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清淨心——如來藏(四)

第119集
由 正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製作的「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系列節目。我們延續上一集講的主題「自性清淨心——如來藏」。

今天我們要從 平實導師的《勝鬘經講記》第六輯219頁〈真子章第14〉講起。這一章的章名叫作「真子」,這個真子是說 佛的真子;那如何才是 佛的真子呢?我們先來瞭解 佛來人間示現的本意是什麼呢?就是要度一切人,不論出家或不出家,除了能夠證得解脫以外,還要將來能夠成佛;在成佛之前,一世又一世繼續自利、利他,永遠不入無餘涅槃,這樣才能把 如來的家業挑起來。能夠挑起 如來家業重擔的人,才是 佛的真子。既然有真,也就有假,定性聲聞阿羅漢不是 佛的真子,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定性聲聞阿羅漢捨報後入無餘涅槃,不能把如來家業挑起來,一方面他們挑不起來,因為他們只有解脫慧,沒有佛菩提慧。另一方面,他們也不願意挑起這個重擔,因為佛道很漫長,不斷地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所以他們捨報後無論如何都要入無餘涅槃。如果每個人都只修解脫道,不修佛菩提道,大家都修成阿羅漢果,捨報後都入無餘涅槃,阿羅漢的人數只會越來越少;因此說阿羅漢無法承擔如來家業,就連解脫道的永續弘傳也會隨著年代推移漸漸產生後繼無人的現象。這意思是說,連解脫道的法也是要由菩薩來弘傳。

接著我們來探討,如來家業中有什麼樣的內涵需要佛子來挑呢?如來的家業簡單的說有兩個,就是法與次法。法又有兩個內涵,就是解脫道與佛菩提道,主要是佛菩提道,因為佛菩提道函蓋解脫道。至於次法,是說為了使佛菩提法能夠長久存在,應當維持的其餘諸法,例如人天善法所含攝的五戒、十善,又為了完成解脫道所應維持的聲聞戒,又為了完成佛菩提道應當維持的菩薩戒,以及禪定等等法。這些法與次法,統統都是如來家業的內涵。

接著我們再來探討,如來的這些家業有誰能挑得起來呢?先從次法來說,生生世世在人間教導眾生,使眾生了知:持五戒能保住人身,加修十善業可以獲得生欲界天的果報,修禪定可以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這些都是人天善法,是如來家業中的次法,不是主要的法。這個部分,阿羅漢在世時可以隨緣為人說,可是卻無法像菩薩那樣一世又一世來人間為人解說。這個主要的法,有解脫道與佛菩提道;我們先說解脫道的法,聲聞阿羅漢捨報入無餘涅槃,所以在人間的阿羅漢將會越來越少,乃至到了最後阿羅漢消失不見了,又如何能紹繼解脫道的羅漢法呢?

且不說在人間的阿羅漢消失不見了,假設現在人間真的還有阿羅漢,他是否能具足把阿含諸經的真實義宣演出來,這也是一個問題。正覺法主 平實導師寫了七輯《阿含正義》,把阿含諸經的真實義具足宣演出來,使阿含解脫道的法義可以長久地流布於人間。有智慧的您,看到《阿含正義》的內容,也就知道大菩薩的智慧了。因此說,佛的家業中,即使是解脫道的法義,還是要依靠菩薩來弘傳,才可能流傳久遠。

接著我們再來看 佛的主要法教——佛菩提道。佛菩提道實證的第一關是明心親證如來藏,可是如來藏到底在哪裡,誰才能真的實證?這也得是菩薩才能實證。阿羅漢不清楚自性清淨心如來藏為何有染汙,所以說佛菩提法還是要由菩薩弘傳。證得自性清淨心如來藏的所在,能現觀自性清淨心如來藏卻有染汙種子,證得這兩個法以後,接著就是要通達般若智慧,通達了才能進入初地,這還是要依靠菩薩;到了初地以後如何地地增上?這個使人成就佛菩提的十度波羅蜜,還是要依靠菩薩來弘揚,因為辟支佛作不到,阿羅漢也作不到;這樣看來,是誰能夠荷擔 如來的家業呢?正是菩薩!所以說聲聞阿羅漢不是 佛的真子,從表面上看來好像是,但其實不是 佛的真子。

