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閣們不懂「轉依」(下)

第103集
由 正旭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弘法節目,今天所要講的主題仍然是「琅琊閣們不懂轉依」。

平實導師在《真假開悟》中說:【明心之人若能於一切法中現觀第八識在萬法上所顯示之真如性,轉依第八識心體的真如性,而遠離對於自己所證之第八識之執著,……。】(《真假開悟》,佛教正覺同修會,頁243。)琅琊閣們就對於這個說法,提出了質疑:【對比唯識論:唯識說的是斷本識中二障粗重,才能有轉舍依他起上遍計所執,同時也就能轉得依他起中圓成實性。而蕭平實說的是:現觀真如性,然後「轉依」第八識心體的真如性,然後就能遠離「對於自己所證之第八識之執著」。】(〈文章轉載:略析蕭平實居士不懂何為唯識「轉依」,亦不懂「轉依」之法理〉,琅琊閣。)他們的意思是說,平實導師所說不符唯識論所說的意旨。其實他們根本不懂所引用唯識論原文的義理,所以才會作這種對比。

我們先來看他們所引用的原文,《成唯識論》卷9:【斷本識中二障麁重,故能轉捨依他起上遍計所執,及能轉得依他起中圓成實性。由轉煩惱得大涅槃,轉所知障證無上覺……。】這一段論是說:因為斷除本識中二障粗重,故能同時轉捨依他起性等五陰身心上的遍計所執性,以及同時能圓滿證得第八識真如心的圓成實性,便能證得廣大轉依。因為轉捨煩惱障的緣故而得大涅槃,轉捨所知障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為什麼我們在解釋論文當中加上「同時」?因為在斷盡本識中的二障粗重的當下,就已經成就了廣大轉依,同時成就佛果,也就是「大涅槃果」與「無上菩提果」,本識中怎麼還會有「遍計所執性」需要轉捨?如果還有「遍計所執性」需要「轉捨」,如何能冠上「無上」兩個字?但是琅琊閣們的意思顯然是「斷除了二障粗重以後,才能有轉捨依他起性上遍計所執,同時也就能轉得依他起中圓成實性」。如果他們不是這個意思,怎麼會在「也就能轉得依他起中圓成實性」的前面加了「同時」,而「轉捨依他起上遍計所執」的前面不說「同時」,而加上「才能有」?由此可知,他們是確實不懂唯識論所說的意旨。

此外,從因地的第七住位來說,如果證得第八識的人沒有現觀真如法性,或是現觀之後不能轉依識上的真如法性,他的轉依是沒有成功的,就表示他沒有現觀依他起性的蘊處界等諸法的依他起還有不真實的法性,就是沒有證得煩惱障所攝的人空,在依他起性上的遍計所執性並沒有消失而仍然有執著;也就是沒有證得所知障所攝的圓成實性,尚未打破所知障;而這兩種障的打破都是在證得第八識上所顯示的真如法性的時候,便能轉依成功,這便是每一位第七住位菩薩都應該有的證量,張先生顯然沒有這個證量。

接下來說他們所提出的質疑。他們的質疑是這樣說:【這裡可以質疑蕭平實,你的意識心怎麼轉依呢?怎麼就遠離了對於意識所證的第八識之執著呢?】(〈文章轉載:略析蕭平實居士不懂何為唯識「轉依」,亦不懂「轉依」之法理〉,琅琊閣。)這也證明琅琊閣們並未證得真如,才會想要外於阿賴耶識而求證真如,成為心外求法者。我們先來說:「意識怎麼轉依?」明心之人用意識心證得第八識以後,就可以用意識心現觀第八識的自性,而《成唯識論》說「真如亦是識之實性」,表示明心之人能現觀第八識的真如性,而在能現觀的當下,意識心就轉捨一分無明,而此時真如就是意識心的所依。再來說:「怎麼就遠離了對於意識所證的第八識之執著呢?」因為第八識的真如性「無我」,《心經》說「無智亦無得」,這在意識心現觀第八識的真如性的時候就能證得,如果意識心對所證的第八識產生執著,就是「有我」作祟,與真如性不符,因此必須轉依第八識的真如性破除「有我」的執著,而能慢慢遠離對第八識的執著。

如果不是用意識心去轉依第八識的真如性,那麼我們就要請問琅琊閣們幾個問題:如果開悟不是經由意識心參禪而悟,表示意識心與開悟無關,那麼你們用意識心不斷地研究佛法,到底要幹什麼?如果不是意識心能夠現前觀察阿賴耶識的圓成實性,那麼還有哪個心可以找到阿賴耶識而能觀察祂的圓成實性?是意識以外的眼識乃至意根嗎?如果不用意識心就可以觀察,那麼你們在睡著無夢的時候,為什麼會一無所知呢?

