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09集
由 正光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弘法節目,這個主題名為:《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主要是針對有一批退轉者,在網路上自稱是琅琊閣等人,誤解經典及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的開示,以不實、扭曲的方式在網路上貼文,以此來評論正覺同修會。因為這樣的緣故,正覺同修會針對琅琊閣評論的文章一一加以辨正,讓各位菩薩知道:琅琊閣所說的種種法,不僅是違背佛菩薩的開示,而且也成就誤導眾生的大惡業。
退轉者張志成在琅琊閣網站曾貼文表示「蕭導師錯解如來藏、第八識、真如」,貼文共有兩篇文章,大概有兩個重點如下:第一個重點,退轉者張志成說: (蕭導師) 將不同體系對阿賴耶識、如來藏、真如三個名詞的定義錯解然後混為一談。第二個重點,退轉者張志成說: (蕭導師) 將阿賴耶識切割為兩個部分:無為的本體(第八識心體)加上有為的種子,……這樣切割的原因是錯誤理解唯識中「有體、無體」的定義,以及誤讀《楞伽經》、《起信論》裡面所說的「生滅與不生滅和合」。至於其他的部分,限於時間的關係,請各位菩薩詳閱 平實導師的種種著作,在此就不多說了。
首先談第一個重點:「蕭導師混雜不同大乘經論的理論體系,對阿賴耶識、如來藏、真如三個名詞的定義錯解,然後混為一談。」由於退轉者張志成所說的內涵,牽涉到 佛在三次轉法輪所開示的內涵,因此針對第一個重點分為兩點來說明:第一點,證明 佛在三次轉法輪當中,其所開示種種不同的真心異名都是指同一個心,只是在不同修行階位有不同的名稱而已。第二點,證明 佛在三次轉法輪當中,其所開示的真心,祂本來就寂靜。從上面兩點的說明可以證明:退轉者張志成說法不僅是錯得離譜了,而且也證明了他的無明及文字障非常嚴重,遮蓋了他的智慧及心性,導致他走上釋印順破 佛正法的道路上,真是讓人遺憾啊!
首先談第一點,證明 佛在三次轉法輪當中,其所開示種種不同的真心異名都是指同一個心,只是在不同修行階位有不同的名稱而已。或許會有菩薩提出疑問:「退轉者張志成僅提出蕭導師混雜不同大乘經論的理論體系的說明,為什麼在這裡要提出佛三次轉法輪的內涵呢?」答:佛在三次轉法輪當中,分別在阿含時、般若時、唯識種智時,隱說、明說真心有種種不同的名稱,以此緣故,有必要清楚地將 佛在三時所開示的真心有種種異名加以說明,大眾就會了知 佛已經隱說、明說真心有種種不同的名稱,讓菩薩們在不同的時期、在不同的修行階位於法有所實證。
譬如在阿含時,佛說眾生不僅有五陰熾盛苦,而且也說現象界的蘊處界無有一法是真實,因此聲聞及緣覺只要證得四果的果位,於捨壽時願意將自己的蘊處界滅盡,就可以入極寂靜的無餘涅槃中。在般若時,由於二乘人已證得四果的果位,於是 佛開始宣說第二轉法輪的般若經典,將所有現象界的一切法的空相——祂本來是生滅法——全部攝歸於不生不滅的真心,亦名為空性,於是現象界的一切法,包括了蘊處界及諸法等法在內,不僅成為不生不滅的法,而且也成為真心的局部體性。又,佛要讓菩薩們得以實證般若而明心見性,旁開教外別傳的法門,讓菩薩們有所實證,於是有了迦葉拈花微笑的公案出現,以及大乘法東來而有後來禪宗祖師的證悟出現。然而般若時,僅能讓菩薩們證得總相智及別相智,沒有辦法證得道種智及一切種智,所以無法讓菩薩們成就佛道。於是 佛在第三次轉法輪的唯識種智時,開始宣說一切種智,不僅讓菩薩們能夠發起無生法忍智,而且也讓菩薩們未來可以成就佛道。
然而眾生可以成就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都是 佛以真心來貫穿一切法的,不僅貫穿一切有情、一切法,而且還貫穿三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既然 佛要讓眾生成就五乘佛法,尤其是佛菩提,當然要開示有一個真實心,祂不僅貫穿三世而為一切眾生、一切法之所依止的主體識;而且也開示這個真實心在不同的修行階位有不同的名稱,讓眾生知道他現在是處於什麼階位,未來要如何努力才能圓滿這個階位而往下一個階位邁進,乃至最後圓成佛道。因為這樣的緣故,佛才會在不同時期、不同經典宣說真心有種種的異名。譬如在初轉法輪的阿含時,用苦之本際、我、如、如來藏等名;在第二轉法輪的般若時,用無住心、非心心、無心相心、無念心、不念心、諸法本母等名;在第三轉法輪的唯識種智時,用第八識、心、所知依、種子識、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等名。不僅如此,禪門對於真心也有種種不同的名稱,譬如用本來面目、和尚家風、石上無根樹、莫邪劍等名。所以說,不論是 佛在三次轉法輪所用的真心異名,還是禪宗祖師所用的真心種種名,無非都是指同一個心,只是在不同的修行階位有不同的名稱而已。