不過「真子」還有廣義與狹義上的差別。廣義來說,只要證得如來藏,不懷疑而轉依成功了,就是真子;如果是依狹義來說,那就必須入地,入地後才是真子。狹義的定義是說,入了初地以後,不管是在家或出家,只要入初地就是生如來家、成為真子,可以荷擔如來家業,可以把佛教正法建立起來,這才是 佛的真子。如果是廣義的說法,只要證悟如來藏而不退轉,可以隨分弘法;並且具有菩薩性,不會急著想要依如來藏去取無餘涅槃,就算是真子。這一章所要講的,是在講如何才是 佛的真子,不光是一個表相而已。所以〈真子章〉所講的內容,是要讓大家明白 佛陀真子的定義。

接下來我們進入經文,看經文怎麼說的:【若我弟子隨信、增上者,依明信已,隨順法智而得究竟。隨順法智者,觀察施設根、意解、境界,觀察業報,觀察阿羅漢眼,觀察心自在樂、禪樂,觀察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聖自在通。此五種巧便觀成就,於我滅後未來世中,我弟子隨信增上,依於明信,隨順法智。自性清淨心,彼為煩惱染污而得究竟;是究竟者入大乘道因,信如來者有是大利益,不謗深義。】(《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經文意思是說:如果佛門中的佛弟子能夠隨於信而增上的人,也就是從信根中已經生起了信力,所以信增上。信增上以後,依於確實明白的正信,然後隨順於法智而能夠究竟了知第一義諦。也就是由於增上的明信而獲得見道的功德,這樣隨順法智的人,能夠觀察蘊處界的種種相,特別是在十八界的種種法相中了知眾生我的虛妄,也能夠觀察業報,還能夠觀察阿羅漢的慧眼了知哪些法,並且能夠觀察菩薩所證真實心的自在性而有了真心常住的喜樂,並且依於般若正理的靜慮而深入法義中去獲得禪思靜慮之樂,並且進一步能夠觀察阿羅漢、辟支佛,以及三地以上——特別是八地菩薩的聖自在通。這五種善巧方便的現觀成就了,於 佛入滅後的未來世中,佛弟子們隨著實證而引生的信增上力,依於這種正確而沒有愚癡遮障的信力,能夠隨順於法智。也因為隨順於法智的緣故,能夠了知所證的自性清淨心如來藏,有煩惱種子的染汙,也確實了知自己已經完成所有見道的功德;當大乘見道的功德圓滿了,這是進入大乘法中修學諸地成佛之道的正因;所以,信受有如來常住法的,相信 如來所說常住不變法的人,有這樣的大利益,也由於這個緣故,他不會誹謗成佛之道所依如來藏的甚深妙義。

這意思是說:如果佛弟子能夠隨於信根繼續多聞熏習,使得信根經由多聞熏習而產生信力,這樣繼續增上以後能夠獲得「明信」。也就是說,在如來藏妙法上面,各人可能有或多或少的信心,但也許有人全然不信,也有凡夫菩薩不斷地在如來藏妙法中繼續多聞熏習,經過一劫乃至一萬大劫,對於三寶(特別是對於大乘三寶)起了增上信心。由於增上信心的緣故,所以有了無所遮障的絕對信力,從此以後,他只要一聽聞到如來藏妙法,或聽聞到明心見性的法,就會莫名地歡喜起來,即使他聽到有人否定如來藏,他也不會相信。

