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信佛到成佛需要多少時間呢?

第73集
由正德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今天要來為大家探討的是:從信佛到成佛需要多少時間呢?

要探討這個問題之前呢,就要先知道說,從信佛到成佛到底需要修學的內容與次第有哪些呢?如果能夠知道說從信佛到成佛需要學習的內容與次第,那再來看待說,要完成這些內容與次第的修學,需要多少時間,那這樣的話,就不會迷失於所說的這個劫數長短。我們也引用一段經文,來當作解說的根據。在《菩薩瓔珞本業經》裡面這樣說:

【佛言:「佛子!欲成斯道當先正三業,習三寶教,信向因果,然即所問悉可得入一切佛教,為菩薩者得佛不久,必諦受學四十二賢聖名門決定了義,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皆共同說,一而無二。」】(《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一)

那麼在這一段經文,已經告訴我們的,修學佛法要到成佛需要修學什麼。那我們也來解說一下這個內容,就是說佛說,想要成就佛道要「先正三業」,也就是佛道本身是清淨解脫法,如果說在身口意業上面,沒有先讓我們正行身口意三業,不能讓我們先去惡向善的話,那麼想要去修成佛道,當然是距離還很遠;那麼想要修學佛道的首要,就是要先讓我們的正行身口意三業去惡向善。同時要學習三寶的教導,對於佛法的內容,到底教導我們作什麼,我們要去學習。同時要信因果,要向於善因善果,也就是說對於因果能夠深信,那你就會知道,這樣的行為是將來必得惡果報,這樣的行為將來必得善果,那怎麼樣作會得到解脫的果報,所以要「信向因果」。然後這樣的前提,這三個要件作了以後,就能夠「入一切佛教」,就能夠入於一切佛所教導的佛菩提道中來修學。如果說修學以後呢,從這個初學菩薩,最後能夠進入實證以後成為實義菩薩,乃至能夠從入地以後開始修道,這樣子就會「得佛不久」,意思就是說不久就能夠成佛。那麼在這個過程裡面要學什麼,就一定要受學「四十二賢聖名門決定了義」,也就是說要修學十住、十行、十迴向,以及十地、等覺、妙覺,這些次第一定要修學。為什麼是決定了義呢?因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這麼說,都沒有二說的,所以是決定了義;也就是十方三世諸佛所教導的佛法,所宣說的佛法,所弘傳的佛法。那菩薩跟著修學,一定是要走這四十二賢聖名門,也是要從住位開始修學,才能次第進入行位,行位滿足以後才能進入迴向位,迴向位滿足以後,才能進入這個十地,從初地開始修道,最後十地滿足以後進入等覺,甚至妙覺,最後示現成佛,這就是所謂的四十二賢聖名門。

這個內容我們知道以後,接下來當然要知道說,這樣的內容需要多少時間呢?在《菩薩瓔珞本業經》裡面,又繼續有對於這個時間有說到:

「佛子!是三十心入一乘信,一乘因法非近行可得,廣行大心三阿僧祇劫行伏道忍方始滿足。」(《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一)

這段經文,把這個修學的時間說出來了。這個時間所說的是什麼,他說三十心入一乘信,三十心講的就是指三賢位的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那為什麼說入一乘信呢?也就是三賢位的滿足以後,進入初地,進入入地修道以後,才會覺得自己真的能夠成佛;因為在三賢位的修學,還有很多應該修的廣大福德,還有應該修學的一些佛道的、菩薩道應該修的知見,那麼真正入地以後才會覺得說,自己已經是佛弟子了,真的是成為佛子,可以荷擔如來家業了。所以才說從「三十心入一乘信」,也就是表示,如果說有從二乘法迴小向大的,也是要入地以後才會知道說,原來自己真的可以成佛。這個「一乘因法非近行可得」,一乘因法指的是什麼呢?也就是聲聞緣覺所證的這個解脫道,以及這個菩薩所修的十地的菩薩道,其實都是以如來藏為根本因,那麼如來藏呢,祂所含藏的無漏無為的功德,要等到成佛時候,修滿了這個大菩提、大涅槃能夠具足圓滿;所以說一乘因法,他不是一下子就可以修到的,要廣行大心,也就是要經歷三阿僧祇劫,作什麼呢?要行伏道忍才能滿足。那麼這裡就告訴我們,要修成佛的這一條路,一定不是這個小心量者,小根小器者,不能只是為自己,要為眾生生起大悲心,能自利利他,然後要不畏懼生死,同時要能夠發大心實證如來藏,要走三大阿僧祇劫修道的路,同時要能夠去實證如來藏以後,轉依如來藏。所謂的伏道忍就是要這樣子,要轉依如來藏以後,慢慢的修除自己的我見我執,同時要讓自己能夠修起真如心本身的無我,人無我、法無我的這些功德法,能夠圓滿。那麼這樣的路要經過多久呢,要經過三阿僧祇劫。

