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料
第097集
由 正子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视频弘法节目,目前导读的主题是以 萧平实导师著作《法华经讲义》为蓝本,我们接续上一集之〈法师功德品〉第十九的讲解。天龙八部众的过去生有共通的善业,全都是能够大布施,遗憾的是性子急躁、容易动怒,所以异熟果报成为人非人身。另外,还有最最主要的关键,是没有能善简择的智慧,依附于邪师,被误导而行为谄曲,却仍然刚强地自以为是,认为他们所行才是正道,还以邪法而自建立,扰乱正法,误导大众。这几段经文内容,正好可让我们引为借镜,佛弟子们在修行的过程中,“性障”的伏断是否很重要,也能确定佛法中六度波罗蜜的次第,持戒度紧紧安列于布施度之后,真是有道理的。
我们再回到《法华经》经文中,造作布施而会成为空行夜叉的第二种人。同样是乐善好施,喜欢布施钱财、食物,却讨厌为众生作事情、付出劳力,而又个性刚强,急性子,来去都是要快车、快马;尤其像现在有飞机,他们最喜欢乘坐飞机,所以往生四王天以后就成为空行夜叉,一样住在须弥山脚下而能飞行,比起地行夜叉速度就快很多了。
会成为夜叉的第三种人,在人间时喜欢布施,他们不作小布施,总是布施房舍给人家;本来不必当夜叉,只是因为他们的心性爱嫉妒,爱跟别人比较,又自认为自己的布施最大;别人的布施如果也作得很好,他就会出来跟人家争论,说他的布施比别人好,否则就会随后再捐出更多钱财作布施,一定要胜过别人。类似这种好强斗胜的心性,舍报后就生在须弥山的山腰,仍然属于四王天所管辖,福德当然比前两类夜叉更胜妙。
那么这样对夜叉略有了解以后,我们再来观察密宗所谓的空行勇父或者空行母,他们会是哪一种?就是第二类。其实大多数是地行夜叉而误以为是空行,因为他们的层次还是住在欲界中,而且是沉迷于很粗重的淫欲贪爱中,才只是在四王天里的贪淫众生而已。
我们可别忘了,能受夜叉果报的先决条件,也是得有前世在人间乐善好施,可是却都好酒肉而成为地行夜叉,往往酒也布施、肉也布施,有时其他的食物他们也布施,饮食粗重,所以他们只能成为地行夜叉。我们以此类推,若有自称是修行人,贪淫、嗜酒肉,全都恣逸于身心欲乐,我们也不难看穿他们的层次是在哪里,连四王天的山腰宫殿都还到不了,更别提忉利天了。以上讲的就是三种夜叉的因缘果报。
所以,布施时候的清净作意很重要,千万不能以瞋心来布施,也别以嫉妒心、比较心来作布施,布施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是心要调柔,并且饮食也一定要远离酒肉。那么如果周遭的亲朋好友,有人专门在修行布施,如果关系够好,我们可得要很委婉地告诉他们,行布施之时的心中作意很重要,我们要说:“如果布施的时候怀有瞋心,平常又不习惯素食,好吃众生肉,不管人家讲什么你都不信,心地非常刚强,将来因缘只能往生到须弥山脚下去当夜叉,那你要不要当这种有情?”我们有因缘,真的要找机会很委婉地告诉他们。要把这道理跟他们讲清楚,他们才知道其间的差异。若是将来有一天忽然听到有人提起说修行啊,要要求空行母、空行勇父来共修的时候,他们就懂得:“啊!原来所谓的佛父、佛母就是四王天中的夜叉喔!”他们就懂了。
再看接下来的经文偈颂:【诸天龙夜叉,及阿修罗等,皆以恭敬心,而共来听法;是说法之人,若欲以妙音,遍满三千界,随意即能至。】(《妙法莲华经》卷6〈法师功德品 19〉)
这八句偈颂是说诸天、天龙、夜叉以及阿修罗等,都会以恭敬心相约共同前来听闻这位舌根清净的菩萨所讲的《妙法莲华经》。这首颂里讲的阿修罗,是指天界的阿修罗,他们住于须弥山下的大海心,他们也属于天人所摄;虽然在人间时也大布施、行善事,可是脾气暴躁,因此不能生到四王天、忉利天中享福,就往生去当阿修罗。因为脾气暴躁,果报就是不能喝酒,喝了酒会更加地坏事,不免沦堕得更厉害,所以他们的果报就是无酒可喝;所以阿修罗还有一个名称叫作无酒。
那么这一些人,其中有许多是修学佛法的佛弟子,所以如果有“舌根净”的菩萨演述《法华经》时,这一些天、龙、夜叉、阿修罗都会以恭敬心互相邀约前来听闻《法华经》。那么这位演述《法华经》的舌根清净者,如果想要以微妙法音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让一切有缘的众生都可以听闻,那么他的这个妙法音声,随意可以到达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个有缘众生的所在。如此的事修境界,其实是我们大家都应该要寻求的;如果能够到达这样的事修境界,那就满足三地心了。