接下來再繼續看他們的質疑:【再進一步質疑蕭平實:唯識論中說的是轉捨依他起上的遍計所執,請問蕭居士,你這個意識轉依真如性云云,能夠「轉捨【所有】依他起性上的遍計所執」嗎?顯然不行嘛!】(〈文章轉載:略析蕭平實居士不懂何為唯識「轉依」,亦不懂「轉依」之法理〉,琅琊閣。)怎麼會不行!依他起上的遍計所執主要在意根,因為意識是意根的所緣,所以只要意識轉依真如的無我性,意根也會一分一分的隨轉;因此當圓滿轉依真如的「無我性」時,必然轉捨「『所有』依他起性上的遍計所執」。然而琅琊閣們一定不肯相信「意識是意根的所緣」,因為他們堅持《成唯識論》所說:【此意但緣藏識見分,非餘。】(《成唯識論》卷4)認為意識不可能是意根的所緣,因為他們是六識論者;但是一切有情的意根,同樣都能緣於藏識在六塵外的了別性,了別性即是見分;而意根同時也緣於意識,將意識的功能作為自己的功能。

我們現在就提出《成唯識論》中的文句,來證明「意識也是意根的所緣」。《成唯識論》卷4:【未轉依位唯緣藏識,既轉依已,亦緣真如及餘諸法。】為什麼未轉依位意根無法緣於第八識的真如?因為真如不僅是第八識的自性,也同時是第八識的相分,因此才能於依他起的諸法上顯示出來;也因為真如是第八識的相分,意識心證悟的時候,才能緣於第八識真如。既然真如是第八識的相分,意根又只能緣於第八識的見分,因此說意根在未轉依位無法緣第八識的真如。那麼意根又為什麼在轉依位可以緣第八識的真如?因為在轉依位當中意識心已經可以緣於第八識的行相,而第八識遍在依他起性的諸法中運行時就顯示真如的緣故;而意識又是意根的所緣及所用,因此當意識緣於第八識真如的時候,真如也同時轉為意根的所緣。因此從這裡就可以證明:意識也是意根的所緣。如果不是這樣,那麼請問琅琊閣們:意根在未轉依位無法緣真如,但為什麼在轉依位變成可以緣真如,你們能不能說個明白?

講到這裡,如果琅琊閣們還是不相信「意識也是意根的所緣」,我們就再來舉一段《成唯識論》中的文句來證明。《成唯識論》卷4:【「此意何故無餘心所?」謂欲希望未遂合事;此識任運緣遂合境,無所希望故無有欲。】這一段論中說「此第七識意根任運緣於已遂合境」,遂合境就是稱心如意的境界,是意識的所緣,於遂合時便有欲心所;但意根也同時緣於這個境,是已經住於遂合境中,故不起欲。意根只緣現量境界的緣故,不像意識可以緣於未遂合境而生起希望,所以沒有欲心所。如果意根是如同琅琊閣們所說的那樣不緣意識,那麼意根要如何緣遂合境呢?由此可以證明 玄奘菩薩所說:「此意但緣藏識見分,非餘。」當知意根緣於藏識的見分,而且也將意識據為自己的見分,否則 玄奘菩薩論中所說就會前後不符。

因為意識的所緣境也是意根的所緣,所以意根能緣於此世意識所經歷的一切、所了知的一切法;又緣於第八識見分,而能了知第八識見分的所緣:根身、器界、種子。由此,作惡者未來世才會下墮器界中的三惡道處,行善者才會生天至天界處,誹謗聖賢聖者下墮地獄處。又由過去世所作、所經歷、所熏習的法均含藏在第八識中成為種子,因此有神通者才能看見過去世的事;也因此過去世所熏習的法,在這一世遇到因緣時,就會流注出來。由上面所說,我們就可以知道意根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出世間法」。琅琊閣們質疑 平實導師這個說法是錯的,就是因為錯解《成唯識論》所說「此意但緣藏識見分,非餘」的真實義理。如果意識不是意根的所緣,不是被意根據為己有,就會產生許多過失。我十幾年前曾經以「正勤」的筆名,在《正覺電子報》登過,大概是第30幾集,各位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找找看。

再來看琅琊閣們的質疑:【更進一步,你蕭平實這裡的所謂用意識來「轉依」,能夠「轉得」【一切】依他起性中的圓成實性嗎?畢竟,你蕭平實應該知道一個佛法唯識之常識:【依他起】者,並不僅僅是第六意識而已!除無為法,一切有為法皆是依他起!】(〈文章轉載:略析蕭平實居士不懂何為唯識「轉依」,亦不懂「轉依」之法理〉,琅琊閣。)在上一集已經引用聖教說明,圓成實自性依第八識而有、而顯、而起作用,所以第八識能生出一切雜染法與清淨法,因此意識能於依他起諸法上現觀圓成實性。因為能觀圓成實性的心就只有意識一心,而第八識的圓成實性必須是在依他起性的諸多所生法中現行的緣故;所以在現觀第八識圓成實性的當下,就已轉得圓成實性,除非像琅琊閣們不曾證得第八識而無法現觀。無法現觀的人,卻來質疑能現觀並且教導弟子們同樣可以現觀的 平實導師,這種道理是怎麼也說不通的。並且,我們從來也不曾說過,也永遠不會認為「依他起者,只是第六識而已」!這種話只是琅琊閣他們自己才會說得出來的。

琅琊閣說:「除無為法,一切有為法皆是依他起!」我們來看看這樣子說有沒有道理。圓成實性是無為法,但卻一定要在依他起的蘊處界諸法上才能顯現出來,從這個角度來說,圓成實自性也可以說是依他起諸法。但是圓成實自性唯是實有,本來就自己存在,只是要藉依他起性的諸法來顯示罷了!否則,出在三界外的圓成實性,佛弟子們要怎麼實證呢?此外,圓成實性不是只有無為的法性而已,還是無漏有為法,才能生起一切染淨諸法,才能在依他起性的染淨諸法中運行而顯示出來,琅琊閣張志成對此是完全無知的;學佛數十年而對此完全無知,令人覺得可憐!

