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料
第116集
由 正龄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节目,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子题是“顿悟后渐修”。
平实导师为大众厘清大乘见道明心与眼见佛性二者,不论在因地或佛地,都是顿悟非渐悟。而在成佛前,只要尚未完成佛道应具足的修证,就都须在当世见道后继续修行,才能在三大阿僧祇劫圆满理证与事修后,终于菩提树下明心、见性,成就四智圆明。所以,除非最后身菩萨见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有人见道后都必须开始或继续修行,因此真见道明心、见性二关,都是一念相应慧顿悟,之后的修行则是依着次第而修。以下我们来看 平实导师的开示。
在《妙法莲华经》前面曾宣说,眼根清净的人有八百的功德,而其所展现出来利乐众生的那些功德,都是因为受持《妙法莲华经》的缘故。同理,世尊所说耳根清净乃至鼻、舌、身根清净的人各有八百或一千二百功德,也是因为受持《妙法莲华经》的缘故;最后说的是意根清净者所展现出来的这些功德,依旧是受持《妙法莲华经》的缘故。而 佛陀在经中说的《妙法莲华经》就是如来藏妙真如心。
那么说到这里,有人也许会想到一个问题,平实导师在《楞严经讲记》说得很清楚:六根清净位的圆满是佛地的事,因为行阴、识阴已经尽了。但《法华经》说到这里,既然六根清净了,到这一品经文讲完时,能够作得到的菩萨是否就是等觉、妙觉菩萨、就是成佛了?导师说不见得。这样的菩萨可以是等觉,可以是十地,也可以是八、七、六地,或者五、四、三地乃至初地。因为清净位,有见地的清净位,也有入地后实修的清净位。而且《楞严经》里面也告诉我们:【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世尊开示的是说:圆满具足的六根清净位并不是一时间就全部同时清净的,而是一根清净以后再清净另一根,是次第清净而渐次具足成功的。
由于《楞严经》很深奥,有些人因为前面就读不懂了,而没有再读下去,因此对于后面经文中说的“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的开示,平实导师所解说出来的道理,很多人并没有读到。于是有些人不免继续信受邪师所说“舍识用根修行”的邪说,或是企图一次同时解开六个结,那就会走偏而误入歧途了。
因此 导师特地在此提出来说明:“六根本身是无法修行的,修行是要由六识透过六根来修行的。只有由六识透过六根才能修行,但是六识修行以后会使六根转变清净,那么如来藏中含藏的种子就会跟着清净。”(《法华经讲义》第十八辑,正智出版社,页356。)虽然《楞严经》中说真如、说佛性,但因为真如与佛性都是教外别传的范畴,导师当然不能在书上公然明白写出来,否则就违背了 世尊的咐嘱了,难免就有人犯迷糊而误解其中之意了。
当 世尊说完六根的法义之后,阿难尊者又上来问说:“这六根清净的修行是一时顿净呢?还是次第清净的呢?”为了解开大家的疑惑,世尊开示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这就是说,理上的实证,和理上实证以后的事修,这是两个层次。理是什么?是说真如之理应该要如何实证;这个理的实证是顿悟的,开悟的时候是一刹那间找到了如来藏,或是在一刹那间看见了佛性,这二者都是“顿悟”。所以不是有些人说的开悟是只有渐悟而没有顿悟,或是主张开悟可以有顿悟与渐悟两种,这都是错误的说法。
世尊既然明白说了“理则顿悟”,所以证悟般若时,就是一念之间突然找到了如来藏,现观祂的真实与如如体性,名为证真如;也现观祂真实不坏的金刚性,然后就开始出生了实相般若智慧,但这种理是只有顿悟而没有渐悟的。亲眼看见佛性时也是一样的道理,当证悟如来藏而可以看见自己的如来藏,一定也可以看见别人身上的如来藏,但是这时没有办法从山河大地上看见自己或别人的如来藏;可是眼见佛性的时候,不但可以从自己身上看见佛性,从别人身上也可以看见那个人的佛性,还可以从别人身上看见自己的佛性。明心与见性不一样,这才是 佛在《大般涅槃经》中说的“眼见佛性”。这并不是禅宗绝大多数祖师所说的“看见如来藏能使人成佛的自性”。
也许有人还是不信,会继续认为明心即是见性,不妨进一步来看:山河大地是无情,而在看见佛性的时候,是可以从一切无情——也就是山河大地——上面看见自己的佛性;然而明心以后,却是不能从山河大地看见自己的如来藏。这就是经中所说的道理:不论是见性或开悟明心,其实都只是一刹那间的事,没有先后,没有次第,没有阶梯,全都是一悟就解决的,因此才说开悟是“一念慧相应”;而最后究竟成佛时也是“一念慧相应”,因此经中说佛地成就一切种智时的智慧,也叫作“一念相应慧”,都是一念相应的,没有渐悟这回事。就如《方广大庄严经》卷九所说:【佛告诸比丘:“菩萨于后夜分明星出时,佛、世尊、调御丈夫圣智,所应知,所应得,所应悟,所应见,所应证,彼一切一念相应慧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等正觉,具足三明。”】
所以证得如来藏的时候,就知道法界的实相;不管是六凡法界、四圣法界,或者是物质世间的法界,都不离于这个实相。亲见实相,产生了实相的智慧,是因为悟得如来藏“妙法莲花”而来;可是悟得“妙法莲花”如来藏时,是一刹那间就悟得的,并不是十牛图说的一部分一部分,慢慢才看到牛的全貌而说证悟。
那如果有人说他先观想有一条中脉,然后观想中脉里面有明点,那个明点就是如来藏了!这种说法更离谱,因为观想所得只是一个影像,或者只是一个观念,这样的如来藏完全不符 世尊之所说:如来藏无形无相。因此说凡是证悟佛菩提的人,没有“渐悟”这回事,也不是观想而证悟的;而《楞严经》讲的如来藏妙真如心,正是三乘菩提中的不传之密,必须是有缘的菩萨才能实证。