佛陀的经论典籍,内容都可以互相贯通的,再三阅读之后,我们的思惟格局、心量也会自然提升宏广。让我们再恭读另一部佛典的教示《大方等大集经》加深印象,以利菩提道的修行。有一次 佛陀说法,也特意摄受四大阿修罗王前来听法,当时 弥勒菩萨询问 世尊:【世尊既是释迦贵种刹利大姓,迦毘罗城净饭王子,此四阿修罗畜生种类极成卑下,世尊何故言与我亲?】经文中,弥勒菩萨将阿修罗类形容是极端卑下的种类,属于之前 佛陀说过的人非人之类,怎么会是与我们人类的尊贵净饭王子为亲属关系呢?佛陀就说起他与四位阿修罗的过去世因缘:在第三十一劫之前,有佛出兴于世,名为毘舍浮如来,彼佛常为四众说法。当时有一大婆罗门名弗沙耶若,已于过去无量佛所种诸善根,也已发起菩提心,对 佛陀信受具足,也归依三宝,受持五戒离诸放逸;当时弗沙耶若有八个弟弟,他时常鼓励、劝请、引领弟弟们来归依三宝,受持五戒,同时要弟弟们远离诸种放逸之行,要发起无上菩提心。然而那群弟弟们,经于多年相劝却都不肯归依三宝,乃至不肯发菩提心。那时候,弗沙耶若就询问弟弟们究竟是怎么回事,都不肯归依三宝,也不愿发菩提心,难道你们有什么特别的条件或者愿求吗?没有想到那八位兄弟们即开口向长兄要求:【兄能千年修二威仪,惟行惟住不坐不卧,经七日夜限食一揣,修此难行足满千年,然后我当归依三宝,受持五戒,离诸放逸,发于无上菩提之心。】在毘舍浮如来之时,人寿是六万岁,这八位弟兄们向长兄弗沙耶若提出的条件是:若兄长能够持续一千年的时间,在行、住、坐、卧四威仪能够依照他们的要求,圆满修行行住二威仪,也就是“惟行惟住不坐不卧,经七日夜限食一揣”;若兄长能修此难行之苦行圆满千年,然后我们几个就愿意归依三宝,受持五戒,离诸放逸,还会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各位菩萨,我们想想看,得持续千年不能坐下、躺卧休息,只能维持站立或者行走,并且七日七夜才能吃一小团食物果腹,像这般无理要求的苦行条件,弗沙耶若竟然欢喜接受,只为了摄受弟弟们能归依三宝,发起无上菩提心。他自己还发誓愿,必当于千年之中实行不坐不卧,七日七夜限食一小团食物,以圆满弟兄们的要求。
经文中,佛陀接着说出那八位兄弟与 世尊的现今身分关系。当时的兄长弗沙耶若婆罗门就是 释迦如来本人,其他几位之中,有现今的魔王波旬,还有今日的 弥勒菩萨,还有提婆达多以及这四位前来听法的阿修罗王等。当时 世尊为欲成熟八位弟弟的缘故,于千年中不坐不卧,只有行走与站立,经七日夜限食一小团食物,成功地摄受弟弟们归依三宝,发起无上菩提心,所以能成就今日的 弥勒菩萨成为一生补处安住大乘,得无碍智。
然而天魔波旬于同时间归依三宝,也发起菩提心,因此所获得无量无边的福德却成为天魔专门障碍想要解脱的修行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继续恭读 佛陀的开示《大方等大集经》:【此魔波旬以本障碍他故,娆乱他故,降伏他故,欺陵他故,求称誉故,求名闻故,依于五欲戏笑乐故,求富贵故,于毘舍浮如来法中,修行施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以是因缘,今于现在白法尽灭,五浊恶世得作魔王,于三宝所不生信敬无尊仰心。如是波旬常于众生而作诸恶,不利益故,令苦恼故,令堕落故;提婆达多亦复如是。】我们都知道,天魔波旬属于欲界六天之最高天,是欲界凡夫中福德最丰厚者,就是由于当时于毘舍浮如来法中,人寿六万岁,被兄长世尊摄受,归依三宝也发起菩提心,修行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等。然而魔波旬是以有漏心而修行,其根本是为了求得自身的名闻利养,求富贵权势,而依于五欲身心,戏笑欢乐的缘故,不欢喜众生求解脱,于是障碍娆乱修行人,归结其根本就是因为未断我见,而恣意于五阴逸乐,自身被系缚于三界,还要掌控众生以满足眷属欲,障碍阻碍大众修行解脱于欲界。
借由阅读经论,能再三提醒修行人,在修行法道之中,心性的“作意”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说明到此,下一集再继续和大家分享。敬祝各位菩萨:
身心安康,福慧增长!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