所以,前面告訴我們是內容,那這一段經文告訴我們的是什麼?是時間。所以,這個四聖諦聲聞人修的,因為他的心量本身只求能夠解脫;那十二因緣法的辟支佛緣覺呢,他因為沒有辦法生起大悲心,來為一切眾生說要為度眾,那麼這樣的情況之下,只樂於修十二因緣法當作究竟;菩薩修了六度波羅蜜,修了這個以四攝法為主,自利利他這樣來走,走了四十二賢聖名門。

所以,前面告訴我們說這個內容與時間是什麼,你知道以後,那我們再來詳細來看待說,所謂的三大阿僧祇劫,又指的是什麼呢?它是怎麼算的呢?三大阿僧祇劫最主要的意義是什麼?其實它是以大劫來當作算數方便,第一大劫所需要修學的內容,這個內容你修學滿足了,就說你已經超越第一大阿僧祇劫。換句話說,你要修學這些內容需要第一大阿僧祇劫,所以總共有分為三大階段。

那麼第一大阿僧祇劫要怎麼入?要從信位開始入。因為我們的問題是「你從信佛到成佛需要多少時間?」從信佛開始,就是等於我們講的信位,也就是在十住位前面的十信位,那你從十信位要怎麼入於十住位呢?你入於十住位以後你才能入於第一大阿僧祇劫的修道。那我們還是一樣舉《菩薩瓔珞本業經》來說,說這個怎麼樣入住位呢,經文這麼說:

「佛子!若退若進者,十住以前一切凡夫法中發三菩提心,有恆河沙眾生,學行佛法信想心中行者,是退分善根。」(《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一)

也就是說,在十住以前就是信位,也就我們一般來說就是信佛。十住位以前有一些就是為什麼稱為凡夫法呢?因為都沒有實證,也沒有斷我見,也沒有實證如來藏,雖然有的發要修解脫道的心,有的發要修成為辟支佛,有的要修菩薩道,那有很多很多的眾生都在學行佛法;那這個時候呢,對於所謂的佛法僧,其實不太了解的,對於佛道的次第也不太了解的,所以稱為「信想」。那這個為什麼說是稱為退分善根呢?因為在這個地方,他要進入到十住位,進入到住位修學是需要很多時劫,而且沒有善知識攝受,是進進退退,真的前進需要很多時劫。

從信位入住位,這裡面還有一段說明,經文這麼說:

【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為退分。】(《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一)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說,要從這個信位進入住位,它需要一劫乃至十劫來修行十信,對三寶生起正信才能進入住位。那麼這樣一位信位菩薩,從初一住到第六住,就是能夠進入住位以後,從十信滿足進入住位,從初一住到第六住,如果修到第六般若波羅蜜,也就是說從初住修布施,二住位修持戒,乃至於說在六住位修學般若波羅蜜,然後斷我見,能證能取空、所取空;「正觀現在前」,也就是般若正觀現在前,因為他是修學般若波羅蜜,所以如果般若正觀現在前,意思就是說,他能夠親證他的如來藏,能夠現觀他的如來藏的這種般若中道法性;同時他得要受到諸佛菩薩,善知識的護念攝受,才能夠進入第七住位而不退。也就是在這個住位不退,常住不退的前提是什麼呢?要實證如來藏,然後呢,受到諸佛菩薩的攝受護念。如果以這樣前提來看的話,那麼七住位以前稱為退分的意思就是說,有可能不能於住位不退,要能夠求於住位不退,一定要能夠在六住位滿心的時候,七住位實證——實證如來藏,受到諸佛菩薩攝受,才能夠不退。

