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間上上藏

第104集
由 正源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二)電視弘法節目。上一集我們從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這「五分法身」來理解「如來藏是出世間上上藏」,我們說到了聲聞、緣覺二乘阿羅漢和辟支佛,雖然修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五法,而能出離三界生死,證得涅槃解脫;但是因為他們都只在蘊處界事相法上觀行修學,沒有證得法身如來藏,所以並沒有實證法身如來藏的五分功德,只能方便說具有五分法身,其實沒有法身德,也沒有般若德。因此說,阿羅漢和辟支佛都不是大乘佛菩提道的佛。

根據 平實導師在《勝鬘經講記》中的詳細解說,我們已能充分理解如來藏才是真實法身,因為祂是諸法的根源,是諸法的所依身;三界一切世出世間法的功德力用都由祂執藏。所以,聲聞阿羅漢和緣覺辟支佛雖然未能證得如來藏,但他們依著二乘法從蘊處界事相法觀修出世間解脫道的過程當中,所修所證事相法中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五法的功德力用,都得要依他們的如來藏才能出生、才能運作;乃至終於證得有餘涅槃及無餘涅槃的二乘解脫果,卻仍然必須以如來藏為涅槃的「本際」,否則他們所證的二乘涅槃,就成為斷滅空無的虛相法!

從這個角度,似乎也可以說明如來藏是二乘解脫道從世間法漸次修學到出世間的上上藏,但這仍只是事相上的方便說;因為阿羅漢和辟支佛都沒有實證涅槃本際如來藏,他們所證的涅槃,是修行解脫道而斷除我見與我執以後,方才生起的涅槃。可是修學大乘佛菩提道的別教菩薩親證如來藏而證的涅槃,卻是無始劫以來本來就存在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乃至佛地的無住處涅槃,所以大乘經中稱為不可思議解脫。

平實導師在《勝鬘經講記》第二輯中,就以佛菩提道所修證的涅槃解脫,來說明五分法身。導師在這裡首先說戒身:當你證得如來藏以後,不再取相為戒,不非戒取戒,也不取佛戒,你是轉依自己如來藏的自性清淨涅槃為戒,從此開始只是攝心為戒而已,這時就是已得道共戒而生起戒身。(《勝鬘經講記》第二輯,正智出版社,頁300~301。)

再來說定身:四禪八定再怎麼好,即使已證得非非想定,有時候也會打妄想;因為你總會出定吧?出定就不免妄想。可是如來藏從來沒出過定,所以祂從來沒有起過妄想;……如來藏既不出定也不入定,這叫作大龍之定,這才是真實的定身,這與阿羅漢證得的滅盡定,大不相同。(《勝鬘經講記》第二輯,正智出版社,頁301。)菩薩明心之後,觀察如來藏大龍之定以後,心得決定不會改變而轉依這種定,這也是定的功德。

再來說慧身、解脫身以及解脫知見身,這三個我們可以一起來加以理解:當證得如來藏,從此有了解脫慧,也有般若慧。這個智慧是由實證解脫而產生的解脫知見而來的,所以能為人講述實證解脫道時應有的知見;這實證解脫道應有的知見,叫作解脫知見;解脫知見會產生解脫的功德力用,這就是解脫知見身。而這個解脫知見是從親證如來藏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解脫境界來的,就是已經先證得解脫了;實證解脫的人一定會有解脫的功德力用,這個解脫的功德力用就是解脱身。而這些都是智慧所引生的功德力用,所以也可以說就是慧身。

導師這樣說:戒定慧三無漏學,在大乘法中不單是解脫上面的智慧,還講般若的智慧、法身的智慧,成佛之道的智慧也在這個廣義的大乘「慧身」中。所以菩薩明心以後,分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等五法,由這五法而產生了功德力用。可是這五法都是以如來藏為體才能存在,由於具足發起了如來藏這五法而成佛,所以說如來藏是諸佛的法身。在因地證悟後的菩薩位中,也是由如來藏的實證而發起極少分或少分的五種功德力用,所以仍然是由如來藏中發起這五法而成為法身,所以說五法成身。而這五法都依如來藏的親證而有,所以說如來藏是法身,因此菩薩證得如來藏時一定會有「法身德」。(《勝鬘經講記》第二輯,正智出版社,頁302。)

