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清淨心——如來藏(五)

第120集
由 正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製作的「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系列節目。今天我們延續上一集講的主題「自性清淨心——如來藏」。

在上一集節目最後,我們講到香林遠禪師是被和尚叫喚了整整十八年才開悟的。我們以古時候叢林的求悟規矩以及禪師的奢儉來說,正覺同修會可以說是既寬鬆又奢侈,不像古來禪師的手頭一向都很儉。而正覺同修會也要求品質,教導學員有正知見、具足明信。這樣依明信繼續修學,終於有一天見道的因緣成熟了,找到自性清淨心——如來藏,有了智慧能夠對如來藏生起忍,能忍受如來藏就是真如心,一點都不懷疑,這樣能忍叫作法智忍。當菩薩找到自性清淨心如來藏,也能夠確實接受,才叫作得忍。如果心中不能夠接受,那表示還無法生起忍德;如果於如來藏不起忍,不起忍就不會有般若中道的法智;所以說先要有法智忍,然後才會有法智。

當菩薩找到如來藏,能夠接受祂,就是能忍:也就是對祂能夠安忍。有的人找到如來藏以後,不能安忍而懷疑說:「這真的是我的如來藏嗎?」當心中有疑就是無忍,就是不能安忍;不能安忍就沒有法智生起,也就是真實法的智慧不能出生。所以找到如來藏以後,先要有法智忍,然後才會有法智。有的人找到如來藏以後,覺得害怕說:「怎麼我的身上有這個,為什麼我從來都不知道呢?」禪師就會說:「這是你屋裡底,怕什麼!」然後他想一想:「也沒錯呀!如果沒有祂,我還真的沒命了,不曉得要死到哪裡去了!」想想,確實不該怕祂,所以接受了,於是有忍。

這樣有了法智忍,那麼法智便開始出現了,也就會有般若智慧開始出現,知道說:原來般若所講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等中道義,都是在講如來藏;原來般若講的不一不異,是在講如來藏與五陰的關係以及如何地和合運作。這樣於是有了法智。所以法智出現之前先要有法智忍,對如來藏要能夠安忍,不能夠接受就是無忍;如果無忍,佛法智慧不能出現,佛法智慧出現了就是得到法智的菩薩。有了法智以後,再深入去作觀察,這樣能夠隨順於法智,那表示已經不退轉於七住位的般若證境。也就是說,能夠不退轉就能夠繼續隨順,能夠隨順於法智,表示將會在如來藏妙法上繼續深入現觀,使得般若智慧越來越深細。

如果能夠把如來藏心體的總相與別相都理解完成了,也在現觀上完成了,那麼相見道位的功德也就圓滿了。如果相見道位的觀行圓滿而具足後得無分別智,再加上努力修集來的大福德,也就是護持正法以及努力修除性障,心性已經如同阿羅漢一般了,這時候只要在佛聖像前勇發十無盡願,成為「生如來家,成真佛子」的初地菩薩。

各位菩薩!二乘法的見道只是斷我見、斷三縛結,包括確定蘊處界虛妄以後所作的現觀。大乘法的見道,是從觸證如來藏,並且能夠安忍而生起法智忍,接著法智開始出現;這時候知道總相,也只是真見道。這時候只有根本無分別智,接著在別相上再深入現觀與探討,這也只是在如來藏的別相上探討,仍然不是在如來藏所含藏的一切種子作探討。當如來藏心體的別相探討到圓滿究竟時,表示相見道位已經完成,具足見道位的後得無分別智,叫作通達位;這就表示真見道與相見道的所有內容都已經通達了,成為初地入地心菩薩。

所以大乘見道位的通達,是從七住位真見道開始,一直修到十迴向位圓滿,發起增上意樂而進入初地入地心,那是很漫長的一條路,大約須要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十分之二十四來修,這樣大乘法的見道才能圓滿。但是菩薩不會因此而感到畏懼,菩薩會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大乘成佛之道的見道須要修這麼久,顯然大乘法一定比二乘法來得更為勝妙無數倍。

