之空來否定如來藏空性之人,此人名為不解四聖諦,亦不解《中論》中觀,未親證第一義,未親證證得真如佛性。
正如同琅琊閣寫手一般的少聞寡慧,卻不知如來藏空與不空的正理,而評判 平實導師,認為 平實導師在《真實如來藏》中第二十章中有三個錯誤,我們來一一看他們的落處。他們所提出認為第一個錯誤說:【佛法中的「般若中觀」體系,從來不談「如來藏」。所以在龍樹菩薩的《中論》裡面,也不會出現這個佛法名相。「如來藏空性」這個名詞,純屬蕭導師自創自編。】(〈正覺法義辨正:《真實如來藏》一書顛倒《中論》的「空性」正理〉,琅琊閣。)這個指控只能說是他們的佛學基礎是極度缺乏,各位菩薩若以佛光山所建構的CBETA電子佛典來查詢「如來藏」三個字,則可以找出15415個相關字串,遍布在三轉法輪的各部經典中,從阿含部、般若部到法華部、華嚴部、寶積部、涅槃部、經集部等等皆有提到如來藏。
而琅琊閣寫手卻只侷限在「般若」體系的一小部分《中論》中,說《中論》中沒有提到「如來藏」這個名詞,就全盤否定三轉法輪各部經教確定有第八識如來藏常住的事實;卻不知 龍樹菩薩的《中論》內容主要在解說 佛陀二轉法輪的意旨,也就是論及真如總相智與別相智的範圍,目的是要對抗當時佛門外的外道,以及佛門中的常見及斷見外道邪謬思想。也就是說,龍樹菩薩《中論》的法義內容主要函蓋的範圍,乃是大乘的初見道七住明心一直到入初地見道位圓滿的三賢位部分;另外尚有初地以上菩薩所修學的一切種智,也就是佛法中第三轉法輪的內容,這是《中論》裡面所說法義沒有提到的;所以,《中論》乃是有容有上的法,不應該說《中論》中沒有提及如來藏這個名詞,就曲解否定《中論》不承認有第八識如來藏。
因為 佛陀在不同經論中,將第八識真心以不同的名相加以宣說,譬如 佛曾說到本際、如、我、如來藏、非心心、無心相心、無念心、無住心、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都是指同一個心,只是在不同階位所施設不同的名相。難道一定要有「如來藏」這三個字出現,如來藏才存在嗎?如果沒有「如來藏」這三個字出現,就代表沒有如來藏嗎?佛在三次轉法輪當中所開示的種種法,不論是二乘的解脫道或者是大乘的佛菩提道,其實都是用真心如來藏來貫穿三轉法輪,只是說法有深淺廣狹的差異而已。譬如在初轉法輪,真心如來藏名為本際、如、我、本識等異名;在二轉法輪名為無所得心、無住心、非心心、無心相心、無念心、不念心等等異名;那在三轉法輪名為心、所知依、種子識、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等等異名;那這些名相不僅是同一個心,而是在不同修行階位所施設不同的名相而已,是讓佛弟子們知道自己所處的修行階位在哪裡,以便能更往上一個階位邁進。
而且 佛陀為了讓佛弟子們能夠證悟第八識如來藏,所以在二轉法輪、三轉法輪當中,詳細說明第八識真心如來藏的體性為何——那就是於一切法都無所得、於六塵都如如不動,所以是寂靜的。又 佛在三次轉法輪當中,說法有次第深淺廣狹不同。譬如,二乘人不證一切有情的真心如來藏,所以 佛在初轉法輪的阿含時,隱說一切有情的真心如來藏,沒有詳細明說一切有情真心的種種體性。到了第二轉法輪的時候,佛為了讓佛弟子們能夠證悟真心如來藏,必須詳細說明一切有情真心如來藏的種種體性,於是開始宣說般若諸經的法義,主要宣說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空相,都是從一切有情的真心如來藏藉緣而出生;雖然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空相,是為生滅不已的虛妄法,但都攝歸屬於真心如來藏的局部體性,所以將生滅不已的蘊處界及諸法等的空相,攝歸於不生不滅的真心如來藏,那生滅不已的空相也就不生不滅了。又 佛宣講《般若經》多時以後,觀待佛弟子們入地的因緣成熟,於是宣講第三轉法輪的方等經典,明說八識心王的唯識增上慧學,讓佛弟子們得以轉入地上的階位,繼續修學無生法忍的道種智,乃至最後成就一切種智的究竟佛。
