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有十种人可为其演说此经(上)

第117集
由 正融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弘法节目,目前所讲的是“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

我们继续来讲《妙法莲华经》第三品〈譬喻品〉中的内容。现在我们要继续来看,什么样的人才可以为他宣讲《妙法莲华经》呢?佛世尊开示说:有四种人是可以为他们讲《妙法莲华经》的,就是:【若有利根智慧明了,多闻强识求佛道者,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人曾见亿百千佛,植诸善本深心坚固,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人精进常修慈心,不惜身命乃可为说。若人恭敬无有异心,离诸凡愚独处山泽,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妙法莲华经》卷2)

也就是说,世尊接着就说明,是什么样的人可以为他们演说《妙法莲华经》。第一种的人是指那些:“若有利根智慧明了,多闻强识求佛道的人,如是之人乃可为说。”那么这是说,这个人除了是根性猛利之外,他也有智慧,所以当下他听了法义之后,就能够即时的听懂,并且可以深入了知而通达你所说的道理;又加上他能够多闻而不会拒绝,并且他又是寻求佛道的人,像这样的人,你才可以为他宣说这一部《妙法莲华经》。

我们常常说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最怕的就是得少为足,有些人稍微听了两三年的佛法,就夸大口说:“所有的佛法我都懂了,你别再跟我讲佛法了。”这就是典型的贡高我慢的人。如果说他能够虚怀若谷、谦下不慢,也能够不以得少为足,他就会想说:“我多少也可以来听听看,假使在一百句之中,有个两三句是可取的,若是因此让我摄受了,那么我可就得利了。”所以这一类人他是愿意多闻的。可是智慧不够又不是聪明了达的人,往往在稍微熏习了一、两年之后,他就觉得自己满满一百很了不得,然后不管是谁为他说一些什么法,他都会拒绝接受。像这样的人就是少闻者,少闻的人一定会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结果,那就是叫作寡慧。因为他所听闻的层面实在是太局限,而且也太狭窄了,并且这种人他还有一种特性,就是听了就会忘记,记性不好,总是记不住。然而“多闻”的人,他同时一定也是“强识”的;也就是会记住而不会忘记,即使是说他在短时间之内听了很多法,但是他能够掌握住这个核心法义,他只要稍加融会整理思惟之后,就能够有很强的力量把它记住。

为什么“多闻”以后就能够“强识”呢?这是因为他在多闻以后,继续再听很多法义的时候,都能够遵循着法脉正义而可以胜解;因为这是他先有了胜解,之后当然就能够记住不忘。所以说,假使是没有胜解的话,就没有办法记得住。进一步来说,只有听懂了才能够记得住,若是听不懂的话,仅仅是去记那些语言文字,那是没有用的。因为在多闻以后,有了牢靠的核心作基础,跟着水平就会提升了,因此针对某一些法,只要听闻之后就会有了胜解;当胜解以后念心所自然也就能够成就了。因此我们说“多闻”之后,就可以“强识”,也就是说,因为有了胜解所以产生了念心所。世尊就吩咐舍利弗说:“如果有人是多闻强识的一类人,而他又是求证佛菩提道的,这才可以为他演说《妙法莲华经》。”这是第一种你可以为他演说《妙法莲华经》的人。

接着,佛开示可以为他演说《妙法莲华经》的第二种人。经文这么说:“若人曾见亿百千佛,植诸善本深心坚固,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这是说:如果有人在过去很多劫以来,曾经面见过亿百千尊佛,并且也曾经于一一佛的所在之处都能够以善心修集植种了各种见道的善法资粮,在他的深心之中,道心已经是非常的坚固而不可动摇,像这样的人,才可以为他演说《妙法莲华经》。也就是说,第二类的这种人,即便是当他听到人家说:“你修解脱道就好了,因为一世修行就有可能可以成就阿罗汉的果证,你为什么非要那么辛苦的修学佛菩提呢?这可是要三大阿僧祇劫那么长久的时间!”可是他在听了之后照样的不为所动。心中仍然非常坚定的想着说:“我就是要修学佛菩提,哪怕是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我也是照样不畏惧。”因此,若是遇到有这样的人,你舍利弗就可以为他演说《妙法莲华经》。

