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赖耶识是一切众生、一切法所依止的主体识(二)

第010集
由 正光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的弘法节目,这个主题名为“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主要是针对有一批退转者,在网络上自称是琅琊阁等人,误解经典及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的开示,以不实、扭曲的方式在网络上贴文,以此来评论正觉同修会。因为这样的缘故,正觉同修会针对琅琊阁评论的文章一一加以辨正,让各位菩萨知道:琅琊阁所说的种种法,不仅是违背佛菩萨的开示,而且也成就误导众生的大恶业。

退转者张志成在琅琊阁网站曾贴文表示“萧导师错解如来藏、第八识、真如”,上一集已辨正了一部分的法义,已谈到第一个重点的第一点的阿含时,那就是 佛在初转法轮,开示真心有种种不同的名称,譬如苦之本际、我、如、如来藏等名,其实都是指同一个心,只是在不同的修行阶位有不同的名称而已。接下来谈第二转法轮,佛明说有一个真心,祂有不同的名称,譬如空性心、无住心、非心心等名。当中的《心经》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一部经,那就是菩萨透过参禅的方式,也就是经中所开示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于因缘成熟时一念慧相应,找到一切有情、一切法所依止的主体识,那就是《心经》所开示的心,又名为空性心。当菩萨亲证这个空性心时,现前观察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无有一法,哪有众生的五蕴及众苦等法存在?这证明了《心经》所开示的空性心真的是“无所得”,就会成就《心经》所开示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接着 佛开示:将五蕴摄归于空性心以后,五蕴的色受想行识与空性心的关系为非一非异,这是因为五蕴空相不是空性心,但是为空性心的局部体性,不能离开空性心而有。既然五蕴空相已摄归于空性心,再来看待一切法“诸法空相”也是同样的道理,本来是生灭不已的诸法空相,不仅成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而且也证实了 佛在阿含时所开示的“非我、非异我、不相在”的道理是一样的。了知五蕴、诸法空相与空性心的关系以后,再来看到真心的体性是什么?那是无有一法存在的境界,所以 佛才会开示,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五蕴、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因缘、四圣谛等法可言。也因为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无有一法存在,所以 佛随后开示:真心体性是无所得。菩萨证悟无所得空性心以后,依止来修行就会没有罣碍、没有恐怖,远离种种颠倒梦想,最后就会成就佛道。由此可知,佛在《心经》所开示的空性心,其实就是一切有情、一切诸法的主体识,祂的体性就是无所得,与 佛在阿含时所开示的“如如”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

接下来谈另一部大众很熟悉的经典,那就是《金刚经》所开示的无住心,其经文如下:【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开示:菩萨应该心无所住而行于布施,也就是不住于色等六尘行于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这告诉大众:菩萨应该以真心的实际理地“无所住”而来行布施。能够这样的话,就能够三轮体空而行布施,也就是没有能施者,也没有所施者,更没有所施物这件事。像菩萨不住于任何法相来行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为什么?因为菩萨证得无住心而来行布施,像这样的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佛在《金刚经》所开示的“无住心”,与《心经》所开示的“无所得心”,都是以真心的实际理地来开示;既然这个无所住的心与无所得心都是指真心,当然是同一个心,只是祂有不同的名称而已。

又,佛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59曾开示,有一个非心心,不是众生所能了知的心,如下:【善现复言:“诸法本性无所造作、无觉知耶?”佛言:“如是诸法本性唯一无二、无造无作,不可觉知、不可分别。若诸菩萨能如是知,即能远离一切执著。”善现复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难可觉知。”佛言:“如是!无知者故。”善现复言:“如是般若波罗蜜多不可思议。”佛言:“如是!非心心所能了知故。”】说明如下:“善现也就是须菩提,向佛请示有关自心如来的体性:‘世间所有的法性都是无所造作、无所觉知吗?’佛言:‘世间所有的法性都是唯一无二的,本身没有造作、没有觉知,祂不分别诸法。如果菩萨了知自心如来的体性是没有造作、没有觉知,就会远离种种的执著。’善现说:‘像这样子的般若波罗蜜多的体性,真的很难让人了知祂没有造作、没有觉知。’佛言:‘就是这样子啊!般若波罗蜜多的自心如来对六尘都不了知。’善现又说:‘这个般若波罗蜜多的自心如来真的很不可思议啊!’佛言:‘就是这样子啊!非心心并不是一般众生所能了知的心,唯有证悟的菩萨才能够了知。’”