接著我們再來看什麼是「隨順法智」:一定是先有法智,然後才能隨順。也就是先有法智才能漸漸具備五個法,當五個法都圓滿具足了,才是隨順法智而得究竟。這個隨順的法智,它有五個功德:

第一、能夠「觀察施設根、意解、境界」。換句話說,初地入地心一定能夠通達十八界法。根,共有六根: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前面五根是有色根、是色法,而意根是無色根、是心。接著「意解」,這是講識陰六識,只有識陰六識能夠在所有境界上產生意念而加以理解。識陰六識是如何出生的?需要憑藉哪些為俱有依才能存在與運作?佛為什麼要施設六識?這些都要瞭解。接著「境界」,三界中的境界無非就是六塵境界,眾生心所能領納的也都是六塵境界。三界中一切境界相是如何生滅的?對於六根、六塵、六識等十八界的意涵,以及十八界法的生滅狀況,為什麼要這樣施設?這些都必須要能夠瞭解。

接著,第二、能夠觀察業報。這是說深信因果,對因果能夠深刻的信受。為什麼要深信因果?表示能夠在「無記愚」上不懷疑——對於無覆無記法能信受。一般人不能信受無覆無記法,他們只能信受有覆法、有記法。有覆法就是世間執著的法,有記法就是有關善惡性的法。可是無覆無記法,祂不理會善惡性;所有的善惡業種子,祂都不加以了別而一體收存。這個無覆無記性的法,叫作阿賴耶識——如來藏。祂對一切善惡業種都不分別,一體收存;只要七轉識造了業,即使是大惡業種子,如來藏也一樣收存起來,從來不作分別,從來不作取捨。也就是說,七轉識不論是造了善業或惡業,所有的業種如來藏一體收存,都不曾了別之後再決定要不要收存。

真正修學成佛之道的人,對於無記性心如來藏的真實存在,必須能絕對信受。如果不能信受有這樣無記性的心如來藏真實存在,表示他無法觀察業報,表示他有具足的異熟愚、無記愚。往往有人在世間存著僥倖的心態,正因為他不能觀察業報,他有異熟愚,有無記性的異熟法的愚癡;可是異熟愚癡的由來,正是由於對無記性心如來藏的真實存在,抱著懷疑的心態,這就是無記愚。究竟隨順法智的人,也就是初地入地心菩薩,能現前觀察自己無始以來都活在自己的如來藏境界中,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如來藏以外,所以種子不會落到如來藏外,都在自己的如來藏中:生也在如來藏中生,死也在如來藏中死;投胎在如來藏中投胎,成佛還是在如來藏中成佛。一切都離不開自己的如來藏,從來沒有離開過如來藏;所以究竟隨順法智的人,沒有異熟愚,也沒有無記愚,因此能夠真實觀察業報。

接著,第三、能夠觀察阿羅漢眼。阿羅漢的所見、所知與所證,入地心菩薩都能夠觀察。如果有人不能觀察阿羅漢的所見與所證,而說他已經入地或成佛,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入地菩薩一定有慧眼與法眼來觀察阿羅漢的所知與所證。

接著,第四、能夠觀察心自在樂、禪樂。入地菩薩一定能現前觀察自己以及一切有情眾生都有一個心是時時自在,這個心時時刻刻都自在,悟前已經是這樣,悟後也永遠是這樣;無量劫以前是這樣,未來成佛以後乃至成佛後無量無數劫也仍然是這樣,永遠都是自在。由於有這樣的現觀,所以有了心自在樂。