既然 佛已說明真心在不同修行階位有不同的名稱,接下來說明 佛在第一次轉法輪當中,到底有沒有隱說一切有情的真心種種異名。佛在《雜阿含經》卷10曾開示,眾生輪迴生死的原因,就是不知道有一個眾苦所依止的本際如下:【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結所繫,長夜輪迴,不知苦之本際。】「也就是無始劫以來,眾生為無明所遮蓋,為貪愛的結使所繫縛,所以在生死大海中流轉不已,不知道有一個眾苦所依止的本際。」這告訴大眾:眾生不知道有一個常住法的本際存在,所以造作了種種善惡業而流轉三界生死不得出離。如果眾生知道有一個常住法,祂從無始劫以來就存在,而且是恆常在運轉;不僅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一切法所依止,而且還是三乘菩提的根本,就會精進來修行,乃至於到達無生無死的彼岸。
又,佛在《雜阿含經》卷3也開示,五陰我與真實我和合運作,所以二乘人入無餘涅槃並不是什麼都沒有的斷滅空,還有無餘涅槃的本際,還有真實我的第八識存在。其經文如下:【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異我、不相在;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多聞聖弟子如是觀察,厭於色,厭受、想、行、識,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故,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說明如下:「所有的種種色,譬如過去世的色、未來世的色、現在世的色,內色、外色,粗色、細色,好的色、醜陋的色,遠色、近色,它們都不是真實我、也不異於真實我,色法與真實我和合運作。色法既如是,受、想、行、識也是這樣的道理,它們不是真實我,也不異於真實我,受想行識與真實我和合運作。多聞聖弟子能夠作這樣的觀察,就會對五陰產生厭惡;因為厭惡的緣故,就不會因為快樂而產生執著;因為不快樂、不執著的緣故,就能解脫三界生死的繫縛;由於解脫三界生死繫縛的緣故,可以自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從 佛的開示可知:一者、五陰的色受想行識本來就是生滅法,不是真實我,故名非我;可是五陰是以真實我的第八識阿賴耶識為因,藉著種種緣而從第八識阿賴耶識而生、而顯,所以五陰本來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的一部分,不異於真實我,故名非異我;又當五陰在運作時,真實我的第八識阿賴耶識必然與之和合運作,故名不相在。二者、既然五陰都是藉緣而從真實我的第八識阿賴耶識而生、而顯,當五陰不再有種種緣來支撐運作時,剩下的當然就是真實我第八識阿賴耶識;所以,二乘的聲聞與緣覺於捨壽時,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剩下的當然就是真實我第八識阿賴耶識獨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
又,佛在《雜阿含經》卷16曾開示,有一個為四聖諦所依止的真實理的如如,所以四聖諦與如如關係為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如下:【佛告比丘:「汝云何持我所說四聖諦?」比丘白佛言:「世尊說苦聖諦,我悉受持,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是聖所諦,是名苦聖諦。世尊說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是聖所諦,是為世尊說四聖諦,我悉受持。」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真實持我所說四聖諦,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是名比丘真實持我四聖諦。」】說明如下:「世尊問這位比丘:『你是如何受持我所說的四聖諦?』