從另一方面來說圓成實性,又與其他因緣和合的依他起諸法不同,然而依他起性的諸法,如果離開第八識的圓成實性的時候,就只能消失而完全無法運行,所以和合似一,因此也可以說圓成實與依他起是非一非異的關係;從祂藉依他起性諸法而顯示的過程來說的時候,就不能說圓成實性不是依他起法。我們來看一段經文,《解深密經》卷2:【然由有情於依他起自性及圓成實自性上,增益遍計所執自性故,我立三種無自性性;】意思是說,如果有人像張先生一樣未曾實證,而以意識思惟研究而想像,以致於執著所未能實證的圓成實自性,提出現在這樣的質疑的時候,就會增益遍計所執自性,才會來與實證的善知識故意唱反調。因為遍計所執只會在依他起諸法上生起,如果對於圓成實性的妄想完全不是依他起性,經中為什麼說有情會對圓成實自性增益遍計執?由此段經文也可以證明 平實導師於《真假開悟》中所說:【明心之人若能於一切法中現觀第八識在萬法上所顯示之真如性,轉依第八識心體的真如性,而遠離對於自己所證之第八識之執著,……。】(《真假開悟》,佛教正覺同修會,頁243。)此等說法完全符合經論所說。只是琅琊閣們看不懂經論的真實義理,又因為未曾實證圓成實性而不懂 平實導師所說的正理,才會不懂而錯解經論,才會提出這麼多不如理作意的妄想質疑。

最後琅琊閣們作了三點結論:【所以,由此對照鑒別就可知:1、蕭平實居士並不懂什麼叫「轉依」的含義;2、蕭平實居士不懂得「轉依」所涉及的法相的範圍(蕭平實所謂的轉依僅僅是第六意識);3、蕭平實居士根本不懂得唯識佛法中「轉依」的法義道理;故可判定:蕭平實居士所說的轉依,其實僅僅是他意識心虛妄想像猜測之方法而已!】(〈文章轉載:略析蕭平實居士不懂何為唯識「轉依」,亦不懂「轉依」之法理〉,琅琊閣。)如果 平實導師不是實證圓成實性,也教導弟子們一樣親證圓成實性而得現觀,諸弟子們為何肯死心塌地追隨 平實導師至今三十年而不捨離?至於張先生不能現觀,卻又不肯求 平實導師指導,然後自以為知而信受釋印順的六識論邪見,這是他因慢心及邪見而自己障道,我們是無法幫得上忙的。

先來說第一點,他們說 平實導師不懂什麼叫「轉依」的含義;然而我們由這兩集所說的轉依,均可以證明他們不懂轉依的義理。再來說第二點,他們說 平實導師所謂的轉依僅僅是第六識;表示他們完全看不懂 平實導師所說的法,全然沒有現觀的能力才會這麼說。轉依的目的在於轉捨「煩惱障」與「所知障」而能證得第八識的圓成實性,因此只要會與二障相應的心都必須「轉依」。八個識中第八識只攝藏二障的種子,沒有無明,不與二障相應;而由於七個識都會與二障相應,因此都必須轉依。然而七個心當中只有意識所具的五別境心所功能最為強大,能熏習聖教,並有勝解能印定正與邪,也能記憶曾經熏習過的法,又能專注一境觀行,乃至於在修行的道路上能抉擇下一步應該怎麼走;因此,唯有意識先行「轉依」,其他六個識才能跟著轉依。第七識不善分別,所以跟著第六識轉依的道理,前面已經作了說明。

那麼前五識要如何跟著第六識「轉依」?第六識是前五識的俱有依,所以沒有意識的時候,前五識不會現行。前五識現行的目的,是幫助意識分別意識在五塵上所不能分別的部分,意識藉由前五識所分別的部分,加上自己在法塵上所作的分別,就能判斷所分別的事物。既然前五識現行是為了幫忙意識,祂們就一定要知道意識想要幹什麼,否則便幫不上忙,因此意識一定是前五識的所緣,而前五識也一定是意識的所緣。由此可知,意識先行轉依,其他六個識才能跟著轉依。因此 平實導師所說的轉依絕對不是僅僅第六識而已,當然要以意識為轉依之主要角色,也從而是會與無明相應的識都必轉依,也都有方法可以轉依。講到這裡,大家應該已經可以很清楚地確定琅琊閣們真的是不懂「轉依」,而他們並未證得第八識,當然無法現觀第八識的圓成實性,空言轉依就成為戲論了!

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各位的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