所以從這一段經文裡面,我們就知道說,信位要經歷差不多一劫到十劫乃至更多,滿心以後才進入初住。那麼進入初住以後呢,次第修學上來,到達七住位不退,開始這樣子才能說是入第一大阿僧祇劫。因為接下來經文還有繼續講,經文前面我們知道說,退分是指七住以前,所以我們接下來就是用一個解釋,解釋前面經文的意思,也就是說,你要經歷第一大阿僧祇劫來超越三賢位。

我們前面所舉的經文,是告訴我們說怎麼進入第一大阿僧祇劫的修道。因為我們的題目是告訴我們,要探討的是信佛到成佛,可是從我們一般學佛的角度來看的話,要知道說我怎麼樣能夠入於第一大阿僧祇劫,你能夠入於第一大阿僧祇劫,才能說我要來超越第一大阿僧祇劫,這樣來看待才不會對後面的這些所說的時節,感覺到非常地遙遠。因為你入於第一大阿僧祇劫以後,就會來看待說後面的修道次第,以及所謂的時節指的是什麼。

那麼現在呢,我們就從前面舉的經文裡面舉例,說從信位入於住位以後,然後入到七住位不退,到七住位不退以後呢,開始次第修,滿足十住,進入行位,進入行位以後再進入迴向位,這稱為三賢位,也就是前面我們所舉的經文裡面的三十心;從三十心能夠入於一乘信,能夠真的入於地上菩薩而修道。那麼從三賢位滿足,你需要一大阿僧祇劫。也就是,你從信位入住位以後,到七住位能夠不退,你如果沒有不退的話,是退分菩薩,那你就很難說你能夠進入一大阿僧祇劫,可是你能夠進入七住位不退,那表示你已經進入第一大阿僧祇劫。那第一大阿僧祇劫,你要能夠滿足超越,那你就是得要滿足三賢位;要滿足三賢位呢,最重要就是要七住位的實證如來藏,十住位的眼見佛性,然後十行位滿足以後,能夠證得猶如陽焰的現觀,然後迴向位滿心以後,能夠證得如夢觀,然後入地修道。那這樣的話,入初地極歡喜地的時候,就是表示你已經超越了第一大阿僧祇劫,表示你已經完成了第一大阿僧祇劫應該修道的內容。那麼從內容來看待時間、時節,這樣子我們就能夠容易了解說,到底信佛到成佛所說的三大阿僧祇劫,到底是什麼意義。那麼現在說的是,前面的第一大阿僧祇劫。

那麼第一大阿僧祇劫,入地以後要修的內容是,入地以後到七地,從初地到七地,要進入八地才叫作超越第二大阿僧祇劫。從初地修到七地,每一地都有實證的部分,那初地要證得猶如鏡像,才能夠滿初地心,那進入二地以後,你要證得這個猶如光影,那滿心以後進入三地,證入這個猶如谷響現觀,滿三地心入於第四地,這樣次第到七地,能夠念念入滅盡定,進入第八地不動地。所以,第二大阿僧祇劫所說的修道內容,就是初地到七地滿心。這樣子的話我們就知道說,原來要進入初地,我得先滿足我第一大阿僧祇劫的修道。

那麼還有第三大阿僧祇劫,你要怎麼超越,是哪些內容呢?第三大阿僧祇劫所需要修道的內容是,八地滿心以及九地滿心;八地滿心、九地滿心入於十地以後,成為最上成滿的菩薩,菩薩道到十地修道完成圓滿,那麼這樣的後面這個部分,是屬於第三大阿僧祇劫的部分。

