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113集
由 正超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本節目宣演的因緣,是少數幾位學人因福德不足,於悟後無法安住於第八識的無生忍而退轉,轉依於六識的常見與斷見,卻在琅琊閣部落格中廣作毀破八識正法的愚癡論義,成就一闡提的地獄重罪;故藉此因緣,正覺同修會的親教師團為救護這些福德不足的佛子,能在捨壽之前得於佛前殷重懺悔,以免下墮三塗承受極重惡業苦報,欲求出輪迴而無有出期。由此因緣,得以宣演本次節目,也歡迎各位菩薩能藉此節目得以更加增長正法知見。
這集將為各位菩薩解說何謂「中道的真實義理」。各位菩薩可曾想過:為什麼修學佛法要離兩邊,而得要證得中道實相智慧才能夠究竟解脫呢?這是因為只要落在兩邊,就是墮在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的世間生滅無常法之中,就有各種分別執著,而被無數落在兩邊的生滅法所繫縛,不得出離三界輪迴生死,所以有數不盡生死之苦。而真正的中道實相智慧,即是有情眾生都具有恆存不壞滅的真實心如來藏,這個真實心如來藏無形無色,卻能如實地儲存著所有善惡、染淨之法,而依於眾生所造業果出生三界有的一切眾生。世尊為了讓有緣佛子能真實體證這個實相中道智慧,而次第方便施設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名色等等世間法上能體驗觀察的名相,於第一轉法輪廣破當時常見外道依於六識的「真我」、「梵我」的邪說;佛陀也安立依於第八識正確的解脫道四果,讓佛弟子們得以建立起觀行的依據而逐次進修。同時,又為了避免那些沒有證得二乘解脫的凡夫,落入「無常、無我、一切法空」的邪見,佛陀繼續演述第二轉法輪——如來藏的空性中道、實相般若「如」的內涵。然而,世間的心行、語言文字,統統無法到達般若的核心要旨——如來藏「如」的境界,所以 佛陀再以祂的無上智慧,更深入為佛子們開顯佛菩提道的法門——第三轉法輪唯識方廣的內涵。
佛陀三轉法輪各階段主要的內容,由淺狹而至深廣的次第是相互連貫的,皆是為了呈現如來藏於諸法中「如」的體性。正因為如來藏有「如」的體性,才能夠成就中道的正理;所以 佛陀在第二轉法輪中開演《大品般若》、《小品般若》、《金剛般若》、《心經》等,都是從各個層面解說如來藏心真如的中道性。然而,若在缺乏真善知識的教導下,很多佛子會誤會,總以為將第六意識心處於不分別兩邊的中庸之道,不攀緣世間觀待的善惡、染淨、有無……等的兩邊,就是佛法所說的中道;不能真實理解《般若經》所講的「中道」真實義理——就是指本心如來藏從本以來就是中道——原本就具有中道的體性而離兩邊。佛陀建立語言教示,從不同層面詳加闡述這個無名相法如來藏,祂是無語言法,一切語言文字都無法到達祂的境界;故此,才會有《般若經》六百卷傳於後世。所以我們要有正確的認知:第八識如來藏心與第六意識心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心識,菩薩們千萬不要錯誤地嘗試想要利用各種修行的方法,想把意識心改變成如來藏心,這根本是無法達成的虛妄目標。
所以,各位菩薩要能真實理解及信受,真實心如來藏的「如」的意思,是說我們真實心如來藏的體性本來就「如」,不是經過修行以後才變成「如」;所以,唯識宗祖師一向稱祂是「心真如」,或者是「真如心」。如果祂是修行以後才變成如,那就不是真實的如;如果祂是藉由修行的助緣才能夠形成「如」,那假若這個助緣散壞的時候,那這一個「如」就一定不是如了。那為何又稱之為「如」呢?因為祂雖然被稱為能出生一切萬法的心,然而卻對於六塵境界是完全不動其心,離於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萬境,自始至終都與六塵不相應;所以說祂是如如不動,不於三界中取見聞覺知,是無我性。所以真實心如來藏的「如」,並不是由我們起一個念頭安住於「如」,而讓意識心刻意地如如不動而稱作是「如」;而是如來藏從本以來不掛念一切法,盡未來際都將永遠如如不動,才是真實的「如」,才能永遠解脫,沒有任何繫縛。由於心真如第八識如來藏有這個體性,而且是本有的真實與如如的法性,恆時存在不會改變,所以才稱作「真如」。
