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清净心——如来藏(四)

第119集
由 正莉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制作的“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系列节目。我们延续上一集讲的主题“自性清净心——如来藏”

今天我们要从 平实导师的《胜鬘经讲记》第六辑219页〈真子章 第14〉讲起。这一章的章名叫作“真子”,这个真子是说 佛的真子;那如何才是 佛的真子呢?我们先来了解 佛来人间示现的本意是什么呢?就是要度一切人,不论出家或不出家,除了能够证得解脱以外,还要将来能够成佛;在成佛之前,一世又一世继续自利、利他,永远不入无余涅槃,这样才能把 如来的家业挑起来。能够挑起 如来家业重担的人,才是 佛的真子。既然有真,也就有假,定性声闻阿罗汉不是 佛的真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定性声闻阿罗汉舍报后入无余涅槃,不能把如来家业挑起来,一方面他们挑不起来,因为他们只有解脱慧,没有佛菩提慧。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愿意挑起这个重担,因为佛道很漫长,不断地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所以他们舍报后无论如何都要入无余涅槃。如果每个人都只修解脱道,不修佛菩提道,大家都修成阿罗汉果,舍报后都入无余涅槃,阿罗汉的人数只会越来越少;因此说阿罗汉无法承担如来家业,就连解脱道的永续弘传也会随着年代推移渐渐产生后继无人的现象。这意思是说,连解脱道的法也是要由菩萨来弘传。

接着我们来探讨,如来家业中有什么样的内涵需要佛子来挑呢?如来的家业简单的说有两个,就是法与次法。法又有两个内涵,就是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主要是佛菩提道,因为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至于次法,是说为了使佛菩提法能够长久存在,应当维持的其余诸法,例如人天善法所含摄的五戒、十善,又为了完成解脱道所应维持的声闻戒,又为了完成佛菩提道应当维持的菩萨戒,以及禅定等等法。这些法与次法,统统都是如来家业的内涵。

接着我们再来探讨,如来的这些家业有谁能挑得起来呢?先从次法来说,生生世世在人间教导众生,使众生了知:持五戒能保住人身,加修十善业可以获得生欲界天的果报,修禅定可以生到色界天、无色界天;这些都是人天善法,是如来家业中的次法,不是主要的法。这个部分,阿罗汉在世时可以随缘为人说,可是却无法像菩萨那样一世又一世来人间为人解说。这个主要的法,有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我们先说解脱道的法,声闻阿罗汉舍报入无余涅槃,所以在人间的阿罗汉将会越来越少,乃至到了最后阿罗汉消失不见了,又如何能绍继解脱道的罗汉法呢?

且不说在人间的阿罗汉消失不见了,假设现在人间真的还有阿罗汉,他是否能具足把阿含诸经的真实义宣演出来,这也是一个问题。正觉法主 平实导师写了七辑《阿含正义》,把阿含诸经的真实义具足宣演出来,使阿含解脱道的法义可以长久地流布于人间。有智慧的您,看到《阿含正义》的内容,也就知道大菩萨的智慧了。因此说,佛的家业中,即使是解脱道的法义,还是要依靠菩萨来弘传,才可能流传久远。

接着我们再来看 佛的主要法教——佛菩提道。佛菩提道实证的第一关是明心亲证如来藏,可是如来藏到底在哪里,谁才能真的实证?这也得是菩萨才能实证。阿罗汉不清楚自性清净心如来藏为何有染污,所以说佛菩提法还是要由菩萨弘传。证得自性清净心如来藏的所在,能现观自性清净心如来藏却有染污种子,证得这两个法以后,接着就是要通达般若智慧,通达了才能进入初地,这还是要依靠菩萨;到了初地以后如何地地增上?这个使人成就佛菩提的十度波罗蜜,还是要依靠菩萨来弘扬,因为辟支佛作不到,阿罗汉也作不到;这样看来,是谁能够荷担 如来的家业呢?正是菩萨!所以说声闻阿罗汉不是 佛的真子,从表面上看来好像是,但其实不是 佛的真子。

不过“真子”还有广义与狭义上的差别。广义来说,只要证得如来藏,不怀疑而转依成功了,就是真子;如果是依狭义来说,那就必须入地,入地后才是真子。狭义的定义是说,入了初地以后,不管是在家或出家,只要入初地就是生如来家、成为真子,可以荷担如来家业,可以把佛教正法建立起来,这才是 佛的真子。如果是广义的说法,只要证悟如来藏而不退转,可以随分弘法;并且具有菩萨性,不会急着想要依如来藏去取无余涅槃,就算是真子。这一章所要讲的,是在讲如何才是 佛的真子,不光是一个表相而已。所以〈真子章〉所讲的内容,是要让大家明白 佛陀真子的定义。

接下来我们进入经文,看经文怎么说的:

若我弟子随信、增上者,依明信已,随顺法智而得究竟。随顺法智者,观察施设根、意解、境界,观察业报,观察阿罗汉眼,观察心自在乐、禅乐,观察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圣自在通。此五种巧便观成就,于我灭后未来世中,我弟子随信增上,依于明信,随顺法智。自性清净心,彼为烦恼染污而得究竟;是究竟者入大乘道因,信如来者有是大利益,不谤深义。(《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经文意思是说:如果佛门中的佛弟子能够随于信而增上的人,也就是从信根中已经生起了信力,所以信增上。信增上以后,依于确实明白的正信,然后随顺于法智而能够究竟了知第一义谛。也就是由于增上的明信而获得见道的功德,这样随顺法智的人,能够观察蕴处界的种种相,特别是在十八界的种种法相中了知众生我的虚妄,也能够观察业报,还能够观察阿罗汉的慧眼了知哪些法,并且能够观察菩萨所证真实心的自在性而有了真心常住的喜乐,并且依于般若正理的静虑而深入法义中去获得禅思静虑之乐,并且进一步能够观察阿罗汉、辟支佛,以及三地以上——特别是八地菩萨的圣自在通。这五种善巧方便的现观成就了,于 佛入灭后的未来世中,佛弟子们随着实证而引生的信增上力,依于这种正确而没有愚痴遮障的信力,能够随顺于法智。也因为随顺于法智的缘故,能够了知所证的自性清净心如来藏,有烦恼种子的染污,也确实了知自己已经完成所有见道的功德;当大乘见道的功德圆满了,这是进入大乘法中修学诸地成佛之道的正因;所以,信受有如来常住法的,相信 如来所说常住不变法的人,有这样的大利益,也由于这个缘故,他不会诽谤成佛之道所依如来藏的甚深妙义。