所以,三大阿僧祇劫的修道所圓滿的是什麼?是菩薩道,也就是說菩薩道要修道圓滿,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那修道與果證,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內容,那我們要明瞭的是,第一大阿僧祇劫,然後如何進入第二大阿僧祇劫,如何進入第三大阿僧祇劫。

跟我們比較近的,就是第一大阿僧祇劫。那麼第一大阿僧祇劫,普遍的信佛的人非常多,念佛的人也非常多,可是如果你今天真的說,我要成佛那我要怎麼修?我需要修學什麼內容?需要多少時間?你如果知道以後,你就不會輕易地去相信有人告訴你說,你只要這一世用我的方法你就能成佛,就能即身成佛、即生成佛,你就知道說,那個絕對不是佛說的。因為你自己有沒有經歷那些時節,有沒有經歷那些實證,你要自己來觀察,而且要對照經典佛所說的,這樣子我們才不會走到偏差的路去。

滿足信位的資糧以後,進入三賢位,這個部分可以講說是對菩薩來講是比較困難的事情,為什麼呢?因為他對於所謂的信位的資糧,以及說住位的資糧,很多人是不太清楚的。所以我們在為大眾解說的過程裡面,不厭其煩地把這些拿出來為你說明,就要讓你知道說,真正的佛道的修道,其實它是有次第、有內容的,那是不能隨便轉移的。而且這些次第與內容,是十方諸佛所共同說的;既然是十方諸佛所共同說的,表示說這些它是確實可證的,而且是確實可到達的。

所以說,信位怎麼圓滿,然後圓滿以後進入住位呢?就是前面最重要就是要圓滿對三寶的信,也就是說信佛呢,就要相信佛陀所實證的這個佛的功德、果德,是沒有辦法超越的,祂是無上的。如果有人來跟你講說,他的法是超越佛教的法,超越佛陀的法,那麼你就要想,那這樣的話是成佛了嗎?這樣的話它是佛法嗎?成佛不是已經究竟圓滿了嗎?那為什麼還有他的法是超越佛陀所證的法呢?那這樣子他的一定不是佛法。從這個簡單的判斷基準呢,我們來看待說,你對三寶的信夠不夠。如果說你不相信,或者有人不相信成佛是最究竟、最圓滿的,還有別的法超越佛陀所修證的,那表示在信位的資糧還沒有圓滿;信位的資糧還沒有圓滿的話,就沒有辦法進入住位,來修學所謂真實空性的法,也就是說真實空性的法就是如來藏的法。如來藏的這個般若中道,真實空性的法,你得要滿足對三寶的信以後,才能夠進入修學的。所以,在進入住位修學以後,還有可能會退,成為退分菩薩,那怎麼樣讓自己不能退呢?讓自己不會成為退分菩薩,而成為不退菩薩,在住位能夠安住呢,能夠往前走呢?最重要就是要在六住位滿心,七住位的時候實證如來藏,實證如來藏最重要的就是要熏習修學般若波羅蜜。所以,抓住重點以後來修學,那這樣才會知道,我什麼時候能真正進入第一大阿僧祇劫的修道。

那三大阿僧祇劫修道圓滿以後是成佛了嗎?還沒!三大阿僧祇劫菩薩道修道圓滿還沒成佛,還有等覺菩薩,還要怎樣?百劫修相好。也就是說,十地菩薩在祂的成滿十地的修道以後,進入等覺,祂還不是佛,還是等於說即將成佛,但是不是佛;百劫修相好以後,然後生到兜率陀天,成為妙覺菩薩,等待眾生因緣成滿來成佛。

這樣的一個內容如實了解以後,你才知道說,原來一般所說的三大阿僧祇劫是這個意思。所以,最重要的是在,了解信佛到成佛到底它需要修學的內容與次第是什麼。一定要把這個重點抓住以後,然後再來看待完成這些內容的修道,需要多久的時間;這樣的話你就不會有偏差,也不容易被誤導了。那這個問題,我們就探討到這裡了。

阿彌陀佛!


點擊數: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