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10集
由 正光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弘法節目,這個主題名為「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主要是針對有一批退轉者,在網路上自稱是琅琊閣等人,誤解經典及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的開示,以不實、扭曲的方式在網路上貼文,以此來評論正覺同修會。因為這樣的緣故,正覺同修會針對琅琊閣評論的文章一一加以辨正,讓各位菩薩知道:琅琊閣所說的種種法,不僅是違背佛菩薩的開示,而且也成就誤導眾生的大惡業。
退轉者張志成在琅琊閣網站曾貼文表示「蕭導師錯解如來藏、第八識、真如」,上一集已辨正了一部分的法義,已談到第一個重點的第一點的阿含時,那就是 佛在初轉法輪,開示真心有種種不同的名稱,譬如苦之本際、我、如、如來藏等名,其實都是指同一個心,只是在不同的修行階位有不同的名稱而已。接下來談第二轉法輪,佛明說有一個真心,祂有不同的名稱,譬如空性心、無住心、非心心等名。當中的《心經》是大眾耳熟能詳的一部經,那就是菩薩透過參禪的方式,也就是經中所開示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於因緣成熟時一念慧相應,找到一切有情、一切法所依止的主體識,那就是《心經》所開示的心,又名為空性心。當菩薩親證這個空性心時,現前觀察空性心的實際理地無有一法,哪有眾生的五蘊及眾苦等法存在?這證明了《心經》所開示的空性心真的是「無所得」,就會成就《心經》所開示的「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接著 佛開示:將五蘊攝歸於空性心以後,五蘊的色受想行識與空性心的關係為非一非異,這是因為五蘊空相不是空性心,但是為空性心的局部體性,不能離開空性心而有。既然五蘊空相已攝歸於空性心,再來看待一切法「諸法空相」也是同樣的道理,本來是生滅不已的諸法空相,不僅成為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而且也證實了 佛在阿含時所開示的「非我、非異我、不相在」的道理是一樣的。了知五蘊、諸法空相與空性心的關係以後,再來看到真心的體性是什麼?那是無有一法存在的境界,所以 佛才會開示,空性心的實際理地是沒有五蘊、六根、六塵、六識、十二因緣、四聖諦等法可言。也因為空性心的實際理地無有一法存在,所以 佛隨後開示:真心體性是無所得。菩薩證悟無所得空性心以後,依止來修行就會沒有罣礙、沒有恐怖,遠離種種顛倒夢想,最後就會成就佛道。由此可知,佛在《心經》所開示的空性心,其實就是一切有情、一切諸法的主體識,祂的體性就是無所得,與 佛在阿含時所開示的「如如」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差別。
接下來談另一部大眾很熟悉的經典,那就是《金剛經》所開示的無住心,其經文如下:【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佛開示:菩薩應該心無所住而行於布施,也就是不住於色等六塵行於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這告訴大眾:菩薩應該以真心的實際理地「無所住」而來行布施。能夠這樣的話,就能夠三輪體空而行布施,也就是沒有能施者,也沒有所施者,更沒有所施物這件事。像菩薩不住於任何法相來行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為什麼?因為菩薩證得無住心而來行布施,像這樣的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佛在《金剛經》所開示的「無住心」,與《心經》所開示的「無所得心」,都是以真心的實際理地來開示;既然這個無所住的心與無所得心都是指真心,當然是同一個心,只是祂有不同的名稱而已。