佛与善现的对话当中可以了知:一者这个非心心本身没有造作、没有众生我的觉知性,不对六尘作种种分别,本身离见闻觉知,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与众生所认知有见闻觉知心真的有很大的差别。因为这样的缘故,众生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更何况能够亲证祂!既然非心心不是一般众生所能了知的心,当然只有佛菩萨才能够了知,乃至于通达。二者既然非心心的体性是没有造作、也没有觉知,当然祂不分别诸法。像这样的说法,是不是与之前的《心经》《金刚经》的说法一样吗?当然一样!因为《心经》所说的无所得心,祂于一切法都无所得;《金刚经》所说的无住心,祂于一切法都无所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所说的非心心,祂本身没有造作、也没有众生我的觉知性,所以不对六尘作种种分别,本身离见闻觉知。由此可以了知:非心心也是真心的异名。

综合结论:一者第二转法轮的般若时,佛所开示的无所得心、无住心、非心心等心,都是真心的异名,只是 佛在不同修行的阶位施设真心有不同的名称,其实都是同一个心。二者无所得心、无住心、非心心等心的体性,于诸法都无所得、无所住,本身于六尘都如如不动,与 佛在初转法轮所开示的“如”是一样的。由此可以证明:佛是以真心来贯穿初转法轮及第二转法轮,前者偏向于现象界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来诠释,后者是以菩萨证悟了以后,将现象界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摄归于真心、是为真心的局部体性来阐述,这个真心有种种不同的名称,只是在不同修行阶位有不同的名称而已。

接下来谈 佛在第三转法轮中,明说有一个真心,祂有不同的名称,譬如第八识、阿赖耶识、种子识、异熟识、无垢识等名。佛在《大乘入楞伽经》卷5曾开示,一切众生皆有八个识,如下:【復次大慧!善不善者,所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佛开示:“所谓善法与不善法,一共有八个识;哪八个识呢?如来藏又名藏识,以及意根、意识、前五识。”佛已经很清楚开示:一者每一位众生都有八个识,所以真心有时被称为第八识。二者 佛在第三转法轮已经指称有如来藏,在初转法轮的阿含时的《央掘魔罗经》也提到如来藏一词,显然如来藏就是第八识无疑,只是同一个真心有不同的名称而已。

又,佛在《大乘入楞伽经》卷2曾开示,对于阿赖耶识不可思议境界得以不惊、不怖、不畏的人,就是菩萨种性人:【大慧!若有闻说此一一法及自心所现身财建立阿赖耶识不思议境,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此是如来乘性。】佛开示:“大慧菩萨!如果有人听闻如来种性所证的三种法之一一法,以及自心所显现的身与财,以此来建立阿赖耶识不可思议境界,得以不惊讶、不恐怖、不畏惧,像这样的人就是如来种性人。”由此可知:如果有众生对阿赖耶识所生的种种法,能够听闻、信受乃至于修行,未来就可以成就佛道。当知此心阿赖耶识必然是常住法,祂不仅是真心的异名,而且还能借缘出生了世出世间法,为众生所领纳及受用。二者能够相信阿赖耶识是真心的人,必然不是小根小器的人,而是菩萨;所以菩萨对于阿赖耶识的自心现量及显现自身与财,得以不惊、不怖、不畏。

又,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3曾开示阿赖耶识含藏了七转识染污的种子,如下:【或名阿赖耶,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见爱等执藏以为自内我故,此名唯在异生有学,非无学位不退菩萨有杂染法执藏义故。】说明如下:“真心另外一个名称叫作阿赖耶识,祂的体内含藏了种种的善恶业的种子不会失去,而且也执藏了我见、我爱等种子以为自内我。阿赖耶识这个名称为异生凡夫、有学所摄,并不是无学位的不退菩萨有杂染法执藏的缘故。”

