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生死大事?(四)

第042集
由 正村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觉同修会所为您制作的三乘菩提系列弘法节目。这个单元是探讨“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题目主题是:如何看待生死大事?这是第四集的节目。

上一集节目中谈到金女士“身未证法而在高座,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因为金女士自身虽名“真如”,却没有实质“证真如”,是身未证法而高座说法,而且身自不知而教人,所以金女士身自不知而无所证,却以“真如老师”之名来教导广论的信众们,这中间当然有诸多的过失;如果金女士舍报前不能够在佛前忏悔改过,将如经文 世尊所开示“必堕地狱,受无量的苦果”,所以金女士不可不慎重啊!

世尊这段经文,同样这一卷在更前面有一段开示,世尊是这么说的:【舍利弗!若比丘说法杂外道义,有善比丘勤求道者应从座去,何以故?舍利弗!有信白衣敷置高座,不应演说外道诸义;若不去者非善比丘,亦复不名随佛教者。】(《佛藏经》卷2〈净法品 6〉)金女士在为信众们开示“心上无自性、证得无自性”这些外道的杂义,就是 佛陀经文所开示都是属于断灭外道见的法义,而且金女士以身未证法的缘故,也就是于“三乘菩提佛法”俱无所证,是一个还于佛法无所证的一介白衣(禅门当中,常常以已经实证、证真如者才叫作黑衣)。金女士一介白衣高座说法,而且所说之法是断灭外道空的邪见,世尊这段经文也特别劝请所有真正有心勤求证道的善比丘们,这当然包括所有佛门出家在家的四众弟子们,都“应从座去”,也就是要离开这“说法杂外道义”的教团;因为 世尊经文开示说:“若不去者非善比丘。”这当然含摄了佛门出家在家所有的四众弟子,如果不从座去,就都不是真正的佛弟子了。这段经文最后一句更说,不离去者都不是随佛世尊正教授者,是随外道之邪教授。

我们期望广论团体所有在家出家四众弟子们,都能够详细胜解 佛陀这一段经文的义理,也能够谨遵 佛世尊的教授,尽早离开这些“杂外道义”的团体,另外寻觅真善知识座下修学,才能够于所探求的“生死大事”,这一世真正有因缘可以契入,乃至能够身证身中不生不死的第八识本心如来藏,真正能于生死开始得到一分的解脱自在。

为什么上面我们的论证会说:金女士跟达赖喇嘛他们所说的“证得无自性、证空性、证得毕竟无自性”这些说法,都属于断灭空的“六识论”外道诸义,并不是佛说的以“第八识如来藏”为核心法义的“八识正见”呢?我们应当先来探究思惟:世尊在经教中所开示有自性、无自性的真正意涵,以及 佛陀究竟所开示的空性是什么样的意涵?又如何才是真正的证空性?另外,也要探讨佛法会是达赖所认知的“空性哲学”吗?

事实上,整个佛教也就是诸佛如来世尊的教法,因为这样的教法可以让所有的一切有情,在经过无量劫、次第修学之后都可以成就佛道,而跟诸佛同登佛地,有情跟诸佛因此都是平等平等没有差别;这样的教法才称之为佛法,意思就是可以教导有情成佛的法道。这也是佛法胜妙之处,因为所探究的是宇宙万有的真实法理,所探究的更是一切万法的根源,探究生命的本源;也就是我们大家所最关心的生从何来、死又将往何去的“生死大事”。这个生死大事也是两千五百年前 释迦牟尼佛示现人间的一个大事因缘,就是要为众生开示生命的本源、万法出生的根本因,乃至教导大众如何经由修道而可以悟入这宇宙万有的真实法理,令众生可以离苦得乐、能够解脱于两种生死苦(也就是佛法所说的分段生死苦与变异生死),最后都能够同诸佛一样,于这二种生死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最后能够证到诸佛所证究竟涅槃的不可思议佛地常乐我净的证境。所以佛法不是世间法,佛所说的法教并不是一般的宗教,佛法超越了一切的世间法,所以这当然包括了当今科学界,或未来无量世科学领域所能探究的范围,当然更超越达赖所说的世间哲学学者们所研究探究的领域范围。