這意思是說,他已經有了明信,而有了明信就表示說對於大乘三寶以及如來藏妙法的聞熏已經具足,不會再被否定如來藏妙法的假名知識所籠罩了;也就是說,他的信力是依遠離無明的聞、思、修的智慧所成就的,已經不是在迷信或仰信的階段了。這樣明信具足以後便可以增上,增上的意思是說,已經開始要尋找如來藏到底在哪裡;如果沒有隨信與增上,也就無法生起明信。沒有明信的人,對於如來藏的修證不會具足信心,所以不會想要、也不敢要明心開悟。例如,有人說正覺有法可以幫助學人證悟,他會想說:「我不是那塊料啦!」如果信根好一點的,他會想說:「正覺真的能幫人開悟嗎?那位大善知識是不是真的證悟呢?」

如果信比較不具足的人,他會想說:「有許多新興宗教都是興盛十幾年以後就不見了,這個道場會不會也這樣呢?」所以也許有人在等:「再過幾年,如果這個道場還存在,我就去學。」這就是沒有明信的人。正覺目前已經有六百多位明心開悟者,況且正覺每兩個月出一本書,就像檢驗黃金一樣,這上百本的書也足夠檢驗了。所以說,這個明信不容易得,有了明信才會進入正法道場來學法。如果明信不夠,進了正法道場,聽到老師上課時穿插幾句話說:某某大師錯在哪裡,又有某某大師錯在哪裡。他上課一段時間後,就會生起煩惱。

如果是明信具足的人,他會想說:「如果魚目跟珍珠混在一起,如果老闆不告訴我如何去分別魚目與珍珠的差異,我可能會把一堆魚目當成珍珠,而高價買回家還誤以為是寶貝。」接著會想:「還好有個好心的老闆,教我如何去分別魚目與珍珠的差異,從今以後,我不會再以高價去買到假貨了。」有智慧的人就會這麼想,沒有智慧的人就會反過來指責那位老闆沒有口德。事實上,真正的佛法是珍珠,假相佛法是魚目;那麼經由法義辨正,能夠使大家有能力來區別真佛法與假相佛法的差異。

所以有明信的人,他會希望善知識能說明了義正法與表相佛法之間的差異,那麼瞭解以後,自己有能力來簡擇,從此以後學佛不會走錯路,這就是明信。至於明信的獲得,就要依靠多聞熏習。但不是從主觀的看法去作多聞熏習,例如說,當有人在評論某人所說的法有錯誤時,我們要把雙方的說法拿來加以閱讀、思惟、理解,比對雙方之間有什麼差異;經由不斷地多聞熏習,就是增上;由於隨信而增上了,所以才會有明信。有明信時才會知道:原來佛教般若的證悟是在求證如來藏。這時候才知道說,原來禪宗的明心開悟是大乘法的真見道,因此就會從教門的探討,或者從靜坐修定法門,轉入參禪階段。這是依明信之後所產生的慧力增上,表示已經摸到路頭了,知道成佛之道應當走入正確的禪宗求開悟,不會再落入意識一念不生、離念靈知的境界中。

所以,古來有許多講經說法的座主,一生講了幾十座經,當他講經很有名以後卻往往罷講,因為越講越覺得心虛:因為講了幾十座下來,覺得是在說食數寶。他想要有自己實證的正法來講,再也不要說食數寶,所以罷講而進入叢林去參禪。可是進入叢林參禪,有利也有弊;「弊」是說可能遇到假名知識,是野狐冒充的禪師;「利」是說遇到某個禪師可能沒什麼名氣,但他是真悟者,這樣跟隨下去三年五載學禪;乃至有的人,十幾年、二十幾年以後終於開悟了。例如,古時候香林遠禪師跟隨雲門文偃禪師整整十八年,他當雲門禪師的侍者,每一次上來服侍和尚,和尚叫:「遠侍者!」他就答:「諾!」然後雲門禪師問他:「是什麼?」他茫無頭緒,和尚也不管他,叫他作事去。第二天上來,和尚又叫:「遠侍者!」「諾!」「是什麼?」就這樣,叫喚他十八年。最後有一天,他答:「諾!」啊!終於知道了!十八年才悟入,雲門禪師就說:「從今以後,我再也不叫你了。」

時間的關係,今天講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