各位菩薩要瞭解:也正是如來藏的真如體性,才能夠成就中道的正理。這是實證菩薩由於親證第八識如來藏,而能現前觀察、領受祂永遠離兩邊,又不曾離開兩邊,非即非離,而不落於兩邊的中道體性;因而如實理解中道的真實義理,才能真正開啟般若中道的智慧,不會再落入意識思惟、想像的假中道。這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心經》中所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些都稱作是中道,也都是心真如第八識顯現於三界中的樣貌。比方說,「不生不滅」是指這個真實心如來藏祂的真如體性,是從無量無數恆河沙數劫之前就已經存在,法爾如是,不是有生之法;既然不是被出生的心,必定將來不會滅,所以具有不生不滅的中道性。若是不會滅,就代表不會有斷滅之時,所以也可以稱為非斷。然而,這個不滅不斷的第八識心如來藏,含藏了許許多多的無漏以及有漏法種,無漏指的是與解脫相應,有漏指的是會繫縛於三界生死的種子;經過修行,可以將有漏法種斷除,增長無漏法種,這只是內含的種子改變,而心體仍然是如如不動維持祂的真如體性。
依此也可以知,心真如必然「非斷亦非常」。所謂「非常」,即是心真如中含藏著無量無數可以經由修行而轉易的法種,因為種子有變異,所以稱為非常;所謂「非斷」,即是心體本身是恆常存在而執持一切種子,才能夠成就絲毫不混亂的三世因果律,讓有情眾生能夠領受可愛或者不可愛的異熟果報,或者成就解脫及圓滿成佛之道。如此心體兼具種子的斷、常兩邊,而心真如在運行的一切時中,心體自身卻從來不墮入兩邊之中而如如不動,如此而成就非常、非斷的真實中道義理。既然這個心真如從無量劫以來,就本來不生不滅而永遠都是「如」的緣故,所以祂不會攀緣六塵萬法,祂只是配合著五陰身隨緣而任運不斷地接觸、領納外面的六塵,藉由扶塵根將外六塵於勝義根中變現內六塵,讓六識心覺知體驗內六塵境界。然而,如來藏真如心依然如如不動,祂不會生起喜愛或者厭惡之心,祂也不作主,所以祂從來不會造作世間染汙之業,永遠都是原來的清淨性,所以稱為「不垢」。
可是之前有說過,如來藏含藏的種子仍然有許多的染汙的、有漏的、不淨的,因此也說祂「不淨」。祂是雙具非垢非淨,所以祂是不垢亦不淨的心。這與 龍樹菩薩在《中論》卷1中所提出的八不中道所說皆為一致:【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這是 龍樹菩薩《中論》中所說八不中道的般若智慧,乃至無量「不」的般若智慧,這就是無量離兩邊的智慧。這裡的離兩邊,就是說世間的一切法都會落在兩邊:有無、生滅、斷常、得失、來去、增減、一異、善惡、染淨等等無數的兩邊,雖然這八不中道沒有明說第八識如來藏的名相,但卻是 龍樹菩薩要明確告知佛弟子第八識真心如來藏的中道體性,這與《心經》所說是相契合的。
所以,凡是因緣所生法都是落在二法之中,不涉中道。譬如,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及四念處、四聖諦……等三十七道品,皆都是因緣所生的法,都是不能夠同時含攝二法而不落一邊者,唯一能夠離兩邊的法,只有佛法中的般若中道,這是當菩薩親證般若中道心——第八識如來藏時,就能現前觀察蘊處界等諸法虛妄無實,是緣起性空;再以般若智慧來觀察如來藏,離一切的兩邊,離生死、斷常、增減,與蘊處界諸法不一不異,能夠入於中道。所以《中論》卷4中才會說:【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龍樹菩薩所說的這個「空者」,則是具有兩種意涵:一者是諸法皆是緣起性空的法,是落在兩邊的空相;二者是出生萬法,為萬法出生的根本因,離於兩邊處於中道的第八識如來藏空性心。這個實相法是具有中道「非有亦非無」不二的法,這裡「非有」是說:實相法非世間有,不繫縛於三界法性,法爾存在,真實可證,我們說祂叫作真實空。所說的「非無」是指:這個實相法有真如法性,非空無一法,而且能夠出生蘊處界,所以說真實不空。