一般眾生也有少分這種快樂,只是不知不證這個真實義,所以南傳佛法中也說四種阿賴耶:就是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喜阿賴耶。意思是說,眾生都貪愛自己的阿賴耶識,對於阿賴耶識的存在,心中覺得愛樂欣喜。可是他證不到,沒有把握自己一定有這個心,恐怕死後落入斷滅,所以於內有恐怖。因為他想:「佛說有這個內心,可是我證不到。」所以他感到渺渺茫茫,無所入處,就處在欣喜阿賴耶的心境下死亡捨報了。意思是說,想要能夠觀察心自在樂,必須要先親證如來藏心,才能現前觀察如來藏心的本來自在、永遠自在,才有心自在樂。

菩薩明心開悟後,繼續深入自性清淨心如來藏中觀察祂的種種別相,叫作靜慮,靜慮就是禪。禪,一般只是在參禪中去找到祂,認為找到如來藏心就參禪事畢。可是真悟的祖師們不這麼認為,反而主張說:「悟後還有許多法要學,一直到了過牢關才是參禪事畢。」所以有許多祖師悟了以後,還跟著他的師父繼續學下去。甚至有的人寧願一世都當首座而跟著師父學,也不願意當住持,為的只是想要跟師父學法;古時候也有這樣的禪師,因為這樣永續地修學下去,才能得到真正的「禪樂」。所以,如果禪門三關——明心、見性與牢關——可以具足證得,想要入地就容易多了。

所以悟了以後不是沒事,因為悟前如喪考妣,悟後也是如喪考妣。因為如何把禪宗的修證在一生中完成,而達到參禪事畢,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禪宗所謂的參禪事畢,講的是已經能了生與脫死,有能力不再受生於三界中,有這樣的功德才能獲得禪樂。

接著,第五、能夠觀察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等人的聖自在通。自在通就是「漏盡通」的意思。入地菩薩都有能力取證無餘涅槃,只是不想取證。入地菩薩,不但要通達大乘見道,而且還要通達二乘菩提。

入地菩薩都是隨順法智而得究竟,所以能觀察阿羅漢的自在通是什麼境界。阿羅漢能捨棄世間一切享樂,這是有自在通,他的自在通就是已經把蘊處界的自我執著全部斷盡。所以不計較生死,這就是阿羅漢的自在通;因為阿羅漢這一世過完就要捨報入涅槃,永遠不再出生於三界中,死後是要把自我全部滅盡,所以能心得自在。入地菩薩在解脫果上至少要證得極品三果——擁有心解脫的功德。心解脫的功德圓滿了,只要思惟一下五上分結,剩下的只是他想不想把這個五上分結斷除。

菩薩不想斷除五上分結,或以三果圓滿親證,或以阿羅漢位留惑潤生,世世受生於人間,不斷地修學佛菩提,到三地滿心可以取證滅盡定,可以取證俱解脫,也都不想取證;就是不願意證滅盡定,只想在佛法上繼續進修。六地證得滅盡定時,已經可以成為俱解脫,卻又留著一分思惑。七地念念入滅盡定,那是不得不證,可是 佛還特地來把他留著不許入涅槃。這就是菩薩:有能力證無餘涅槃,可是都不證。因此說初地心到七地滿心前,都是有能力取證無餘涅槃,可是都不取證。

入地菩薩有無生法忍的智慧,當然能觀察阿羅漢的證境,了知他們為什麼得自在通。同樣的,入地心菩薩對辟支佛的證境,也是能如實瞭解,知道他們是如何修證因緣觀,如何在捨報前於世間得自在;不論在世間時是如何的境界,辟支佛都自在。入地菩薩也能瞭解八地菩薩的聖自在通:為什麼叫作聖自在通?因為八地菩薩的自在與阿羅漢、辟支佛不同,八地菩薩的自在,不但已經具足有餘涅槃、無餘涅槃的實證能力,更進一步斷除許多的習氣種子,並且還有非常深厚的無生法忍證量,所以八地菩薩能以定果色的功德隨意變現——於相於土都能自在。這是八地菩薩的聖自在通,不是阿羅漢、辟支佛所能想像。但是入地心菩薩對八地菩薩的聖自在通也能瞭解,只是作不到罷了。

時間的關係,今天講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點擊數: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