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品(三)

第038集
由 正莉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制作的“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系列节目。今天我们继续上一集讲的“方便品”。

我们看经文《妙法莲华经》卷1〈方便品 第2〉:【诸佛弟子众,曾供养诸佛,一切漏已尽,住是最后身;如是诸人等,其力所不堪。】意思是说:诸佛有很多弟子们,过去世曾经承事供养诸佛,这些弟子们修到这一世,“欲爱、色爱以及无色界爱”等三界爱都断尽了,“欲漏、有漏以及无明漏”等一切漏也都已经断尽了,住在最后身成为阿罗汉。为什么说是最后身呢?因为阿罗汉“我生已尽,不受后有”,未来不会再有色蕴出生。所有亲证阿罗汉果的人都是不受后有,除非他回小向大成为菩萨而留惑润生,也就是保留最后一分思惑润未来世生,继续投胎受生行菩萨道以利乐众生。

《法华经》接着说:【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正使满十方,皆如舍利弗;及余诸弟子,亦满十方刹;尽思共度量,亦复不能知。】我们都知道,佛世的时候,所有阿罗汉当中舍利弗的智慧最好,舍利弗的智慧第一。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假使所有的世间人都成为阿罗汉了,他们的智慧也都像舍利弗一样这么好,大家聚集起来一起测度思量,仍然无法了知诸佛的智慧。除非他回小向大而证悟了,才可以稍微懂得一点 世尊所说的实相般若妙义。进一步来说,纵然是十方世界所有众生都成为阿罗汉了,而他们都像舍利弗一样有这么好的智慧,乃至这些十方世界中像舍利弗这么有智慧的众生,他们又都各自有弟子也都遍满十方佛刹;像这样无量无数的阿罗汉们一起来测度思量,也是无法了知诸佛的智慧。

诸佛不但断尽分段生死,也断尽变易生死;而阿罗汉只断分段生死,还没有断变易生死。也就是说,阿罗汉只断除烦恼障的现行,但是烦恼障的习气种子还没有断,所以阿罗汉还有习气种子流注。所谓“分段生死”,是指五阴的生死,从五阴出生一直到死亡为止,就是一段生死的过程。因为每一世的五阴都是独立的,这一世的五阴不会去到未来世,上一世的五阴也不会来到这一世,所以才会有胎昧的现象存在,也就是所谓的隔阴之迷。这样的一段生死,是从五阴的生与灭来定义的,只要把我见、我执、我所执都断尽了,死后愿意自我灭尽不再去投胎,就永远不会有五阴出生;这样没有生,就永远不会有死,就说分段生死已经断尽,舍报入无余涅槃,永远不再出现在三界中,这就是阿罗汉与辟支佛所断的生死。换句话说,分段生死就是说这个生死有形体或命根的分段。例如说,从欲界人间的受生开始,一直到死亡后的中阴身受胎为止,就叫作一期分段生死。无色界虽然没有色身,但是有命根,所以从无色界天境界中安住后就叫作受生;一万大劫乃至八万大劫,报尽就下堕人间乃至三恶道,这样无色界天的命根终了,就是一期分段生死,这是以命根来分段。

所谓“变易生死”,这是依种子的生灭变异来说。而所谓的断变易生死,就是种子不再生灭变异,也就是烦恼障的习气种子,以及所知障所含摄的一切上烦恼——又叫作尘沙惑,犹如恒河沙数一样无量无边都断尽了,所以离开变易生死。意思就是说,变易生死不是依身根、命根而说,它是依自心识种流注而说。换句话说,自心识种流注就是变易生死,因为刹那刹那生灭变异,得要到达佛地才断尽变易生死,因为佛地第八识无垢识真如,是清净的七识聚种以及纯无漏法种,不再受新熏,不再改易真如心中一切种,所以说为断尽变易生死。诸佛不但断尽分段生死,也断尽变易生死;而阿罗汉只断分段生死,还没有断变易生死。阿罗汉所断烦恼障的现行,也就是见惑与思惑;而诸佛在两大无量数劫之前,也就是在初地时就已经断尽了;可是诸佛所断的烦恼障习气种子以及所知障,不是阿罗汉所能知道、所能断除的。

那什么是所知障?是说对于法界实相有所不知而导致障碍修证佛菩提道,这就是所知障。所知障无始以来就一直存在,所以又叫作无始无明;但是凡夫众生、甚至阿罗汉,从来都没有感觉到所知障存在。那什么时候所知障才会现行?什么时候才会跟所知障相应?就是一直想要弄懂生命的实相,想要参禅、想要实证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也就是想要实证第八识如来藏;这时候,就跟所知障相应。但这也只是跟所知障相应,什么时候打破所知障?明心开悟就打破所知障。但是明心证真如只是打破所知障,悟后还要继续跟随真善知识进修,一直要到所知障都断尽了,一切种智都具足修证了,这样才能圆满佛菩提道而成佛。