所以說,佛觀待此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性、智慧、福德等因緣,用一切有情的真心如來藏來貫穿三世及一切法,由淺入深、由狹而廣;因而轉了三次法輪,無非就是要向眾生開、示、悟、入一切有情的真心如來藏,乃至最後都可以成就佛道。反觀佛門中就是有人,不懂 佛為了攝受佛弟子們而有三次轉法輪的善巧方便,而錯解諸大菩薩依 佛之法教而著述廣說八識正論,因而有種種不如理作意的說法出現。就如同琅琊閣寫手們一般,所提出認為佛法中的「般若中觀」體系,從來不談「如來藏」這樣的狹隘的思想;卻不知 龍樹菩薩的《中論》裡面,雖然沒有出現如來藏這個佛法名相,但是 龍樹菩薩的《中論》卻是要向佛子說明:一切萬法的緣起性空的空相真理,以及不空的如來藏空性涅槃之真實理。
琅琊閣寫手又提出:「如來藏空性這個名詞,純屬蕭導師自創自編。」然而「如來藏空性」在寶積部的《大寶積經》卷119中,勝鬘夫人就有曾向 世尊稟白說:【世尊!如來成就過於恆沙,具解脫智不思議法,說名法身。世尊!如是法身不離煩惱,名如來藏。世尊!如來藏者,即是如來空性之智。如來藏者,一切聲聞獨覺所未曾見亦未曾得,唯佛了知及能作證。世尊!此如來藏空性之智復有二種。何等為二?謂空如來藏,所謂離於不解脫智一切煩惱。世尊!不空如來藏具過恆沙佛解脫智不思議法。】本經中勝鬘夫人在 世尊面前就已經非常清楚地提出:如來藏是如來空性的智慧,一切二乘聲聞及緣覺聖人所不能見,也從未曾證得,唯有 佛陀能究竟了知及能作證。勝鬘夫人又說此「如來藏空性」的智慧有兩種,即是空性如來藏遠離一切煩惱不解脫的智慧,而不空如來藏具有超過恆河沙數諸佛的解脫智慧不可思議法。
勝鬘夫人所說雙具空如來藏及不空如來藏的智慧,與雜阿含《央掘魔羅經》卷2中所說的偈是法同一味,偈云:【譬如空聚落,川竭瓶無水,非無彼諸器,中虛故名空;如來真解脫,不空亦如是,出離一切過,故說解脫空。如來實不空,離一切煩惱、及諸天人陰,是故說名空。】這個意思很清楚,就是用村莊聚落、河流及水瓶來譬喻如來藏中的煩惱空了,而不是如來藏空無。經文是說:所謂的空,就譬如空無一人的村莊聚落,也像河川乾竭、或像瓶子無水;那並不是說沒有村莊聚落、沒有河川、沒有瓶子而說是空,而是因為村莊聚落中的人都離開了、空了,所以說村莊聚落空;但村莊聚落還是存在,村莊聚落本身不空,不空的村莊聚落都沒有人住了,所以叫作空的村莊聚落。而河流空,那是因為河流的水乾枯了,河道中已經沒有水了,所以叫作河流空;但不是河道不存在了,那條河流所刻劃出的河道河體依舊是存在著,空河只是因為水不存在,可是河道的體還在啊!只是沒有水在流啊!那因此叫作空河。而瓶子空,是因為其中沒有水而說是空瓶,但是並不是表示說沒有瓶子啊!如來真實解脫的不空不是斷滅空的道理也就像是這樣子,這是因為出離了世間一切三界六道萬法的過失,而說祂是解脫的空。
如來藏其實不是空無,而是因為遠離一切煩惱,也遠離一切諸天和人類的五陰、四陰,而說如來藏是空。也就是說,如來藏具有真實的自性功德的,不是斷滅空,是雙具「空與不空」。「空如來藏」的道理,就譬如五陰的煩惱滅盡了,將來可以只剩下如來藏而成為無餘涅槃,這時就把祂叫作「空如來藏」。而當五陰還存在之時,如來藏這個空性也始終存在著,且時時生其心而於五陰繼續運作,顯示說如來藏祂具足萬法的功德,所以把祂叫作「不空如來藏」。然而,即使稱為不空如來藏,可是如來藏本體依舊是空,因為祂自己的境界迥無一法,更別說有貪、瞋、癡等這些煩惱。這就是說空與不空的道理,簡單地說,就是蘊處界無常而空,因為修除一切煩惱,使生死流轉的煩惱空掉了,剩下如來藏本體,所以說空如來藏;但不是說如來藏不存在了而說是空,是因為如來藏能生萬法,具有種種功能德用。