又,佛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59曾開示,有一個非心心,不是眾生所能了知的心,如下:【善現復言:「諸法本性無所造作、無覺知耶?」佛言:「如是諸法本性唯一無二、無造無作,不可覺知、不可分別。若諸菩薩能如是知,即能遠離一切執著。」善現復言:「如是般若波羅蜜多難可覺知。」佛言:「如是!無知者故。」善現復言:「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可思議。」佛言:「如是!非心心所能了知故。」】說明如下:「善現也就是須菩提,向佛請示有關自心如來的體性:『世間所有的法性都是無所造作、無所覺知嗎?』佛言:『世間所有的法性都是唯一無二的,本身沒有造作、沒有覺知,祂不分別諸法。如果菩薩了知自心如來的體性是沒有造作、沒有覺知,就會遠離種種的執著。』善現說:『像這樣子的般若波羅蜜多的體性,真的很難讓人了知祂沒有造作、沒有覺知。』佛言:『就是這樣子啊!般若波羅蜜多的自心如來對六塵都不了知。』善現又說:『這個般若波羅蜜多的自心如來真的很不可思議啊!』佛言:『就是這樣子啊!非心心並不是一般眾生所能了知的心,唯有證悟的菩薩才能夠了知。』」
從 佛與善現的對話當中可以了知:一者這個非心心本身沒有造作、沒有眾生我的覺知性,不對六塵作種種分別,本身離見聞覺知,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與眾生所認知有見聞覺知心真的有很大的差別。因為這樣的緣故,眾生很難接受這樣的事實,更何況能夠親證祂!既然非心心不是一般眾生所能了知的心,當然只有佛菩薩才能夠了知,乃至於通達。二者既然非心心的體性是沒有造作、也沒有覺知,當然祂不分別諸法。像這樣的說法,是不是與之前的《心經》、《金剛經》的說法一樣嗎?當然一樣!因為《心經》所說的無所得心,祂於一切法都無所得;《金剛經》所說的無住心,祂於一切法都無所住;《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所說的非心心,祂本身沒有造作、也沒有眾生我的覺知性,所以不對六塵作種種分別,本身離見聞覺知。由此可以了知:非心心也是真心的異名。
綜合結論:一者第二轉法輪的般若時,佛所開示的無所得心、無住心、非心心等心,都是真心的異名,只是 佛在不同修行的階位施設真心有不同的名稱,其實都是同一個心。二者無所得心、無住心、非心心等心的體性,於諸法都無所得、無所住,本身於六塵都如如不動,與 佛在初轉法輪所開示的「如」是一樣的。由此可以證明:佛是以真心來貫穿初轉法輪及第二轉法輪,前者偏向於現象界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來詮釋,後者是以菩薩證悟了以後,將現象界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攝歸於真心、是為真心的局部體性來闡述,這個真心有種種不同的名稱,只是在不同修行階位有不同的名稱而已。
接下來談 佛在第三轉法輪中,明說有一個真心,祂有不同的名稱,譬如第八識、阿賴耶識、種子識、異熟識、無垢識等名。佛在《大乘入楞伽經》卷5曾開示,一切眾生皆有八個識,如下:【復次大慧!善不善者,所謂八識;何等為八?謂如來藏名藏識、意及意識並五識身。】佛開示:「所謂善法與不善法,一共有八個識;哪八個識呢?如來藏又名藏識,以及意根、意識、前五識。」佛已經很清楚開示:一者每一位眾生都有八個識,所以真心有時被稱為第八識。二者 佛在第三轉法輪已經指稱有如來藏,在初轉法輪的阿含時的《央掘魔羅經》也提到如來藏一詞,顯然如來藏就是第八識無疑,只是同一個真心有不同的名稱而已。
又,佛在《大乘入楞伽經》卷2曾開示,對於阿賴耶識不可思議境界得以不驚、不怖、不畏的人,就是菩薩種性人:【大慧!若有聞說此一一法及自心所現身財建立阿賴耶識不思議境,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此是如來乘性。】佛開示:「大慧菩薩!如果有人聽聞如來種性所證的三種法之一一法,以及自心所顯現的身與財,以此來建立阿賴耶識不可思議境界,得以不驚訝、不恐怖、不畏懼,像這樣的人就是如來種性人。」由此可知:如果有眾生對阿賴耶識所生的種種法,能夠聽聞、信受乃至於修行,未來就可以成就佛道。當知此心阿賴耶識必然是常住法,祂不僅是真心的異名,而且還能藉緣出生了世出世間法,為眾生所領納及受用。二者能夠相信阿賴耶識是真心的人,必然不是小根小器的人,而是菩薩;所以菩薩對於阿賴耶識的自心現量及顯現自身與財,得以不驚、不怖、不畏。
又,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卷3曾開示阿賴耶識含藏了七轉識染汙的種子,如下:【或名阿賴耶,攝藏一切雜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見愛等執藏以為自內我故,此名唯在異生有學,非無學位不退菩薩有雜染法執藏義故。】說明如下:「真心另外一個名稱叫作阿賴耶識,祂的體內含藏了種種的善惡業的種子不會失去,而且也執藏了我見、我愛等種子以為自內我。阿賴耶識這個名稱為異生凡夫、有學所攝,並不是無學位的不退菩薩有雜染法執藏的緣故。」