所以說,如來藏才是真實的諸佛法身,諸佛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種功德力用,都依如來藏心體才能存在;因此,唯有親證如來藏,並轉依如來藏清淨無為體性的大乘別教菩薩,才能經由三賢位到入地,到等覺、妙覺位,長劫漸修而分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五法,直到成佛究竟圓滿五分法身而成就了真實義的法身。這就是「如來藏是出世間上上藏」的真義。

另外,在前一集我們解說果地諸佛法身,是諸佛的第八無垢識;但是成佛之前,乃至對佛法一竅不通的凡夫異生,也還是有他的法身,因為他們的第八識一樣是擁有諸法之身;因此,導師就以理即佛、名字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究竟即佛這「六即佛」,來說明有情眾生始從對佛法完全無知時,然後有因緣開始聞熏修習佛法,再經過幾個階段,直到成就究竟佛果的佛菩提道修證過程中,因地和果地的六個階位;就是以修學過程中親證第八識如來藏這諸法之身的過程當中他的程度差別,而說有這六個階位的不同。

像經典中常會記載 佛陀有十個名號,其中一個叫「無上士」,也說佛法是「無上正等正覺」的妙法。無上,就是沒有其他任何一法可以超越祂。大乘菩薩修學佛菩提道,乃至從親證如來藏堅定不退的七住位修到入地,然後到八地,又到等覺、妙覺位,也還是有上,因為還有人能超越他,就是諸佛,唯有諸佛福德、智慧二皆圓滿,是無法被超越的。且諸佛都有教導別人圓滿究竟解脫、究竟智慧的種種方法,所以諸佛才能稱為「無上士」。

而諸佛為弟子們開示悟入的究竟解脫及究竟智慧,正是第八識如來藏所顯發的不可思議解脫境界以及所含藏一切種子的智慧。這就是菩薩長劫修學成佛之道的法藏,稱為「菩薩藏」,也就是般若、唯識諸經論;這一些經論中所說的成佛之道,全都圍繞著第八識如來藏等八識心王的妙法,來演述、開演以及圓滿。因此,平實導師在《實相經宗通》中,就曾經依著《楞伽經》世尊聖教開示說:菩薩藏所說的法是無上妙道成佛之法,這個世出世間法的菩薩藏,是以什麼為體呢?以第八識如來藏心為體。也就是說,菩薩藏是以第八識心為根本,若沒有第八識心體的真實如如法性,就沒有真如可證。因此我們說:凡是毀謗第八識的人,就是謗菩薩藏。謗菩薩藏的人,無可避免地成為一闡提人,也就是斷善根人,世尊早在《楞伽經》開示過了。(《實相經宗通》第八輯,正智出版社,頁260。)

導師開示的這些道理,我們可以理解如來藏心體實際上是諸佛究竟無上解脫的所依;又是諸菩薩修學佛菩提道,經由理即佛、名字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究竟即佛,六個階位地地增上的依憑,都是依這個法身。所以說「如來藏是出世間上上藏」,否定如來藏就是否定菩薩藏,必定與地地增上成就無上佛果無緣。

因為諸佛法身就是果地無垢識,祂的心體就是因地諸法所依的第八識如來藏;實證而轉依如來藏後,現觀蘊處界的一切自我都是無常空,就不會落入斷滅空裡面,也不會落入常見外道的「常」裡面,這才是親證了法身德;有了法身德時就會出生法界實相的智慧,知道什麼是如來藏的「畢竟空」,那就有了般若德,能夠讀懂般若諸經的意旨。有了法身德和般若德,能現觀蘊處界都是虛妄的生滅法,唯有第八識如來藏真實,從此不再以識陰離念靈知作為真實法,而轉依法身如來藏自然就沒有我相等四相;而且能夠現觀:一切有情都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從來不曾住在這個本有的涅槃之外;也可以觀察到:阿羅漢們斷盡蘊處界以後,入了無餘涅槃時還是如來藏的自住境界,而這個涅槃的境界,祂卻是在沒有入涅槃界就已經存在著,所以生死當下就已經是解脫於生死此岸而住於無生無死的涅槃彼岸中了,就有了解脫德。