正如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卷10中開示:【謂一切法相真如理,雖有客染而本性淨,具無數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若虛空,……。】玄奘菩薩說:「一切法相中所顯示出來的第八識真如自性的正理,雖然因地一直都有客塵所染汙而導致所含藏的種子不清淨,但是第八阿賴耶如來藏的自性卻是一直都是清淨的;這個阿賴耶識具有不可數說的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然清淨猶如虛空。」這是因為第八阿賴耶識如來藏具有無量無數的微妙功德,卻遠離一切煩惱及諸天、諸人的四陰、五陰的緣故,才稱為空性。又因為祂的體性無為無作,不起世間雜染作意,就如同虛空對一切法也都無為無作不起作意一樣,所以說祂性如虛空,就稱之為空性。那因此不能說虛空就是空性,否則空性如來藏就跟虛空一樣,就成為意識想像施設的東西,那就永遠沒有實證的因緣了;這與勝鬘夫人所說雙具空以及不空如來藏的智慧是一致的。
本識如來藏有空與不空的兩個層面:「空」是由於如來藏所出生的五陰及煩惱等等法的空相;而「不空」的是出生了這些法的如來藏心體是實有的空性心。這與 龍樹菩薩《中論》偈及唯識方等諸經論中,都是互相輝映、毫無差異而法同一味,絕非是琅琊閣寫手所誣指「如來藏空性這個名詞,純屬蕭導師自創自編」的惡意誣陷。這些琅琊閣寫手既然應和六識論的外道思想,不難想像他們會提出誣指 平實導師的第二個錯誤。他們說:【既然「般若中觀」體系不談如來藏,《中論》和中觀經論,對「空性」的界定當然與如來藏無關。「空性」不是指如來藏無形無相,不分別六塵的性質。】像這樣的自以為是的定論論調,真的是不如理作意,並以第一個錯誤的「如來藏根本不存在」這樣的結論,而認為只是 平實導師自己施設的名相而已;如此一錯再錯,就會繼續提出他們自以為是的第三個錯誤,他們說:【《真實如來藏》的引文中,最嚴重的錯誤,是蕭導師所引述的《中論》長頌:……蕭導師用來證明“如來藏實有”的那一段文字,不是龍樹菩薩的說法,恰恰是被龍樹菩薩破斥的「自性見」。】
像這樣子的如此草率的將三轉法輪的核心——能出生一切萬法的第八識如來藏——等同為六識的「自性見」外道這樣粗糙的結論;卻不知所謂的「自性見」,是凡夫有情因為不能實證第八識如來藏是出生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本際,但是又發現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都是虛幻不實、不是真實的法,但是想要探尋那個能夠出生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法,一直久久的推尋,可是就是不能知、不能證。在這樣不知不證佛法的根本理體——第八識如來藏心的時候,他們就會去想像,想像說有一個「冥性」、有一個「勝性」、「神我」能出生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這就是依於第六識的想像的「自性見」,卻非是 佛所說能出生一切萬法的第八識真心如來藏,這兩者的差別是天差地別。佛子在修學大乘佛菩提道智慧的時候,應當要先釐清這兩種的分際,否則不免像琅琊閣寫手一樣,自以為是在護持正法,卻是以錯誤的邪法來殘害學人的法身慧命,也使自己造下下墮三惡道——毀謗正法及毀謗善知識——的大惡業,卻毫無所知。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只能說到這裡。
最後祝願所有的菩薩們:色身康泰、學法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