因此 世尊说:“理则顿悟。”当证得如来藏的时候,三乘菩提之理就渐渐可以会通了,而证得如来藏时只是一念相应,不是久修悟境累积成功的,所以 世尊说“理则顿悟”。也就因为这么一悟,借着这一个开悟所得的智慧,于三乘菩提中的种种迷惑就一并开始消除了,因此 世尊接着说:“乘悟并销。”所以不是一悟成佛,因为开悟才只有第七住位,连入地都还没有,怎么会是成佛?因此阿难尊者为大家提出来问,世尊就开示了:“理上是顿悟的,借着顿悟所引生的智慧,以前那些开悟的迷云就全部消失了。”这就是“乘悟并销”。
近代佛教界没有人知道开悟是悟什么,是 平实导师出来弘法才提出来说明,而开悟的内涵就是证第八识如来藏,如来藏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又名真如心。而在正觉弘法之前,也曾经有古人讲过,是禅宗祖师说的,导师就写在《钝鸟与灵龟》这本书里面,也证明 平实导师的说法正确。
可是悟了以后,在菩萨道的五十二个位阶中,也才只有第七住位,只得根本无分别智,都还没有具足后得无分别智,就别说是道种智了;由此也证明悟后想要通达而入地,还有好长的修行路要走,并不是悟了就能入地。因此 佛陀接着说:在理上的见地上六根固然清净了,可是在事修的实修上面六根是还没有清净的。所以悟后起修是要在事相上来实修,不是单单只在智慧的理上进修的。
所以开悟而证得那个理体以后,接着要从事相上次第进修,因此 世尊说“事非顿除”,就一定是要在事相上次第进修而使八识心王渐渐清净。但悟后起修的事修上面没有一步登天的事,不是像开悟见道时一刹那就看见了;接着要依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的开示来修行。这是说,在事修上面是要次第去修除净尽的,不可能悟一下正理就一步达成的。得要“因为次第进修才能够把习气种子以及无始无明尘沙惑全部灭尽”,所以叫作“因次第尽”,是要因为悟后的次第进修才能够灭尽,而不是再来一个顿悟就可以全部清净的。
这就如当年 佛陀将七宝几上面一条夜摩天供养的劫波罗巾,拿起来前后次第打了六个结,然后当众问阿难尊者:“你们看这六个结,我是一次就打成的吗?”大众当然回答:“是次第打成的。”世尊又将打成六个结的宝巾拿在右手摇动,又从右手移到左手摇动,然后问:“那么我用单手这样甩过来、甩过去,就可以用右手打开这些结吗?”大家都说:“不行。”“那我换左手甩过来、甩过去,能不能打开?”“也不行。”然后 佛陀开示说:一定要两手,从打结的地方来打开,否则一定解不开那个结。这就是说,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才能打开那六个结,只有愚痴人才会单手一直甩,而想要把结甩开。
然后 佛陀又问:“这六个结,当我用两只手来把它解开的时候,可不可以一次同时解开六个结?”大家都说:“不行。”必须要将第一个结解开以后,再解第二个结,再次第解开其余的结。接着 佛陀就用重颂讲了这四句:【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5)这是说,既然无始劫以来,眼根打了结而打不开,耳根打了结而打不开,乃至于意根也打了结也打不开;现在“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使无明消除了,了解这六个结(也就是六根不净)的存在以及宝巾(如来藏妙真如性)的存在了,可是无明除掉以后的事修部分还得要一一来面对!所以想要解开这六根的结,得要依于次第一个一个来解开,不是一时之间就六个结同时解开的;而解结时还得用正确的方法,得要两手合作同时去解;也就是说,必须要借“根与识”共同来修行,“识”才能转变,因为“结”就打在“尘”境界上面。
以前有的祖师说“舍识用根”修行,然而舍识用根还能修行吗?当然不行!见闻觉知心才能修行,所以一定要借着六根的配合而以六识来修行,六根之结才能解开。这就是说,单手是不能解结的,一定要双手共同配合来作。
有双手(也就是根与识)共同配合来作,就可以解开根的结了,可是要解开这六根的结,还得要因着六根而选择先后次第来解开,不可以想要一次同时解开六个结,因此 世尊说“解结因次第”。也就是已经从理上顿悟了,接着悟后在事修上面,要从六根之中某一根先选择出来进行开解,然后才解开第二根的结;要有次第一根又一根,一个一个先后去解开;当六根所打出来的结全部都解开以后,所谓的“结”也就不存在了!所以 世尊说“六解一亦亡”。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结都打开以后,所谓的结就不存在了;所以六个结解开以后,六结中被人称为“结”的这“一”个法也就跟着消失了,只剩下完好的、很好使用的劫波罗巾,而没有一一打成的结来限制宝巾原有功能的使用了;换句话说,六结都解开以后,就是只剩下一个原来具有大用的如来藏妙真如性,便可以不受六根的限制而发起大用了。
但是从六根入手,不论是悟前闻熏或悟后起修,都得要先选择其一,才好下手实修;或者说,应该要怎么样修学佛法?也得要从闻熏开始,因此说“根选择圆通”,这时从六根之中去选择其中一根,要先看哪一根的功德是最具足圆满的?而且是可以使你圆满通达的。结果 佛陀示意 文殊师利菩萨告诉我们说,应该像 观世音菩萨教我们的那样,要选择耳根圆通法门来入手。菩萨们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这部分的详细内容,可以请阅 平实导师讲解的《楞严经讲记》。
时间的关系说明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敬祝各位菩萨:
色身康泰,一切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