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品(四)

第039集
由 正莉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制作的“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系列节目。今天我们继续讲“方便品”。

上一集我们概略介绍了五种不退,现在我们来看经文,《妙法莲华经》卷1〈方便品 第2〉:【不退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一心共思求,亦复不能知。】所谓不退菩萨,一般说位不退,就是讲七住位以上菩萨;如果要再讲更胜妙的行不退,就是初地以上菩萨,乃至念不退的八地以上菩萨;这些不退诸菩萨的数目犹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纵然一心专念共同思求,也无法了知佛地的境界。

也许有人想:“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确实是这样。这就好比说,已经明心而还没有眼见佛性的人,他无法想象眼见佛性是什么境界。眼见佛性的人,可以在山河大地上面看见自己的佛性,也可以在窗帘上面看见自己的佛性;然而,自己的佛性不在山河大地上面,也不在窗帘上面,但是可以在那上面看见自己的佛性。佛性虽然无形无相,却可以用肉眼及慧眼来见,也就是要有慧眼的配合,才能够以父母所生的肉眼来看见佛性。此外,也要有动中定力,要有看话头功夫的配合,才能够眼见佛性。换句话说,必须具备定力、慧力以及广大福德等三个条件来作庄严,才能够在定力、慧力以及福德具足时,一念相应而在山河大地上面看见自己的佛性。如果没有定力,纵然慧力再好,也无法眼见佛性。同样的,如果没有慧力,纵然定力再好,也无法眼见佛性。此外,还得要有广大的福德庄严,才能蒙佛加被而眼见分明。也就是说,眼见佛性的三种资粮——定力、慧力以及福德,这三种资粮缺一不可;如果其中一种资粮还没有具足,那么眼见佛性模糊乃至无法眼见佛性。

各位菩萨!禅门三关真实有,三关就是本参、重关以及牢关。这三关各不相同,但同样都是依第八识如来藏而证得,前面二关就是禅门所说的明心与见性。明心与见性是如来藏的两个不同面向:明心就是明自本心如来藏,见性就是见自圆满佛性。如来藏离见闻觉知;佛性不离见闻觉知,但不是见闻觉知;佛性与如来藏非一非异,不能离开如来藏而说佛性。换句话说,明心不等于见性,见性不等于明心,得要具足明心与见性,在如来藏总相上两个层面的证得,才能圆满真见道功德。在这里,末学借花献佛,谨以禅宗祖师的一首偈子,供养视频前面的各位菩萨,那就是《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所说:【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如天普盖,似地普擎,一念相应,一时清净。】祝福您!

我们话说回来,眼见佛性的境界,就算已经明心但还没有眼见佛性的人,也无法测量。同样的,等觉菩萨的境界不是十地菩萨所能测量,乃至二地菩萨的境界不是初地菩萨所能测量的,初地菩萨的境界不是十回向位所能测量。纵然到了八地、十地,对于佛地的境界依旧是不能知、不能测量,因为佛地的境界难以思议,就连等觉菩萨都无法思议、无法测量了。所以 佛在《证契大乘经》卷2开示说:【正士!如来地有十。一切菩萨摩诃萨尚不能行,况诸声闻、独觉!……正士!是名不可言说如来智十地。】这里经文中的十地,不是讲不同的位阶,而是讲佛地的功德,这个“地”就是境界的意思。意思是说:诸佛如来有十种境界,一切菩萨摩诃萨尚且不能行,何况是诸声闻与独觉。诸佛如来的十种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境界,就连等觉菩萨都无法思议、无法测量了,所以《法华经》说:【不退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一心共思求,亦复不能知。】

接着《法华经》又说:【又告舍利弗:无漏不思议,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意思是说:诸佛的境界确实是不可思议的,这一些甚深的微妙法,世尊说祂如今已经具足证得了;而且世间也就只有 世尊知道这样的真实法相,十方诸佛也一样都知道诸佛境界的法相。因为这是唯证乃知,就算 佛世尊跟众生明讲了也没有用,众生听了还是听不懂,还是无法思议诸佛境界,所以 世尊说“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

《法华经》接着说:【舍利弗当知,诸佛语无异,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妙法莲华经》卷1)世尊又开示说:“舍利弗!你应当知道,诸佛所说的言语开示并没有差别,因此对于佛所说的法,应当要生起最大的信受力;因为世尊说法久后,一定会宣说真实法。”

这里经文说“诸佛语无异”,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必须具足证得一切种智才能成佛,诸佛所证的内涵一样都是一切种智。既然诸佛所证的内涵一样都是一切种智,当然所说的法也是一样的,所以说“诸佛语无异”,诸佛所说的法没有差别。在《不退转法轮经》中,佛说“如来无二”,佛门中也有一句话说“佛佛道同”。每一尊佛所说的法以及所修行的门道都一样,没有两样,一定是具足一切种智的实证才能成佛,所以说如来无二、佛佛道同。诸佛如来所证的一切种智,就是一切种子的智慧;可是每一个有情所有的一切种子都含藏在哪里呢?《成唯识论》说每一个有情所有的一切种子都含藏在自己的第八识心中,第八识又名阿赖耶识;并且《入楞伽经》说“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入楞伽经》卷7),所以诸佛如来当然要讲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妙法。