这意思是说:如果佛弟子能够随于信根继续多闻熏习,使得信根经由多闻熏习而产生信力,这样继续增上以后能够获得“明信”。也就是说,在如来藏妙法上面,各人可能有或多或少的信心,但也许有人全然不信,也有凡夫菩萨不断地在如来藏妙法中继续多闻熏习,经过一劫乃至一万大劫,对于三宝(特别是对于大乘三宝)起了增上信心。由于增上信心的缘故,所以有了无所遮障的绝对信力,从此以后,他只要一听闻到如来藏妙法,或听闻到明心见性的法,就会莫名地欢喜起来,即使他听到有人否定如来藏,他也不会相信。

这意思是说,他已经有了明信,而有了明信就表示说对于大乘三宝以及如来藏妙法的闻熏已经具足,不会再被否定如来藏妙法的假名知识所笼罩了;也就是说,他的信力是依远离无明的闻、思、修的智慧所成就的,已经不是在迷信或仰信的阶段了。这样明信具足以后便可以增上,增上的意思是说,已经开始要寻找如来藏到底在哪里;如果没有随信与增上,也就无法生起明信。没有明信的人,对于如来藏的修证不会具足信心,所以不会想要、也不敢要明心开悟。例如,有人说正觉有法可以帮助学人证悟,他会想说:“我不是那块料啦!”如果信根好一点的,他会想说:“正觉真的能帮人开悟吗?那位大善知识是不是真的证悟呢?”

如果信比较不具足的人,他会想说:“有许多新兴宗教都是兴盛十几年以后就不见了,这个道场会不会也这样呢?”所以也许有人在等:“再过几年,如果这个道场还存在,我就去学。”这就是没有明信的人。正觉目前已经有六百多位明心开悟者,况且正觉每两个月出一本书,就像检验黄金一样,这上百本的书也足够检验了。所以说,这个明信不容易得,有了明信才会进入正法道场来学法。如果明信不够,进了正法道场,听到老师上课时穿插几句话说:某某大师错在哪里,又有某某大师错在哪里。他上课一段时间后,就会生起烦恼。

如果是明信具足的人,他会想说:“如果鱼目跟珍珠混在一起,如果老板不告诉我如何去分别鱼目与珍珠的差异,我可能会把一堆鱼目当成珍珠,而高价买回家还误以为是宝贝。”接着会想:“还好有个好心的老板,教我如何去分别鱼目与珍珠的差异,从今以后,我不会再以高价去买到假货了。”有智慧的人就会这么想,没有智慧的人就会反过来指责那位老板没有口德。事实上,真正的佛法是珍珠,假相佛法是鱼目;那么经由法义辨正,能够使大家有能力来区别真佛法与假相佛法的差异。

所以有明信的人,他会希望善知识能说明了义正法与表相佛法之间的差异,那么了解以后,自己有能力来简择,从此以后学佛不会走错路,这就是明信。至于明信的获得,就要依靠多闻熏习。但不是从主观的看法去作多闻熏习,例如说,当有人在评论某人所说的法有错误时,我们要把双方的说法拿来加以阅读、思惟、理解,比对双方之间有什么差异;经由不断地多闻熏习,就是增上;由于随信而增上了,所以才会有明信。有明信时才会知道:原来佛教般若的证悟是在求证如来藏。这时候才知道说,原来禅宗的明心开悟是大乘法的真见道,因此就会从教门的探讨,或者从静坐修定法门,转入参禅阶段。这是依明信之后所产生的慧力增上,表示已经摸到路头了,知道成佛之道应当走入正确的禅宗求开悟,不会再落入意识一念不生、离念灵知的境界中。

所以,古来有许多讲经说法的座主,一生讲了几十座经,当他讲经很有名以后却往往罢讲,因为越讲越觉得心虚:因为讲了几十座下来,觉得是在说食数宝。他想要有自己实证的正法来讲,再也不要说食数宝,所以罢讲而进入丛林去参禅。可是进入丛林参禅,有利也有弊;“弊”是说可能遇到假名知识,是野狐冒充的禅师;“利”是说遇到某个禅师可能没什么名气,但他是真悟者,这样跟随下去三年五载学禅;乃至有的人,十几年、二十几年以后终于开悟了。例如,古时候香林远禅师跟随云门文偃禅师整整十八年,他当云门禅师的侍者,每一次上来服侍和尚,和尚叫:“远侍者!”他就答:“诺!”然后云门禅师问他:“是什么?”他茫无头绪,和尚也不管他,叫他作事去。第二天上来,和尚又叫:“远侍者!”“诺!”“是什么?”就这样,叫唤他十八年。最后有一天,他答:“诺!”啊!终于知道了!十八年才悟入,云门禅师就说:“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叫你了。”

时间的关系,今天讲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阿弥陀佛!


点击数: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