接着,佛继续开示可以为他演说《妙法莲华经》的第三种人。世尊开示说:“若人精进常修慈心,不惜身命乃可为说。”这是说:如果有人很精进,并且常常在修习慈心观;他每天都在设想如何能够利益一切有情众生,为了众生他可以不惜身命而去努力,像这样的人,你才可以为他演说《妙法莲华经》。事实上,凡是舍弃自我而要为了利益众生,又可以不惜自己的色身性命,那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相对的,我们也要这么说,也就是说,当你在真正的行菩萨道的时候,同时也要考虑到自己身命的安全,这是基本要有的心态;这是因为我们先要能留得有用之身,之后才能够为正法、为众生作更多的事情。然而,若是当局面必须是要你出面去努力奋战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得要义无反顾地出面去奋战,就应该要“不惜身命”来护持正法。我们知道菩萨都是从大悲中出生的,如果不是有满腹的大悲心,那就没有资格当菩萨;因为菩萨必定是深入地“常修慈心”,才有可能随时的为众生而不惜身命。当然确实也有许多的菩萨是深修慈心观,一心直往的愿意不惜身命为众生的法身慧命来奋斗,世尊说:“像这样的人,舍利弗你才可以为他演说《妙法莲华经》。”

接着,再来看可以为他演说《妙法莲华经》的第四种人。经文开示说:“若人恭敬无有异心,离诸凡愚独处山泽,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这是说,还有一种人,他平时就对三宝很恭敬而没有二心,也就是说,三宝的事就是他的事,所以他一定会把佛法能不能够利益众生的事情,看作是首先最重要的;同时“从来没有二心”,他既不会因循苟且而有私心,同时他也会有智慧能够离开那些凡夫和二乘愚人的羁绊。他会离开凡夫以及二乘愚人的羁绊,都是因为想要在证道以后出来利益众生,因此他不会去攀缘于权势、钱财、眷属等等;并且能够一个人独处于山林水泽之中,一心努力求证佛菩提,进而想要利益众生,如果遇到了这样的人,你才可以为他演说《妙法莲华经》。

在这里所讲的“独处山泽”,是针对那些出家以后想要求悟的人而说的,所以他们要远离愦闹,平时不跟人家有所来往,这样才能够专心在道业上面来努力。如果说是针对在家人而说的“独处山泽”,那就是指不攀缘,不会说今天打电话给张三,邀约明天要来泡茶聊天;等到明天泡茶聊天之后,又想着不久还要打电话给李四,相约改天再去游山玩水。“独处山泽”的人,绝对不会像这样去攀缘,即使是常常住于闹市之中,他也是能够心无攀缘的专心于道业上面来努力,这当然也是等同于“独处山泽”。世尊对舍利弗说,如果是这样的人,那么他就有资格可以听受《妙法莲华经》,善知识就可以为他演说这个极难令人信受的甚深妙法。

接着 世尊又再开示,另外还有六种人也可以为他们演说《妙法莲华经》的。是哪六种人呢?我们继续来看经文:【又舍利弗若见有人,舍恶知识亲近善友,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见佛子持戒清洁,如净明珠求大乘经,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人无瞋质直柔软,常愍一切恭敬诸佛,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复有佛子于大众中,以清净心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说法无碍,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有比丘为一切智,四方求法合掌顶受,但乐受持大乘经典;乃至不受余经一偈,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如人至心求佛舍利,如是求经得已顶受,其人不复志求余经,亦未曾念外道典籍,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妙法莲华经》卷2)

首先,先来看第一种的人,世尊开示说:“又舍利弗若见有人,舍恶知识亲近善友,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这是 佛对舍利弗吩咐说:“如果你看见有人,他能够舍离恶知识而来亲近善知识,又或者是能够亲近同学正法的善友,像这样的人,你就可以为他演说《妙法莲华经》。”经文中在这里就指出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舍离恶知识,第二个条件是要亲近善友;这两个条件都必须要具足,缺一不可。

我们知道舍离恶知识的人,往往他并不一定就会亲近善知识或者亲近善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的善根还不够,所以只能够先远离恶知识;至于亲近善知识,那需要的机遇往往就不只是一世、两世的因缘了。如果说他是这一世才来亲近善知识,他每周也都会来听善知识讲经说法,但是他往往在听经闻法以及在功德回向了之后,转眼之间,他对于今天听闻到的法义很快的就忘光了;回家以后又去继续过着他的世间法,心志不能专注在道业上用功。所以说他:一、不会努力求证悟,二、也不会去努力修集福德或者修除性障;总之,他全部都不会去作。他就只是来听闻,听闻了之后就打包起来,就这么存放着;等到下一次来听经的时候才又打开,跟着再把它联结起来,下课之后又同样的再把它打包搁置。这就表示说,他跟善知识的缘还很浅。虽然他在舍离恶知识以后,却并不一定就能够亲近善友或者是亲近善知识;假使说他有因缘能够亲近善知识,但是对于善知识所作的教导,他也不一定就能够顶戴受持信受不疑,这是因为他的信位功德还不具足的缘故。