释迦如来出世前的古天竺,其实就已经有许多外道们,他们也是穷其一生在探究这个生死大事,一心也是想要求出离、能够解脱于生死苦的逼迫,甚至当时有些外道都已经具有甚深的四禅八定证量,乃至已经由天界天人的所说而知道了所谓解脱生死的证境是要证到“阿罗汉”位,能够入“无余涅槃”。因此在 佛出世之前,这些名相,外道们都已经知道,甚至有些外道各个自称已经实证,是个阿罗汉,也已经解脱于生死;但是 佛随后出世人间,虽然初始求道也曾随从这些外道学过这些错误的外道法,但后来 释迦如来都弃舍了这些外道所修的苦行,知道这些外道们的所证并不是真正于生死得到解脱自在,他们都还不是真正的阿罗汉,而且外道自称所入的涅槃证境,事实上都堕入了断灭空无所有的境界当中。

释迦如来在历经外道种种苦行,没有办法成就佛道之后,因此自行于菩提树下自己参究这生死大事,而最终得以手按地明心“证真如”;证悟之后,证入这生命实相心之后,继之于夜后分得以目睹明星而“眼见佛性”,究竟成佛,成为世出世间人天至尊的 佛世尊。所以,佛示现成佛之前,有外道还不能够实证生死本源——第八识如来藏的缘故,所以就已经有种种的断灭外道见者,他们都主张一切法(于)舍报之后空无所有,一切诸法皆空而无有自性。这样的外道思想就如同当今附佛外道见者,如这位金女士之所说:诸法无自性,要去证得心上无自性,证得无自性、证得空性,就可以没有生死轮回苦;也如同达赖所说的一切万法毕竟无自性等等,都是堕入到断灭空见中。

为什么佛世这些外道思想,当年会被 世尊一一去破斥说这是“外道断灭空见”,而当代的金女士跟密宗喇嘛教派同样堕入了这样的外道断灭空思想中呢?主要是因为这些附佛外道法修学者,包括金女士、达赖等等,他们都是外于生命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而来说要修学佛道。这样的修道者,虽然期望能解脱于生死苦,但是 世尊有说,凡是外于这如来藏法道而说要修学佛道者,佛说这些人都是属于“外道”。意思就是,外于这“无生无死”的第八识如来藏而言修佛道,或如达赖密宗喇嘛教应成派假中观见者,他们主张有情总共只有六个心,这样的六识论见者,他们就认为 世尊不曾宣讲有情总共有八个心王,以为 佛当年所开悟(悟入)的心并不是第八识如来藏;他们说有情总共现前就只有六个识心,并没有第七识与佛说的第八识,(以)这样的说法来说万法毕竟无自性——所说的诸法无自性的空性哲学,这当然不是 释迦如来当年所演述的三乘菩提佛法,这些都是外道的邪见思想。

因为否定 世尊当年所开示悟入不生不死的第八识本心如来藏之后,有情在这一世舍报,五蕴等诸万法会全部灭尽,那么就成为一切法空无所有,这个有情就不存在于法界当中,这样的思想就不是佛法,是为断灭空的外道邪见。因为这样的断灭空外道思想,包括金女士及密宗喇嘛教派者,即使他们在舍报之前各个宣称已经实证成为阿罗汉,乃至宣称已经成就法王、活佛,或是当下就已经即身成佛;不管他们自认为证到什么阶位,但舍报之后入了他们所谓的阿罗汉无余涅槃,或佛地的无住处涅槃,其所谓的涅槃证境,其实都已是诸法俱灭的断灭空无所有的境界。