比丘向佛稟白:『世尊所開示的苦聖諦,弟子悉皆受持,苦聖諦是如如不動的、不能離開如、不異於如,如是真實存在的,可以詳細觀察到,而且是沒有顛倒的;是為聖人所依止的真實理,名為苦聖諦。苦聖諦既如是,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也是同樣的道理,是如如不動的、不能離開如、不異於如,如是真實存在的,可以詳細觀察到,而且是沒有顛倒的;是為聖人所依止的真實理。這就是世尊所開示的四聖諦的真實內容,弟子我悉皆受持。』世尊聽了這位比丘說法以後,便讚歎說:『說得好啊!說得好啊!你真實受持我所說的四聖諦,是如如不動的、不能離開如、不異於如,如是真實存在的,可以詳細觀察到,而且是沒有顛倒的;能夠作這樣受持,才是真實受持四聖諦的弟子。』」
佛已經很清楚開示:在四聖諦背後有一個「如」的存在,那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異名,祂的體性是對六塵如如不動的,而且四聖諦是以如為因,藉著種種緣而從如出生的法,為佛弟子們所領納及受用;所以四聖諦是如的局部體性,不能離開如而有四聖諦。這個如是真實存在的,可以為證悟的菩薩詳細觀察到,而且不會產生錯誤的顛倒見,是為聖人所依止的真實理。由此可知:一者、這個「如」正是與前面所說的本際、真實我一樣,祂真實存在的,也是一切有情真心的異名,祂藉著種種緣而出生了四聖諦的法,是為如的局部體性;所以四聖諦與如兩者之間的關係,為非一非異。只不過前面所說的「本際、真實我」所面對的對象是苦、是五陰,後面所說的「如」所面對的對象是四聖諦;但是不論是苦、或者是五陰、或者是四聖諦,都是諸法的一部分,都是如藉著種種緣而從如出生的法,是為如的局部體性,不能離開如而有。
二者、佛在此經雖然略說真心的體性為何,那就是對六塵是不動的,故名為如;但並沒有像第二轉法輪、第三轉法輪詳細及廣說真心的種種體性,以此緣故,佛在《阿含經》仍然沒有詳細說明真心的體性為何,而是隱說了真心的異名,在在證明了阿含諸經所說的真心有種種的名稱,只是 佛對這個真心、對這個如的體性,略為說明祂是對六塵如如不動的,與證悟的菩薩所親證的真心對六塵不分別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差別,也證明了這是大乘的說法,只是二乘人無法實證;所以,佛在初轉法輪隱說真心的異名,那就是「如」,是為諸法所依止的主體識,而且諸法是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
又,在《央掘魔羅經》卷2中,央掘魔羅對滿願子開示如下:【未來現在天上人中,一切快樂常得具足,由聞如來常住藏故。若彼眾生去來現在,於五趣中支節不具,輪轉生死受一切苦,斯由輕慢如來藏故。若諸眾生歷事諸佛親近供養,乃能得聞如來之藏,信樂聽受不起誹謗,若能如實安慰說者,當知是人即是如來。若諸眾生多背諸佛者,聞如來藏則生誹謗,彼諸眾生自燒種子。嗚呼!苦哉!苦哉!不信之人於三世中甚可哀愍。】央掘魔羅是為另一尊如來的示現,祂對滿願子作這樣開示:「未來、現在的天、人得以快樂具足,是因為聽聞如來藏的緣故。過去、未來、現在的眾生,於五趣中輪轉生死受種種苦,是輕慢如來藏的緣故。如果眾生能夠信奉諸佛而聽聞如來藏法,得以信樂不誹謗,以及能夠如實為人解說,像這樣的人,未來就能夠成就佛道。如果眾生不相信如來的開示而誹謗如來藏正法,像這樣的人,未來就會淪墮三界生死,是為可憐愍的人。」
央掘魔羅已經很清楚開示:眾生對於如來藏法能夠信受,未來可以受人、天之樂,乃至於成佛之樂;如果眾生不信而誹謗,未來就會流轉三界生死。可見這個如來藏就是真心的異名。從上面的阿含時四部經典所開示的苦之本際、我、如、如來藏等名,其實都是真心的異名,可以證明:佛在阿含時,就已經隱說真心有種種異名來貫穿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只是二乘人沒有菩薩種性,心心念念想的趕快滅盡自己的蘊處界而入無餘涅槃,所以 佛才會在阿含時,隱說真心有種種異名,而沒有詳細說明真心的體性為何?待二乘人有了四果的證量,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而入無餘涅槃,剩下的就是真心,祂獨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這證明了存在有一個真實心,祂就是一切眾生、一切法的主體識。
說到這裡,時間已經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敬請各位菩薩下次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