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果须陀洹与退转

第038集
由 正伟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萤幕〔屏幕〕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先问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恼否?游步轻利否?众生易度否?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

也就是对于原先在正觉讲堂修学,后来因为各种原因退转离开正觉的几位同修,最初他们延续着在正觉担任义工工作群时候的合作方式,共同使用以“琅琊阁”的名称,作为网路〔网络〕上的发文名称,在各种公共网站平台,蓄意隐藏真实姓名身分,使用不实的身分化名帐号,以规避世间法律上的责任,使用虚假的身分发表各种诽谤正觉讲堂不实的文章。并且还公开地在网路〔网络〕上面得意地互相分享“如何操作以隐藏相关IP资料,避免司法机关的追剿”;例如采用跨国跳动式的IP以发表文章与留言,并且巧妙地利用了两岸司法难以互助的现状,在两岸成立内容农场网站(content farm),目的是让两岸相关的主管单位难以追查且疲于溯源。由于在现实世界中,这一类以跨国网路〔网络〕假消息及诈骗案件,目前如天量般地出现,所以主管单位通常难以追求处理。实际的状况是:若想改善的受害者,得要自行花费巨量的人力与费用,以进行反制。然而那些工作,并不是正觉讲堂的弘法内容与目标,正觉也无意将同修菩萨们宝贵的人力资源投入于彼。

好,接下来我们再一起看到:【佛子!若退若进者:十住以前,一切凡夫法中发三菩提心,有恒河沙众生学行佛法,信想心中行者,是退分善根。】(《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这一段《菩萨璎珞本业经》的经文是说:“佛子啊!所谓于菩提分退失或前进,在凡夫法中发起三菩提心,正住于十住位之前的菩萨,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众生,虽然学习菩萨行,修习佛法信想心中行者,会成就退分善根。”所以佛弟子在解脱道上未实证三果,菩萨道中未实证初地以前,都并非是不退位阶;如果有人会有所退转,也属于 世尊早已预记者,不足为奇。

又接着以上的经文,让我们不禁想到琅琊阁过去一贯的主张之一,是佛经中所说的十住菩萨能以父母所生肉眼而眼见佛性,琅群主张经文中此处的“十住”是指“十地”,而不是字面上面所说的菩萨十住位。如果按照琅琊阁这样子随着自己的见解来解经的话,世尊在此段经文中说,正住于十住位之前的菩萨们,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菩萨会退失;依照琅群对经典的解释,说十住位是指十地,那就会变成有恒河沙数的初地到九地的菩萨都会退分失去善根啰!也就是说,于相于土得自在的八地大力菩萨,也有可能会退失善根啰!但八地菩萨不但早已断了习气的现行,也已经断了习气种子。如果按照琅琊阁所说,经上的十住位是指十地大士,那么本段经文说,正住于十住位之前的菩萨们,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数目会退失,依照他们所说,那就会变成八地、九地的菩萨也会退失。那么八地、九地的菩萨,要依照何种习气种子而退失呢?退一万步来说,各位认为八地、九地的菩萨有可能会退失于善根吗?所以,从琅琊阁对经文的解释来看,各位应该能够看得出来琅群们为了求博得关注,会依照自己的意思去乱解释经文,甚至不惜扭曲佛经、诬蔑 世尊,只是为了求得自己能够得到别人关注的本质。

我们把问题拉回来,在《琅琊随笔》第68篇中,一开始就说到:【以前在正觉,你可以说话的时候不能说——不能攀缘、……。】(〈《琅琊随笔》第(68):正觉同修会还是正觉黑社会?〉,琅琊阁。)这一段文中,显然又大多是移花接木的编造之语。正觉讲堂的门风向来是不能攀缘、不能讨论观行,但是并没有不能交谈、不能讨论佛法、不能发表意见。先说不能攀缘,正觉讲堂鼓励同修之间,应该要多多地结下善缘,而不宜去攀缘;也就是修行的道情应该增上,但是非分的私情应该要自我制止。什么叫作攀缘?就是去攀求那些不属于自己、不是自己本分的因缘,缘不在我们的身上,而我们却硬要去攀求,就叫攀缘。例如,同修之间不应有非分之狎近,不应该在讲堂之中朋党营私,不应该有婚外情欲的往来,乃至于不应该在讲堂之中拉保险作直销、拉人投资、借贷金钱等等,这些事情不是佛弟子的本分。缘不在我们的身上,而我们硬要去违背正理去作,这就叫作攀缘;攀缘会损坏我们与众生的善缘,而且会让我们的道业退步,那些事情本来就不应该是菩萨弟子所应当为者,所以不攀缘是一个菩萨戒弟子理所当然的操守。

讲堂也明文规定,学员“不可以讨论个人观行的内容,有问题应该向自己的亲教师提问”,这一个规定的前后两句话是连在一起的,必须要合在一起看,而不能够断章取义,只看取其中的一个部分。观行是指一位佛弟子在求取果证的过程中,所应当一心依法观察自己的身口意行,简称观行。在《阿含经》中,也可叫作“诸法增上观察”,观察自己身体的十二入、十八界,也就是内六入与外六入,观行复观行。特别是解脱道上的全部果证,要依取对于世俗谛的观察而能了悟诸法空相,依此智慧生起安忍与转依,这叫作“诸法增上观察忍”。而能实证人无我,也就是说,初果到四果的证得,都离不开对于自己身口意行的增上观察之行。

例如,《杂阿含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内六入处。云何为六?谓眼内入处,耳、鼻、舌、身、意内入处。”】(《杂阿含经》卷31)是说那个时候,世尊就告诉了比丘们:“比丘啊!有内六入处这样的法。是哪六个呢?就是眼内入处、耳内入处、鼻内入处、舌内入处、身内入处以及意的内入处。”如果能够于此六法观察忍,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对于这六个内入法详加观行,得到了智慧而能安忍,名为信行;这就叫作对于六法有了真实的信的这个行为,这样的人能够超升离生。也就是说,如果对于这样的六法有了信行,未来就可能离开三界的出生,而超升进入涅槃,离开了凡夫地,这是超升于一般的众生,不再是异生凡夫了,这个修行人他离开了凡夫的智慧。

【未得须陀洹果,乃至未命终,要得须陀洹果。】(《杂阿含经》卷31)如果还没有证得初果的人,乃至于到自己还没有命终之前,不断地对这样的六外法、六内法去观行,而能生起智慧、生起安忍,得以转依的话,则这个人他终究一定会得到初果须陀洹果。也就是正觉讲堂教材的基础核心之一——观行断三缚结。

【若此诸法增上观察忍,名为法行,】(《杂阿含经》卷31)如果对这样的六个法,能够增上的观行,而在观行后生起了智慧,生起了安忍,止观双运而能得转依,如此则可名为依于正法之行。

【超升离生,离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乃至未命终,要得须陀洹果。】(《杂阿含经》卷31)这样的人,能够超升于凡夫的境界,离开了三界生,离开了凡夫的境界。还没有证得初果的人,只要在命终之前不断地这样现行观察,依正见而观行自己的身口意,如果生起智慧,能够转依得随顺忍,那么他终究会现证得到须陀洹果。

今天时间的关系,就先为各位介绍到这一边。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点击数:274