世間人想要證中道,往往方向不正確,錯用了氣力,多數人都落在見聞覺知的六識心上用功,想要利用打坐修定讓意識心處於一念不生,雖然打坐修定能讓妄念暫時伏滅,但是世間定的境界是有入有出的,當入定時妄想暫時止息,心中一念不生;但是入了這樣的境界,總是有出定的時候,這是因為一切定境都是與意識心相應的境界。六識見聞覺知心是蘊處界的法,都是生滅無常、緣起性空的法。識蘊六識心是根塵觸三和合才會出現的法,是有生有滅,落在生滅兩邊。其中意識有定心的作用,這是因為意識與五別境的定心所有法相應,能藉由打坐數息修定,從粗妄念進入到一念不生的定心之中;但當下坐之後一念不生消失,粗妄念又生起,所以這個意識的定心,就落在有無、生滅的兩邊,無法離開兩邊。
世間人因為不知道佛法智慧的可貴,卻愛樂追求意識這個覺知心在覺受上可以獲得殊勝的上妙境界,所以喜愛打坐修定讓意識心入於定境之中;這原本無可厚非,但意識處於定境之中雖然不算是苦苦,但由於定境總還是會有退失的時候,所以有壞苦,且不離行苦,而且不離五蘊熾盛的苦。雖然定境仍有不同層次的差別,但所有定的境界,都還是在世間生滅法當中,其本質是不離二邊的。所以,有智慧的佛子想要真正離開苦,就應當從實證佛法三乘菩提的智慧中來求,實證大乘佛菩提道自始至終都離開兩邊的中道,得證離兩邊的般若中道智慧,才是真正的離苦。
除了佛法的實證般若之外,其他所有世間的修行方法,都是落在兩邊中求。而且更有外道喇嘛教想要利用男女雙身修,皆落在兩邊的法上去希求離兩邊的中道,那更是緣木求魚了。因此,真正的離苦是從大乘佛法中菩薩所證的實相心如來藏的中道來觀,祂不是世間生滅所生的法,從來不落在兩邊的其中一邊。實相如來藏雖然說是心,但祂不是世間法的心,不是生滅心;也不是能了別世間六塵的取境心,沒有像意識需要修定而可以入定、出定,祂從不曾住於定中與定外,祂不落在兩邊,因此說如來藏才是真正離兩邊的中道實相心。大乘菩薩在真實諦見生命的真相之後,了知法界運作的真實道理,包括了離兩邊的中道心如來藏是法界實相心;還有被法界實相心所出生的無常生滅、落在兩邊的世間一切法。因這樣的慧觀,進而深刻地理解世間一切苦的本質,所以不會執迷不捨、落在兩邊的非真實法當中,生起了貪染煩惱乃至造作惡業。
因此,當菩薩們為了能夠遠離世間法的貪染,進而想實證這個實相心,而作蘊處界的因緣生起次第的觀行時,應當要依 佛陀所教授的次第,先以十因緣推知有一個入胎識住胎才有名色,並知「齊識而還,不能過彼」,在確知十因緣有此識的住胎,才有十二因緣的流轉生死、憂悲苦惱;再以十二因緣的還滅現觀來滅除無明,才能夠證得緣覺法的正確法門。如果忽略十因緣應確立的入胎識,而只作十二因緣的還滅門,則會遠離 世尊教授佛子觀行因緣法的本意,是需要先確立入胎識的存在,否則佛子必將會進入斷滅見中成為斷見外道,而撥一切法空、一切法緣起性空;所以,離開了這個法界實相心如來藏來說中道,一定都不能夠符合中道義,一定都會墮入兩邊之中。
許多佛門之人,往往在空性與空相上無法真實理解,因此錯解了《阿含經》與《般若經》的義理,將般若實相如來藏的空性當作是世俗諦的空相,於是既不能夠證得解脫,更不能夠證得般若。若能真實實證不生滅的空性心,又同時能現觀祂所出生的一切空相的一切生滅法,具足真實空與真實不空的道理,這樣的中道理,才是真正的證得真實中道。
所以,佛法中的中道觀行是非常殊勝的,這是因為實證般若如來藏,能現觀法界運作的真相「真實空與真實不空」以及「畢竟空、緣起有」的智慧。如來藏畢竟空寂,是因為自性無三界中蘊處界的有性;如來藏具有藉緣出生生起萬法的真實自性,這是般若中觀的真實義理。千萬不要像琅琊閣寫手於2019年10月20日的部落格中,依於六識論的角度來錯解 龍樹菩薩所說八不中道的「中道與空性」,而將如來藏的空性實義,錯以世俗諦的一切法緣生性空的空相來取代;如此,既不能夠證得解脫,更不能證得般若中道的真實義。菩薩們若想要求證中道的真實義理,應當建立起中道實相的正確知見,如此,學佛才不會唐捐其功。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只能說到這裡。
最後祝願所有的菩薩們:色身康泰、學法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