玄奘菩萨已经很清楚开示:一者阿赖耶识所含摄的阶位,从异生凡夫开始,一直到七地满心为止。为什么?因为异生凡夫不知、不证阿赖耶识,所以他的阿赖耶识含藏了许多七转识染污的种子。就算异生凡夫肯努力修行,未来能够证悟阿赖耶识,他的真心阿赖耶识还是有许许多多的七转识染污的种子,犹待菩萨借着修行一一来转变阿赖耶识所含藏染污的种子。待菩萨于地前成就阿罗汉果,也只不过将烦恼障的现行断除而已,他的真心阿赖耶识里,还含藏了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尚未断除,犹待菩萨起惑润生而转入地上阶位继续修行,一直到七地满心为止,才能将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断除。

二者既然阿赖耶识含藏了许许多多七转识染污的种子,阿赖耶识当然也可以称为种子识;又,异熟识能引生异熟种子现行,能让众生受种种异熟果报的心,是故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2开示:【此是能引诸界趣生善不善业,异熟果故,说名异熟。】玄奘菩萨已经很清楚开示:一者由于阿赖耶识有阿赖耶性,也就是祂有能藏、所藏、执藏的体性,当菩萨断除了阿赖耶性,将烦恼障的现行及习气种子随眠断除,阿赖耶识改名为异熟识,仍然是同一个心体,只是改了名称而已,可见真心有不同的名称。二者既然异熟识有异熟的体性,会让众生领受种种异熟果报而不会失坏,表示异熟识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又当菩萨将他的异熟识体内的异熟性断除,这时的异熟识改名为无垢识,显然佛地的无垢识也是真心的异名,未成佛前是因地的真心,成佛以后是果地的真心。

从上面这两集说明可知:世尊是以真心的种种异名来贯穿三次转法轮。在初转法轮的阿含时,佛隐说真心有种种名,譬如苦之本际、我、如、如来藏等名,为二乘人说明如何断除烦恼障的现行,未来就可以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在第二转法轮的般若时,佛明说真心有种种不同的名称,譬如无所得心、无住心、非心心等名,告诉菩萨如何去亲证及转依了以后,一一去圆满十住、十行、十回向之法与次法,最后得以成就阿罗汉的果证。在第三次转法轮的唯识种智时,佛明说真心有种种不同的名称,譬如第八识、阿赖耶识、种子识、异熟识、无垢识等名,让菩萨可以起惑润生,继续往地上阶位迈进,最后断除了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及所知障,因而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由此可以证明:一切有情、一切诸法所依止的主体识就是阿赖耶识,祂有种种不同名称,符合了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3的开示:【然第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

反观退转者张志成主张“萧导师混杂不同大乘经论的理论体系,对阿赖耶识、如来藏、真如三个名词的定义错解,然后混为一谈”,显然是错得离谱了!因为他这样说法,明显违背佛菩萨圣教量,以及违背 平实导师所亲证、所现观的现量境。不仅如此,退转者张志成还主张“真心阿赖耶识不是不生不灭的常住法,是依四缘生起的依他起性、生灭的有为法”,也就是说,退转者张志成认为一切有情、一切法所依止的主体识第八识,是生灭不已的有为法,不是不生不灭的常住法;真是一错,全盘都错了!不仅导致他的修行全部走上岔路上,完全偏离了正确的佛菩提道,印证了禅宗祖师所开示的“毫厘有差,天地悬隔”,而且也成就了破 佛正法及误导众生的大恶业。这样的大恶业,乃是非常严重的果报,正如 佛在《佛藏经》卷2的开示:【舍利弗!有诸众生起破法罪业,违逆不信者,其数无量;于九十九亿佛所阿僧祇劫,乃无一人入涅槃者。】

为什么他会有如此荒谬的主张呢?一者是受了六识论释印顺的遗毒,以及他自己有文字障的关系,因而障碍了他的佛菩提道的修证。二者他紧紧抱着释印顺错误的知见不放,于正法有所疑时,却不向真善知识 平实导师请示法义,以解决他的疑惑,并且于事相上一时违逆不顺遂,因而成为佛菩提道的退转者,又成为凡夫一个。他的退转不仅让人觉得很可惜,而且也证成了 佛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的开示:【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不仅使他的说法完全偏离了佛菩萨的开示,而且也使他的修行走上释印顺断常二见的不归路,未来要下堕三恶道受苦无量,因而成为 佛在经中所开示的可怜愍人。

说到这里,时间已经到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敬请各位菩萨下次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点击数: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