玄奘菩薩已經很清楚開示:一者阿賴耶識所含攝的階位,從異生凡夫開始,一直到七地滿心為止。為什麼?因為異生凡夫不知、不證阿賴耶識,所以他的阿賴耶識含藏了許多七轉識染汙的種子。就算異生凡夫肯努力修行,未來能夠證悟阿賴耶識,他的真心阿賴耶識還是有許許多多的七轉識染汙的種子,猶待菩薩藉著修行一一來轉變阿賴耶識所含藏染汙的種子。待菩薩於地前成就阿羅漢果,也只不過將煩惱障的現行斷除而已,他的真心阿賴耶識裡,還含藏了煩惱障的習氣種子隨眠尚未斷除,猶待菩薩起惑潤生而轉入地上階位繼續修行,一直到七地滿心為止,才能將煩惱障的習氣種子隨眠斷除。
二者既然阿賴耶識含藏了許許多多七轉識染汙的種子,阿賴耶識當然也可以稱為種子識;又,異熟識能引生異熟種子現行,能讓眾生受種種異熟果報的心,是故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卷2開示:【此是能引諸界趣生善不善業,異熟果故,說名異熟。】玄奘菩薩已經很清楚開示:一者由於阿賴耶識有阿賴耶性,也就是祂有能藏、所藏、執藏的體性,當菩薩斷除了阿賴耶性,將煩惱障的現行及習氣種子隨眠斷除,阿賴耶識改名為異熟識,仍然是同一個心體,只是改了名稱而已,可見真心有不同的名稱。二者既然異熟識有異熟的體性,會讓眾生領受種種異熟果報而不會失壞,表示異熟識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又當菩薩將他的異熟識體內的異熟性斷除,這時的異熟識改名為無垢識,顯然佛地的無垢識也是真心的異名,未成佛前是因地的真心,成佛以後是果地的真心。
從上面這兩集說明可知:世尊是以真心的種種異名來貫穿三次轉法輪。在初轉法輪的阿含時,佛隱說真心有種種名,譬如苦之本際、我、如、如來藏等名,為二乘人說明如何斷除煩惱障的現行,未來就可以滅盡自己的蘊處界而入無餘涅槃。在第二轉法輪的般若時,佛明說真心有種種不同的名稱,譬如無所得心、無住心、非心心等名,告訴菩薩如何去親證及轉依了以後,一一去圓滿十住、十行、十迴向之法與次法,最後得以成就阿羅漢的果證。在第三次轉法輪的唯識種智時,佛明說真心有種種不同的名稱,譬如第八識、阿賴耶識、種子識、異熟識、無垢識等名,讓菩薩可以起惑潤生,繼續往地上階位邁進,最後斷除了煩惱障的習氣種子隨眠及所知障,因而成為四智圓明的究竟佛。由此可以證明:一切有情、一切諸法所依止的主體識就是阿賴耶識,祂有種種不同名稱,符合了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卷3的開示:【然第八識雖諸有情皆悉成就,而隨義別立種種名。】
反觀退轉者張志成主張「蕭導師混雜不同大乘經論的理論體系,對阿賴耶識、如來藏、真如三個名詞的定義錯解,然後混為一談」,顯然是錯得離譜了!因為他這樣說法,明顯違背佛菩薩聖教量,以及違背 平實導師所親證、所現觀的現量境。不僅如此,退轉者張志成還主張「真心阿賴耶識不是不生不滅的常住法,是依四緣生起的依他起性、生滅的有為法」,也就是說,退轉者張志成認為一切有情、一切法所依止的主體識第八識,是生滅不已的有為法,不是不生不滅的常住法;真是一錯,全盤都錯了!不僅導致他的修行全部走上岔路上,完全偏離了正確的佛菩提道,印證了禪宗祖師所開示的「毫釐有差,天地懸隔」,而且也成就了破 佛正法及誤導眾生的大惡業。這樣的大惡業,乃是非常嚴重的果報,正如 佛在《佛藏經》卷2的開示:【舍利弗!有諸眾生起破法罪業,違逆不信者,其數無量;於九十九億佛所阿僧祇劫,乃無一人入涅槃者。】
為什麼他會有如此荒謬的主張呢?一者是受了六識論釋印順的遺毒,以及他自己有文字障的關係,因而障礙了他的佛菩提道的修證。二者他緊緊抱著釋印順錯誤的知見不放,於正法有所疑時,卻不向真善知識 平實導師請示法義,以解決他的疑惑,並且於事相上一時違逆不順遂,因而成為佛菩提道的退轉者,又成為凡夫一個。他的退轉不僅讓人覺得很可惜,而且也證成了 佛在《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的開示:【其中值惡因緣故,退入凡夫不善惡中,不名習種性人。】不僅使他的說法完全偏離了佛菩薩的開示,而且也使他的修行走上釋印順斷常二見的不歸路,未來要下墮三惡道受苦無量,因而成為 佛在經中所開示的可憐愍人。
說到這裡,時間已經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敬請各位菩薩下次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