我们看《成唯识论》卷3的开示:【然第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谓或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意思是说:虽然所有的有情都有第八识,但是第八识心体随着法义的别别建立,于是就有了种种不同的名称。第八识又叫作心,为什么叫作心呢?因为种种法熏习的种子,都可以收存在第八识心中,所以第八识又叫作心。因为第八识能够集藏诸法的种子,所以当我们熏习善法,善法种子就集存在第八识心中;当我们熏习恶法,恶法种子也集存在第八识心中,所以第八识又叫作心。因为能够积集各种法种的缘故,所以叫作心。

《成唯识论》卷3接着说:【或名所知依,能与染净所知诸法为依止故。】意思是说:第八识又叫作所知依,因为祂能够作为染法与净法一切所知诸法的依止心体。因为有情众生的一切染污法,依止在第八识心中;诸佛如来以及诸大菩萨、二乘圣人所知的一切清净法、无漏法,也是依止在第八识心中;所以第八识又叫作所知依。

《成唯识论》卷3接着说:【或名种子识,能遍任持世出世间诸种子故。】意思是说:第八识又叫作种子识,由于祂能够普遍地任运执持一切世间法以及出世间法的种子,所以又叫作种子识。

《成唯识论》卷3接着说:【或名阿赖耶,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见爱等执藏,以为自内我故。此名唯在异生有学,非无学位不退菩萨,有杂染法执藏义故。】意思是说:第八识又叫作阿赖耶识,因为祂摄藏一切杂染品的法种,使得这些杂染品的法种不会失坏的缘故,所以才会有我见、我执等种子,执藏我见、我爱等种子,甚至不但贪爱觉知心自己,还把阿赖耶识的功德性据为己有,这在大乘种智妙法中,叫作恒内执我。

本来阿赖耶识是主人,现在从主人心体中出生的见闻觉知心配合着意根,却反过来把阿赖耶识的功德性据为己有,当作是自己的功德性,这就是我见、我爱、我执的结果,叫作阿赖耶性;因为有阿赖耶性,所以在异生凡夫位以及有学位的第八识,叫作阿赖耶识。第八识有了恒内执我的七识贪染种子,叫作阿赖耶识;虽然第八识祂自己绝对不会执著自己,也不会执著见闻觉知心,但是祂含藏着这些染污种子,所以叫作阿赖耶。因为阿赖耶含有杂染种子,因为执藏分段生死种子,所以“阿赖耶”这个名称,只限于异生凡夫位以及有学位。

所谓“异生”,就是三恶道的众生;可是在人间还没有证悟三乘菩提的人,广义来说也叫作异生,因为还没有断除堕入三恶道的异生性种子。所谓“有学位”是说,在解脱道上就是断了我见,初果以上到三果;在佛菩提道上就是七住位明心证真如以上,一直到七地满心位以前,都叫作有学位。有学位的第八识,仍然叫作阿赖耶识,因为我见虽然断了,可是我执还没有完全断尽,或者留惑润生,保留最后一分思惑润未来世生,所以叫作阿赖耶识。换句话说,阿赖耶识这个名称,只通异生凡夫位以及有学位,而不是说无学位的不退菩萨还有这种杂染的分段生死法种的执藏。

《成唯识论》卷3接着说:【或名异熟识,能引生死、善、不善业异熟果故;此名唯在异生、二乘、诸菩萨位,非如来地犹有异熟无记法故。】意思是说:第八识心体又叫作异熟识,因为祂能引生三界生死中的善业或不善业的异熟果,这个异熟识名称,只有在异生凡夫位、二乘以及诸菩萨位,不含摄佛地的第八识。换句话说,这个异熟的体性很宽广,从异生凡夫位一直到等觉位,都含摄在异熟识的范围里面;也就是说,除了如来地以外的一切位,都可以使用异熟识这个名称。进入如来地以后,就不能再称为异熟识,因为如来地已经没有异熟果报,已经没有种子变异而熟的现象了,已经完全究竟清净,所有种子都不再变异而熟。

《成唯识论》卷3又说:【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有。菩萨、二乘及异生位,持有漏种可受熏习,未得善净第八识故,……。】意思是说:第八识心体又叫作无垢识,因为究竟清净纯无漏法种所依止的缘故。这个无垢识的名称只有在如来地才有,因为菩萨一切位、二乘一切位以及异生凡夫位,都还是或多或少的执持有漏法种,都仍然还没有证得最究竟清净的第八识,都还要继续再熏习、继续转易第八识中的种子为纯无漏的法种,才能够成为究竟佛地的无垢识。

总而言之,第八识阿赖耶识心体,从异生凡夫位一直到佛地,都是常住不坏的心体,只是在不同的修证阶段,依不同的体性立场、不同的修证层次与阶段而作种种不同的名称施设,到达佛地依旧是第八识心体。

时间的关系,我们讲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阿弥陀佛!


点击数: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