佛法当然不会是断灭空见的外道思想,佛说阿罗汉舍报入无余涅槃,仍然有涅槃之实际本际恒而常住不灭,涅槃是真实、清凉、寂灭的境界;佛说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所灭尽的诸法是蕴处界入等五蕴世间一切内法灭尽,阿罗汉舍报灭尽诸法后所住无余涅槃,即是有情的无生无死第八识真实我如来藏的独住境界。金女士跟达赖等人对佛说三乘菩提佛法有着严重的误会与错解,他们不知不证佛说诸法无自性空跟佛说证空性的意涵,因此堕入了外道断灭空见中。佛说诸法无自性空,是在说明现象法界诸法都是空无自性的空相虚妄假有之法。

佛陀在初转法轮时期,为急于求解脱生死苦的二乘法修学者,先为他们宣讲二乘声闻菩提与缘觉菩提的解脱道法。佛陀在初转法轮阿含经教中教导解脱道修学者,应当先从现象法界当中去思惟观行:现象中一切诸法究竟是真实法,或是虚妄暂时假有之法?去观行这诸法是有自性或无自性?而所谓的自性,在说明这个法是具有本来真实自在的法性,祂不必借诸众缘而本自具有的真实自性。而现象界诸法虽然现前是可以领受的法,而且各有其自性、各有功能差别,但是相对待于法界唯一真实法第八识如来藏所具有的真实自性而言,这些现象界诸法所具有的自性,都是无自性可言。因为现象界诸法这些自性,都需要借诸众因缘和合才能够出生,也就是借诸因缘而生住异灭,它的法性都是无常、苦、空、无我的法性,是没有真实自性可言,由此来说现象界诸法无自性。

我们就以众生所执取的六识身为真实自我来说明所谓的有自性、无自性。所谓六识身,是有情在现象界领受六尘境界的当下,现前所能见闻觉知的六识心我;所谓“身”,代表这个法是有功能、有作用,有祂的自性。就眼识身这个我为例,来说眼识身是眼识能见现前的色尘境相,眼识是具有能见之性,能见境相的青黄赤白、明暗等显色的境相。

凡夫有情就计执这个眼识是有自性,这个自性就以为是真实有,因此加以计执说这个眼识就是真实自我,那这就成为凡夫有情的身见,也就是我见的一分。有情在世间跟人我来往运行时,就会以这六识身——六识现前所具有的功能差别(所具有的自性)——成为我身,也就是以此为真实自我。这就是佛法中所说,一般的凡夫有情他的第七识意根末那所计执的以六识身为实有的身见,又名为凡夫的我见。

因为这六识身的我虽然具有能见之性、能闻之性、能嗅之性、能尝之性、能触之性,乃至意有能知法尘之性,而以意识心的我来作总合这前五识心;有情依此而能有思惟、记忆、创造、发明等等无量的功能自性,众生就以这能见闻觉知的六识身为有情的真实自我。有情会计执这六识身为我,当然是因为无明遮覆的缘故,是由于错误的恶知见(不正确的知见)而计执六识身为实我;不知道这六识的自性,实际上都是借诸因缘和合暂时假有的自性。譬如眼识身具有这样的能见之性,都需要以眼根触色尘,经过根尘触这些众因缘全部都具足的时候,才会有眼识的能见之性的出生;众因缘坏灭的时候,眼识的能见之性就断灭不现前。所以说眼识的能见之性,这自性是因缘和合暂时假有之自性,这个自性是生住异灭,是无常苦空无我的法性,它不是恒而常住不坏的自性,依此来说眼识等六识心的自性是无自性,不具有真实自性。

诸法无自性空跟证空性、空性哲学,究竟佛说的正确义理,由于时间的关系,其他的部分,我们要留到下一集节目当中,继续为大家作解说,欢迎大家继续收看下一集的节目。

“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如何看待生死大事?”这一集就为大家解说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看。

阿弥陀佛!


点击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