阿罗汉只有声闻菩提的解脱智慧,然而诸佛的智慧是圆满具足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以及佛菩提等三乘菩提。换句话说,必须圆满成就一切种智,究竟了知第八识如来藏中一切种子的智慧,具足大圆镜智、上品妙观察智、上品平等性智以及成所作智等四智心品究竟圆满了,才能成佛。所以说,无量无数如同舍利弗有那么好的智慧的阿罗汉们一起来测度思量,也是无法了知诸佛的智慧。

接着《法华经》说:【辟支佛利智,无漏最后身,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斯等共一心,于亿无量劫,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意思是说:辟支佛的智慧是很猛利的,当辟支佛修行到最后阶段而住在无漏法的最后身,假使这样无漏的最后身辟支佛也遍满了十方世界,他们的数目无量无边,就像全天下竹林中的竹子一样无法计算;纵然他们共同一心专念来思量,经过一亿个无量劫,想要思惟诸佛的真实智慧,也是没办法少分知道一点点的。

《法华经》接着说:【新发意菩萨,供养无数佛,了达诸义趣,又能善说法,如稻麻竹苇,充满十方刹;一心以妙智,于恒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妙法莲华经》卷1)这里经文中的“新发意菩萨”,是指刚证悟、刚发起真实义的菩萨;一般说来,这样的菩萨,一定是已经供养过无量无数诸佛以后才有办法明心。因为明心的基本条件,就是定力、慧力以及福德;然而,这三个条件当中,以福德最为重要。因为菩萨五十二个位阶之中,每一个位阶都有其相应的福德必须要圆满;当这个相应的福德圆满之后,才有可能往上迈进,所以能够证悟而成为新发意菩萨,都是已经多生多劫植众德本,都是已经承事供养过无数佛。

我们看《金刚经》,佛告诉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意思是说:如来入灭之后,到了末法最后五百年时,如果有人受持佛戒并且修集福德,对于《金刚经》里面解说这个法的章句,能够生起信心,认定这个是真实法,应当知道:这个人在过去无量劫来,不是只有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下善根,其实已经在无量千万佛的所在之处而种下了种种的善根了。

您看,光是对《金刚经》中的章句生起信心,并且把《金刚经》中所说当作是真实法的人,就已经曾经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的所在之处种下善根了,更何况是能够证悟而成为新发意菩萨,一定是已经承事供养过无数佛了。像这样的新发意菩萨,已经承事供养无数佛,他也已经了达佛法的种种法义及其中的真实内涵,也能善于为众生说法;像这样的新发意菩萨,如同稻麻竹苇那么多,而且是遍满了十方佛刹的每一个方分。这么多的新发意菩萨共同一心,以他们证悟的胜妙智慧,于恒河沙数劫之中,所有人一起共同来思量,还是不能了知诸佛的智慧。

《法华经》接着说:【不退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一心共思求,亦复不能知。】(《妙法莲华经》卷1)一般说到不退,就有五种不退,所谓信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以及究竟不退。所谓信不退,是说已经满足十信行,对佛法僧三宝起正信不退,不会再退回常见或断见等外道见之中。所谓位不退,是说七住位以上菩萨明心后,得到佛菩萨或得到善知识的护念摄受,永远不退失,称为位不退。但是,有时候还有行退或念退,也就是有时候行为懈怠放逸,或有时候心中起念懈怠放逸。但是这里所说的不退转,是依正常情况而说,有时候也有例外,并不是绝对。比方说,有的人得到善知识的帮助而明心,但是性障深重,由于私心不遂,产生无根诽谤善知识的身口意行,造作诽谤菩萨藏恶业,舍寿后将下堕三恶道,三贤十地一切皆失,此后仍然必须从头再修起。

因此修学大乘般若,真善知识的摄受非常重要,就如《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见及五逆,无恶不造,是为退相。】(《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这里《菩萨璎珞本业经》中 佛说:即使明心了,还是需要佛菩萨及善知识的摄受,才能进入七住位不退;如果不是这样,很容易退失佛菩提。就像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人,明心后想要进入七住位,由于值遇恶因缘而退失佛菩提,于十劫中无恶不造。

接着我们说行不退,这是说初地以上菩萨修行的过程,每天都不会退失掉,一切行为都很精进,不曾有懈怠放逸或者退转的行为。但是,有时候还有念退。所谓念不退,是说八地以上菩萨起心动念都是修行,念念精进、念念都不退转,不曾有过一念退失;但是于佛地无生法忍智还未究竟圆满。最后说究竟不退,这是佛地境界,于一切法实相都没有疑闇,已经究竟圆满。以上我们简单介绍五种不退转。

时间的关系,我们讲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大家:福慧增长、道业增上!

阿弥陀佛!


点击数: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