再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如果从他修学佛法以来还只是三生、十世的话,那他就还不符合 佛所说的这一类人应得的机缘可以听闻到《妙法莲华经》。因为在修学佛菩提的信位过程之中,开始从初信位,末了到十信圆满,最快也要一个大劫,慢的人还得要一万大劫。一个大劫可能是几千亿年,那么一万大劫呢?那真的是太长了而难以计数!所以各人有各人的因缘,那是强求不来的。虽然说度众需要努力去做,但是能不能度得来,却是要随缘的,因为要度之人所处在的信位阶段不尽相同,有的人在初信位,有的人在二信位,有的人在三信位;有的人精勤努力一大劫就可以满足十信位,有的人却要一万大劫!

因此,当我们看到一大群佛教徒都只是把行善当作学佛,我们也不要心灰气馁,因为在修行的过程中,一定是要按部就班稳固基础,要先经过初信位乃至到十信位的修行,都必须得要先修好人天善法,累积福德资粮之后,才得进入初住位;那么再之后,还得要好好地去为众生作种种的布施,这些都是在修行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先去作为的。如果说大家持续精进修行,已经能够六住满心,或者说般若正观现前——七住满心,更甚至于能够见性——到了十住位的满心的位阶;也就是说,当你终于明心见性成就了实证佛法的首要目标,这对于一般学佛人来讲,那真的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大事。因为当他们听说有人证悟了,这是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其实不只他们是这样想,也有大法师是这样说,说:“你讲什么体究念佛、实相念佛?那是大菩萨们的事!我们算什么?”这可是鼎鼎有名的大法师所讲的。那么你说说看,若是你可以开悟明心,在第七住位之中满心不退,那是不是一件非常值得欢喜而要鼓励的事呢?当你开悟了之后,再来就要发大悲心,看看我们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层面可以为众生作事,也可以来帮助众生让他们可以早日转进,这就是我们悟后所应该要作的事情。所以,能够舍弃恶知识的人,却不一定便能够亲近善友,这是因为他往世修学的次法还不具足,这一世实修正法的因缘也还不够的这个缘故。如果他在舍弃了恶知识之后,又很快速地亲近善友,那这种人一定会信受《妙法莲华经》,这也表示说他的善根淳厚,哪怕是当别人在说“《妙法莲华经》是后人创造的”,他也有慧力能够加以辨别,立刻就会在他的心中生起这样的念:“不对!他讲错了!”因为在他的深心之中,早就已经是非常坚定的确定:“这是佛说的。”像这样的人,你当然可以为他演说《妙法莲华经》。

其次我们再来看,什么人是可以为他演说《妙法莲华经》的第二种人。世尊开示说:“若见佛子持戒清洁,如净明珠求大乘经,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这是说,如果有佛弟子受持戒律是很清净的,无论是受持五戒、八戒、式叉摩那戒、比丘尼戒、比丘戒或者是菩萨戒,他都不会去违犯戒律,而能够清净的持守,就好像是清净的明珠一样,同时他也在努力的勤求大乘经典,像这样的人,你才可以为他演说《妙法莲华经》。也就是说,第二类的这种人,当有人跟他讲:“修解脱道可以成就阿罗汉果证。”他可是连想都不会想要去修二乘菩提的解脱道法,因为他就是一本初衷的只是想要修学大乘法,像这样的人就是有菩萨根性的人。有菩萨根性的人,当他听到二乘法的时候不会生起喜乐之心的,所以即使说他读完了《阿含正义》,他的观行完成了,也证得阿罗汉果,这个时候他也还是会把它丢开而说:“这不是我要的。”他就是一心只想要明心见性当菩萨,想要能够利乐众生,像这样的人,他绝对不是为了一己之私才来精勤修学佛菩提法的。

相反的,如果是那些爱乐修学二乘解脱道的人,一天到晚就只是想着:“我要赶快出离三界生死。”对于高堂上的父母、孩子以及家亲眷属,他也不想要去理会,也没有想要去度他们求得智慧、求得解脱,他一心就只是想着自己要入涅槃,像这样的人就不能叫作佛子。因此必须是“持戒清洁,如净明珠”,而且还要是深心想要“求得大乘经”的人,这样的人,你才可以为他演说《妙法莲华经》。

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单元就为您讲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点击数: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