而這個解脫德,阿羅漢們除非迴小向大也親證了如來藏法身,否則他們都不知道這個涅槃;他們所知道的涅槃就是要觀行蘊處界虛妄,然後把自己滅了成為無餘涅槃,永遠不再受生而斷盡後有;卻永遠不知道在生死輪迴當中,就已經是涅槃、已經是清淨,並且這個涅槃心具有無量無邊的自性功德,更是他們所不知道的;所以,以阿羅漢的解脫德智慧是不能知道菩薩證悟所得到的解脫德。

至於阿羅漢們連法界實相中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都不懂,所以他們雖然有解脫德,卻沒有辦法跟證悟的菩薩談解脫;證悟的菩薩說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說一切眾生本來常住涅槃,阿羅漢根本難以思議;所以說,他們的解脫德中的智慧遠不如證悟的菩薩,因為他們不知道法身何在,當然也不知道法身本來涅槃的真義是什麼。也就是說,菩薩由於證得空性如來藏,而有初分的法身德、般若德,也有了解脫德,但是這菩薩三德卻都是阿羅漢之所不知。

再從另外一方面來說,阿羅漢們的解脫德是局部的、是有缺陷的、是不完美的,因為三界煩惱中的習氣種子隨眠全都具足存在,而且還有無記性的異熟法種的變異性也沒有絲毫斷除,所以還有變易生死。而大乘佛菩提講的是成佛之道,其中所說的解脫是諸佛所證的不可思議解脫,不僅僅是二乘聖者所證的二乘解脫;所說的涅槃也是究竟佛地的具足四種涅槃,不是單指二乘的涅槃,也不是單指菩薩所證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所以不是單指二乘人所證的出離分段生死的解脫,而是佛地的真如解脫。

修學佛菩提道的菩薩在見道通達而入地後,對於佛菩提道所應該實證的五分法身已經有所分證,所以叫作分證即佛。根據 平實導師在《法華經講義》中的開示:接著就是《楞嚴經》講的,要超越五十陰魔、超越五陰區宇,也就是要滅盡五陰習氣種子,這是在初地到十地後的成佛修行過程中所要作的事。當他把這個部分完成的時候,就能漸漸滿足十地心。進入等覺位又轉入妙覺位時下生人間成佛,就是六根清淨位;六根清淨的時候,可以六根互通。六根的作用可以互通的時候,每一根都可以當作其他五根來使用。(《法華經講義》第十七輯,正智出版社,頁159。)

這時第八識如來藏的不可思議解脫境界究竟顯發,就是成佛了。因為六根所能夠有的六種功德,本來都在如來藏的「妙真如性」中,可以在任何一根全部使用出來,但是因為執著六塵境界而被侷限於六根中;現在經由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已經把「妙真如性」在六根中的侷限一一解開了,這就是《楞嚴經》中說的「解結」。本來如來藏的「妙真如性」具足一切功德,不必被六根所侷限;可是因為無明深重而不斷地輪轉生死,就成為一個結又一個結地綁上來,於是如來藏妙真如性的功德被六根綁成了六個結,祂的功德就得要透過六根才能運作出來。(《法華經講義》第十七輯,正智出版社,頁159~160。)

所以,必須菩薩入地後一個結一個結次第解開,導師說:眼根的這個結解開了,就是眼根清淨;眼根清淨的時候,第一步清淨是什麼時候?第一步清淨就是色陰盡的時候;在完全沒有光明時也可以看得見所面對的景象,不分遠近都看得清楚。第二個結開了,就是耳根清淨;乃至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個結次第解開了,就是意根清淨位。可是這時的清淨還不是究竟的清淨,因為清淨也有許多分位;等到眼等六根的六個結全部都解開了,已經究竟清淨的時候,才能使六根的作用可以互通。(《法華經講義》第十七輯,正智出版社,頁161。)

這時如來藏含藏的無始無明所知障隨眠,和一念無明煩惱障習氣種子,都已完全斷除清淨;六根各別的六種功德,可以藉由如來藏的「妙真如性」在任何一根中全部地使用出來,才是究竟圓滿的法身德、般若德以及解脫德。而這整個修學增上的過程和最終實證的無上果德,都不離如來藏,必須依憑如來藏乃能成就,因此勝鬘夫人說「如來藏是出世間上上藏」,它的道理就是在這裡。

這一集我們就解說到這邊。

阿彌陀佛!


點擊數: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